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节奏美*

2012-08-15吴淑元

文艺论坛 2012年4期
关键词:全曲醉翁音调

■ 吴淑元

音乐的节奏是音乐的最基础的方面。一般来说,对于音乐人们最容易感知的是旋律和节奏,所以人们常常把旋律和节奏看成是音乐作品的骨架。实际上节奏的存在更重于旋律的存在,因为旋律本身就包含着节奏,所以旋律离不开节奏,而节奏的存在并不需要依靠旋律。如果我们在旋律中抽走以音响时值长短为特征的节奏,就等于抽走了旋律的灵魂。既然节奏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究竟什么是节奏呢?《现代汉语词典》说:节奏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①

节奏是音乐最重要的生命,也是音乐之所以成为听觉艺术的重要关键。音乐语言随着时间的向前运动,其中的单音根据自然结构形成的规律向前运动,就会形成自然的节奏。这种自然结构形成运动的快慢、长短、强弱就是音乐的节奏。节奏之所以能够形成节奏美,就在于代表节奏的这种运动有着不同变化。而这种变化又统一在整个音乐作品的组织结构中,服从于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中。节奏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它能够使音乐呈现出一种非常鲜明的性格特征,而这种鲜明的性格特征又确定着性格鲜明的音乐形象。一首音乐作品只有具有了性格鲜明的音乐形象,这首音乐作品才是成功的,而其中这一切,都离不开节奏所起的关键作用。我们所讲的音乐的节奏美,实际上就是音乐节奏给人带来的一种心理体验或心理感受。如激越昂扬的节奏可以使人感到振奋;舒缓低沉的节奏则使人进入沉静的状态;摇曳多姿的节奏可以使人激情洋溢;起伏不平的节奏可以使人情绪变化不定;典雅整齐的节奏可以使人肃然起敬的感觉;密集繁复的节奏可以使人紧张活跃;自由随意的节奏可以使人感到轻松舒展;宽广嘹亮的节奏可以使人心胸开阔……这就是音乐艺术中节奏美感给人带来的美妙与神奇的心理体验。音乐之所以能够产生这种扣人心弦、动人心魄的神奇效果,与音乐节奏的有快有慢,快慢相宜;有强有弱,强弱协调;有主有次,主次相间;有疏有密,疏密有序而构成的纷繁多变的审美特质密不可分,更与这种纷繁多变的审美特质而形成的鲜明独特的音乐形象密不可分。由此可知音乐节奏在音乐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所以,音乐的节奏美就是音乐的节奏在音乐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给人带来愉悦的美感。音乐的节奏美之所以能给人带来非常明显的审美愉悦,其原因就是因为音乐的节奏与人们的生命的律动和宇宙的运动具有非常神奇的联系。如宇宙的运动规律,是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月亮绕地球一周为一月,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一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一天24 小时,一小时 60 分钟,一分钟 60 秒,12、24、30、60等数据都是“6”的倍数,而人的心律的搏动,最正常就是每分钟为60-78次,也是“6”的倍数,而这一切,与音乐节奏的每分钟为60拍又神秘地暗合。这种人类不易察觉的规律。实际上在人类的各种生活中又时刻地体现出来。因此,音乐的节奏美,实际上是宇宙中万事万物运动的美,更是人类自身生命运动规律的美,这种节奏美的本质,反映了人类生命的活力和宇宙生生不息的活动。所以,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秘密,并在《礼记·乐记》上说:“乐由天作”,“大乐与天地同和”。②什么是“大乐”?“大乐”就是最美的音乐,只有最美的音乐才能与天地合拍,才能与天地共同呈现出一体的和谐。正因为如此,音乐中最美的节奏,是与宇宙万物运动规律相和谐的节奏,也是与人类生命律动相和谐的节奏。只有这种节奏,才能给人们情绪上的感染并带来情感上的愉悦。

