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贯通教育研究①

2012-08-15黄志锋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1期
关键词:中职高职专业

黄志锋

(大连职工大学 辽宁大连 116033)

中高职贯通教育研究①

黄志锋

(大连职工大学 辽宁大连 116033)

上海教育改革纲要中提出,要促进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构建中职与高职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贯通的“立交桥”,打通技能型人才深造发展渠道。本文就中高职贯通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希望为其他的中高职学校提供一条拓宽招生渠道的参考和建议。

中高职贯通 课程衔接

1 中高职贯通教育模式

我国中高职贯通提出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也叫中高职衔接,经过30年的发展,中、高职已经实现了接轨。但体系尚不完善,衔接过程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南方沿海城市走在了前面,例如,2010年上海市中高职贯通招生的第一年,首批7所学校参加,计划招生480名,报名人数达到了7000多人。平均录取比达到15:1,更有一所学校的招生比例达到了20:1,相当于重点高中的录取比例。2011年,招生的学校增加到了10所,招生计划也相应扩大,由于增加了面试环节,录取分数有所降低。以上数据说明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肯定。北方内地城市发展相对滞后,这需要学生和家长提高认识,逐步接受这种教育模式。

1.1 以中职生源为主统一招考贯通模式

该种模式是中职毕业生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招生考试进入相应的高职院校。这种形式具有明显优势,节省资源,渠道也十分畅通,对于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更小。学生对这种模式已经形成足够的认知,不需要相应部门做过多的宣传。这种模式是当前中高职贯通最主要的一种形式。随着近些年来高职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越来越多的优秀的中职毕业生成为高职学校的主要生源,这种贯通模式的优点更加明显。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贯通模式的前提条件是中职的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必须足够强大,对学生的素质要求也更高。必须能够适应高职的生源标准要求。否则其后果可以预见,过低的文化水平的与个人素质较低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会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就业带来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影响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预防这类问题产生的办法需要高职院校严把招生质量关,并做好学生出口关,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拓宽就业渠道,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真正做到有用武之地。只有这样真正的中高职贯通体系才能够形成。

1.2 分类与推荐贯通模式

我国的分类贯通模式与法国的分类衔接方法相似,高职首先按专业进行分类,每个专业制定自己的入学标准,通过考试,学生进入高职进行学习。在此种模式下,学生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相对统一,操作起来也较方便灵活,中职学校组织复习、备考,方向明确。但也应同时注意到,由于学生特点决定的专业技术技能不强,一部分不能满足高职阶段教育的要求。现在绝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已经把专业技能证书列为了学生必备基本技能之中,这样更有利于中高职的贯通。

推荐这种模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开始实施,这种模式对于加强中高职学校之间的联系,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风气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要求学校把工作做细,保证公开透明。

1.3 内部消化模式

也叫内接贯通模式,是由生源质量较好的重点中专内部建立的中高职贯通模式,相对于统一招生贯通模式,它的内耗更小,课程衔接更加顺畅,可减少由于教学计划不统一造成的重复学习,缩短教学过程,节省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益。最重要的一点,这种贯通模式下的生源质量更高,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有些进入高职的学生由于专业不对口或是学习参差不齐,在教学时有难度。而中高职一体化的设计能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中高职贯通”将为企业输送更符合需求的学生。随着国家对职教越来越重视,投入不断加大,我国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逐渐变好,相应的在教育教学软硬件的投入也越来越多,很多的学校在基础条件上已经具备了办高职的条件,同时在中专基础上发展高职,更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国外高职发展的实践也证明由中专改制的中高职贯通切实可行。在德国的两种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中,有一种便是由中专改制建立的专科大学。法国于20世纪50年代应产业界对人才的需求而设置的技术高中(相当于我国中专)所办的高级技术员班,发展迅速,生命力极其旺盛。该类班已成为法国实施专科层次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力量。

