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高校田径教学与训练方法

2012-08-15赵宏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3期
关键词:田径考核大学生

赵宏

(淮阴工学院体育部 江苏淮安 223003)

刍议高校田径教学与训练方法

赵宏

(淮阴工学院体育部 江苏淮安 223003)

田径运动是锻炼身体不可或缺的方式,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体育选修的项目越来越多样化,田径运动面逐渐濒临萎缩。因此,高校和体育教师要提高教学策略,创设符合大学生心理和生理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加田径运动的积极性。本文主要分析当前高校田径运动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高校田径教学 训练方法

当前,田径教学作为最基本的一种运动形式,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田径运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必修课,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田径课,导致田径教学举步维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如何改变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高校田径教学的质量成为每个田径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

1 高校田径教学的作用

田径运动是其他体育运动的基础,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科学、系统的田径运动对促进身体健康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大学生通过修田径课不仅能提高技术水平,还能养成勇敢、坚韧的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田径教学在高校体育教育中有重要作用。

1.1 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习惯起着关键作用

当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成为各个学校体育教学的一个目标,大学是学生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关键期。大学生通过学校田径运动,不仅掌握了基本的技术知识,还要明确田径教学对健康的重要作用,最终使学生通过田径教学了解怎样增强体育意识和锻炼身体的意识,对培养学生增强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田径教学有极大的人文精神和教育功能

田径运动是其他各种运动的基础,参加田径运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健全其人格,这为大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进入社会打下来坚实的基础。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普遍不高,抗压和抗挫折能力较弱,遇到一些困难就会退缩,甚至选择极端,田径运动具有枯燥、单调的特性,通过参加田径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1.3 田径运动对促进人类有机体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田径运动多为户外运动,在进行田径运动的过程中,人能吸收阳光等大自然的力量,不仅通过接近大自然,形成良好的心情,还能增强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有效增强身体素质。

2 高校田径教学与训练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 学生对田径课存在逆反心理

尽管田径运动是一项容易被接受和普及的体育项目,但高校的田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厌学、逆反的心理,对学习田径项目没有太大的激情。造成学生不喜欢田径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新的体育项目对学生的冲击比较大,满足了学生求新的心理,当今大学生一般都选择一些新兴的、轻松的体育项目,由于耐力差,打心里抵触田径课。其次,田径运动需要消耗很大的体能,学生没有信心进行锻炼,有些学生参加完长跑后会产生恶心、呕吐等现象,加上期末考核指标已定量,学生不自觉的害怕上田径课,担心达不到考试要求,挫伤了学生学习田径项目的热情。

2.2 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单一、重复

在实际教学中,高校田径教学沿用了中学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讲课方式以及思维等没有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往往还是注重技能的传授,忽略了田径运动的娱乐性和健康性,导致田径课缺乏趣味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另外,田径教学的内容也是重复单调,一般包括走、跑、跳等,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受的内容,到大学还要继续重复,也是大学生不愿选择田径课的原因。

2.3 田径自身的限制跟不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

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当今大学生追求时尚和新奇,在体育项目上往往会选择一些健美操、网球、体育舞蹈等,是为了完善自身的需要,完全忽略了体育锻炼的意义,没有形成锻炼身体的习惯。田径运动需要爆发力和反复练习,一些体制弱的学生经过中长跑后会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状况,在练习中不仅消耗大量体力,还比较枯燥、单调,尽管一些球类项目也会消耗体力,但需要队员间的相互配合、交流,增加了不少趣味,学生会乐在其中。

2.4 考核标准单一,学生压力大

运动能力是田径项目主要考核内容,也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但对于田径运动,有些学生不用怎么练习就能达到标准,有些学生怎么练习都不能及格,导致一些学生对田径课测试感到畏惧。这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身体能力缺乏考察造成的,这样的考核方式使得一些学生不得不选择其他的体育项目。

3 提高高校田径教学与训练的方法

3.1 加强对田径运动的宣传,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田径运动锻炼价值的讲解,不必拘泥于场地、器材等,可以因时因地制定规则,让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学生竞争,并提高学生竞争的能力,使学生在竞争中战胜对手、战胜自我,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给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其以后的体育锻炼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3.2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田径课堂充满趣味性

教师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教学方法,增加田径教学和训练的趣味性。在理论知识讲解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有氧耐力、无恙耐力、运动强度、运动量、运动负荷等,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练习田径运动,学生根据自己身体的负荷能力进行训练就不会觉得困难和枯燥了。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具体,通过视频可以将规范的动作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到田径运动的美。

由于田径训练消耗大量的体力,需要较强的耐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训练方法,增强训练的乐趣。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训练,比如在练习100m短跑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100m接力赛,学生在比赛中增强了集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更增加了一份责任感。教师还可以将游戏运用到田径教学中,长跑需要学生极强的耐力,学生会有抵触、恐惧心理,如果将游戏运用到长跑中对提高长跑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人数一样的两组,每组同学呈纵队依次抱腰,在教师下口令后,两组设法拍击对方的队尾,被拍到的学生退出游戏,退出游戏少的那组获胜。通过游戏进行长跑训练,不仅起到了实践知识、锻炼身体的目的,还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形成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取胜的能力。

3.3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田径教学策略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好坏,这就 要求田径教师不断自我学习、完善自我。首先,田径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学校相关领导也要配合教师的教学,为教师创立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教师能够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在实践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师要对每堂课都投入应有的热情,并感染到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师之间要相互交流和探讨,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不断增强田径教学的事业心和信心,只有拥有了较强的事业心,田径教师才能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规律,发现新事物,也才能有效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

3.4 改革田径项目的考核方式

建立多维的考核评价体系,教师在最终考核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存在的差异,建立一个科学、有效、全面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标准的综合性,而不是以竞技项目的成绩作为唯一标准。在评价体系中要把学生平时课堂的出勤率、课堂表现情况、学生在经过田径课程学习后与选择田径课程之前的各项素质和能力的变化率等都要作为考核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田径课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从而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田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4 结语

总之,田径教学和训练对提高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其心理素质有重要意义,高校必须重视田径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田径运动受到学生的青睐,巩固田径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促进田径教学的发展,从而使田径运动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发挥该有的作用。

[1]王丙振.多媒体网络资源系统在高校田径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8(14).

[2]陈召.新时期高校田径教育教学改革的分析和探讨[J].体育博览,2011(7).

[3]廖国君,肖移刚. 高校田径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

[4]陈召. 新时期高校田径教育教学改革的分析和探讨[J].体育博览,2011(7).

[5]石忠宝.学校田径训练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

G822

A

2095-2813(2012)11(c)-0018-02

猜你喜欢

田径考核大学生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计数:田径小能手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