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中华武士会之研究

2012-08-15平梅杭强彭

武术研究 2012年5期
关键词:精武形意拳武士

江 平梅杭强彭 婵

(1.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天津 300381;2.天津体育学院武术系,天津 300381)

天津中华武士会之研究

江 平1梅杭强2彭 婵1

(1.天津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天津 300381;2.天津体育学院武术系,天津 300381)

民国初期,以“团结武林同道,提高中华武术,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的中华武士会在天津成立并组织开展活动。文章通过对其特点、功能价值及终止活动的原因分析,发现中华武士会促进了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推动了武术的城市化和国际化发展,也促进了武术传播方式的新发展,但因缺少政府支持、缺少经济实体力量支持及受到中央国术馆等武术组织的影响使其终止了活动。文章通过对中华武士会的研究为当代新环境下武术组织的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中华武士会 天津 武术社团

辛亥革命后,清末因“庚子事变”而一度低沉的武术活动逐步活跃起来。当时,各界人士倡导“强国强种”,中国传统武术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一些社会名流和教育家,延揽武术人才,出面组织以推广和研究武术为宗旨的武术组织,不少城市相继兴起了一大批武术会社。据不完全统计,上海除1910年成立的精武会外,还有中华武术会等三十多家武术会社,北京除1911年成立的北京体育研究社外,还有中华尚武术学社等二十五家武术会社。天津除1911年成立的中华武士会外,还有道德武术研究会等十余家武术会社,其他大中城市的情况也大体如此。[1]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推翻了清朝专制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年末,张占魁先生协助李存义先生,成立了中华国土上第一个民间武术组织“天津中华武士会”,受到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支持,同盟会燕京支部代表叶云表先生被委任为第一任会长,燕友部会员、八卦拳名家马凤图任第一任副会长,李存义初任总教习。后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让权于袁世凯使得同盟会会员撤出,改由李存义任会长兼教务主任,该武术组织于1928年终止活动,期间在国内外建立了不少分会或分部。

1 天津中华武士会的特点

1.1 以“团结武林同道,提高中华武术,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

辛亥革命前后,政局不稳,民不聊生,受西方列强欺压,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武术社团都以“强国强种”为口号,以前只有在“后少林十诫”中提到“肄业于少林技击术者,必须以恢复中国为志愿。朝夕勤修,无或稍懈”之类带有政治色彩的诫条[2]。

受到当时新思想的影响,天津中华武士会成立之后,摒弃门户之见,以“团结武林同道,提高中华武术”为宗旨,不断邀请各派武术家担任教师,传授拳艺,并举行武术表演进行技艺交流和联谊。在传授与推广武术的同时,提出“振奋民族精神”的宗旨是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体现其强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民族出现严重民族危机时,李存义同张占魁等人出于爱国主义的热情组织了中华武士会,为国家和民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中国人的一种优良传统。

天津中华武士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敌侵略的斗争,得到了中国民主革命政府的支持,有了合法性,他们也提出了许多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一时期,积极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中华习武人由各行其事转向了有组织、有领导的抵抗侵略,体现出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

1.2 它是当时我国北方规模较大的民间武术社团

20世纪初,政府对民间习武开禁,伴随着废科举、兴学校等变化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社会团体的发展,特别是孙中山先生提倡“尚武精神”后,为习武者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民间武术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其中包括武术团体,著名的有南方的“精武体育会”和北方的“中华武士会”等。精武体育会是当时我国南方最有影响的群众性武术团体之一,而天津中华武士会是当时我国北方规模较大的民间武术社团[3]。

受同盟会的支持和新思想的影响,为保存、研究、推广新武术和实现“振奋民族精神”的宗旨,中华武士会成立后,除在天津各地区设立分部之外,还在北京、东北滨江等大中城市设立分会。由于中华武士会是当时中华国土上第一个民间武术组织,人们又接受了先进文化的影响,就吸引了散落于农村的武术家以及大量城市市民来参加中华武士会,促进了武术从农村转向城市的发展,并且在1914年派遣武术名家郝恩光等人还远渡日本,在孙中山先生曾经活动过的地方成立了“中华武士会分会”。

1.3 为武林界培养了大批优秀武术人才

天津中华武士会培养出的弟子,成名者数以百计,学员数以千计,使形意、八卦两大拳种在天津扎下了深根,并在北方地区推广开来,这是它对中国武术的最大贡献。山西国民师范学校自1919年成立起,先后聘请天津中华武士会重要骨干成员张荫梧、李彬堂、王俊臣、刘文华等武术大家任教,传授形意拳术,为山西培养了一大批武术人才。[4]其创始人李存义培养了很多弟子,1914年远渡日本成立中华武士会分会的郝恩光;有着“铁胳膊”“铁脚佛(爷)之称的尚派形意拳创始人尚云祥;有着“赛活猴”、“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誉称的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还有李彬堂、李子阳、黄柏年、左振英、郭汉芝、李星阶、周玉祥、傅长荣、李海亭、唐维禄等人。中华武士会另一创始人张占魁也培养了百余名弟子,痛打俄国大力士的“形意拳大侠”韩慕侠;“武门秀才”姜榕樵;还有王俊臣、刘锦卿、刘潮海、刘汇川、王占恒、白学海、马登云、张鸿庆等人。

