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传承和发展背景下的文化学思考

2012-08-15李国辉

武术研究 2012年11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竞技武术

李国辉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基础教研部,辽宁 沈阳 110004)

当前我们从事生产生活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大家庭,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呈现出了多样化和趋于一体化的特征,世界文化在世界各地传播交流的过程中既有着尖锐的冲突,也同样存在着和谐共处的世界文化蓝图。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是历史的必然发展趋势,当前正在深刻的影响着世界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代表性的武术,也同样正在在这场文化变革的大潮中经受着洗礼。所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到,我们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之一的武术传承和发展的模式正在悄无声息间不断的被冲击,直到最终走向了历史文化发展的末端,我们应该更新中国古代传统武术传承和发展的模式,从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武术传承和创新,这对于我们实现武术的发展大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华武术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在中华大地上不断的传承和发展,武术是中国的也同样是世界的,因此我们应该改变和更新武术的传播方式,使得武术能够更好的与世界体育相互融合,最终确立武术在当今体育界的重要地位,这是有着十分积极的历史意义。

1 二十一世纪末武术界存在的倾向和思潮

当前人类所处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由西方文化所主导的世界。纵观一个世纪以来,西方的强势符号文化以其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掩盖了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以其强有力的推动力量对当今社会前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经着五千多年的历史传承和洗礼,然后西方文化的强势介入已经使中国武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中国传统武术经历着百年的不断改良和异化过程,中国武术已经基本上形成了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思想共同影响的当代武术体系。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近些年通过政府和各种组织的不断传播和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文化,在国内已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也已成为深受广大市民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当今武术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比赛规格和管理体制,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也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兴旺发展看。

伴随着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人们开始对当前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而又理智的思考,同时对当代武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想象进行研究和分析,多数武术学者和研究者都十分热衷于研究当前武术是否进入奥运会之一敏感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当前多数武术学者都表现出了对当前武术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所焦虑,从而表现出对当代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体育文化的畏惧,当心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产生隔阂[1]。对于当前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所面临的境遇,持有不同观念的学者给予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理念,一种重要的观点认为当今武术的发展应该迎合世界体育的发展方向,抛弃传统武术,迎接全新的西方体育文化;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观念主张,应该保持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模式。从上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可以看出,武术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必须既继承同时也要接受创新,吸取西方体育文化的精髓[2]。

2 中国民族传统武术的文化观

2.1 中国民族传统武术继承的文化观

当前武术学者和研究者正致力于发展武术事业,力争把武术推广到世界体育文化范畴而不断努力。当前文化学家共同研究认为,任何一个种族的特有文化都具有文化的共性,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也同样有着共同的文化属性。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基础都是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实现飞跃,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力量源泉。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智慧结晶,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一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一项体育项目之一。中华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精髓,它是一门融合了传统哲学、军事学、中医学等多种传统文化的综合学科。传统武术有着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特征,有着鲜明的华夏民族的民族特性。当前我们清楚的意识到我们传承、发展和创新武术的终结目标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传承、发展和创新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实践当中,我们可以有所变革和创新,但一定要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传统武术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在运动,它的精华在于内外兼修、天人合一等西方体育所不具有的内容要素。中华传统武术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习练者的各项身体素质,有着极强的技击实战性,还有养生保健的独特功效的作用[3]。在我们继承中华传统武术的时机,我们将秉承中华民族文化的民族性传承的载体共同性,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尚存在诸多文化领域的缺失;当前社会中存在与武术发展和创新不和谐的文化成分。

2.2 中国民族传统武术发展的文化观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哲学范畴方面、艺术范畴方面、宗教范畴方面、科学文化范畴方面等多个社会领域,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取向上的过程,是可以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明确这一过程,诚然,我们不得不承认传统武术在过去几千年发展和传承中所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和成就。繁衍生息的民族都会十分擅长于发展和创新自身文化,在各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充分交流,并能够很好的取长补短。与此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如果封闭了一个民族文化,这个民族的文化必定最终走向衰落。当前的关键任务是我们必须放弃狭隘的民族主义精神,应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完善中华传统武术遗产的保护和继承上。中华传统武术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因此,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应该以此为根本的出发点,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的事物变化过程,思想守旧或者激进都能促使武术的异化过程,对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2.3 中国传统武术蕴含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尊

