APP下载

议高校公共篮球课教学改革

2012-08-15郭建营

运动 2012年4期
关键词:篮球教材评价

郭建营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议高校公共篮球课教学改革

郭建营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篮球公选课教学在高校已开展多年了,随着体育目标的转变和对人才需求的改变,对目前大学公共篮球课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当前公共篮球课存在着一些问题,并尝试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以提高学生对深层体育文化的认识。

公选篮球课;教学;评价;文化

1 我国公共篮球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公共篮球课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目标

目前,大学公共篮球课的课程目标概括起来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篮球竞赛规则、裁判法及裁判员的临场知识;提高实战技能,培养自我锻炼能力,形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发现和培养篮球人才,为参与高水平竞赛奠定基础。这一目标涵盖了理论、技术实践和思想意识三方面内容,在此目标指导下各学校进行各自的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和教材选择。篮球公选课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呢?笔者就此进行调查发现,目前高校的公共篮球课存在着教材内容结构不合理、教材形式单一;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技术考核内容不能更好、更真实地考查学生实践技术水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等情况。

1.2 公共篮球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1 课程大纲及教材的使用率不高各高校篮球公选课一般先对课程大纲进行探讨和研究,然后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开始实施,这就有可能导致教材的内容、结构、形式以及衔接上出现一些不合理、不均衡、不系统的现象。同时,一些教师和学生认为现有的一些教材编写的不能准确把握现今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另外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而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和考评标准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部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中竞技体育模式对于技术部分的指导,致使课程中的理论部分过多,教学过程偏重目的、任务、原则、意义等;教学过程缺少音像、网络等先进多媒体教材和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性、实用性缺失,这些都是课程大纲及教材使用率不高的原因,从而使得学校发的教材被学生束之高阁,造成资源浪费。

1.2.2 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公共篮球课程的考核基本上都是按照各校自己制定的标准进行,在考核内容方面,大多包括技术考核、理论考核、平时表现、课外锻炼等,至于技术评定和学生进步幅度的评价则很少涉及。另外,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因为只采用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形成性评价,所以很容易挫伤其积极性。而科学的高校篮球选项课程应该有着这样的内容体系:篮球课堂教学、体质健康监测、篮球课外活动(或篮球俱乐部)、运动训练与体育竞赛,而这3个方面的综合考评才是全面和形成性评价的最好办法。

1.2.3 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我国虽然已经开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但人们长期以来的思想认识,还是以文化课分数优劣决定学生的未来。大学体育的选项课仍然被许多学生认为是放松休闲,是玩,是获取学分的途径,从而在思想上放松对体育课的学习。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未能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地掌握动作要领,熟练运用技术,使学生体验到篮球运动的快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体验到成功和愉快,反而滋生“体育课枯燥”和“重视技术学习、轻视健康获得因素”的想法。除此之外,一些不良的教学习惯,如课堂评价标准不一,易使学生产生敌对情绪;给学生巨大的学分压力等,这些不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师言行,都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和终身体育目标的达成。

2 篮球教学改革的对策研究

2.1 “以人为本”指导的课程设置和“育人为本”宗旨的课程目标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应该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课程教材体系、方式方法体系、管理体系。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贯穿于整个高校体育教育过程的始终。”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理念实践于教学活动中。首先是师生明确每节课堂的教与学的目标是什么,需要达到何种程度,让学生拥有课程学习的知情权,从而确立其主体地位,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往课堂教学教与学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学生比葫芦画瓢被动地接受,不了解老师的教学方向和用意,这易产生两个结果,即学生无法很好地配合教师的教学进度和目标质量;教师上课随意缺乏监督。“育人为本”应该与当今我们积极倡导的“终身体育”相结合,学生学习篮球课程,首先使其明确每节课学习的目标和需要掌握的技能,明确每阶段以及整个篮球学习过程需要达到的目标和掌握的技能。这是以人为本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当成主体看待的表现;第二,篮球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目标应随着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只有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毕竟我们的公共篮球课程不是要培养只懂技战术方法,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学校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的学生。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已被大家广泛认可,因此,篮球公选课程的教材内容,应坚持“以篮球运动技术为主线的教材体系”向“以篮球健身手段与方法为主线的教材体系”转变为指导,并借鉴和吸收当代国内外篮球教学和篮球健身新内容,增强篮球体育教育的适应性。

