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2-08-15王忠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3期
关键词:教学系统交流教学模式

王忠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咸宁 437100)

现代社会,网络迅速发展,网络文化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随着新时代对体育教学要求的不断提升,网络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提上日程。网络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仅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扩大了体育教学的交流范围,而且凭借高效率、广辐射、宽视野的网络传播,加速了体育文化在全社会的普及,为更好地促进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身体健康做出巨大贡献。然而,一直以来体育在教学方面更加注重教师的亲身指导和讲授,并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所以如何提高网络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成为了体育教学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关于网络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探讨,对体育教学改革将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借鉴作用。

1 网络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1 传统体育教学的局限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由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依靠教师的亲身指导,导致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过分依赖教师的教学水平,这不仅大大缩小了体育知识的传播范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体育教学在各地参差不齐的现状。同时,传统体育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模式因循守旧,没有考虑到各个年龄层次对体育的需求,致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体育教学效果成普遍降低趋势。此外,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体育教学各有特色,但由于交通条件制约了体育教学经验的交流沟通,致使体育教学发展停滞不前。

1.2 网络体育教学的优势

1.2.1 直观形象,易理解

网络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动画、音响效果,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提高了体育教学的吸引力,促使更多的学生积极的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网络体育教学直观形象的特点也使体育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易被广大学生接受。网络体育教学一般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通过录像或动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画面更能刺激大脑皮层的理解领悟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内容的领悟水平。

1.2.2 传播范围大,辐射面广

互联网最大的优点是资源共享,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网络应用到体育教学中,可以使体育教学突破传统的时空限制,促进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从而扩大了体育文化的传播范围。网络体育教学还可以为体育资源共享提供一个平台,由于网上体育教育资源库不仅包含各个方面的数据内容,还包含各种教学手段、内容和教材等相关知识,所以它在扩大了体育教师的知识储备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空间,辐射面极广。

1.2.3 交流性强,教学效果突出

网络体育教学可以为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平等交流的平台,这种互动交流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中经营的教学模式,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提高体育教学的学习效率和教育效果。同时,这种相互交流也可以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体育教师通过网络交流,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为任何愿意获取体育知识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权利和机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2 网络新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

2.1 微博

2.1.1 微博的概念

微博,是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它是一个在用户关系的基础上进行传播、分享以及获取信息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并实现即时分享。

2.1.2 微博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微博可以为体育提供一个新的教学环境。

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微博辅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发布专业体育知识和与教学相关的内容,也可以将从互联网搜集的体育资源加工整理后通过微博传递给学生,从而扩充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效率。因为网络的及时性,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关注权威体育网站,从而及时的了解个专业领域的动向和最新专业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体育教育理论基础与实践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并通过微博与其他老师以及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体育教学方法和思维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微博提高体育知识素养。学生通过微博,可以及时了解教师发布的体育专业知识,并通过关注相关体育权威网站,获得相关的体育前沿理论和课余体育知识,不仅扩大了自身的体育知识储备,还大大提高了体育素养。学生还可以通过微博与老师交流讨论,从而获得适合自己的体育指导,也可以在教师博客上发表自己对学习内容的观点与看法,帮助老师及时了解体育教学问题。同时,通过与老师的相互交流和对相关体育知识的密切关注,学生不仅增强了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形成了稳定的科学认知、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逐步建立起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优势。

2.2 3G技术

2.2.1 3G技术

3G(3rd-generation),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它是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2.2.2 3G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3G技术可以为体育教学提供平等交流机会。3G技术通过强大的视频通话功能,可以创造出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面-面”交流同样效果的视频交流,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摆脱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束缚,拓展自由学习空间,更有利于缓和师生直面纠错的冲突,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另外,3G技术的视频功能能够一定程度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并根据学生视频形象进行学习内容、进度和强度的安排,所以利用3G技术的体育网络教学模式对提供个体差异性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因为3G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所以它是一种学生控制方式的教学模式,从而有利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

3 网络体育教学系统构想

3.1 网络体育教学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网络体育教学系统是一个互联网辅助教学系统,主要由教学系统,教学辅助系统两部分组成。教学系统应包括体育课程介绍、课堂互动和成绩评价三个部分,教学辅助系统则应该包括选课系统和教学评价两个部分。

3.2 网络体育教学系统

课程介绍系统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课程的舞台。教师不但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课程内容进行动态展示,还可以结合教学和教学计划,提供相关的课程录像或音频资料,促进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和认知。课程介绍不仅促进了教师对课程的把握和表达,也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在实际教学时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课堂互动系统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系统。它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单独交流的平台,不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达到随时教学的目的,还能在平等的基础上,改善传统体育教育模式下师生交流的障碍,从而在缓和师生冲突的基础上促进教学效率的飞速提高。

成绩评价系统可以及时监控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能对学生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还能通过体育成绩,让学生清楚掌握自己的学习动态,查漏补缺,准确的对自己的体育学习进行定位,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获得体育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

3.3 网络体育辅助教学系统

选课系统为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课程项目的机会。因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从而加强了课程内容的学习效果。它的具体流程为:学生使用学号和密码登录系统,根据兴趣和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课程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还可以浏览选修课程或进行修改补充。选课系统最大的优势在于为学校及时提供了每个学生的课程信息,学校在选课系统的辅助下,可以根据学生的信息查询到学生所在班级,进而查询到学生学习的课程、地点、时间以及授课教师,准确掌握学生学习动态。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对实践课堂教学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学生的需要,改善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学校也可以将教学评价纳入到教师考核之中,不仅可以及时掌握教师教学动态,达到监督教学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奖励机制,督促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在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突破了传统体育教学的时空局限,开拓了学生的体育视野,提高了学生进行体育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新的网络技术的层出不穷,网络体育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也使网络体育教学在教师发展业务能力和改进教学技术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网络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为现代化的体育教学探索带来了一些启发,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虽然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无法被替代的,但网络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为学校体育教学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它对传统体育教学无疑也是一种强有力的支持和补充。

[1]刘建国.优化体育教学环境的策略探讨[J].中国证券期货,2011.

[2]段平.学校体育管理系统软件的研制[J].福建体育科技,2008.

[3]陆丽萍.基于信息平台的健身体操教学效果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

[4]贺东光,孙博文,孙百瑜.网络教学协作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教育,2010.

[5]祝慧.计算机课程的网络教学[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

[6]侯松.试论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猜你喜欢

教学系统交流教学模式
武汉市青少年基础射击训练可交互模拟教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如此交流,太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浅探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基于移动学习理念的智慧教学系统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