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的实施
2012-08-15毛芝海
毛芝海
(南开大学体育部 天津 300071)
基于终身体育理念下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的实施
毛芝海
(南开大学体育部 天津 300071)
终身体育是提高大学生乃至全体国民身体素质的最终之路,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主要问题,在大学体育模式中加强终身体育理念的结合模式探究有利于我们在接下来的社会体育中继续贯彻这一理念,我们都知道,当前大学体育存在着体育锻炼效率不高,而社会体育又苦于训练场馆严重缺乏等问题,因而将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有机结合是一个不错的新路子,笔者所构想的终身体育理念的落实也正基于此。
终身体育 学校体育 社会体育
1 在高校体育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必要性
1.1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要
将终身体育列为高校体育教学的中心任务,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使高校体育教学科学化、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的需要。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日益增长,同时对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仅具有深厚的知识基础,还必须具备适应环境快速变化,迎接挑战的生存能力和不断进取的自我发展能力,这要求学生具有更强壮的体魄。现代教学改革要求,学校体育不仅仅只着眼于在校期间的体育活动,而要树立以学前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终身体育教育的整体结构与模式。由于学校体育具有法定的强制性,又处于学生身心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将来能否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能否为祖国健康工作,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而高校体育教育作为大多数学生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五一节,在塑造学生终身体育观念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体育运动宪章》第二条规定:“体育是全面教育体制内一种必要的终身教育因素”。从而进一步为终身体育做出了理论保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这些都为确立终身体育思想为高校体育指导思想的中心地位提供了法规依据。学校体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党的教育改革政策的重要文化阵地,尤其是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国家高级技术人才和贯彻《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终身体育的重要场所。
将终身体育确立为高校体育教育的中心,必须产生大学体育——社会体育的联动作用,促进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锻炼行为的进一步提高,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高校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具有与社会衔接的特点。高校体育是多功能的系统工程,进行体育教育不仅是增强体质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健康的生活。这是未来对人才的更高要求,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必然结局,这也是高校体育的价值所在。
2 加强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力度,为终身教育创造更好的条件
终身教育存在着很大的条件局限,那就是很多学生反映离开学校很难找到免费或者价格实惠又方便的锻炼场所,因而终身教育这一理念很难真正深入人心。根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多数学校没有向社会开放,不足30%的学校在寒暑假或节假日分时分段向社会开放,不到10%的学校平时有限制性地开放。对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态度,有10%的学校认为可以向社会开放,10%的学校认为在寒暑假或节假日可以开放,有60%的学校认为理论上可以开放,但实际开放困难较大,20%的学校直接认为不能向社会开放。有80%以上的社会居民认为学校体育设施平时可以有限制性地向社会开放,近100%的社会居民认为在寒暑假或节假日可以开放。另外,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有较大困难,这主要是开放所面临的问题较多。经过采访与调查我们发现学校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担心:首先是安全问题。开放后,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加大,学校不能完全确保学生和锻炼者的人生安全。一旦有冲突,学生受伤害,学校无法向家长交待,锻炼者受伤害,学校也承担不起责任。同时也给学校创建“平安学校”带来不小的冲击。学校的一些相关财产也会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如果发生伤害事故,由谁来鉴定责任,由谁来承担责任,都没有合理硬性的规定。最后就是管理、服务以及维修问题,校园场馆开放后,学校管理难度加大,管理成本上升。加上有些市民的文明素质不太高,乱丢果壳纸屑、乱吐口香糖、乱踩等现象时有发生,对场地设施的破坏程度加大。另外,开放后,需要学校加强管理力度,需要配置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这些人员的费用如何得到保障,体育设施受到破坏,折损程度加大后,维修经费又由谁来承担,这些都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学校体育场馆是一项重要资源,能够对当前大部分地区公共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给予大大的缓解。这些年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民对自身的健康素质也越来越重视,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参加经常性体育健身锻炼的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每到休息日,公共体育场所、公园、广场等地方随处可见参加体育锻炼的身影,全民健身氛围浓郁。尤其是广场舞、健步走、慢跑、篮球、乒乓、羽毛球等运动项目深受广大人民的青睐。而当前大幅度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而将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是改善居民健身条件、缓解广大人民群众健身需求与体育场地不足矛盾的重要手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各地方主管部门应该摆正工作思路,在教育、体育和各地区相关领导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将坚持资源共享,实行共建共管,大力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健康有序的落实下去。
3 终身教育理念下大学体育场馆与社会体育有机结合的方案
3.1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大一统的长效工作机制
