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智能及其项目探析①
2012-08-15李翠琴周务农
李翠琴 周务农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体育智能及其项目探析①
李翠琴 周务农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31)
体育之强身健体功效已成共识。随着体育技能的增进,高科学器物形态的出现,以及体育比赛与艺术、文化、产业的融合,体育智能日渐凸显。拓展体育的育智功能,开展体育智能项目,在不同领域或同一领域里与身体技能、体能运动项目形成互补,共同促进人的发展。
体育智能 体育智能项目 学校体育
1 智能与体育智能
智能是智力与能力的综合表现。其中,智力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主要由记忆、观察、想象、思维、判断等构成;能力是指一个人完成各种活动或动作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以及顺利完成这些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包括创造能力、适应能力、运动及实际操作能力等。
体育智能属于智能的一种呈现形态或应用类型,是在体育领域或系统展开过程中的人的特定智力和能力,或者是与体育相关的智力和能力。体育是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体育是伴随教育而产生和发展的。而教育是智力开发的基础,教育的过程是劳动力的智力和体力的提高过程。显然,体育与人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发展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从原始人类到当代社会概莫能外。早期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提高劳动生产力,除了创造和改进工具外,只有靠自身躯体的各种自然器官、肢体和低下的智力来实现更大价值。在长期的生存实践中,人们有意无意地把所形成的各种生存技巧、求生手段等单独分离出来,作为增强自身技能、强健体魄的基本手段而反复练习,主要包括劳动作业和生活过程中各种身体上的练习,尽管这阶段的教育还只是较为低级的、原始的,智力在身体练习中支配作用很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产生了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分工,即形成体力和智力活动的比重不同的职业。事实上来说,任何职业工作都不是一种劳动可以进行的,在此过程中,体育由侧重于体力,构成以发展身体为主的教育过程,使大脑健康,保持良好的智力活动的机能状态,也即只是间接地作用于智力,逐步向以智力为支撑的活动发展。我们从体育变迁历史剖析一下不同社会阶段的体育实质。首先,几乎人类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智力,只是智力在不同活动中的支配地位和体现形式各不相同。其次,体育由与军事、宗教相联发展到以追求娱乐、健身为目的的运动,如欧洲高尔夫球,我国蹴鞠等,随着技能提高,体育的智力作用凸显出来,智力在身体活动中的支配地位渐渐变得相对重要,体育逐渐形成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由单学科转向综合学科研究体育运动的机理及对人体的作用,体育不仅直接作用于智力的发展,而且能作用于智力开发的外部环境。
2 体育智能的运用与提升
体育智能在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近现代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与此同时,运动者以及整个人类的体育智能也在动作技能学习、体育技术形态演进和体育赛事中不断得到提升。
2.1 在动作技能学习中运用智力、开发智力
作为一种教育,体育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增强人的体质方面,以自我独特的方式来开发人的智力。比如,在复杂多变的情形中发展思维力;通过想象、模仿身体活动去体验多种感知和情感诱导想象力;通过观察教师示范动作形成视觉表象学习技术动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美国多元智力专家加德纳教授把人的智力归结为七种类型: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流—交往智力。体育对这七种智力的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体育动作学习中,可以从身体运动与神经系统活动的反复结合,经历反复认知、记忆等的复杂心理过程, 动作技能的掌握由泛化到分化,最后到自动化,发展身体—动觉智力运动。通过个别与整体相结合、模仿与创新相结合的学习,或在对抗赛的集体项目中利用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情景反复地进行技战术训练和竞赛,使空间的状态结构等不断变化,发展视觉—空间智力。体育的直观性, 使竞技具有可比性,因而提高了竞赛的准确性。从事体育学习与运动的人,就是从这些更为直观、准确的比较中获得自知,进而产生自知—自省智力的育智功能,提升体育学习与运动过程中的交流—交往的智力。
2.2 在技术形态中运用智能、挖掘智能
技术形态是技术的外在表现形式。从技术系统要素而论,表述为三个主要形态:器物形态、智能形态和工艺形态。该活动是体育技术活动的开始部分,通过形成某些技术思想来设计和产生新的技术工艺,然后人们根据工艺的构造来将技术工艺变成为实际生产,完成一个基本的技术活动过程。体育器物的研制,特别是具有尖端技术含量的运动器物的研究,设计成符合科学性能、效能的产品。如跑鞋的研制,可以根据生物力学原理,专家测定并得出如下的判断:跑鞋的重量每增加100g,运动员体能消耗将增加1%。为了实现降低跑鞋重量,许多国家的科研人员试验采用各种新材料来改进跑鞋,1991 年日本美津浓公司制作了仅为115g的比较轻巧的专用跑鞋。
2.3 在体育赛事中汇聚智能、提高智能
体育与艺术的融合,带来了文化的多元与创新。如北京奥运会就举行了一系列的东西文化交融与创新:金牌变成了“金镶玉”;祥云火炬的设计具有浓浓的中国文化元素;吉祥物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福娃;中国运动员漂亮的比赛服装是中国红(与五星红旗的体现);鸟巢体育场水立方游泳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哲学中的“天圆地方”;开幕式上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声、光、电、科技的结合,悉尼奥运会水幕点火仪式与北京奥运会空中飞人点火仪式,伦敦奥运会7名年轻人共同点燃了204个铜花瓣形成一朵英国玫瑰。汉城奥运会《手拉手》、北京奥运会《你和我》、伦敦奥运在《不要害怕》等优美的歌曲,仿佛天籁之音般使开幕式转眼间变为了欢乐和谐的“地球村”等等[1]。
体育与名族文化的传播,形成了认知体育文化、认知社会发展和人自身的过程。通过举办奥运会提升主办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塑造国家形象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例如雅典奥运会通过举办一届“梦幻般的”(罗格语)奥运会,成功地向世界传播了希腊体育文化理念的精髓,展示了现代希腊的风采。北京奥运会从申办到筹办的过程, 不仅是奥林匹克文化的传播过程, 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和平崛起的中国国家形象的过程。“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和“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的主题口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2]。英伦奥运一个小时的开幕表演感受自由和创新的气息。工业革命前乡村的美好与和谐展示了英国前工业革命时期的风土人情,精彩的演绎了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民族的人性自由;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性被奴役,个人精神被沦为物质和生产机器;后工业革命时期,我们看到了英国敢于面对环境污染、女权危机和工会斗争的社会矛盾,也看到了人性的重新释放,一个敢于革新的民族对新技术的包容。
体育推动产业的发展。如:奥运会对于国家和城市的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奥运会举办城市建设了一批新兴体育竞赛设施,整修了城区和社区交通及周边环境,在高度发达的科技传播手段支撑下,采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如转播收费、旅游纪念品开发,由此拉动的交通、食宿等各种行业的全面繁荣[3]。
