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新路径选择①
2012-08-15孙习军
孙习军
(淮阴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江苏淮安 223003)
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新路径选择①
孙习军
(淮阴工学院体育教学部 江苏淮安 223003)
这些年来,大学生身体素质日益下降,这背后折射出了大学体育教育效果的不如人意,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创新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目前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大学体育教育创新的具体路径,以期为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大学体育 教育模式 创新 路径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无论是工作也好,还是学习也好都会丧失“本钱”。在素质教育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认可的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开始被广泛提及,作为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学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究竟应该走向何方正在不断的考验着大学体育教育者的智慧。
1 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变革虽然不断,但是基本上都没有涉及到根本性的东西,这导致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存在的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育理念的落后
目前大学体育教育理念要明显落后于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总结大学体育教育理念的落后,发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不足,无论是高校的管理者也好,还是从事体育教育的老师也好对于体育教育重要性认识层面存在一些偏差,这从大学体育的课时安排就可以略窥一斑。二是片面的将体育教育等同于体育锻炼,持有这种观念的体育教育者也不在少数,这部分人认为体育教育就是体育锻炼,无非就是通过体育锻炼来使学生的身体更为强壮,而体育锻炼背后所蕴含的竞争、合作、奋斗等方面的内容却没有受到重视。三是在体育教育中,很多老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出来,这导致很多大学生都是抱着应付的心态来参加体育课,体育教育的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1.2 单一的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的单一也是目前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根据笔者的观察,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堂的教育模式没有大的变化。体育课堂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段,第一个时段,学生跑步活动关节;第二个阶段,老师进行理论授课;第三个阶段,自由活动,理解老师教授的内容。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要想让学生真正的体悟到运动的精髓与乐趣,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时候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模式本身并没有定式样,但是体育教育的固定教育模式却违背了学科规律以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由此导致体育教育的效果不如人意。
1.3 教育评价不健全
教育评价是对体育教育效果的一个客观判断,教育评价对于体育教育具有引导作用,目前大学体育教育的教育评价不健全,这种不健全突出的表现在评价模式以及评价内容层面。在评价模式上,分数评价是主流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的最大缺点就是很难通过一个冰冷冷的分数来真实的反映出一个学生体育能力,此外这种模式仅仅是对于学生既往体育成绩的一个评价,缺少能够指导其未来改进的方案。另外在评价内容层面,评价的基本上局限于大学生的运动能力,更高、更快的学生分数更高,体育教育评价侧重于学生的运动能力固然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忽略了体育教育其他方面的内容的话,那么体育评价的效度就会受到影响。事实上,体育教育的内涵极为丰富,其目的也是多元的,体育教育评价忽视别的方面只会导致其引导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1.4 理论研究滞后
目前为止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理论体系还不完善,很多体育理论都是从国外借鉴,这种脱离我国大学生实际的理论引进,其适用性往往大打折扣。一些高校的体育教育者虽然引进了西方体育教育中的一些新的词汇,但是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一套体育教育理论体系。理论演技的滞后对于我国大学的体育教育来说是一个软肋,理论研究的滞后导致理论对于体育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丧失殆尽,甚至一定程度上还会产生负面的影响。
2 素质教育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创新路径选择
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起不仅仅能够带来大学生体质的上升,还有利于学生保持心理层面的健康,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意识,从而提升其整体素质。在对大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背景下,本文认为大学体育教育的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大学体育教育创新的首要步奏就是进行教育理念层面的创新,通过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来指导大学体育教育。正确的教育理念涉及到以下几个: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育的开展根本目的还是服务于学生,在体育教活动的开展中应注意学生诉求,将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来作为体育教育的基本指导理念。二是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育的基本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身体健康,在体育运动中提升体育成绩仅仅是一个手段,竞技体育的精神可以被培养,但是竞技体育的模式在大学生体育教育中并不可取。三是树立人文体育的理念,体育运动仅仅是一个形式、一个载体,运动背后所包含的体育精神才是大学体育教育的一个重点所在,通过树立人文体育的理念,可以让大学生实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2.2 丰富体育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的多样化在提升大学生的参与性方面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体育教育模式的丰富离不开高校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因为教育模式的丰富很多时候都离不开物质条件的支持,如果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丰富体育教育模式也就成为了空谈。除了加大物质投入以外,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的丰富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是丰富教育模式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兴趣分析的基础之上进行教育模式的变化自然效果更佳。二是教育模式的丰富应注意体育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实现教育模式与教育内容的无缝结合。三是教育模式的丰富应坚持权变原则,既要根据教育情况进行灵活调整,避免出现不匹配。
2.3 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对于目前大学生体育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教育评价机制的完善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评价模式层面,应该变以往分数考核的单一模式,通过引入定性的评价模式,例如行为考核、相互考核这种模式,来全面的反映体育教育效果。二是在评价内容层面,应对体育本身以外的体育精神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注重体育精神的培养。三是评价反馈应及时跟进,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评级反馈来指导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4 加强体育教育理论研究
体育教育理论的研究应一方面立足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实际;另一方面注意对西方国家体育教育理论的借鉴,争取吸取其精华,抛弃其糟粕,在借鉴中创新,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育教育理论,从而有效的指导我国大学体育教育。体育教育理论研究的主体是在一线执教的体育教师,毕竟理论来源于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承担起理论研究的重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积极探索,注重案例资料的积累,从事为体育教育理论研究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顺势而为,在素质教育这样一个总体目标之下,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应齐心协力,积极探索,指明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创新路径,从而实现体育教育效果的提升,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1]于雷.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14).
[2]冯萌.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理念与实践的再审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4).
[3]李骅.大学体育教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5(4).
[4]王贵民.新时期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1).
[5]勾凤云.对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方向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2(11).
G807
A
2095-2813(2012)11(c)-001-02
孙习军(1976,4—),江苏东海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