所谓的“文化自觉”源自费孝通先生的思想,意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它的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趋向,以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的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就世界范围而言,文化自觉还包括要理解多种多样的文化,增强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位置的能力,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从而形成联手发展的共处原则。郭玉成提出了武术文化自觉的观点,并认为武术文化自觉现象出现在3个历史时期:即武术被称为国术,起到强国、强种,振奋民族精神作用的民国时期;20世纪80年代,国家体委组织的武术挖掘整理工作以及2004年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的举办文章还论证了武术文化传播从走出传统到发现传统的规律性特征,并概括提出了武术文化传播的软实力与民族凝聚力功能。武术的文化自觉既是理论概况,又反映了武术发展的现实状况[4]。

针对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竞争,邱丕相提出了武术的“文化自信”。在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的争夺,流失乃至消亡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作为负载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统武术在文化争夺的时代面临了一系列危机,表现出一种不适和无奈,应该对中国传统武术进行一定高度的文化审视,发掘其潜在的巨大文化价值,使传统武术在文化争夺中焕发生机[5]。为此,建立武术的文化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传统武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强的文化生命力,它从基本理论到技术应用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主导精神。因此,武术的国际传播应有高度的文化自信,由此传统武术的未来发展才会充满希望和生机[6]。在传统武术的文化研究中,王岗提出了武术的“文化自尊”。武术与奥林匹克作为东西方不同地域的体育文化,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与尊严。对武术而言,文化的自尊是保持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民族的方是世界的,对奥林匹克而言,文化的自尊则是要放下架子,虚心以待其它民族的体育文化[7]。指出了武术力争融入奥林匹克的同时要注意自己的文化特色与尊严。武术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提出绝非仅仅是概念的引入与移植,而是提高了武术的文化高度,对武术的认识观念有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武术发展的战略决策中,这些新思想、新观念均具有指导性的价值。

2.4 对中国民族传统武术继承和发展的文化反思

传统武术发展过程中的矛盾根本点其实都源自文化。西方文化,体育的冲击是传统武术的文化形态发生了改变,又使传统武术在改变后进行文化层面的反思。杨祥全认为,1840年前,中国自我发展了“练为战”的军事武术和艺、体、用三合一的传统武术,1840年后,由于西方体育强势文化在中国的演进,中国武术开始分化。武术在其竞技功能、健身功能、经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完善了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商业武术。近期,“艺术武术”也初露端倪且发展势头强劲。武术发展过程的分化是自我调适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带来种种弊端,对传统武术的相对忽视就是其中较典型的现象之一[8]。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新的武术形态的形成对固有的传统武术造成了冲击,并形成了文化传播的断裂现象。于均刚指出,在武术科学化研究的过程中,人们对于传统武术的练功方法及拳理大多采取了审慎、怀疑甚至批判的态度。在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冲击下,传统武术中蕴含的一些精髓,特别是文化内核逐渐流失。因此,应该全面、历史和辩证地看待这种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在武术运动中产生的冲突,总体上应坚持中体西用的原则,唯如此传统武术的发展才不会走向偏颇[9]。文化是否可以融合?郭玉成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一种认识的偏差,指出武术是中国的文化项目,却用西方的评判模式进行竞赛。这本身就存在体与用的矛盾。体与用其实是分不开的,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应各有其体,各有所用。完全用西方体育的标准衡量中国武术,武术的发展就会由西方人看不懂,改变成看懂,由武术而逐渐脱离武术,由西方对武术的惊叹,变为不以为然,这一过程是以丧失文化为代价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中学的用,西学有西学的体西学的用,而且有其体必有其用,有其用必赖其体。竞技武术改革多年来形成的矛盾,其根本在于文化上的矛盾。造成文化矛盾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文化模仿[10]。

王岗指出,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已走进了个性近乎丧失的语境中。这主要来自我们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极致性地对西方竞技体育模式的模仿。模仿是保持个性存在的大敌,过度地模仿是对自己文化的不知和缺乏自信与自尊,坚持模仿必定导致民族体育与西方体育趋同,进而毁灭民族传统体育的个性。模仿意味着个性的丧失,创新才是发展的强力引擎。对西方体育几乎极致的偏执模仿也铸就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瓶颈,找不到突出重围的办法。因此,对西方体育文化的简单模仿绝非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正途,只有自己掌握文化创造的主动权,才能使得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走向一条康庄大道。所以,武术等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之路应该是一个文化鲜明的特色发展之路、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新道路[11]。

3 传统武术文化的围城现象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分析

3.1 中国民族传统武术与围城现象

任何一种社会想象和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有存在的相对互补性,在当前中华传统武术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必然而非偶然也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文化围城的想象的出现和存在,然而这一想象的出现避免不了会对当前武术自身的发展和创新产生深远的影响力。中华传统武术与当前发展较好的竞技武术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倘若用人为的力量将其两者强行分开势必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之间产生无法修复的长久裂痕,同样显而易见的严重影响到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发展和传承。在全球经济政治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要想使得中华传统武术能够在世界民族体育之间屹立不倒得到更好地发展和创新,我们当前就必须做到能够敞开胸怀,提高民族武术文化自身的价值,同时积极吸取先进的西方体育文化思想,不断努力改变武术传播的模式。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从广义上讲,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项民族体育,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3.2 中国民族传统武术发展中“文化围城”现象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文化根源

