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金童话《金河王》的生态解析
2012-08-15蒲海丰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91
⊙蒲海丰[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191]
作 者:蒲海丰,硕士,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与翻译。
《金河王》是英国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著名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创作的唯一一篇童话故事,写于1841年,但一直到1851年才正式出版。据说这篇童话是应一位名叫尤菲米娅的十二岁小女孩的请求写的,而这个小女孩后来成为了罗斯金的妻子。可以看出这篇童话的创作有些即兴色彩,展现了艺术家艺术创作的另一个侧面。对此作品的美学内涵和意义学者们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有的分析了文本中的描写与意象之美,有的研究了文本中所蕴含的经济学寓意和道德内涵。本文则将结合罗斯金对于生态和环境问题的观点阐释文本中体现的生态内涵。
一、罗斯金的生态观
罗斯金一生跨越了英国历史上最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见证了时代的发展与巨变,也深知其中的问题与矛盾。对于维多利亚时代一面是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面是尖锐的社会矛盾,小说家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中曾经有过深刻的论述:“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那是最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蒙昧的岁月;那是信仰虔诚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的年代;那是演过灿烂的季节,那是彻夜暗暗的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死气沉沉的冬天;我们眼前无所不有,我们眼前一无所有;我们都径直奔向天堂,我们都径直向另一条路。”①从狄更斯的文字中不难看出当时发展与矛盾交织错杂的社会状况。罗斯金对于当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在演讲中多次讨论了英国的环境和英国人的生存问题,被誉为“英格兰第一位反对环境污染的人”。“罗斯金写出了他的同时代人不愿意写的、听的和想的事情,他敢于讨论当时最棘手的社会和环境问题。”②1884年2月4日,罗斯金在伦敦学院发表了有关环境的讲演《19世纪的暴风云》(TheStormCloudoftheNineteenthCentury),根据他对半个世纪以来英国环境污染状况的观察,描述了从1831年到1871年间英国出现的异常的环境状况。
罗斯金称这种异常为“灾异之云”(Plaguecloud)。可怕的是这种“灾异之云”不是孤立的,而是“现在经常连续三个月不断发生”,在罗斯金看来这是在“以前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所没有过的”。罗斯金对于环境的个人观察不是随机的,而是有其科学性的。E.T.Cook就指出:“工业统计数据充分证明了罗斯金对于环境问题的观察,不论在英格兰还是其他中欧地区,暴风云时有发生的时候也正是工业煤炭消耗大幅增长的时候。”③罗斯金对环境污染所能产生的毁灭性后果是有清醒认识的,他提醒国民和当政者,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迟早有一天英国会由“日不落帝国”变成“日不升帝国”的。这种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在今天看来无疑是具有前瞻性和借鉴意义的。
