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肃的荒诞——评《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表现手法

2012-08-15陈湘柳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名作欣赏 2012年21期
关键词:军规黑色幽默小说

⊙陈湘柳[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4]

作 者:陈湘柳,硕士研究生,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一、海勒与《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1961)被称为美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约瑟夫·海勒(JosephHeller,1923—)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崭露头角的黑色幽默小说家。他生于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十九岁时应征入伍,加入美国空军。后来,他被授衔并派往地中海上的美国战时空军基地科西加岛充当轰炸手。这段经历成为他创作《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基础。二战结束后,海勒进入纽约大学学习,接着取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后来他又去英国牛津大学进修英国文学,回国后开始在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

1961年,海勒花了整整六年时间写成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在美国出版。这部小说的面世,开创了人们后来称之为“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先河,海勒也被公认为“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黑色幽默的特点是作品以幽默、闹剧的方式表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们对充满黑暗丑恶和不公正社会的焦虑和绝望。海勒在其作品中运用讽刺、暴露的手法,鞭挞了愚蠢和罪恶,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事物的荒诞,使人们用大笑而不是哭去对待作品中人物的厄运。他的作品很好地诠释了何为“黑色幽默”:人物是“邪恶的”“天真的”和“笨拙的”;环境是“荒谬的”或者“梦魇般的”;事件的发生同时具有“喜剧性”“恐怖性”和“荒诞性”。《牛津英国文学词典》将《第二十二条军规》描述成一部“喜剧的”“讽刺的”“超现实的”“具有启示意义”的小说。

小说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支驻守在地中海“皮亚诺萨”岛上的美国空军中队内部的腐败情形。主人公是轰炸手上尉约塞连。他早就超额完成了自己的轰炸任务,但是,在军事官僚统治的美国空军里,他被迫拿生命去冒险。尤其是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可以任意解释,使约塞连得不到解脱。最后,约塞连乘飞机逃往瑞典,以表示他对战争的不满和反抗。

海勒的这部小说从表现手法上显示了黑色幽默的特点,他摒弃了现实主义小说的传统手法,没有首尾相接的情节结构,也没有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整部作品充满着混乱、喧闹、疯狂的气氛。但海勒强调的是一种“严肃的荒诞”,以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其严肃的主题:人生荒谬。小说中充满自相矛盾的情节和蹊跷的事件,把滑稽的谬论与人们对战争的恐惧结合起来描写,揭露和鞭挞了社会制度的非人性和执政当权者的腐败。故事的荒唐使得小说成为社会性的讽刺作品,而不单纯是对现实社会的描绘。这种荒唐使读者感受到其可悲的成分比可笑的成分要多得多。本文拟从小说结构、人物形象塑造、语言的使用、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描述这四个方面来剖析作品的表现手法,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手法揭示作品主题的。

二、小说结构

海勒在小说中描写的第256飞行中队的经历,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自由联想展现给读者的。作品中的人物相继出场,前后却没有什么逻辑关系,只有主人公约塞连是贯穿整部作品的人物。小说由四十二章构成,但事件的发生并不按时间顺序排列,现时的事件激起了对过去事件的回忆,过去和现在的事件又同时得到了体验。通过现实与虚构、梦幻的拼凑,海勒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超现实世界的形而上的艺术世界。在这个艺术世界里,一切事件虽很散乱,却具有内在的联系,形成了一种整体性的概念,集中鲜明地表现了美国现代社会的荒诞、悖理和混乱。

《第二十二条军规》以美国现代社会本质的荒诞为出发点,在情节结构上与传统的理性原则背道而驰。海勒采用杂乱无章、支离破碎的小说艺术结构以表现美国社会现实生活的混乱和分崩离析。他摒弃了物理时间顺序,而按心理时间模式组织他的题材。也就是说,在其小说中,时间在消失,它融合在唯一的现时性之中。海勒把过去和现在、现在和将来、现实和梦境、现实和回忆、现实和虚构等交织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杂乱的氛围,情节结构只是一个个荒诞的行为和思想片断的缀合,以及一些场景的拼凑。海勒不仅要以这“乱”的结构容纳他自己的艺术使命,而且要以这“乱”显示现存世界的“乱”。

三、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海勒塑造了一个非传统英雄式的主角形象——约塞连。作者运用漫画式的笔触,肆意夸张地勾勒出一个滑稽可笑,但又令人深省的富有象征意义的普通人形象,一个美国当代社会遁世者的形象。在整个小说中,作者对约塞连的容貌特征、身世来历均未作任何交代,显然这是作者有意要把他塑造成一个普通人的形象。在海勒的笔下,约塞连是美国当代文明社会的一个反叛者,他从一个对当代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念持怀疑态度的普通人,最终发展成一个彻底逃离美国社会的遁世者。

