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芥川龙之介的矛盾人生观:浅析《鼻子》中所体现的人性本质

2012-08-15杨嬿琳天津职业大学天津300410

名作欣赏 2012年9期
关键词:龙之介芥川旁观者

⊙杨嬿琳[天津职业大学, 天津 300410]

芥川龙之介可以说是日本文坛的一颗巨星,虽然他的寿命不长,但是在他步入文坛的十年中,创作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说及数量众多的随笔、批评性散文等等。芥川天资聪明,博学多才,他的文章笔触细腻,立意新颖独特,结构严谨缜密。他的短篇小说内容和形式上所体现出来的多样性,在同时代的小说家中是出类拔萃的。

《鼻子》是芥川龙之介早期完成的历史题材的短篇小说之一,说是历史题材,但其中并没有历史人物和历史典故,小说中的人物身在历史的背景之下却传达着现代人的思想和态度,借古讽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芥川的作品,“取古代的事实,注入新的生命,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鼻子》这篇小说笔锋犀利,直接揭露人性的丑陋,人的虚伪与做作,怜悯之心与嫉妒之心的斗争,全被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本文对《鼻子》中所描写的人性的“恶”,以及不同人群所体现的不同的心理弱点进行分析。

一、主人公内供的心理特点

文章开头就指出,内供已年过半百,从昔日的小沙弥到升任宫内道场的御用高僧,内心始终为鼻所苦。短短一句话,就生动地点出了困扰内供的心理活动。故事的背景是寺院,人物是一心向往来世净土的僧侣,本该无欲无求、无所牵挂,却终日对自己怪异的鼻子耿耿于怀,虽然他表面上装作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但那是因为他不愿意被别人看出自己苦于鼻子一事的缘故。鼻子给内供带来的烦恼主要有两个:一是长鼻子在生活中确实不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内供无法一个人进食,必须由一位徒弟坐在对面,用木条掀起自己的鼻子,以防它掉入自己的碗中,而这对两个人而言都是异常辛苦的一件事;二是长鼻子的丑陋给内供的自尊心带来的伤害,相对而言这一点远远比生活不便更令内供难以忍受。时间一长,造就了内供极为特色的心理特点。

1.内供的敏感自卑 内供虽然是寺庙内的御用高僧,地位很高,却十分在意别人的看法。他非常敏感,甚至不能提到“鼻子”这个词。最初他敏感地捕捉到了人们的议论,说他是因为有那样的怪鼻子才出家的,说他是因为那副怪模样而娶不到老婆;后来当他的鼻子正常之后,他又敏感地发现了人们对他态度的变化,取笑他的程度甚至超过了从前。这种敏感的反应导致了他长期心里的压抑、心态的异变,最终演变成一种无法摆脱的自卑感、无力感。他越是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毫不介意,就说明他越介意,越不自信。

2.内供的自欺欺人 备受精神折磨的内供想尽一切办法想让鼻子看起来短一点。他趁没人的时候照镜子,专心致志地揣摩,哪怕从某个角度看上去鼻子显得短一些,都能让他感到心满意足,好像鼻子真的变短了一样。内供还不断地观察别人的鼻子,看着进进出出的僧侣,他不厌其烦地端详他们的鼻子,有时甚至情不自禁地捏捏对方的鼻尖,但就是找不到和自己相似的鼻子。最后内供竟然想在内典外典里找到一个和自己鼻子一摸一样的人,可什么经典里都没有这样的记载。他听人家提及蜀汉的刘玄德耳朵是长的,还遗憾说为什么长的不是鼻子。由此可见,内供是一个不能面对现实的人,有时还自欺欺人地体现出一种阿Q的精神。

3.内供的虚伪做作 当内供听说徒弟学会了缩短鼻子的绝技,并没有表现得欢欣雀跃,而是跟平日一样装着对鼻子满不在乎,偏不说马上就试试这个方法。可同时他又用轻松的口吻念叨着每顿饭都麻烦徒弟,于心不忍,其实他心里是希望由徒弟来主动劝说他尝试这一方法的。内供的心计似乎赢得了徒弟的同情,苦口婆心地劝说起内供来,内供如愿以偿,终于依了劝说开始治疗鼻子。这段描写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内供这个角色的虚伪,明明心里极度渴望却装成满不在乎,还要借别人之口弄得好像是为了了却别人的心愿似的,做作之极。

4.内供的软弱可悲 当内供的鼻子恢复了正常,他并没有高兴太久。先是担心自己的鼻子会不会突然变回去,后来更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大家似乎觉得这短鼻子比怪异的长鼻子更加可笑。原来躲在背后窃窃私语的人们,现在当面都憋不住要偷笑出来,有的人甚至更加露骨地做出一些行为来刺激他,就连当初为他治疗鼻子的徒弟也在背地里说他是因为暴戾而受到的惩罚。内供的脾气越来越怪,并且日益烦恼起他的短鼻子来,甚至对鼻子变短这件事后悔不迭。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又变回了以前的长鼻子,不但没有失望担心,反而心情爽朗起来,觉得从此不会再遭人嘲笑了。至此,故事接近了尾声,也把对内供的心理描写推向了高潮,这个所谓高僧的可怜可笑可悲的心理状态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把他不能忠于自我,时时让别人牵着鼻子走的软弱性格表现了出来。