1.4 其它类型贯通模式

其它类型贯通模式还包括:中高职联合办学,即“3+2”或“2+3”模式,两年高职或两年中职;中高职之间创建“教育转换中心”, 广大普通高中毕业生、技校毕业生、部分职高毕业生和社会在职人员等通过“教育转换中心”的转换教育,进入到高职院校进行学习。这为那些达不到入学条件的学生提供了另外一条通道。

总之,中高职的贯通模式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各种贯通模式的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对口招生问题,这是一项复杂的研究课题。

2 中高职贯通存在的问题

2.1 招生考试制度

国外高校实行宽进严出,凡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都可在高校注册入学,中职毕业生只要取得这种学历即有进入高校、继续学业的资格。我国高校实行入学考试制度,目前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招生考试呈现多样化:三校生可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各地教育部门组织面向三校生的对口招生考试,五年制高职班“三、二分段”,实行中期择优分流等方法。这些措施为学生升学提供了广阔的途径,但可行性与实效性值得重视与探讨。

2.2 课程衔接问题

(1)文化基础待加强,相对于中职阶段,高职的文化水平需求更高,特别是像计算机等对英语水平和数学基础要求很高的专业,需要学生有更深的积累。由于中职阶段学生没有达到足够的重视程度,中高职文化教育脱节这种现实的存在,反映在课程计划与结构设计上需要更加合理。原有的“必要、足够”原则已无法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

(2)专业实践课程设置重复,不同层次职业教育课程设置重复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我国中高职,在教育行政外部是分级领导、条块管理,在教育行政内部也是多头管理,谁来制订审批和检查评估中、高两个层次的职技教育课程计划,不好统筹。在教材的使用上也存在照搬高级院校情况,没有考虑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与连贯性,势必造成学习内容的重复与学生学习上造成脱节现象。

(3)专业技能(实习)课程有倒挂现象,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技能(实习)课程方面并不“高”,甚至有不如中职的“倒挂”现象。这是由于中职有的已有几十年高职传统的高校办学模式和中职学校缺乏对学生夯实基础的远见,导致中高职课程严重脱节。中高职教育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和教育分工不清晰,中高职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重复,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2.3 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适合贯通

一是行业岗位技术含量高,社会对这些专业的需求都为高职学历的人;二是需要反复训练;三是都为社会需求稳定的长线专业。同时,这些专业的就业比较稳定,适合中、高职打通,一些变化太快,就业随市场变化的专业不适合中高职贯通。

3 中高职贯通的发展

3.1 明确思想,构建教育体制

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成就表明,现代化的社会生产需要与之匹配的各种类型、高素质、有丰富的操作技能,高水准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大量人才。我国的发展水平与这些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自上而下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并要求各级部门加强纵向衔接和横向沟通,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和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国务院下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都已明确提出,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内在规律相适应,不同类型教育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教育体制”。这是中高职贯通的立足点。

3.2 拓宽渠道,建立多种贯通模式

随着2000年三校生解禁,国家和各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积极探索并制定实施了多种模式的中高职贯通通道,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了突破发展瓶颈,需要继续探索各种贯通模式。并选取若干重点学校建立试点模型,吸取有用经验,确立适合我国职业教育特点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贯通模式。

3.3 打通技能型人才深造发展渠道

中高职贯通后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首先从课程上进行改革,以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以能力为主线的整体设计思路,重新组合课程,节约之前重复学习的时间,做到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同时辅以“四合一教学思想”,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出发,培养社会真正急需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4 结语

中高职教育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对当前的招生模式、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现代化的中高职教育体系,促进中高职教育更科学的发展。

[1]教育参考资料[Z].2000(10).

[2]刘启娴.中职与高职的衔接模式与原则初探[J].教育研究,2001.

[3]方艳.论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

[4]诸葛毅.高职、中职课程体系的柔性衔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3(4).

[5]董大奎.中高职贯通方案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

[6]中国教育报[N].2006.

G807

A

2095-2813(2012)11(a)-0035-02

黄志锋(1981—),男,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猜你喜欢

中职高职专业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