世界范围内的任何一种特殊文化的产生和传承都离不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倘若离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坏境,势必导致之一文明的消失。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淳朴厚实的劳动人民在华夏大地上繁衍生息,武术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的文化理念融合了中医学、古代哲学、军事学等领域,它散发着中华民族特性。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在宋朝的时候才在民间刚刚开始,一直受到了封建君主的严格控制,并在此期间历代都颁布禁武令,严重阻碍了中华武术在民间的传承和发展,直到明清朝代传统武术才逐渐融入民间,并在民间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和传承,当步入近代社会,中华民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来自海外的西方列强,古老的文明古国经历着无数的风霜的洗礼,最终封建帝国瓦解,中国随即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殊历史时期,而后随着二战的胜利结束,中华民族进入了全新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华民族在这一百多年的沧桑变化,经历着一个又一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的变化,中华民族的人民、社会、文化等每一个领域都经历着强烈的巨变当中,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势必在这长达百年的历史沧桑变化过程中勉强繁衍生息。如今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和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积极对武术的理论和功法做了全面的整理和发掘,使得这一世界文化瑰宝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维修,重新散发出了绚丽夺目的光彩。

当前通过武术工作者和政府的不断的努力下,竞技武术已经成为国际奥委会公开承认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下,中华传统武术正式开始了进一步的国际化进程。当前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和传统养生一起构成了中国武术体系,虽然它们都源于中国武术,但都有其各自文化基础,使得它们之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差异。中华传统武术门派众多、拳种套路内容丰富多彩;然而竞技武术则截然相反,深受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可以说当今的竞技武术是西方体育竞赛制度下根据中华传统武术变革成的竞技武术,他们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和理念。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与东方邻国,如日本和韩国成功的把自身的民族传统武术与西方体育相融合,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成功的进入了奥运会,而中国传统武术并没有很好的融入世界体育,为世界人民和各种国际组织所接受。

4 中国民族传统武术传承和发展的对策

后奥运会之后,国家已经明确了我国体育的发展目标,我国要从体育大国向世界体育强国范畴挺进,这是我国体育长期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国现阶段长期处在体育大国之列,竞技体育发展较好,而国民体质和从事体育活动人口方面较为落后,因此我国是一个体育大国,并非体育强国。竞技体育服务于竞技人口主要是运动员和一些相关联的群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少能够从事竞技体育活动。武术也并不例外,竞技武术服务的人群较少,而传统武术则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中国传统武术风格种类多种多样,拳种内容丰富多彩,适合于不同年龄和身体素质的多种人群。因此习练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自身条件进行选择。

赋予浓香的中华民族文化孕育了中国独特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特性,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繁衍生息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从中积累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和哲学思想。中华传统武术不单单可以强身健体、增强习练者的身体机能素质,也可以起到内外兼修、天人合一的功效作用,因此,它是一项有别于其他体育项目和西方体育项目的传统性民族体育[12]。中国传统武术内容丰富,它在形成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古代各种哲学思想和学说,具有较好的健身和教育意义。因此传承和发展中古传统武术对构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

武术要发展,首先必须继承其本质特征,不断吸取传统武术的营养来充实自身,保留武术固有的风格和特色。因此有必要组织专家研究如何在现行的套路比赛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理论体系的学科属性,是认识该理论体系的首要问题。受当代体育科学发展的影响,今天的武术理论研究领域已广泛涉及自然学科类、人文社会科学类以及两类学科相交叉的很多领域[13]。纵观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从多种角度了解中国传统武术产生的理念,因此,中国传统武术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目前传统武术体系应该从武术健身角度和技击角度加以发展。