2.2 寓教于乐的和谐课堂环境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经历了生物的一维体育观、生物与心理相结合的二维体育观时期、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时期和多维人文体育观时期4个阶段,逐步形成了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及终身体育等教育思想体系。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摒弃单一的技能教学目标,创设以篮球游戏和娱乐性比赛为主线的教学环境,突出篮球“普及”和“娱乐性”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并运用过程性评价的考核形式与之相呼应。哈佛大学认为,“在具有高度竞争性的环境中,广泛地开展校内体育竞赛活动是极其重要的,体育竞赛活动对参与者的身体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情感的宣泄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哈佛大学把具有竞争性和娱乐性的校内体育竞赛活动作为对学生完整教育过程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群体,激发和诱导学生兴趣的不同动因,使“兴趣和技术两者兼得,相辅相成”。从课程和教材的设计方面着手激发和诱导的学生兴趣,转变其传统的体育学习观念、发展学生个性、提升体育终身化程度,注重开发和扩充教学内容。“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变“封闭型”课堂为“开放型”课堂,不断提高篮球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3 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

体育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是把体育教学系统作为客观存在的认识对象,在教学分析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其进行相应的价值判断。主要包括对篮球课程教师教的评价和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两个方面。从目的上看,体育教学评价一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二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使其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传统的篮球教学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存在着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不良因素。因此我们要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是教师方面,应该改革对教职员工的评价标准,鼓励教职员工积极主动地为学生服务。把更多的娱乐性教学融入到篮球体育活动中,这需要学校的重视和教职员工支持和指导,它需要教师花大量的精力去参与。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大学对教师的评价方法,在教师评价中专门列出“服务,占10%”,用来评价教师为学校、学生做一些服务性的工作,毕竟“课堂内外都是教育和培养学生地方,课外体育竞赛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阵地”都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而学生方面,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传统的做法是只重视技术考试,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态度的评价。将篮球健身理论、技术与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各种能力发展列入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是篮球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教学是连续性的过程,应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根据学生成绩动态变化给予实际评价,分数直接体现学生付出的努力,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着眼于成绩的进步幅度,这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成绩提高都有重要作用。3种评价方式相互渗透,使整个评价活动成为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之一。

2.4 构建和谐校园篮球文化

按照“文化”的一般定义,人们把体育文化分为3个不同层次。表层是运动形态包括身体运动形式及所使用的场地、器材等物质形态;中层是体育体制包括体育的社会组织形态和教学训练体制等;深层是体育观念包括身体观、运动观、价值观、方法论等。体育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历史性,不同的大学校园历史文化积淀也相应的产生不同的体育文化。但体育文化是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和有文化素养的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大学校园是人类文化的重地,体育课程从属于社会、教育和体育这三大文化系统,而篮球运动作为体育的重要内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游戏、娱乐活动、竞技运动等文化形态对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学生打篮球不仅是要强健体魄,同时还要让他们学习丰富的篮球文化知识,并把篮球运动视为文化和教育的载体,将篮球文化与篮球运动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了解篮球运动所包含的教育、强身、健心和娱乐文化,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延续学生篮球理论与篮球实践再学习的惯性,培养终身参与篮球运动的能力。全校范围内具有一定密度、深度及广度的篮球文化活动的冲击力和作用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投身到篮球文化活动中,通过“吸引-参与-传播-推广”的过程,改变传统观念中“体育可有可无”的思想,并逐步形成了“自觉锻炼和健康第一”的意识。

3 结 语

目前,人们体育观念的改变和大学公共篮球课的一些现状,使人们产生对篮球公选课教学的反思,课堂教学是系统传递知识、技能与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课程前期的指导目标,课堂环境的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评价都要是综合考虑认知、技术技能和情感的多元评价以及整个校园软环境的建设,并注重学生体育文化观念从表层到深层的认识,以此为依据来设计篮球课公选教学的整个系统环节,为其提供正确的导向。

[ 1 ] (美)D.B.范达冷 ,B.L.本奈特.美国的体育[ M ].张泳,译.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1:35-38.

[ 2 ] 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 3 ] 张雅俊.比较美国高校体育,浅谈我国高校体育改革[ 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 4 ] 王永盛.美国学校体育简介[ J ].中国学校体育,1997(5).

[ 5 ] 许永刚.文化铸就灵魂,思想成就高度[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9).

[ 6 ] 曾志新.以生为本创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 7 ] 余卫平.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演变[ J ].体育文化导刊,2010(1):147-149.

G841

A

1674-151X(2012)02-094-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2.048

投稿日期:2011-12-10

郭建营(1978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学。

猜你喜欢

篮球教材评价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快乐篮球进山乡
篮球36计之瞒天过海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