3 体育智能项目的开展
区别于身体技能、体能运动项目的体育智能项目,是指学生(运动员)运用逻辑思维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和独特的创造力的一种依据规则进行的体育智能开发活动。体育发展历史表明,体育智能的开发是多方面、多渠道。以棋牌运动为代表的智力运动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高度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反应能力、注意力和毅力,从而促进参与者的全面发展[4];围棋作为中华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瑰宝,前人与之有着“宗教”般的情怀,下棋之前虔诚沐浴;国际象棋,列宁称为“智慧体操”,列夫·托尔斯泰认为“青年时代下国际象棋可以锻炼思维、增强记忆力和培养坚强的意志,中年时期下国际象棋是一种快乐和美学的享受,到了老年,下国际象棋则是一种最好的休息”;桥牌,邓小平曾说,“我是用游泳锻炼身体,用桥牌来训练脑筋”。当代体育智能项目的开展,主要分为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两个主要领域。
3.1 智力运动会的成功举行,推动群众体育的发展
2008年10月3 日,首届智力运动会在北京举行,智力运动作为新一代的竞技形式出现在了历史的舞台上,首一次将桥牌、国际象棋、围棋、国际跳棋还有象棋这五个智力运动项目放在一起举行的项目,赋予了竞技体育的全新意义——“源于体力而驾驭体力”[5]。
3.2 学校体育智能项目的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01年2月23 日由教育部体卫艺司和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学校开展“围棋、国际象棋、象棋”三项棋类活动的通知》,明确指出了智能体育项目进学校的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塑造和美德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关于“三棋”走进校园的通知,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第一次以文件的形式把“三棋”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而不是作为一种竞技的模式在学校来普及,对“智能体育项目”的开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国受竞技体育和举国体制的影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项目从来都是以武术、田径、球类项目为主,随着国家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智能体育项目教育功能的发挥了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在推行阳光体育运动方面,丰富高校体育教学运动项目,拓展体育课程项目的大前提下,作为有独特教育功能的体育智能项目,自当被人们重视和运用。
目前学校对体育智能的开发集中在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李盛吉《关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智能的探讨》提出对体育课教材内容的选择,但仅局限于竞技体育项目。学校体育智能项目的开展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谭志华《关于高校开展智能体育项目的探讨—以湖南省普通高校为例》对2001至今高校开设智能体育项目调查结果:课程开设26.6%,社团占67%。通过对智能体育项目在湖南6所普通高校中的基本调查,有66.7%的领导都选择了非常支持,没有领导选择不支持和很不支持。82.2%的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在高校开展智能体育项目,选择一般、没有必要和很没必要的共占了17.8%。88%的同学从来没了解过智能体育项目,却有21.4%的同学非常喜欢和39.3%的同学喜欢这个项目。结果表明:开设体育智能项目学校领导支持、老师认识到必要性,学生喜欢,而绝大部分同学从来没学过智能体育项目,体育智能课程的开设、社团的组织还远没达到学生需求,这是学校体育的缺失。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应体现了大学体育课程改革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发展趋势,把国家和社会对学生的体育要求与学生主体的体育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促进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终身体育兴趣、提高终身体育能力。
总体上看,智能运动和体力竞技之间是在不同领域或同一领域里的互补,共同促进人的发展。同时智力运动区别其他竞技运动,竞技运动有着相对固定的运动寿命,而智力运动作为一种智能资源,伴随着个人的实践活动、资源转化,呈现的不断累积、不断增加的态势决定了智能资源的不断增长,为终身体育的发展、个体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田林,吴光远.体育与艺术融合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0(2).
[2]冯霞,尹博.北京奥运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J].北京社会科学,2007(8).
[3]张新建.奥运文化与产业[R].人民政协报(COL版),2012.
[4]谭志华.关于高校开展智能体育项目的探讨——以湖南省普通高校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5]于文谦,杨晓丹.智力运动会特征解读与发展前景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10).
The Study on Sports Intelligence and Its Project
Li Cui qin zhou Wunong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Modern Logistics,Hunan Changsha,410131,china)
A consensus has been made that sports can make great benefits for physical fitness. With the promotion of sports skills, the emergence of advanced equipments,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art, culture, industry,the role of sports intelligenc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o extend the intellectual education functions of sports, carry out sports intelligence projects, which can make a complementary to the physical skills, physical activity projects in different areas or in the same field that jointly promote the human development.
Sports Intelligence; Sports Intelligence Project;The School sports
G80
A
2095-2813(2012)09(c)-0008-03
李翠琴(1968-),女,湖南长沙人,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部部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学校体育管理与体育
教育教学研究。
周务农(1963-),湖南华容人,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高职教育、体育管理。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1年重点课题“学校阳光体育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1ATM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