1.4 主要受北派形意拳大师李存义的个人影响

李存义在《形意拳诠》的自叙中说:“于‘庚子之役’亲率六人参加张德成、刘十九等人所组之义和团,抗拒洋鬼子侵略军于天津老龙头火车站。我们用单刀剑戟杀敌,洋人望风披靡,实仗练形意拳之功和胆壮气盛势雄,乃能视敌如草芥也。事后,乃创武士会于津门,授徒以自娱。”在李存义创立天津中华武士会之前,他就有了很大的名望和实力,早期跟随其师刘奇兰走南闯北,为百姓打抱不平,被家乡人誉为“河北门神”,被武林人誉为“北侠单刀李”,后又在义和团教授形意拳,义和团首领称其为“义和团的大师兄”。“庚子之役”后,又赢得了“天津单刀李”的誉称。[5]

民国时期成立的武术组织的主要成员的社会地位往往较高,并有一些社会名流出入其中,李存义凭借其在北方较高的社会声望,在同盟会的支持下和其师弟“闪电手”张占魁的协助下,成立了天津中华武士会并任总教习。中华武士会无论是在社会地位还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等方面,都是历史上的武术社团所无法比拟的。有了同盟会的支持,他们的意见可以直接反映到政府的上层,对推动武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5 得到著名书画家阎道生的协助与支持

阎道生为河北霸州人,后居天津二十余年,大部分时间活跃在武术界,身居武林,傲视画坛。从湖北武备学堂肄业后,便长期寄居天津作画,并拜中华武士会李存义为师,兼习武术。1912年,阎道生参加了天津中华武士会并成为本部第一班的学员,辅佐李存义,不仅为其整理武学著作,而且还利用自己在绘画界的名望,不断为武士会捐赠画款,筹集资金。他能文能武,德艺双馨,是当时中华武士会乃至天津武林界的重要人物。在李存义先生逝世后承担起襄办中华武士会的任务,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中华武士会。民国出版的《近今北方健者传》载,“中华武士会矗立十余年之久,经劫不稍颓者,至阳与有力焉”。《静海县志》描述他:“襄办中华武士会,有终焉之志”,可见他当时对天津中华武士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天津中华武士会的功能价值

2.1 促进了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

在当时文化思潮影响下,中华武士会在武术研究工作方面开始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在武术著作上,李存义把全部武技写成《形意拳诠》,是河北派习武人包括天津中华武士会成员的秘籍读本;孙禄堂潜心研习武术理论,并著有《形意拳学》、《八卦拳学》、《太极拳学》、《拳意述真》等,是一个文武兼备的武术家;姜榕樵著有《形意母拳》、《形意杂式捶》等;黄柏年著有《龙形八卦掌》;王俊臣在山西国民师范学校出版了《形意五行拳》、《九州棍》、《剑术讲义》、《形意拳谱》等。在拳术器械套路方面,中华武士会会员创编出很多适合当时潮流发展的武术套路,进一步促进了新武术的推广与传播,其中拳术类包括李青山创编的青山拳、赵道新创编的心会掌、裘稚和创编的螺旋拳等;器械类包括马杰传授的武当丹派剑、郭树璞传授的武当绝命剑、温桂山传授的流星锤等。在传承体系上,中华武士会为北派形意拳传承体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自其成立后,习武形成了气候,出现了多次拜帖,致师徒的辈份、门派传人的顺序出现了混乱现象,李存义和张占魁便及时拟研究、拟定了河北派习练形意拳传人的15字循环顺序,以“华”字辈开头,按每个人初次拜师之字为基准,辈分永远不变。[6]

2.2 促进了武术的城市化与国际化发展

中华武士会成立后,李存义及张占魁等人从农村聘请拳师担任教习,它是当时北方较大规模的民间武术社团,这就改变了原来武术主要在农村传习、自生自灭的情况,形成了以城市武术社团为中心,有组织地推广武术,促进了武术的城市化发展。中华武士会为习武人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至1923年,除民间武术团体外,天津市内建立了武术场馆二十三个,另外还有中华武术研究社、青年会国术社、海京国术社等多个民间武术团体等。1914年会员郝恩光远渡日本建立中华武士会分会,天津中华武士会不仅把“振奋民族精神”的宗旨推向全国,而且积极走向海外,对于推动中华武术走出国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它和精武体育会等组织对武术的认识程度和研究成果,直接影响着当时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2.3 打破了门户之见,促进了武术传播方式的新发展

中国古代的武术组织大多是以拳种为载体,以血缘关系或类似于血缘的关系为纽带,这样的组织必然有着极强的门户之见,对别的拳种和组织有着很强的排他性。随着武术技击价值的减退,其保密价值也相应失去,同时受到当时新的思想影响,天津中华武士会以“团结武林同道,提高中华武术,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以交流技艺和联谊为目的,在打破武术界的门户之见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使得门户之见和排他性较之旧的武术组织要少得多。

