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认识当前的武术发展
2012-08-15吴应广
吴应广
(湖南商学院体育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205)
从文化视角认识当前的武术发展
吴应广
(湖南商学院体育教研部,湖南 长沙 410205)
文章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读,从文化视角对武术的概念、武术多样化的历史形成及武术发展的困境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决定了武术多样化的形成,武术的发展只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困境的一个缩影,从文化发展视角探究武术发展的方式和规律是武术的文化特性赋予的科学选择,并提出了“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积极回应现代化的挑战,科学对待武术发展在传统与现代文化思想上的选择、在当前体育文化发展的多元背景下从多层次多元方向发展”的武术发展之路,以供武术现代化的发展作为参考。
文化视角 武术 传统文化 继承发展
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具有其独特的外在形式,但更为本质的区别在于武术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思想互相激荡,如何对待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体现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武术,关系到武术的发展,同时对中国文化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可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和走向世界提供新的条件、新的生长点和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需要吸收和借鉴世界文化的一切成果,但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本要求,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健康科学的发展和走向世界,是对我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把中国真正带入了世界范围的现代化潮流。面向21世纪,中国文化进入了世界文化的总体发展格局中,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如何在这个格局中确立我国自身文化的价值并展示其文明辉煌,应发挥武术应有的价值作用。因此,从文化性的视角研究武术,可以为武术的现代发展找到独特的方式与规律。
1 从文化视角对武术概念的认识
“概念是人们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纽结,概念必须是辩证的,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特殊性与普遍性、抽象性与具体性的辩证统一。”以准确的内涵定义是对武术科学认识和研究的前提。任何一项运动或许都包括其外在形式和内在文化思想两重性,武术作为体育项目有别于其它项目的显著特性是武术含有更为深厚的哲学内涵与文化启示。武术的发展包括其技术发展的一面,也包括其文化发展的一面,因此对武术概念进行定义时不但要体现其技术特点的一面,应充分体现其文化特性的一面,是外在运动形式与文化思想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对中华武术的传播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1 对武术概念的回眸
1957年6月在北京举行了关于武术性质问题的讨论,21位与会者一致认为:“武术有技击的性质和特点,尤其在古代。现代武术是体育,以健身为目的;并认为它是民族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民族形式体育的内容之一”。这是一次关于武术概念的专题学术研讨会,第一次将武术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进行论述,也标志着人们开始从攻防技击等外在形式向内在文化意识的高度认识武术。在1961年出版的《武术》对武术概念中,强调了武术是一种“民族形式体育”,是“民族文化遗产”;在1978年出版的《武术》对武术概念中,指出武术是“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强化了武术的体育属性。1988年举行的全国武术专题论文研讨会上,将武术概念表述为:“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此概念明确指明武术是“传统体育项目”,其中“内外兼修”体现了武术的浓厚文化内涵意识。此概念在后来被频繁引用,近年来随着武术科研的快速发展,有多位学者对武术概念有过不同定义,如王岗(2006)在《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中将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攻防技击动作为素材,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依据;以套路、搏斗和功法练习等运动形式为载体,以传统武术习练和现代武术竞赛为实施手段和存在方式;以实现增强体质、陶冶情操、培养意志、提高攻防技能、张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徐伟军(2006)在《武术的嬗变与发展》中将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徒手和器械攻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拳种方式传习,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技击类体育项目”。2009年7月9日至11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召开的武术定义和武术礼仪研讨会,将武术定义表述为“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并报中国武术研究院作进一步的研究和认定。
1.2 从文化性对武术概念的认识
从文化性认识武术,不言而喻武术有其浓厚的文化特性和文化传承规律,武术具有广博的内涵,哲理深刻等优越文化特色,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与积累过程中形成的,是在不同时期技击经验与人类社会文明在众多武术人大脑意识中的结晶,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上述各种定义中并没有突出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的文化特性,武术的定义应体现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这对辨证关系,不但要突出继承性,更要注重发展性,这也是武术具有悠久历史,强大的生命力所在;武术在继承与发展中,不断产生出新的拳种,不同风格拳种和武术门派,不断丰富武术的种类和形式,形成了一庞大的体系,具有多种外在的运动形式,但纵观各拳种和各门派的武术,外在运动形式都是以技击内容为素材或是由技击素材在运动形式上演变而来。各拳种和各门派武术在产生与发展时受各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的熏陶和滋养,含有丰富的文化思想和内涵,这就是武术浓厚的文化特征所在,实质上,武术的产生和技击性及武术整体都属于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武术原本就是一种技击文化,因此在武术定义时,应体现武术多样化的外在运动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对内外辨证关系。因此笔者把武术的概念理解为:“武术是以技击为素材,具有多样化的外在运动形式,以丰富的文化思想为内涵,并在各历史时期不断继承和发展的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以此概述体现出武术的“外在与内在”、“继承与发展”的各种辨证关系。