约塞连是美国空军的一名投弹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地中海的一个小岛上。约塞连怀疑其他人都要置他于死地,千方百计地设法保全自己的生命:在战争激烈的时候他躲在医院里装病;执行轰炸任务时他瞎说对话机出了故障,迫使轰炸机脱离战斗返航。从通常的观点看,约塞连当然是一名毫无正义信念的怕死鬼。然而,《第二十二条军规》并不是一部探索应该如何对待勇气和牺牲这一类品德的作品,也不是探讨第二次大战道义内容的战争小说。小说的主题是揭露当代社会中坚如磐石的官僚化体制。海勒不像传统作家那样以一种高高在上的旁观者的姿态看待生活的缺憾,或指手画脚,或唉声叹气,而是在作品中作为一名行动者表达对生存境况的切身体验、对人性的反思。

作者还以冷酷的幽默刻画了一大批军官,无情地揭示了美国社会官僚体制的残酷。

米洛干的是司务长的工作,却操纵着跨国大公司,利用战争发大财。他同美军当局签订合同,由他负责去轰炸德军守卫的一座公路桥,同时又同德军签订了由他来守护该大桥的合同。为美军轰炸桥梁,米洛可得到轰炸的全部成本费用外加百分之六的酬金,为德军守护大桥的协议款项也是如此,只不过还附加了一条,即他每击落一架美军飞机,德方将付给他一千美元奖金。结果,米洛通过他的双边谋划获得了巨额利润,而他所做的仅仅是签了两次名而已。

卡思卡特是一名一心想当将军的上校,为了巴结上司,他任意提高飞行员战斗飞行的次数,同时又别出心裁地想到利用宗教仪式扩大自己的影响,他命令随军牧师在每次作战之前念诵祷告,想借此机会把自己的照片登在报纸上。

沙伊斯科普夫是一名负责队列操练的军官,战争的爆发对于他来说是桩喜事,因为他有机会天天穿上军官制服,冲着士兵们喊“弟兄们”。他为了发明一种勿需摆动双臂的步伐,计划用铜丝把飞行人员的手腕固定在胯骨上,可惜时间过于仓促,铜丝在战争中又是奇缺的物资,他的理想没有实现。但是,他指挥的不摆动手臂的操练照样获得了上司的赞赏,他很快得到了晋升,并被视为做出了重要发现的军事天才。

小说中的这些人物都是美国官僚体制的种种丑恶本质和美国社会腐败现象的象征。他们不像传统小说中的人物那样有血有肉、有完整的性格,而是一个个面目不清、行为怪僻、性情乖张、疯疯癫癫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正好满足了作者以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世界与人生的要求。

四、语言的应用

在语言的使用方面,海勒打破了语言的正常结构,利用语义的矛盾成功地表现了荒诞,又产生了强烈的黑色喜剧效果。我们以实例来说明并体味海勒讽刺性幽默的效果极其性质。

首先,请看海勒对卡思卡特上校的描写:卡思卡特上校聪明圆滑,事业一帆风顺,但衣着邋遢,满腹忧虑。……他有股子冲劲,但又容易泄气;他处事泰然自若,但又时常懊恼;他自鸣得意,但对自己的前程又没有把握;他无所顾忌地采用各种行政计谋以博取上级的青睐,但又害怕自己的计谋会弄巧成拙。他长相不错,但缺乏魅力;他强壮如牛,但有些虚张声势,而且还很自负。……卡思卡特上校很自负,因为他才三十六岁就成了一名带领一支战斗部队的上校军官,但他又感到沮丧,因为他已经三十六岁了还只不过是个上校。卡思卡特上校将飞行次数由二十次增加到二十五次,然后三十次、五十次,以至最后的八十次,他所考虑的不是战斗的胜败、士兵的生死,而是如何为自己拉战绩。通过以上的描写,一个不顾士兵死活,一心只想往上爬的军官形象跃然纸上。海勒对这类人的讽刺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再看约塞连是如何相信阿普尔比的眼睛里有苍蝇的:

“噢,他的眼睛里的确有苍蝇”,一次约塞连和阿普尔比在军官俱乐部打架之后,奥尔深信不疑地对约塞连说,“或许连他自己还不知道。他之所以总不识事物的真面目,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他怎么会不知道?”约塞连问。

“因为他眼睛里有了苍蝇”,奥尔异常耐心地解释道,“假如他眼睛里有苍蝇,他又怎么能看见自己眼睛里有苍蝇呢?”

