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述评与思考①

2012-08-15云欣贾文彤齐文华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7期
关键词:均等化公共服务体育

云欣 贾文彤 齐文华

(1.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部 河北保定 071003; 2.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16;3.石家庄信息工程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述评与思考①

云欣1贾文彤2齐文华3

(1.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部 河北保定 071003; 2.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16;3.石家庄信息工程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参考大量文献,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了回顾,认为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加深了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要性的认识。但是,研究也存在一定问题,包括研究面不够宽泛,相关内容不够深等等。通过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比较,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从阶段目标、体育需求、公平正义的实现方面进行了概述,以此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价值 现状 评价

体育公共服务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属于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要求。当前,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正在成为体育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研究内容不断拓宽,特别围绕着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供给模式、现状问题、制度保障以及国外发达国家做法等方面,学者们进行了认真探讨。梳理这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述评与思考,能够进一步加深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解与认识,极大地丰富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进而更好地指导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活动。

1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价值研究

价值研究是对意义的探求。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价值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突出了正义、公平、人权、权利以及责任等价值。在研究过程中有学者专门从正义价值视角探讨了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还有学者将正义、公平二者合起来进行论述的。当前,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是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展开的,均等化的目标是追求和谐,而和谐的中心旨意就是公平正义。因此,关于公平正义价值的研究认为“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运行的内在要求。”[1]还有研究突出了“权利”与“人权”价值。鉴于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并且存在地区、城乡及人群差异等问题,政府相关部门必须要转变管理理念,实现从国家本位到公民本位的转变,建立健全体育公共服务机制、体系。也就是说,提供高效优质的体育公共服务已经成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应有之意,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基本责任之一。由此,体现的是责任价值。

2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一般理论研究

2.1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下位概念,当前,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显示,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由此,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理解也就具有了多元化色彩。

当前,从结果平等的角度界定的较多,相关研究认为,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下位概念,是一种相对的要求,一般是指公共组织考虑到公民的生活娱乐需要,能够按照全国一般和一致的标准,提供基本的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2]另外,从动态过程的角度和均等化的主客体角度界定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数量。还有少量的的研究从政治、经济方面进行了界定,但主要还是突出了前三种情况。

2.2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意义及发展原则

2.2.1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意义

研究显示,无论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还是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来看,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在体现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建设、利于社会稳定、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2.2.2 实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相关研究认为:公共性和公平性原则、中央与地方分工协作原则、规范性和法制化原则以及可持续性原则值得考虑。[3]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是动态的、分阶段的、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目标。当前,区域均等是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战略目标。为此,相关研究提出了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应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整体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平衡性原则以及区域性原则。[4]

2.3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

大量数据表明(特别在“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通过各种措施,使体育公共服务范围不断扩展,在统筹城乡区域体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经验。应该说,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值得深思,因为这些问题阻碍或者延迟了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总结分析相关研究,这些问题包括: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依然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城乡、阶层性差异等。[5]另外,还包括各级政府公共体育服务事权、财权不对称、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发展策略存在缺陷、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决策机制不规范、公共体育组织不健全等问题。[6]

出现上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关研究从各自研究角度给予了总结,主要包括: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制度结构、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发展策略缺陷及管理体制的改革滞后、过度的体育市场化取向、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不到位、政府用于体育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比重过低、投资方式单一、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缺失、政府与农民理性选择差异等等。[7][8][9]

2.4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

相关研究认为,在遵循系统性、突出重点、一定的可操作性以及以公众为导向等诸多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进行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其中“产出”与“结果”指标应该成为评价的重点,同时,还应该考虑政府的体育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因素。由此,从理论上,比较宏观地构建了由这三个指标组成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10]还有研究认为,应该把体育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不断提高这些指标在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权重,特别是要将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估与干部选拔任用和内部激励联系起来。[11]

2.5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路径

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诸多研究纷纷给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主要包括:逐步改变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建立城乡统筹发展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目标,不断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大体育公共服务投入力度;改革财政体制,使得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同时,发挥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间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作用;确立均等化标准;构建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和农民对体育公共服务需求偏好的表达机制;建立体育公共服务的多元参与机制;加强公共体育组织建设等等。上述凡此种种对策与建议,绝大多数措施最终都归结到了“体制建设”范畴。[12]需要指出的是,有些研究特别从法律视角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非常有必要加强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制度保障,包括确立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地位。[13]

3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简要述评

我国关于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第一篇论文出现在2007年,所以,研究时间并不长。当前,这些研究基本完成了相关概念的界定、意义与必要性、现状与成因、解决路径等方面的描述性分析;并且在现状与成因、解决路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共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通而观之,现有研究使人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进一步了解了体育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然而,不难发现现有研究仍有一些不足,从整体上看,原创性、新颖性和具有一定深度的研究较少,偏重于政策研究,一些研究未能摆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窠臼,“借用现象”较为明显,没有充分体现体育行业特点。从具体研究内容来看,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理论研究薄弱,系统性研究不足(如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出的背景研究中就提到了六种学说);由于依托公共物品理论、社会公平理论以及公共财政理论等不同理论,导致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的界定存在一定分歧,使得现有研究对体育公共服务的不均等以及相应的体制缺陷没有一个可以衡量的标准;同时,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容与范围缺乏明确的认识;关于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较少,特别缺乏具体指标的划定,更鲜有借助一定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的探讨;尽管一些研究中提到了纵向与横向的均等化问题,也只是泛泛而谈,点到而止,如两者有机结合的问题、区域内横向均等及区域间纵向均等方面更值得进一步研究。其他方面还包括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标准问题,同样也仅仅停留在概念叙说层面。