2 从文化视角对武术复杂多样化形式的认识
2.1 从文化视角对武术多样化形式发展的分析
与其说“中国武术之所以能够发展成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内外兼修并具有高度成熟的技巧,是因为它蕴涵着深刻的哲学思想”[1],不如说是武术不断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而使其发展成了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内外兼修并具有高度成熟的技巧。中华武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拼搏、成长中积累、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人的传统意识和思维在搏斗技术的运用、演变、创造过程中有着独特之处”[2],其中传统意识和思维就是传统文化在人脑中的体现,我国地缘辽阔、民族众多、多种不同的地域文化决定了我国丰富而多样化的传统文化,这种多样化的文化进而决定了武术形式的多样性。各武术门派和拳种的产生其实都是各时期武术技击运用理念在武术人脑中形成的,而理念又受其当时文化思想背景的重要影响,其技击特点就体现在不同拳种各异的外在运动形式上,也可以理解为是不同武术门派和拳种的“形”,而其包含的不同内在原理特性与文化思想就体现为不同武术门派和拳种的“神”,所以不同门派和拳种,在产生时都有其各异的外在运动风格和内在文化哲理,有些拳种是在前有拳种继承和吸收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也就具有多种文化内涵,如太极拳就具有阴阳、养生等哲学理论;而有些拳种在各传承时期又受各武术继承人本身武技运用特点和其内在观念思想的影响,又会派生出不同风格和特点的传统流派,如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等传统流派。所以纵观各武术门派和拳种都是不同的技击理念与不同文化思想观念结合的产物,武术的产生和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影响,使它在各方面都带有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表现为它的民族文化特点。因此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与积累,丰富的文化思想在种类门派繁多的武术上得以体现,也因此武术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有了丰富的武术文化。所以在理解武术时,不管它是什么门派和拳种,都是技法与特定文化思想的结合,体现出不同的外在运动方式和内在的文化特性,也就是外在的“形”与内在“神”的结合,也因此可以透过纷繁复杂多样的武术形式清楚地了解武术的一般规律。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在各种门派和拳种的武术学练时,只有理解其武术的“神”,也就是了解各不同种类武术文化内涵,遇“神”于“形”之中,才能顺利地学成各种类的武术,练出各拳种的武术味道来。
2.2 从文化视角对武术多样化认识的意义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研究者们和武术学练者们都认同的观点,但从武术所含的文化角度去认识武术,还是从文化的大角度去认识武术,结果则是不同的,武术文化只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化形式,从武术所含文化的角度去认识武术,视角较窄,往往产生“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从文化的大角度去认识武术,视角则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武术内涵深刻,种类繁多,就连许多武术家都觉得武术复杂难以了解,学武术入门难,许多国外人爱好中华武术却很难理解和学好武术,有些千里迢迢来中国学习武术,学了几年却还是不懂中国武术到底是什么,练了长时间的武术还是没有那种武术味道,武术认识和学习的许多难点源于没有了解武术的“神”,许多学者对武术的“神”有过许多独特见解和阐述,但笔者认为“神”与武术所含有的文化特性密切相关,在武术学练中外在“形”或者说是“技”没有表现出的那种武术气质和味道,主要源于没有了解武术“神”,没有把“行与神”或“技法与文化”结合,正如国外人难以练成的那种味道,主要是文化的差异性和其外化成的行为方式不同而造成的现象,也就是没有了解中国文化及至武术文化和由其指向的运动行为方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西方人士不能理解和认识武术文化,再加上西方文化的偏见,阻碍着武术走向国际,但武术向世界范围的发展,又必须大量培养西方的武术人才,因此在培养武术技法时,同样使其接受对应的我国传统文化教育,以武带文,文武并举,方能奏效,这也是武术走向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之一。
3 从文化视角对当前武术发展困境的分析
3.1 武术发展的困境
回眸过去的一个世纪以来,西方体育从19世纪末实质性地传入我国,并逐渐在我国体育中取得了的主导地位,对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形成了挤压之势,“我们不仅接受了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同时还在效仿奥林匹克模式改变着我们本民族的传统体育”[3]。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多少国人期待武术进入奥运,但事与愿违的是,中国武术被国际奥委会封杀于门外。并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世界武术锦标赛,遭遇冷落,在竞技体育领域,武术也一直处在边路“小卒”的位置上,甚至有人把当前中国武术认为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大众与学校体育中,西方体育项目广泛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体育活动的主流,当前许多外来武术又纷纷抢滩中国,吸引了无数的国人,许多原本学习武术的人改学跆拳道、柔道、合气道等外来武术,且势头越演越烈,更使中华武术陷入了窘迫局面。有学者在分析中国武术发展时,对武术的竞技化现状提出了许多质疑,认为武术应该回归自己的发展道路,如果对武术回归自己的发展道路理解为是与世无争,走自己原本的道路,那将是武术的发展之路越来越窄,最后是条绝路。
3.2 从武术发展困境的文化视角分析