二、旁观者的心理特点

在《鼻子》这篇小说中,除了主人公内供之外,还有不少旁观者。比如,进餐时为内供掀着鼻子的徒弟,不小心把他鼻子掉入碗中的中童子,为内供治好鼻子的徒弟,池尾的老百姓等等,他们在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贯穿全文的作用,并且他们这些人的心理描写与内供的心理描写相映成趣,相辅相成。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通过对这些旁观者的描写作者才真正表现出人性的丑陋与自私,人心的险恶和可怕。

1.旁观者的怜悯之情 最初,这些旁观者是同情内供的。虽然对他怪异的鼻子大家也有所议论,但不过分。他的徒弟们甚至在每日进餐时,帮助内供掀着鼻子让它不至于掉入碗中,在外也积极地帮助内供寻医问药,学会绝技后又苦口婆心劝说内供,并全心投入为他治疗。种种行为都充分体现出了旁观者的怜悯之心,大家都是同情弱者的,在弱者面前人们不自觉地就变得强势,变得小心翼翼,尽可能地不去伤害弱者。这可能是这篇小说中仅能体现出的人性之善。

2.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当主人公内供的鼻子变短了,他的弱势消失不见,旁观者的心理优势不再明显,他们的怜悯之心随即转变成了幸灾乐祸。内供遭到了比长鼻子时更恶意的嘲笑,甚至帮他治好鼻子的徒弟也口出不逊,旁观者们似乎有一种希望弱者重新陷入不幸的心态。这就是芥川笔下的利己主义,只要弱者重新陷入了不幸当中,旁观者才能把嘲笑和敌意收起来,同情弱者。所以在芥川的笔下,内供的鼻子又变长了,又一次牺牲了内供的自尊心,成全了旁观者的利己主义。

3.旁观者自我矛盾的畸形心态 很多人都有一种畸形的表现,对别人的不幸表面上表现出同情,内心里却幸灾乐祸、暗自庆幸,对别人的缺陷说三道四、品头论足,甚至以此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鲁迅曾说过:“人类的心理有着互相矛盾的两样的感情。对他人的不幸,自然是没有不表示同情的。但一到那人设些什么法子脱了这不幸,于是这边便不知怎的觉得不满足起来。夸大一点说,便可以说是甚者且有愿意再看见那人陷在同样的不幸中的意思。于是,在不知不觉间,虽然是消极的,确对那人抱了敌意。”作者通过对旁观者的这种心理的描写,感悟到人性的悲哀,赤裸裸地表现出人类的软弱和丑陋。

20世纪的日本渐渐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实力异常强盛,但是国民却作出了很多牺牲,形成了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在人们的思想领域,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逐渐显露出来,人们之间的自私与冷酷以及资本主义的虚伪本质被暴露无遗。《鼻子》可以说是一篇借历史题材来影射资本主义丑恶本质的小说,揭示了人们通过把玩别人的不幸来寻找乐趣的阴暗心理,体现了作者的矛盾与痛苦,是芥川龙之介非常有代表性的小说之一。

小说中或多或少地体现出了作者芥川龙之介矛盾的人生观,由于他成长在日本的明治末期到大正时期,这是一个充满了动荡与和平、闭锁与开明相对立的历史时期,面对的是“时代闭塞的现状”。个人、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境况,使他苦恼万分陷入人生低谷,同时他又不堪忍受现实的丑陋,作为人生的旁观者,怀抱着世纪末的渊博学识,为了坚持反映现实,他又不得不从精神上武装自己,期望使自己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强者”。他感受到资本主义体制、道德和现代社会的种种束缚,觉得不堪忍受,但是又不相信通过与资本主义斗争能够改变人的命运。可以说,芥川龙之介对于社会和人生采取一半肯定、一半否定的态度。他不满社会对自我的重压,又无力抗争,最终企图在调和两者的矛盾中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但最终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1]芥川龙之介.罗生门·鼻子[M].文浩若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

[2]王丽丽.芥川龙之介作品之心理分析——以《鼻子》为中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07).

[3]刘丽芳.浅谈芥川龙之介成名作《鼻子》中的人性思考[J].作家,2009,(16).

猜你喜欢

龙之介芥川旁观者
安全生产没有旁观者
芥川龙之介与他的世界
芥川龙之介的西湖之旅
芥川龙之介的西湖之旅
机场与修理匠(微篇小说)
芥川龍之介の童話について
芥川奖和直木奖在日颁出
透过《地狱变》看芥川龙之介艺术至上
我不想做生活的旁观者
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