对于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罗斯金也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种“灾异之云”其实是污染之云,归根到底是人的“道德阴郁”导致了“环境的阴郁”。“太阳失去颜色,小草变枯萎,人看不见东西。如果你让我对这一切给出一个可想象的原因,我无法按现代人的信仰告诉你,但我可以根据过去人们的观点给你解释一下。在过去二十年间,英格兰,还有其他怂恿或是效仿英格兰的国家,已经故意并公开地亵渎了上帝,并以每个人都可用自己的权力去侵犯自己的兄弟这样的借口进行犯罪,对此,古时的每个先知都会根据人的道德阴郁预知到环境的阴郁,会说:‘天堂之光因此而变暗淡,星星也会隐去颜色。’”④可以看出罗斯金在环境问题上是坚持一种由人的“道德完善”到“生态完善”的立场的。人类道德的沦落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另一方面,环境的恶化也导致了人的堕落,因此,生态问题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个人的问题。正如罗斯金所说的那样,“你可能会问,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好办法?答案是清楚的:不管你能否影响天空的迹象,你却能影响我们时代的迹象;不管你能否把太阳带回来,你却可以找回自己的积极与诚实。你可能无法使风停止,但你可以停止自己言语的傲慢和冲动带来的麻烦。”⑤
二、《金河王》中的道德危机与生态危机
对于这篇写给小女孩的童话作品,罗斯金并未做更多的说明与解释,只是在自己的自传中说“写(这部童话)是用来取悦一个小女孩的”,“没什么别的价值,仅此而已”。不过从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罗斯金对于环境问题的见解,用童话的形式对生态危机进行了阐释。
在故事的开始,罗斯金描绘了一幅极为美妙生动的生态景观:“在古时候,在斯提利亚的一个偏僻的山区地带,有一个极其富饶的山谷,山谷的周围是陡峭高耸的岩石山,山上常年覆盖着积雪,有好几条激流从山顶急湍而下,其中有一条从西边顺着陡峻的山崖倾泻而下,山崖非常高峻,当太阳落山后,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很暗,而这条瀑布上仍然闪耀着金灿灿的阳光,因而看起来好像是飞流而下的一条金河,所以,周围居住的人们称它为金河。”⑥罗斯金用他的“文字绘画”之笔勾画出了故事的背景,同时又不禁让读者对于故事的发展产生丰富的想象。
故事的主人公是三兄弟:大哥施沃慈(Schwarts)、二哥汉斯(Hans)和弟弟格拉克(Gluck)。三个人的名字首先被罗斯金赋予了象征色彩,在德语中施沃兹(Schwarts)意为“黑色”,汉斯(Hans)含有贬义,而格拉克(Gluck)则意味着“幸运”。这样的名字则与人物在故事中的道德特征密切相关,大哥和二哥是美好生态的破坏者,被称为“黑兄弟”,而弟弟则经历重重险阻,成为最终的生态拯救者。身处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大哥和二哥却把自己的利益和发展摆在了与环境对立的位置上,“他们靠在‘宝山谷’中耕种为生,称得上是很精明的农场主”。不过他们的“精明”是贪婪和无节制向自然索取的代名词,“凡是无偿吃喝的东西都会被他们杀死”,“他们雇佣长工和仆人为他们干活儿,但不付任何薪水”。无疑两兄弟的财富建立在环境破坏和他人的痛苦之上。这种获取财富的方式在罗斯金看来是不会持久的,迟早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在他的经济学论著《给后来者言》中,罗斯金曾对财富进行了定义,认为只有在遵守某种社会道德的情况下,财富的获得才会变得可能。这种道德要求财富创造者应该有公正之心,能够尊重生命,正如罗斯金的那句名言“没有生命就没有财富”一样。他所说的“生命”不仅指活生生的人和动物,也指那些无声的自然环境。
故事中的西南风先生是自然力量的象征,他来到了宝山谷,拜访了三兄弟。西南风先生的拜访有道德测试的意味,大哥和二哥不愿意帮助任何人,所以也将西南风先生拒之门外,而小弟格拉克则表现出了仁慈、友爱的良好品质。两位兄长的恶劣行为最终惹怒了西南风先生,他告诫他们:“先生们,祝你们早上好。今晚十二点时,我会再来拜访;那将是我最后的一次来访,以后再也不来了,其中的原因我不说你们也知道,在这里我受到了如此冷遇。”他的话似乎是大自然的预言,预示着生态危机的到来和两兄弟不择手段攫取财富的终结。果然,西南风先生的预言变成了现实,“洪水卷走了树木、庄稼和牲口”,“整个‘宝山谷’成了废墟”,“粮食,金钱,几乎所有可移动的东西,都被水冲走了”。西南风先生的惩罚向两兄弟显示了自然的力量和财富的涵义:人只有善待自然和生命,财富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可以看出,两兄弟所遭受的自然的惩罚是他们道德问题的必然结果,正是道德危机导致了生态的危机。
不过,当再次开始新的生活时,两兄弟对于财富的本质问题仍没有清醒的认识,依然如故地贪婪与不择手段。他们来到了大城市做起了金匠,认为“这是一种可骗人的生意,我们可以把大量的铜溶进金里,任何人都不会发现的”。然而他们的想法并未得逞,两兄弟渐渐穷困潦倒,到了要把弟弟格拉克的金酒杯溶化卖钱的地步,而这金酒杯正是金河王藏身之所。因酒杯溶化而现身的金河王告诉了格拉克一个秘密:谁要是爬上金河的山顶,并向河的源头洒下三滴圣水,那条河就会为他变成金子。但如果向河里撒的不是圣水,他就会倒霉,变成黑石头。金河王所说的秘密似乎给了两兄弟道德救赎的最后一次机会,因道德危机而造成“宝山谷”的贫瘠能否恢复原来的生态就要看他们能否经受这次考验了。