“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文化的强势等于经济的强势,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4],因此从20世纪以来,武术受到西方体育的强势挤压,是由西方经济与文化及政治的强势决定的,这也是社会文化发展的规律,我们应遵从社会发展规律,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战略实施,以科学发展的视野对待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武术,对许多外来武术纷纷抢滩中国其实我们不要泄气,我们中华武术也同样在国外寻求发展,我国许多的武术家在国外开设了中华武术馆,传播中华武术,吸引着无数的外国人,这就是文化全球传播和各民族文化相互竞争的表现,虽然中国武术在国外发展缓慢,与跆拳道、柔道等外国武技相比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武术的发展问题其实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把握社会文化发展规律,才能把握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才能更好的去解决中国武术发展的问题。我国有着丰富、深奥的传统文化,同样武术有着广博深厚的文化内涵,复杂多样化的运动形式等特点,是我们值得自豪的事情,但其这些特点同时也带来发展上的问题,国外人难以理解和接受,就连我们自己的国人也感觉迷惑,不像跆拳道、柔道等武技那样单一,内涵浅显容易被人接受。当然武术发展还存在包装、宣传等不足之处,但文化发展的问题才是关键,“文化是人们行为方式的自动导向系统,指挥人的一举一动,文化就是这样一种带有根本性的,持续起作用的因素”[5],单靠武术家在国外传授武术,没有健康的文化传播,那只能永远停留在形式上,就像伊索寓言中“狐狸请客”的故事一样会败兴而归,武术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就无法体现,武术就不能健康的走向世界,不能成为全人类共有的财富,武术发展的道路也就越走越窄。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是一个国家维护自身经济、政治安全不可缺少的精神武器,文化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武术的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应发挥其固有的作用和价值,武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相对的稳定性,但也只有随着时代、实践的不断发展而获得新的内涵,才能顺应社会的变化,不断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在全球化背景下,武术的发展当然要尊重我们民族的文化核心价值观,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展示本民族的辉煌与壮美,但也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与不同民族的交流中,经过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经过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我们的武术才能不断的创新与发展。遵循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时代的要求,进行改造、更新和升华,才能使武术在超越自我中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
4 从文化发展方式寻找当前武术发展之路
武术的继承与发展是我国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个部分,是宏扬我国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武术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也因此息息相关,武术的价值功能与各时期人类文化发展的价值取向应是一致的,也只有如此,武术才能有其继承与发展的生命力,否则武术就会被人类遗忘和抛弃。因此从文化性的视角研究武术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从文化发展视角探究武术发展的方式和规律是武术的文化特性赋予的科学选择。
4.1 武术的发展应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
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广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武术不仅要技术发展的一面,也需要其文化性发展的一面,武术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内容,武术的哲学价值、教育功能、情感纽带、审美价值等方面所显现出的独特文化品位,始终与中华民族大的文化系统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武术文化性的发展应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既文化发展的继承性规律。武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取我国古代各种文化思想丰富其自身,表现为一种具体的、变化着的存在与发展。武术的现代和未来发展不能割断它由之而来的历史传统,但也不能脱离其所存在发展的现代和未来社会现实制约性,武术是一种文化,“创造文化的是人,而人总是从已有的思想资料中寻找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形态”[6],这就决定了武术的现代发展不能被传统的惯性阻碍历史前进的重负,需要正确地对待传统,并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创造性的发展。
4.2 积极回应现代化的挑战,科学对待武术发展在传统与现代文化思想上的选择
武术要适合现代和未来社会的生长环境,就需要立足现代。武术对现代和未来社会人们生活的客观效应如何,完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的文化态度,武术要发展,就必须勇于正视现实的人类文化,进行冷峻的批判与反思,以寻找与新的社会状况相符合的文化精神结构与价值观念。只有对武术传统文化思想进行创造性的价值转换,才能实现传统意识与现代和未来的对接,实现武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及世界文化的真正的融合。当前世界所存在多元文化,武术的发展需积极面对各种文化思想的碰撞与挑战,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科学选择以广泛吸取世界有益文化促进自身文化的发展,赋予其新的生命力,正如2010年6月份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接受采访时表述的“世界存在不同的文化,文化也像基因一样,需要杂交后产生新的文化”。任何真正的传统总是向未来开放的,关注武术文化的主体性与创生性,这才是真正的对武术传统的负责,也才是真正地继承了武术的传统和实现武术的现代发展。面对当前东、西方文化及体育思想的多方面的矛盾与冲突对立,武术的发展要超越它们的对立,需要从全球性角度着眼,把武术的发展置于世界文化背景下予以审视,在宏观坐标中对武术现代化予以定位,并制定出合理的武术发展战略。
4.3 当前体育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决定武术的多元发展方向
