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建构

2012-08-15陈茂春

运动 2012年5期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体育运动

庞 宇,沙 滟,陈茂春

(四川泸州医学院体育系,四川 泸州 646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建构

庞 宇,沙 滟,陈茂春

(四川泸州医学院体育系,四川 泸州 646000)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为了实现“健康第一”目标制定的长期有效的,对于高校体育弱势学生群体接受体育教育的方式。分析体育弱势群体和阳光体育机制概念,从体育教学课程体系、学生心生理特点等几方面分析体育弱势群体产生原因,讨论建立长效机制的出发点,从教育法规政策的修订、教育公平、师资队伍建设等几方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体育弱势群体;教学改革

发展残疾学生体育教育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它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整体发展。阳光体育运动把追求“健康第一”和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表现更多的是人性化、个性化和生活化,更符合特殊学生的体育需求,对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更具有指导意义,利用阳光体育运动的强制手段,进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强化,更加符合人的需求,提升人的素质。

1 体育弱势群体和“阳光体育活动”长效机制概念的界定

当前,中国学者对于在体育教学中处于劣势的群体曾提出不同概念与界定,普遍使用的是“体质弱势群体”,本文提出“体育弱势群体”更为贴近在在参与体育中处于劣势的群体,包括了由于机体的生理机制对环境的适应以及对疾病的抗御而影响个体在运动中的能力,同时还包括后天原因影响个人在体育活动中与正常人相比处于劣势的人群。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由于先天或后天身体疾病、伤残等原因影响正常参与体育活动或剧烈运动;第二种是由于体质较差、体型偏胖偏瘦而不能适应体育锻炼处于劣势状态。

机制,泛指某复杂系统的内部结构、运行原理及其内在规律性。阳光体育运动是“健康第一”的理念和国家政策的统一体,着力改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培养青少年的终身体育意识,不仅注重短期健身效果,更重视长期健身效果的积累,它是一项长期贯彻执行的方针政策。那么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即是我国为了实现“健康第一”教育目标而制定的一套具有长期效果的学生健身健心和社会适应的方式和机理。

2 高校体育弱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现状

政策和愿望是美好的,但是我们痛心地看到,“阳光体育运动”曾几何时已经演变成了一个纪念性的大规模的作秀长跑活动,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所有学生参与的长跑活动,完全违背了每天锻炼1小时、掌握至少2项体育技能等初衷,那么对于高校体育弱势大学生来说,“积极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更是不能实现的口号。

学校弱势群体当前深受学术界教育界社会的广泛关注,体育弱势群体是学校体育中的特殊群体,是实现和完善体育教学目标多元化的重要部分。基于教育公平背景,体育弱势群体能否较好地接受体育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的体育参与意识淡薄、体育行为匮乏、体育活动能力差、动作不协调、掌握技能较慢等严重影响到体育教学效果、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调查显示,女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周活动频率非常低,弱势群体有不到50%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不足30分钟;活动时间在1小时左右的学生不足34.65%;活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学生仅占15.84%。

3 体育弱势群体成因分析

3.1 体育教学课程管理不完善

平等地接受体育教育是弱势群体的权利,《体育法》(1995)第l6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创造条件为病弱残学生组织适合其特点的体育活动。”然而在高校,这一精神执行并不尽人意,在笔者几次外出进修学习中了解到大部分高校没有落实这一精神。从本校教学情况看,大纲上虽有保健课,但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都是与普通学生同班上课,无法进行技能考试时均采用换考、理论考试代替,没有真正实现体育教学教育的目标,与部分特殊群体学生交谈发现,大部分学生是愿意参加适合他们锻炼的项目学习。然而,在行政领导的决策下最终导致师资浪费、学生锻炼名存实亡、应付考试、弱化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最终影响体育教学教育的目标的实现。

3.2 体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形式不适合弱势群体学生

弱势群体由于一些先天或后天的疾病诸如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心肌炎、手术、肥胖等诸多原因导致体育活动能力差、自信心不足等现象。他们不同于普通健康学生,他们身心较脆弱、活动能力受限,教学中没有做到区别对待、分层次教学,内容采取“一刀切”,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不完善,都严重打击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由于活动所限,他们在锻炼中无法获得的成功超越带来的快乐效应,缺少良好的情绪体验,直接影响到他们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严重阻碍学生的兴趣发展和个性发挥。同时,作为教学中的主导者——体育教师缺少人格魅力、教学中对弱势群体缺少人文关怀和正确引导,教学方式无法做到因材施教,都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和消极心理。

4 构建阳光体育活动长效机制的出发点

“阳光体育运动”为学校体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内涵,特别是对于体育弱势群体大学生来说,更是体现了学校体育“健康第一”坚定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行政执行者应深入学习领会国家政策和精神,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国家良好的政策为实施者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要求执行者高度重视和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弱势群体体育教学改革中。“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建立,要求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在开展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强对如何有效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以及活动规律总结提炼,将精神传达给教学最终执行者,为体育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条件和场地设施,要求体育教师充分把握弱势群体的身心特点,团队研发教学课程资源,把握阳光体育活动精神,吸引他们走向操场,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5 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建构