三、《金河王》中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从道德完善到生态完善
弟弟格拉克在故事中与两个哥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正直、善良,对财富没有贪婪的欲求。格拉克“还不满十二岁,长着一双蓝眼睛,面部很好看,脾气很温和,对所有的活物都很善良”。他也有对财富和金子的渴望——“如果那条河中流动的是金子,那该多好啊!”但他并没有像两个哥哥那样不择手段。从这种比较之中我们不难看出两种不同的财富观。在他的经济学著作《给后来者言》中,罗斯金针对当时唯利是图的商品经济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经济”的观点。与“商品经济”模式相反,“政治经济”不以利己为目的,而是既要有益于个人又要有利于社会。罗斯金把财富比喻为一条奔流的大河,河水到底是造成破坏还是与人有益就要看人的道德表现与作为了,“财富之河到底是福还是祸要取决于人的劳动和管理能力”。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找到两种不同的财富观:大哥、二哥是属于“商品经济”模式的,把自己和他人、生存环境对立起来;弟弟则属于“政治经济”模式,个人财富的积累不以环境为代价,而人应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
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财富梦想,三兄弟都经历了相同的考验,但得到不同的结果。首先,他们都是从牧师那里取得圣水,但方式不同:二哥汉斯从牧师那偷来了圣水;大哥施沃慈贿赂牧师得到了圣水;格拉克则很顺利从牧师那里获取了圣水。其次,他们都遇到了要渴死的老人、小孩和小狗,但有着不同的对待方式:汉斯和施沃慈都置要渴死的老人、小孩和小狗于不顾;而格拉克不惜用珍贵的圣水救活了快要渴死的老人、孩子和小狗。在这里,“三滴圣水”变成了映照人性善恶的一面镜子,把贪婪者的丑恶和善良者的无私奉献一览无余地反映出来。正如故事中金河王所说:“如果这水拒绝给老幼疲惫、奄奄一息的人或小狗喝的话,那么,即使天上的每一位圣徒都赐予它神圣,在我这里它也算不上是圣水;相反,如果这水被装在慈悲者的容器中,那么,即使这水被腐尸弄脏过,在我这里它也是圣洁的。”“显然,罗斯金是要用这样的反差告诉世人:对‘道德’的理解不应该停留于表面形式,而应该扎根于心灵深处和真实的行为。”⑦
最终的结果也可想而知:汉斯和施沃慈因为他们的恶行而自食恶果,被变成黑石;格拉克则因他的善行使“宝谷”恢复了以前的富饶。不过,河水并未像金河王说的那样——变成金子,而是“河水又分成好多条支流,沿着干旱的红沙滩流去”,“河的两边突然蓓蕾齐放,就像夜幕降临后星星突然缀满夜空一样灿烂”,“就这样‘宝山谷’又成了一处花园”。在这里,罗斯金向我们阐释了他对什么是真正财富的理解:财富不是金子、银子,而是天人和谐统一的自然环境。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财富呢?故事中也给出了答案,“这处产业曾经因为主人的残酷而丢失,现在又因为新主人的仁爱而复得”。因此,人对其他生命要有仁爱、仁慈之心,财富的获得和生态的完善与人的道德完善密不可分。
罗斯金对于19世纪英国工业发展而引起的环境问题有清醒的认识,认为是人的“道德阴郁”导致了“环境的阴郁”。在《金河王》中,罗斯金以童话的艺术形式阐释了自己对人的道德、自然生态和财富关系的见解。人的道德危机造成了生态危机,真正的财富存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环境中,因此,人要获得财富就要珍惜生态环境,不断进行道德完善。
① 狄更斯:《双城记》,张玲、张扬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3页。
② Forbes,LindaC.The Legacy of John Ruskin and an Introduction to Unto This Last [J]. Organization&Environment,SAGE Journals,2000,(13).
③④⑤ Hanley,Keith.“The Discourse of Natural Beauty.”Ruskin and Environment:The Storm Cloud ofthe Nineteenth Century[D].Ed.Michael Wheeler.Manchester:ManchesterUP,1995:1,3,4,6.
⑥ 罗斯金:《金河王》,李翠亭译,花山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文中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一一另注。
⑦ 殷企平:《〈金河王〉的经济学寓意》,《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