3.1.1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一方面,随着各地方城市化、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群众对体育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另一方面,由政府投资建设的优质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普遍仍在。为此,在各地方政府领导应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把学校开放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幸福城市在实践科学发展观中的具体体现,上升到学校资源为社会服务、社会为学校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推动社会大教育大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教育、体育、财政等部门组成的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领导小组。为有效推动开放工作,教育与体育联合进行前期普查,摸清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现状, 找准开放过程中需要解放的问题,并梳理有条件向社会开放学校的名单。在此基础上,提出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具体政策措施和相关要求。
3.1.2 试点先行,有序推进
为确保工作有效进行,按照试点先行原则,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根据学校布局和周边居民情况,明确每个街道至少有一所符合条件的学校作为首批开放学校,先行进行试点,并逐步扩大开放范围。
3.1.3 纳入预算,加强考核
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对开放过程中增加的有关运行、管理和日常维护等费用开支,按管理权限,由各级财政承担,同时列入财政预算。年底,教育、体育行政部门联合对各地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进行奖优惩劣。
3.2 认真总结探索,确保开放工作有序推进
3.2.1 完善管理制度
如何既实现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又确保学校教学秩序不受影响,是开放过程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教育与体育等部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下发了《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办法》、《终身学习绿色通行卡》、《学校资源向社区开放告示书》、《体育场地器材安全检查制度》和《体育场地活动人员须知》等相关的管理措施,指导学校搞好开放。各学校也积极探索,加强开放过程中的管理。如采取学校、社区(街道)、派出所三结合的形式,根据各自职责加强监督和管理;或者突出学校的主体地位,门卫对进出校园的活动人员加强管理,告知有关规定,并安排专职体育教师和安全保卫人员加强对健身人员的技术指导及安全巡视检查。
3.2.2 规范开放内容
学校场馆向社会开放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及每天的早晚时段,每天开放不少于6小时。其中,双休日和寒暑假最多。开放遵循先室外后室内和安全有序进行的指导原则,根据学校周边健身人群的不同,明确开放的项目。据统计,学校开放的场馆主要有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联合器械场地等,部分条件好的学校还免费开放体育馆、羽毛球馆、乒乓房和网球场。其中涉及的运动项目主要有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排球、乒乓球、网球、体操、健美、太极拳、游泳、木兰扇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
3.2.3 创新开放形式
开放学校主要采取三种形式向社会开放:(1)登记式开放,在学校规定的开放时间内,社区群众可自主来学校登记后参加体育锻炼;(2)持卡式开放,由学校会同社区(街道)共同组织,对社区需要体育锻炼的人群进行登记审核后发放健身卡,并按照相关规定和办法持卡参与健身活动;(3)团体活动预约开放,社区单位或组织需要开展体育活动或比赛时,可事先向开放学校申请,学校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向社区单位或团体组织开放。
3.3 坚持共建共管,巩固发展惠民成果
3.3.1 坚持政府主导,分工协作
在落实具体责任时,各司其职,教育局负责对学校开放的落实,学校负责日常管理,体育局负责指导和检查考核,财政局负责经费管理,公安局负责出入口的安全保障,各镇(街道、办事处)社区积极配合做好锻炼证的核发及协调工作。最后还要把开放学校名单在主要媒体上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3.3.2 坚持以开放学校为主体,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各学校加强与所属社区的联系,签订街道(镇)与学校场馆开放学校管理协议,对参加活动人员加强宣传教育,共同防范开放学校的安全。发挥协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明确体育组织在搞好业务指导的同时,共同参与管理。对那些有责任心的活动爱好者,学校主动聘任做志愿者,协同参与管理。通过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初步建立学校、参与锻炼者“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管理机制。
3.3.3 坚持政策扶持,落实奖励措施
各地方体育局每年要对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对工作突出的学校予以物质奖励。通过申报、考核、奖励的方式对开放学校予以监督和支持,向每所开放学校适当拨款,用于开放所需要的体育设备添置、维修、管理等方面。涉及经费的具体解决办法可以拟定为:首先,学校可以收取涉及水、电的成本费用,市财政适当补助管理服务、场地维护费用,补助金额可由财政局与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或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学校有义务、有责任维护、检查体育健身场地器材的完好。在活动期间,属人为损坏活动设施和器械的,应当赔偿。其次,开放学校可投保“公共责任险”,健身锻炼人员如在健身锻炼中发生意外伤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依法由保险公司承担,投保费用由同级财政承担。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劳动力的解放,空余时间增多,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生活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希望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可以预见未来社会,对人才竞争中体能的竞争将被非常重视,高校体育要普遍提高学生体能和健康水平。因此,高校体育教育应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为其指导思想的中心地位,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学生在学校阶段进行体育锻炼,而且是步入社会后,在任何时间、任何环境下都能自觉独立地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培养为国家健康工作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应立足现实,面向社会,着眼未来,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爱好和习惯,以及自学自练等多种能力,使体育进入学生日常生活,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要对学生终身体质负责,使高校体育教育的价值超出学生时代而具有终身意义。
[1]王慧丽.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3(1).
[2]戴建波,史绍蓉,黄益苏,汪强,郭炳存,冯赛泉,杨克林,李义君.试论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影响因素[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5).
[3]李鸿.论全民健身与普通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
G807.02
A
2095-2813(2012)02(b)-0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