其次,武术必须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交流的大舞台,充分展示自己的价值和魅力,世界各国人们才能认识其价值并接受它。奥林匹克运动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体育盛会,得到世界人们的关注和认同,世界人们能否了解和接受武术,武术能否汇入世界体育的大潮之中,与武术能否加入奥运大家族息息相关。当然,经过国际体育交流后的武术,已经不是原汁原味的武术,而是渗透进了某些西方竞技体育的因素,由此导致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很多。因而,武术除在实践上要参与国际体育交流以外,更重要的是在武术传统与现代关系的认识和研究的方法论上有一种新的调整与转变,具体表现为:跳出传统文化的圈子看待武术传承。当然,我们绝不是要抛弃传统武术谈武术传承,武术之根和魅力之源在于传统武术,这是不容置否的。问题在于全球化背景下,武术已经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变局,武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相互渗透,难解难分,武术融入当代竞技体育大舞台不可避免。如果不跳出传统文化的圈子,也就会囿于传统狭窄的视野内,就不可能理性看待武术传承。武术要走向世界,在世界范围内传承,就不能不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审视哪些糟粕的成份需要扬弃,哪些精华的成份需要继承。

再次,正确看待武术传承的非延续性。100多年前,武术还只是山区的农村传承,这种传承只是区域性、地方性的。自从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到北京教授太极拳,武术才开始走上城市化道路。经过短短100多年的发展,武术走上了国际化传播的道路。武术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风格各异的地方传统拳种发展到竞技武术套路、散打。这个变化过程是急剧的,是跳跃式的提升,是非延续性的。虽然武术发展不能忽视其连续性问题,但是全球化已不容许其缓慢的延续性的渐变。只有首先承认其传承的非延续性,武术才能适应全球化的要求,培育和创新武术文化形态和精神。

我们还要认清当前武术工作者和研究者为中国民族传统武术事业做出的积极贡献,但它对中国民族传统武术的实质性改变还是显得作用稍小。要想中国传统武术事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首先要提高华夏民族广大习武爱好者的习武热情,使得中国传统武术能在民间遍地开花。中国传统武术既是中华民族的,也同样是世界人民的,伴随着历史不断先前发展,中国民族传统武术的形式和内容也正在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因此当前中国传统武术要适合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最终形成民族性的、时代性的特殊传统武术。

从实际出发研究传统武术,正如其他体育项目一样,一项体育项目发展的好坏与其这一项目的普及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传统武术要想传承和发展的好,就必须想法设法提高中国传统武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普及程度,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才能进行的顺利。因此应该努力提高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力争加强整合民族传统武术的师资力量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从实际发展的角度出发,一项体育运动发展的好坏与其政府重视、资金的投入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反观政府对中国武术的资金投入,长期以来在竞技武术发面投入较为充足,然传统武术一直以来投入较少,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传统武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也是造成我国民族传统武术发展较为缓慢的原因之一。诚然,当前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当前我国传统武术的人才较为短缺,师资力量无法满足我国当前传统武术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学校体育是培养民族传统武术的基石,因此应该着实加强我国民族传统武术的人才的培养机制,使得处在生长发育较为旺盛的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够对传统武术的内容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另外,政府和各地区各种武术组织部门应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传统武术赛事。在一些地区和城市定期开展传统武术的比赛,大力宣传中国民族传统武术文化,还可以开展武术文化节,借此机会广泛推广传统武术文化,使得传统武术文化能够得到较好的普及,这对于我国民族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而广发的作用。在提高重视学校武术开展的同时,也应该把目光投向民间,古往今来,传统武术的传承一直都依靠着民间这一基石。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武术在华夏大地上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各种武馆、武校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在中国武术传承、发展和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国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发展的快慢缓急,同样应该正确理解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当前存在的一定的差距,因此要想中国传统武术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既要面向国内保持传统,也要面向国际推陈出新,只有这样中国民族传统武术事业才能得到稳固的发展。

[1]郭玉成,邱王相.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的构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4):56-58.

[2]贾 亮,李富刚.我国城市社区武术发展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5(1):37-39.

[3]康来云.全球化趋势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及中国文化的创新发展[J].开封大学学报,1999(4):26-29.

[4]郭玉成.武术传播的文化自觉:从走出传统到发现传统[J].中国体育科技,2007(1):25-28.

[5]马文国,邱丕相.文化争夺的时代:传统武术的无奈[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5):5-8.

[6]马文国,邱丕相.文化的自信:传统武术的希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6):1-4.

[7]王 岗.文化的自尊[J].搏击·武术科学,2004(6):1-2.

[8]杨祥全,姚静辉.武术发展分化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6(6):89-91.

[9]于均刚.传统武术在科学化过程中对立问题的思辨[J].体育文化导刊,2005(7):40-41.

[10]郭玉成.论中国武术的历史走向[J].体育文化导刊,2007(1):42-44.

[11]王 岗.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文化模仿[J].中国体育科技,2006(7):71-74.

[12]昌 沧,王友唐.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再思考[J].武林,1998(5):73-76.

[13]邱王相,马文国.武术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当代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5(4):18-20.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竞技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竞技精神
武术
花与竞技少女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竞技体育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