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在中学校园里的相关角色定位探析
2012-08-15吴红雨
吴红雨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第一中学 湖北十堰 442500)
体育在中学校园里的相关角色定位探析
吴红雨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第一中学 湖北十堰 442500)
体育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中学教育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然而,从我国中学生现有体质状况以及学生的运动技能现状来看,体育在中学校园里的角色定位并没有完全达到。文章旨在通过对中学体育的现存状态的研究探讨,针对中学体育在自身角色领域里的定位缺失问题,提出应对方案,为体育事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体育 中学体育教育 角色 改革
近年来,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让我们再一次坚定了中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信念。然而在竞技体育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对学校体育事业置之不理,尤其是中学体育。一直以来,中学体育都处于一个尴尬的位置,换句话说,中学体育处于一种矛盾的发展状态,这一矛盾便是: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对于体育的需求与中学生不得不面对的应试教育之间的矛盾。虽然,一直以来教育制度在不断的变革,我国也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过程,但改革的力度与广度还不够深入和宽泛。以至于,很多地方的中学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体育在中学校园里的角色被严重忽略。针对当前这种情形,该文章从中学体育的角色定位入手,展开对中学体育的研究分析,顺应时代发展,响应我国素质教育制度的改革,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协调发展提供微薄之力。
1 体育在中学校园里应扮演的角色
1.1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一种基础教育。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满足休闲娱乐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由此可见,体育是学校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时期,体育在中学教育领域的角色和地位也不容忽视。
体育是学生获得健康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体育作为一门学科,更是一门技术,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为青春发育储备营养和能量。体育作为一门健康锻炼课程,其内容包括走、跑、跳、投等一系列身体活动内容,它以不同的方式展现在体育课堂和中学校园中。中学生通过学习这些技能,满足其机体发育的需要。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使其肌肉变得更加结实,有助于其骨骼结构的良性发展;体育锻炼对中学生心血管系统的发育也至关重要,可以提高其心血管技能和血液循环的质量,是中学生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体育锻炼还可以改善中学生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中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下,长时间学习导致神经系统的高度紧张,通过课间休息进行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当然体育的功效不止这些,单在促进中学生身体机能,获得健康身体素质方面的范例已不胜枚举。
体育在素质教育领域的内容还表现在教育学生掌握“生存能力”技能方面。中学体育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的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学会走跑跳投这样的身体技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基本技术的学习,能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当中掌握锻炼的方法并合理利用。通过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刚强坚毅、团结互助、敢于挑战,积极向上等优良品质,使其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对困难和挫折,游刃有余。
1.2 中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
自从出现了体育教育活动以来,体育教师所承担的工作绝大多数属于传习性的,无论传习的是科学的、理性的还是技术的内容。因此,体育教师的工作常和秉承、传递、重复、体力等概念相联系。[1]然而事实上体育教师应担当的角色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体育教师和其他理论学科教师一样,要“身怀绝技”。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所拥有的不仅仅是一桶水,而应该是一个水龙头,源源不断的满足学生的需求。身为体育教师,自身首先要熟练各种体育技能。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生个性发展较为强烈,对体育运动的兴趣面也非常广泛,体育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掌握各种体育技能,满足学生需求。
其次,中学体育课不是简单的劳动课或活动课,而是包含技能课,心理健康课程以及卫生保健课等健康身心的综合课。因此,可以说,体育教师担当的角色更加复杂和灵活化。体育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成为主体的人,更要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教”的不仅仅是走跑跳投,还要注重教导学生掌握技能学习方法。教学目标中所包含的情感目标,也提示了教学内容应注重学生心理、情感的发展。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情感以及心理发展作为教学内容之一。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等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培养。另外,卫生健康知识的传授,也是体育教师进行体育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应试教育的压力下,中学生处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当中,无暇顾及个体健康卫生状况,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向学生讲授健康卫生知识,带领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最后,体育教师还担当着体育课程设计者和开发者的角色。中学体育没有专门的体育研究工作者,体育教师是中学体育教学领域里的核心主体,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同时,需要根据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体育课程作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同时,由于新体育课程标准只对评价作出了原则性的规范,而具体的评价又根据各地、各校具体情况进行实施。这为体育教师打破传统的竞技运动课程内容的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体育课程内容的开发者,将成为体育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2]
1.3 体育是中学校园里健康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