5.1 正确衡量和修订教育法规政策,形成适合各校完善的执行制度

“阳光体育运动”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所采取的战略举措,是落实“学校体育和学生的体质健康”的保证。国家关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9条规定:“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持医院证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5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4个学期共计144学时)。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第10条规定:“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弱残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第9条关于残疾和患病学生可以免修或免考体育课的规定相矛盾。法规的制定体现了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但是这与一些高校的规章制度相矛盾。有高校规定体育不得减修,只能换考重修。当然高校这样规定也是无奈之举,体育成绩都与每学年的奖学金学位挂钩,减免后则对己对他人来说又是不公平的,其一自己在高校整个学校体育期间削弱了体育教育上的受教育权,阻挡了强化体能、增进健康的前进动力;其二对处于文化学习上处于弱势的非病残但运动能力差、肥胖瘦弱者更大的学习压力。可见,法规政策与弱势群体、非弱势群体在接受教育的权利问题上存在不平等问题。

那么,为了更好开展学校体育工作,特别是面对体育特殊群体的教学问题时,管理决策者不是逃避问题而应该透彻钻研问题,从“平等教育”正确处理问题,应从学生切身利益出发,不是一味迎合政策法规而取消体育课,应认真对待政策法规与实际的矛盾冲突,领导者之间达成共识,要求所有学生都应该接受学校体育教育,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体育教育,通过调整课程目标体系,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方法形式,来达到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目标。因而,正确衡量和修订教育法规政策,形成适合各校完善的执行制度是形成“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基础保障。

5.2 在教育公平下维护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

5.2.1 构建完善的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教学管理体系教育公平话语下,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权利作为学生群体的组成部分学校重视不够,应该对此部分学生加强关爱,以他们的权益为主体,制定专门的教学规章制度,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教学工作评估机制。针对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问题,制定专门的教学大纲和丰富可行的教学课程安排;开创独立的弱势群体学生检测体系,针对弱势群体学生定期给予体质健康检测、指导,帮助学生量身打造符合科学的个人体育锻炼方案;加强体育养生功、保健课的教学,设立独立的学习考核评价办法等。

5.2.2 大学人文教育下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生命呵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学会相互关心,尤其是普通学生对于弱势群体学生的关心帮助,是对人的生命的呵护和完善。呼吁全校师生共同营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生存的温馨环境,提高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认识,促使正常学生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交流,充分考虑到弱势群体的需要,体现大学教育下的人文关怀。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也是社会群体中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工作势在必行,务必发挥学校的优势,真正意义上建立保护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环境。

5.3 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完善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体系

体育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课程改革执行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对于特殊群体的体育教学,不同于普通学生的教学,首先分班就应该脱离开当前的行政班,应做到教学目标应根据学生的分类而具体化、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方式多样化、教学模式层次化、评价体系亦多样化,既要讲究人性化,又要讲究科学合理,学有所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且能促进终身体育好习惯的养成。总之,从目标到评价体系的制定都应遵循体质弱势群体的理论和分类标准,从体质状况层面,将学生分成不同组别进行教学的改革。 关于具体教学改革,我们另设专题讨论。

5.4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阳光体育活动”长效机制建构的组织保障

教师是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执行者,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建构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的保障,面对体育弱势群体,体育教师所要承受的压力应该是比面对普通学生要大得多,这些学生体育素养相对较差,缺乏多项目的学习锻炼。为了使阳光体育运动能对体育弱势群体学生起到积极地引领作用,加强高素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势在必行,“阳光体育运动”是政府一项系统的阳光工程,更何况面对的是一群弱势群体的工程,所以能被选拔出来组织管理弱势群体“阳光工程”更需要适应时代要求,全面更新和提高自己的观念和知识能力。严谨风趣、熟谙特殊群体身心理发展,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体育教育对他们带来的不单是规范的技术,更能让学生能通过锻炼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充实、和谐和欢乐,感受到教育的意义并在教育意义的浸润之下实现个体身心素质的全面的发展,具备这样高素质的体育专业教师才是对弱势群体学生真正意义的爱和教育。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过程中,我们的体育教师承受更多来自生活、工作、生存的压力,在这些高强度工作中,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那么要想让教师能踏踏实实工作,要实现阳光体育运动工程的预期目标,经费的投入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保障,相关部门要保证体育经费投入,改善物质条件。学校在面对特殊群体工作中,除了要设立相关的领导机构,还应实行转款专用,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供保障机制。

6 结 语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善的,坚信在体育教育系统战线的体育人能不断深化改革,改变教育理念,遵循高校体育弱势群体特殊性,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健康第一”为教学改革原则,为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提供应有的保障制度。

[ 1 ] 张敏杰.中国弱势群体研究[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 2 ] 刘成 李秀华.体质弱势群体体育教程[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 3 ] 赵郭侠.论建构“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6).

[ 4 ] 史斌.影响高校学生体能弱势的因素分析研究[ 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3).

[ 5 ] 冯唯锐.“阳光体育运动”解析及高校实施的策略研究[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4).

[ 6 ] 陈仁蒙.“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J ].湖北体育科技,2009(1).

[ 7 ] 纠延红.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研究[ J ].体育文化导刊,2008(12).

[ 8 ] 赵郭侠.论“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6).

[ 9 ] 赵欢春.论阳光体育运动的伦理精神[ 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2).

[ 10 ] 庞立国.高等院校应加强残疾学生特殊体育教育[ J ].社会福利,2006(6).

[ 11 ]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我国大学特殊体育教育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J ].体育科学,2006,26(2).

G807

A

1674-151X(2012)03-120-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3.061

投稿日期:2012-01-15

庞宇(1975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体育运动
关于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的思考与探索
体育运动
构建云南涉藏地区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浅析小学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模式构建
呆呆和朵朵(13)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