4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进一步思考

4.1 关于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空间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是当前体育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但是,从文章数量看,还存在着明显不足(十几篇)。实质上,作为上位概念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不过比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早一年时间(2006年),但是,相关文献已有近600篇,研究视角较为广泛,涉及到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财政学等多学科。从这个角度看,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在突出体育行业特点基础上,应立足于交叉学科以及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本源学科背景下进行研究。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还提到,法学和政治学视角的研究相对薄弱的现状会随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的深入而得到改善。[14]本研究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特别是从法学视角,即加强制度建设探讨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更有重要意义。

4.2 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展望

4.2.1 进一步夯实现有研究薄弱点

前文所述,现有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诸多缺陷,其中一些问题蜻蜓点水,缺乏深入探讨,特别是评价指标以及标准研究,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指出:到2015年,要形成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此,县级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并在2014年对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将评估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评估的依据是什么,需要先行做出理论上的探讨与界定,才能更好指导实践工作。时间迫紧,学术界必须做出有力回应。

4.2.2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新视点枚举

(1)阶段目标思考

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着区域、城乡与群体之间的差异,同时抹平这些差异是不现实的,需要分步骤、分阶段进行。客观讲,我们现在应该处在初级阶段,可能更侧重于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解决区域内、区域间的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差异问题。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当前最应该考虑的是不断改革财政体制以此对中央与地方财力进行适当调配;同时,考虑改善欠发达或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自身财政状况,不断调节、提高这些地方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以适应各地区的实际公共需求,形成一种需求导向的供给模式。

(2)价值研究的进一步思考

公平正义是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核心价值追求,完善专门保障公平正义的法律法规是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基点。然而,公平正义价值的实现却往往陷于法理、责任同现实与未来发展情况不相吻合的矛盾之中。“体育权是一项基本人权”已经逐渐形成共识,法律也已将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与公民的体育权利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法律的刚性特点使得其难以在一个较短时期内与诸多“软要素”和谐共处,如地区差异、政策环境、风俗习惯以及阶层差异等,比如,如果法律规则与一些风俗习俗有过冲突,不仅规则不能得到遵守,反而可能引起逆反心理,影响法律的权威性;另外,很多研究探讨了非政府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的论断。但是,非政府组织提供体育公共服务多是出于道德责任,而道德责任的实现需要道德主体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并且道德责任的标准难以统一,同时,道德责任的评价也带有主观随意性。由此,“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局面的出现给基于法理基础的公平正义价值带来了冲击。这方面问题非常值得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3)从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到多中心理论的思考

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市场化或社会化是多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界基本达成了共识。而多中心理论的提出又扩大了研究视角,逐渐成为一种潮流。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实质上是一种“单中心供给模式”,与此相比,多中心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表现出三个明显的优点,即多种选择、减少搭便车行为以及更合理的决策。但是,该理论由于源自西方,使用具有一定前提条件,即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中,这种先决条件表现在资源供给制度、宪政、政治联盟等基本的社会制度安排上。[15]为此,它强调权力多元化、地方自治以及公民社会的发育等等,反观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村民自治还停留在法律政策文件之中,农民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现象不胜枚举,“被行政化”问题非常突出,因此,学术上探讨从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多元化到多中心理论应该深入分析我国的现实情况。

5 结语

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进行了回顾,包括内涵界定、意义与必要性、现状与成因以及实现路径等方面;通过分析与整理,本课题认为这些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加深了对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重要性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宣示性。但是,研究也存在一定问题,包括研究面不够宽泛,相关内容不够深等等。通过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比较,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此,通过参考大量文献,从体育需求、公平正义的实现方面进行了简单列举,旨在抛砖引玉,以此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

[1]郇昌店,肖林鹏.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初探[J].体育文化导刊,2008(2):30.

[2]范宏伟,等.中国都市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实证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9):13~16.

[3]蔡景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09(4):17~18.

[4]张利,田雨普.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137~138.

[5]俞丽萍.我国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探析[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55~56.

[6]钱伟良.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64~65.

[7]汤际澜,徐坚,郭权.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的模式选择和路径探索[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5):81.

[8]秦小平,李明.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分析及评价指标构建[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5):15.

[9]贾文彤,等.法律视野下的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3):81.

[10]吴春梅,刘晓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述评与展望[J].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12):37.

[11]迈克尔·麦金尼斯,多中心体制与地方公共经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0:114.

G803

A

2095-2813(2012)03(a)-0086-03

200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09BTY005。

云欣(1972~):男,河北保定人,华北电力大学体育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贾文彤(1968~):男,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齐文华(1968~):,男,河北石家庄人,石家庄信息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均等化公共服务体育
新疆少数民族妇女享有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现状研究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京津冀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上海体育游憩空间扩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