体育作为中学教学过程中的必修课,必然有其存在价值。不仅仅只在课内作为一门学科需要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课外的健康锻炼活动。中学时代应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中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知识学习的必备前提。课间操,课外娱乐活动,校内运动竞赛等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都应该成为每位中学生的必备休闲形式。从沉闷的教室里向运动场,尽情发挥自己的运动特长,展现自己的青春魅力,应该是每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追求和娱乐向往。而体育也正迎合了中学生课余活动的健身需求。
中学体育运动会是中学校园里开展最为广泛的普及面最广的大型运动赛事,运动会期间,学校全体师生从教室走向操场,共同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课间操,是中学生每天必须的、唯一的、固定的课间健身内容,但时间短,内容单一,缺乏活力。中学生课外娱乐活动,是最为自由和灵活的休闲方式。中学生大多集中在下午放学几晚自习之前这段时间,充分利用体育课堂上学习的体育技能,根据自身兴趣参与不同的健身娱乐活动。
2 体育在中学校园里的角色偏差现象
2.1 传统中学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偏差
近年来,虽然我国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一些大中城市的重点中学还成为了改革的试点。但是,在一些小城镇里的普通中学,依然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中学体育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中学体育角色存在着严重偏差。首先,表现在教学目标上,表面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名,实际操作中却只是进行简单的运动技术和运动技能的传授。严重忽视学生的认知目标及情感目标,根本不能称之为真正的体育教学。其次,中学体育教育应该是最能体现和最方便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然而由于各方面原因,素质教育的实施力度仍不能完成。这一点,在县级乡镇中学表现的最为明显。体育教学经常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内容过于简单固定,要么就是什么都讲,什么都讲不细,主题异常分散。所以,在当前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势必要加深加大中学体育教学改革力度。
2.2 体育课程内容的偏差导致的中学体育教师角色定位的偏差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学虽在向素质教育转轨,但多数学校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以及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还是片面追求升学率。体育课时随意更改缩减,体育课常被加班加点的文化课老师争相抢占,剥夺学生享受体育锻炼的机会,体育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地位。长此以往,体育教师也变成了文化课的督导老师或是班级主任,不再专职于体育教学。
即使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内容上也多偏重于走跑跳投等技术的传授,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并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场地设施体育器材的短缺,使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活动成为空谈
经实地考察,以及多方询问,发现中学体育教学资源长期处于缺乏状态,也不乏有些中学拥有充足的场地设施器材,由于缺乏带头开展课余活动的较适合学生,大部分中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经历几乎为零。中学体育运动场很少有正规的塑胶场地,除了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学。大多数中学都拥有一块运动场,4~6块篮球场,运动场多为土地或煤渣场地,篮球场多为水泥硬地。而在体育器材方面,中学体育很少有专门的器材室,供教学使用的体育器材也很有限,一般不外借给学生课余活动使用。由此可见,中学体育课外活动仍面临着种种困难。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教育部不断颁布新的中学体育改革办法,不断对中学体育提出新的改革要求,中学体育现存问题仍然层出不穷。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有必要再次强调中学体育的改革力度。
3 注重改革,端正中学体育角色定位
3.1 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深化中学体育教育改革
要明确中学体育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从素质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基本概念和本质上看,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研究素质教育,都离不开身心素质,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正是中学体育教学的本质功能和主要目标。现代体育科学研究表明,体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个性社会化。[3]
3.2 强化体育课程改革,敦促中学体育教师角色转换
体育教学课程应当把学生的生理与心理、个体与群体、自然与社会、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紧密地联系起来,为体育教学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提供理论依据,并为体育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3.3 注重学校场地设施建设,重视学生课余体育健锻炼
中学校园应是学生绽放青春美丽的花园,学校应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为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环境。
[1]王天荣.中学体育现状的若干思考[J].体育科研,2005(2).
[2]曹如玉.新课改下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师角色定位思考[J].内江科技,2012(1).
[3]鞠志伟.以素质教育为主导,深化中学体育教育改革[J].体育科学研究,2001(2).
[4]覃林.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97(3).
[5]毛立力.体育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J].体育文化导刊,2004.
[6]陈作松,季浏.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J].北京体育大学报,2004,27(3).
[7]李家唏.开封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0(18).
[8]常青,王安然.辽宁省贫困县(市)初中体育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09(10).
[9]杜春斌,马永军,薛振东.陕西省延安市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8(9).
[10]胡宾.中学体育教学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决策探索(下半月),2001(8).
[11]张妙玲.美国基础教育体育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及其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3):57-58.
[12]王娟.新体育课程带来的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J].滁州学院学报,2006(3).
[13]周香英.新课标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江西教育,2008(6).
G8
A
2095-2813(2012)12(a)-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