中华武士会在推广武术上所采取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第一,设立中华武士会分会或分部,这就更好地为民间武术家传播技艺创造了条件。第二,定期举行武术训练班,而且传授武术的形式基本摆脱了过去单一的家传、宗族传或仅在一个秘密结社中传授的状况,主要面向整个社会,有组织、有规范的传授各种门派的拳械。第三,组织表演或比赛。1912年中华武士会曾在天津河北公园举行盛大武术表演,之后每年12月都进行周年纪念并举办汇报会。第四,在各学校教授武术。1919年成立的山西国民师范学校先后聘请了李彬堂等多位武士会重要成员担任武术教员,并且王俊臣成为在山西学校推行形意拳的先驱者。上述四种推广武术的方式不仅使一些民间武术家有了较为固定的职业,发挥了他们的作用,而且使原来散播在各地的拳械进入了城市武术文化的范畴;也促进了中国武术从价值观到运动锻炼思想,从教习到表演和比赛,从民间传承到学校武术教育,都向着科学化与规范化的方向演进,使传统武术开始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变化过程,促进了武术传播方式的新发展。

3 天津中华武士会终止活动的原因

3.1 受中央国术馆等武术组织的影响

1927年南京中央国术馆筹建,以张占奎为首的中华武士会的骨干成员如尚云祥、李星阶、李子扬、黄柏年、姜容樵、傅剑秋、赵道新等都积极参加到中央国术馆早期的一些活动中,有的人还担任了职务,成为骨干力量,天津中华武士会的活动也渐渐走近尾声,于1928年终止活动。中央国术馆带有明显的官办性质,并得到了军政各方面的支持,自成立之后,武林界的武术家们纷纷加入并组织活动,而中华武士会在李存义逝世后,没有了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较高的人继续主持组织活动,也没有了政府的支持,内部矛盾日益严重,虽然在张占魁等人努力下勉强维持了几年,但很快就解散了。

3.2 缺少经济实体力量的支持

中华武士会活动终止的另一个原因是缺少经济实体力量的支持,可以把它和上海精武体操会做一比较。两者都是教授武术的团体,精武体操会成立六个月后霍元甲就病逝,在这样一个短暂的时间里,他不可能为武术传承做很多事情,但精武体操会的事业却越做越大,主要原因就是它得到了上海经济实体的支持。创始人和领导人陈公哲家族做五金生意,另一个领导人姚詹伯,其父亲是做颜料生意,另有卢纬昌,其父业为建筑。

随着生意的触角,精武会在佛山、广州、新加坡、香港等地都设立了分会。由于具有经济实力,所以精武会在全国聘请各个拳种的武术家向会员传授武功,最后还到天津请李存义先生南下到上海精武会任教。精武会的学员只要坚持学习武术,还可以在就业或生意上得到帮助,依附并服务于一些经济实体,这是精武会能够长期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天津中华武士会这些方面就略逊一筹,仅靠阎道生等个人来募集资金来经营中华武士会就不是长久之计。

4 结语

民国初期的时代背景赋予天津中华武士会特定的使命与责任,以“振奋民族精神”为宗旨的中华武士会在特殊的社会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并为中华武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武士会所采用的新的武术传播方式及武术研究的方法依旧为现代社会所延续,团结武林同道,广招民间各派武术家入会,共同研究和推广武术;在大中城市及国外开设分会,促进了武术的城市化和国际化发展,形成了武术传播的新方式;摒弃了门户之见,促进了不同门派之间的和谐共处,但最终因缺少经济实体力量支持和受中央国术馆的影响未能像精武体育会一样取得长足发展,以此为当代新环境下武术组织的发展提供思考与借鉴。

[1]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326.

[2]温 力.中国武术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451.

[3]林伯源.中国武术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416.

[4]王建筑.天津中华武士会与山西国民师范学校[J].武魂,2011(8):33.

[5][6]李瑞林.形意拳侠[M].北京: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6:81-166.

The Research on Chinese Warrior Society of Tianjin

Jiang Ping1Mei Hangqiang2Peng Chan1
(1.Schoolof Graduate,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2.Martialarts Department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port,Tianjin 300381)

In the early Republic of China,Chinese Warrior Society was founded in Tianjin,which took unity,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Wushu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national spirit as an objective.At the same time,it organized some activities.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its characteristics,function value and the reasons of activities'termination,the study finds that Chinese Warrior Society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work of Wushu,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Wushu,but also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mode of transmission of Wushu.However,lacking of government support,economic entity support and the effect of the Chinese Wushu Gymnasium make these activities came to an end.The paper recalls the history of it and providsthinking for the refere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zation under a new environment.

Chinese warrior society Tianjin Wushu social organization

G85

A

1004—5643(2012)05—0033—03

1.江 平(1987~),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精武形意拳武士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精武英雄
精武英雄
太谷县形意拳的开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武士与龙
“武士”挡道
剑龙是武士吗?
暗黑武士 六步接触雷克萨斯NX
形意拳源流与发展考略
百年精武体育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及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