把武术视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面向当前世界的发展,当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世界体育文化时,不难发展体育文化已高度广泛的进入了世界人们的生活中,各层次体育领域都成了各国为自身体育发展与推广而争夺的“战场”,特别是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资本,不管是在社会大众体育,还是竞技体育领域西方体育都占据了主要地位,形成了对他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传统体育的挤压和威胁,我国武术的现代发展和国际化传播也面临着严峻的障碍与挑战。但我们只有积极应对,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不同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有效地向世界传播武术,以更新的意识赋予武术新的发展活力,特别是面对东西方文化思想的差异,使武术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价值转换以符合社会大众体育生活和竞技体育领域发展需求上,并以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魅力在世界体育文化的多元格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立足于本土,积极面向世界,坚持多领域多层次的多元发展方向。在武术面向竞技体育发展的层面时,把握竞技领域层面至高的奥林匹克比赛远动精神,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武术的价值有创造性地转化,积极向最高竞技领域方向发展;在面向社会大众体育领域,应把握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在充分利用武术丰富的形式内涵的同时,为寻找与不同民族人民相符合的文化精神结构与价值观念,也应积极对武术传统文化思想在继承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价值转换,以形成多层次多方向的发展方向。
5 小结
从文化视角认识武术和研究武术的发展之路,是武术深厚的文化特性赋予的科学选择,武术发展“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积极回应现代化的挑战,科学对待传统与现代文化思想上的选择、多元多层次发展方向”也是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向世界展示我国优秀文化背景下的重要举措。在经历了多年的对武术继承与发展倡导下,使运动技术层次和比赛规则产生了许多的改造,使武术在外在的运动形式上趋向于现代体育的发展要求,但在武术的内在本质文化性方向的继承与发展处于明显的滞后性,也因此出现了中国武术思想与西方体育思想之间长期的冲撞而成了武术走向世界服务世界的障碍,我们不是为了武术走向世界去顺从西方思想或重新创造一种武术思想,而是结合时代精神,对武术文化内涵进行合理的继承与科学改造,以实现武术的繁荣与发展。
[1]王 平.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刍议[J].武汉: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4):45-47.
[2]梅杭强,邱丕相.武术套路形成根源的人类社会学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1):31-33.
[3]王 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文化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872-877.
[4]高慧林,亢 莉.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输出面临的困境及策略[J].体育学刊,2010(4):99-102.
[5]王 岗.民族传统体育与文化自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125.
[6]陈先达.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6)2-6.
[7]卢元镇.中国武术竞技化的迷途与困境[J].搏击·武术科学,2010(3):1-2.
[8]范燕薇,高河永.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思考武术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1):10-12.
[9]宋丽.中国武术发展的困境与文化认同问题[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5):41-46.
[10]王 杰.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2):51-53.
[11]王 岗,田桂菊.回归主流文化的中国武术发展战略[J].中国体育科技,2007(5):53-59.
O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from Cultural Perspective
Wu Yinggu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Education,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unan Changsha 410205)
Through the study of literature,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the paper does the analysis and study on the concept,diversity historical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dilemma of Wushu.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ichness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determines the diversity formation of Wushu,development of Wushu is only a miniature of our traditional cultural development dilemma,cultural nature of Wushu given the scientific selection that exploring the ways and laws of Wushu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Finally,proposed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Wushu:quot;to follow the rule of cultural development,actively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of modernization,scientific attitude towards choice of its development in traditional and modern culture ideology,and developing Wushu from the multi-level multi-direction in the current context of sports diversity developmentquot;,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Wushu asa reference.
cultural perspective Wushu tradi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G85
A
1004—5643(2012)05—0008—04
2010年湖南省体育科学学会课题:青年优秀研究项目,编号:KT10-20。
吴应广(1977~),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