这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逻辑。约塞连对“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理解,就“如同他从来就不怎么相信奥尔在阿普尔比的眼睛里见到苍蝇一般。他听了奥尔说的话,竟信了阿普尔比的眼睛里有苍蝇”。海勒用荒诞的笔调,塑造了一个“圈套”逻辑。

小说中几乎都是异常的、荒诞的事件。米洛的发迹荒诞不经;丹尼卡医生活着却被以死人对待;马德已经战死却不能被承认;邓巴寻求烦恼以在度日如年的折磨中使自己长寿;鲸鱼研究专家偏当了医生,无论什么病一律在牙龈和足趾上涂抹龙胆紫溶液;卡吉尔上校因能使经营迅速破产而争取为人聘用;约塞连偷偷移动了军用地图上的轰炸线而使整个地中海战区相信波洛尼亚已被攻克;官兵们争先恐后抢吃掺了肥皂的地瓜;佩克姆将军要求地中海战区所有帐篷皆面对国内华盛顿纪念碑;沙伊斯科普夫少尉检阅成癖……整部作品净为这些全然变形的事件所充斥,呈现出一派荒诞不经的纷纭气象。

在海勒的笔下,具体的事件已完全摆脱了写实主义,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疯了。一个荒诞、疯癫的世界上怎么会有正常的事件呢?这些扭曲的事件体现了海勒所感知的世界的荒诞。在描写荒谬绝伦的事件时,海勒没有使用谴责的、嘲笑的语调,而是以一种故作庄重的语调来描述滑稽怪诞的事物,以一种冰冷无情,甚至时有戏谑的语调描述痛苦的事物,创造了病态的、阴冷的黑色幽默的效果。

五、《第二十二条军规》

小说最成功之处莫过于海勒创造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小说一开始海勒就告诉我们:“只有一个圈套……那便是第二十二条军规。”且看海勒是如何具体描述这一圈套的:“军规规定,凡在面对迫在眉睫的、实实在在的危险时,对自身的安危所表现出的关切是大脑的理性活动过程。奥尔是疯了,可以获准停止飞行。他必须做的事,就是提出要求,然而,一旦他提出要求,他便不再是疯子,必须继续执行飞行任务。如果奥尔继续执行飞行任务,他便是疯子,但假如他就此停止飞行,那就说明他神志完全正常,然而,要是他神志正常,那么他就必须去执行飞行任务。假如他执行飞行任务,他便是疯子,所以就不必去飞行;但如果他不想去飞行,那么他就不是疯子,于是便不得不去。”

再看海勒是如何通过约塞连的眼睛来评价“第二十二条军规”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用的是螺旋式的诡辩。其中各个组成部分配合得相当完美。这种配合极是简洁精确——优雅得体却又令人惊异,与优秀的现代艺术相仿。”

“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审查官必须在自己检查过的每一封信上署上自己的姓名。”

“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你自始至终得服从指挥官的命令。”

“这就跟第二十二条军规一样。你明白吗?你总不至于违抗第二十二条军规吧?”

“第二十二条军规说,他们有权利做任何事情,我们不能阻止他们。”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最巧妙之处在于它无处不在,却又没有具体的内容;它可以任意解释,让人找不到违抗它的理由。这也正是约塞连最憎恨的地方。

“第二十二条军规不存在,对此他确信无疑,可那又有什么用呢?问题在于每个人都认为它存在,而更糟糕的是,它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内容或条文可以让人们嘲笑、驳斥、指责、批评、攻击、修正、憎恨、谩骂、啐唾沫、撕成碎片、踩在脚下或者烧成灰烬。”

在黑色幽默作家眼里,在人类与“荒唐”世界的关系上,个人处于被控制的境地,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有一种深深的绝望感。《第二十二条军规》捕捉住了美国社会,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官僚体制及在这一体制下人们普遍存在的幻灭感和恐惧感。正如海勒所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主要关心的是对战争的态度和对官僚体制的态度。”在表现技巧上,作者找到了与主题内容相一致的艺术形式,以荒诞的笔调描写了一个荒诞的社会。

[1]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M].扬恝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文中有关该小说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一一另注)

[2]王守仁.新编美国文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M.H. Abrams.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2004.

[4]Margaret Drabble.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

[5]王正文.约瑟夫·海勒和他眼中的美国社会(《第二十二条军规》代译序)[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6]查理·雷利.约瑟夫·海勒访问记[J].刘雪芹译.当代外国文学,1999,(03).

猜你喜欢

军规黑色幽默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黑色幽默
论第22条军规的荒诞性
黑色幽默
An Analysis of Black Humor in the Movie The Simpsons
不可不知的64条“象棋军规”
不可不知地64条“象棋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插图
兴奋剂的黑色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