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师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几点思考

2012-08-15张天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3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意识体育

张天宇

(三江学院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12)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的步伐加快,人们每天都忙碌的工作着,身体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承受的压力已经远远超过了身体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这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需要锻炼身体了,人们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意识得以增长。鉴于此,人们要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将体育锻炼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来看待。高校的体育教育要充分挥发体育的休闲娱乐功能、教育功能和强身健体功能,促使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自我锻炼习惯。

1 终身体育的重要性

1.1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终身教育的核心是进行科学的、持久的体育锻炼,其指的是个人终身接受体育教育并从事体育锻炼,增强人的体质,保持心理健康,终身受益。终身教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在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下,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生活环境中,积极参加体育的实践过程。二是个人的一生中学习并参与体育活动锻炼,并伴有明确的目的,将体育锻炼当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在有限的教育实践内,促使学生养成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自觉进行体育的锻炼的习惯,为今后的人生提供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的基础,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体育应该以终身教育作为指导思想,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世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2 终身体育观的培养,有利于促进人的和谐发展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促进现代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体育具有以驱动身体的方式达到教育目的的特性,学科教育中缺少体育教育就不是完整的教育,就不能培养出“完整”的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思想是通过体育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从事教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这种思想和“培养能力、快乐教育、主动体育”的教学指导思想有相同之处,都是为了学生将来收益,不同的是终身教育观强调了学生具有“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身心健康。

当人们树立终身教育意识,进行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们以一种积极的心态看待问题,有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可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和谐发展。

2 大学体育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与改进势在必行

2.1 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必须强调其育人育体

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必须要以人为本、首先应强调的是人,即大家要以健康为核心,使高校中的全体学生应得到充分的发展;应充分的强调利用学生自己的身体来完成练习;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应力求建立民主的、师生合作的关系。高校体育教师应在体育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之中以情育情,以情换情,形成一种良好的情感式环境,这样就可以使每一节的体育教育教学课程都成为育心、育人、育体的完美过程。

2.2 建立新型的体育教育教学模式

发展以学生的自主力、创造力为核心多元化的多种教育教学模式。其中方式方法有很多,无论是“快乐体育”模式,还是“动作教育”模式,或是“体适能”的教育教学模式,都非常的重视体育教育教学之中对体育教育教学认知的学习,并可根据高校体育教学学习的学习思维、动机和人际交往的相关特点来设计、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使高校体育的学习认知技能、规律逐渐形成情感体验和规律,与人际交往的相关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起体育教育教学整体过程。

3 大学体育教学方法多元化模式

大学的体育教育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育教学的目标而选用的一种教育教学活动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在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教学之中,以往普遍的体育教育教学的方法其实有很多种。例如:探究式的教学法、发现式的教学法、问题式的教学法、自主学习式的教学法和范例式的教学法等等。但伴随着我国现代化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已逐渐渗透到我国各个学科里,而多媒体教室也逐渐步入我国各个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课堂,我国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也伴随着教育教学现代化的发展而紧跟这时代不断地更新改革,它们的现代化科技的含金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例如:奥运知识的讲授、申奥的信息等等的体育相关知识和体育相关信息及时的传播讲授给学生,这样可以充分的体现现代化技术教育教学的作用,还可重复的发挥其高校体育整体的教育教学功能。在教学实践之中教师应放开、放手、放活、放宽;在教学关系上应要求教师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能积极的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师生之间可以交朋友;而在成绩的评定上也要充分的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例如:教师在每节课中可以交替的使用示范、讲解,使用预先录制好的有关示范的动作,并且到多媒体的平台上进行相关的讲评,这样就可以避免出现错误的示范和讲解,甚至也可以利用录像的方式,把学生平时课中练习的动作有效的录下来并对其进行讲评。这样就可使体育的教育教学方法合理的使用有机地结合,呈现出现代化多媒体的多元化、多样性。

4 高校的体育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策略

4.1 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进行自我体育锻炼动机

体育教师在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增加知识学习的系统性、趣味性、基础性和前沿性,做到四者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团结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并且使学生养成天天锻炼身体的习惯,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做到自觉锻炼身体。

4.2 积极地开展各项体育竞赛,来培养大学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我国高校体育教师,是教学过程中各项竞赛的有机组织者,不要有效的组织学生在体育课中走出去,并向相关的体育事业单位学习经验和相关的技能,以此来扩大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同时还要组织并请进来进行相关的比赛,让学生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运用校外、较内的各项相关比赛,来使学生们在思想上提高重视,并且行动上要进行主动,逐步地培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独立性、主动性和持久性,从而来培养学生们的终身体育意识。

4.3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过程中,要做到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结合

体育锻炼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活动,其活动内容通过多项目模式的选择,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此学校体育课程应该有过去完全统一转变为完全多元化选择模式,由过去单纯的强化学科转变到现在追求健康第一。教学目标要转向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追求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在教师指导下充分体现学生具有自主选课程内容,做到课上和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课程设置要贴近生活,可以用生活中的实际实例作为教材进行锻炼,为学生的体力和智力自由的全面发展和展示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体育锻炼需要一定的科学的方法,来辅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以防学生发生危险。体育本身就是以自身锻炼为主,加以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技术技能的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需要高校安排相应的知识理论课程给予指导,可加入自我保健课程,规定必修课: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康复医学等人体科学的知识学科,把中国传统的养生体育和西方体育疗法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康复手法。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教育的科学理论,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情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科学的运动方案。从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完善知识体系,拓展技术技能的教学目标。同时体育教育的科学性还表现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分层教学,采用因材施教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平等的尊重和关注,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体育锻炼的乐趣,使每个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另外,在体育教育的空间上,除了有效运用体育场地外,也可以开发新的课外资源,如举行野营训练、山区拉练等,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都有一个很好的适应能力,这也是社会发展对适应能力的要求。

5 结语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的高强度、高压力,使很多人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严重的侵害。人们在想收物质文明的同时,开始真正意识到身体对于工作、对于生活的重要性,所以人们开始抽出一部分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以期可以拥有一个好身体,进而为自己、为国家创造更多的经济财富与社会财富。体育锻炼不仅仅要从感到压力过大、身体负荷不了的时候才开始,要从学生时代就开始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将体育锻炼当成生活、工作中的一部分,为拥有一个好身体,健康地生活而努力。可以说终身体育已经成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之选。

[1]黄丽芳.试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湖北体育,1999(2):26-27.

[2]龙响玲.终身体育与高校体育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35.

[3]袁振国.当代体育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45-46.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意识体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们的“体育梦”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