关于音乐节奏美的表现,前人已进行非常多的阐述。文琪先生在《试论节奏美在声乐艺术作品中的体现》中对音乐节奏美的变现作了以下的概括:音乐节奏的长、慢、疏能够表现空间的长、宽、开阔、体现由此带来的舒畅的感受;音长节奏的短、快、密则能够表现空间的短、挤、狭窄、体现由此带来的局促的心理感受。物理体积大和重的感觉可使用长的音符,慢及疏松的节奏来表现。长、慢、疏的音长节奏能够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开阔、大、开放的特性;而短、快、密的音长节奏则能够表现出狭隘、小、拘谨的特性。抑制、平和、安静是由长的音符,慢而疏松的节奏来变现;兴奋、急躁、激动则是由短的音符和快而密集的节奏来表现。如果要表现端庄的、稳定的、有礼貌的交往行为,则可使用长、慢、疏的音长节奏来表现;如果要表现随便的、轻松的、无理的行为,则使用短、快、密的音长节奏来表现。人的精神活动的时间特征与外显行为的时间特征具有一致性。因此,只有掌握音乐的节奏变化,才能更好地把握歌词的情感表现,更加有助于声乐作品的整体性把握。③戚灵岭先生则在他的《古典音乐语汇与音乐欣赏》一文中对音乐节奏美的表现作了以下的总结:重轻节奏即我们正步走的律动节奏,通常这种节奏表现了雄壮、斗志昂扬的形象。这种正步走的节奏如果将其拉宽,就变成了抒情、宽广的慢节奏(四四拍子),一般表现抒发、感叹、忧伤的形象。如果将其紧缩,就变成了激烈奔腾的拍子(如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重、轻、轻节奏也是一样,其本身表现的是圆舞曲的性质,如将其往宽里拉就变成了摇篮曲的节奏,往紧里缩就变成了快速的急流(八三拍子、八六拍子,甚至一拍分成三份的,形成一种漩涡快速转动的三连音)。为了丰富表现力,作曲家还将这些基本的节奏作了一些变形的处理,如将重、轻的节奏拦腰剖开,或将轻拍提到重拍的位置,形成两个重音的切分节奏等等。④下面我们以具体的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分析来看看音乐节奏美是如何在音乐作品中具体表现的。我们先看古琴曲《醉渔唱晚》。《醉渔唱晚》的曲谱,最早见于《西麓堂琴统》。现存古谱有多种版本,各种版本在篇幅、调式等方面均有所不同。现在常见的曲谱为现代川派琴家李子昭先生所传,以著名演奏家卫仲乐先生的演奏最具特色。本文所分析的曲谱,就是以李子昭先生的传谱为主。琴曲在卫仲乐先生洒脱豪放,富有神韵的演奏中,透过其“人影婆娑,歌声断续”,步履踉跄的醉态,表现出了刚劲泼辣的内在气质。

全曲共分为七段,以“唱”和“醉”两个音乐性格主题贯穿始终,在调性、调式和节奏的变化中,运用吟唱性的旋律和各种演奏技法来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音乐从低音区开始,以缓慢均匀的吟揉技法,奏出富有吟唱性的旋律。入拍前是由两个节拍自由相距五度音程的音,构成古琴曲型的"散起"引子,第一段在短小的散起引子后,即呈示主题。旋律很简洁,却很有摇摆自得式的醉态,富于歌唱性。吟唱性的音调和摇橹式的节奏,描绘出了晚霞中的苍茫江景,模拟出江心不时泛起的醉翁哼唱的渔歌。尤其是最后动荡的切分音型和不稳定的结束音,惟妙惟肖地刻画了步履踉跄的醉翁神态,为以后乐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发散作用。以后的几段,就是在第一段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的变奏,更进一步地刻画醉翁的不同形态,表现了渔翁酒后人醉志清以及借酒醉来发泄对污浊现实的不满情绪。第三段节奏再度变化使旋律得到了不断的扩充和重复。切分音型的再次出现,配合着“撮”和“反撮”的双音技法,促使着音乐情绪的不断高涨,第四段是一个富有动力展开性的段落,整段旋律转入上五度关系,且对比性极强,表现主题的节奏音型相互交融,时而变形,时而模进有力地表现了“人影婆娑,歌声断续”之态。第五段是全曲的高潮。逐渐向上的固定低音伴随着连绵的三连音,把音乐推向全曲的高潮。有力地刻画了醉翁豪放不羁的佯狂之态,醉翁心中的积恨通过音乐的表达得到了充分的发泄。第六段是全曲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主题音乐的再一次的变化再现。旋律呈现在古琴的较低音区,随着速度的逐渐减慢,更加使人感到佯狂的醉翁并不是如醉方醒,而是在借酒浇愁,借醉泄愤。随着音乐情绪的逐渐平静,乐曲进入了尾声部分。第七段是全曲的尾声,首先音乐的节奏比较松弛,紧接着一连串急促的泛音,仿佛一石激起千重浪,仿佛酒后的渔翁又回到了严酷的现实之中,不平静的江面又一次勾起了人生的无限感慨。乐曲就在这一连串的泛音中逐渐结束。

全曲通过对夜晚江上渔夫醉酒自得的形态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世态朝政的不满和超然脱俗的心理。缓慢均匀的吟揉技法,富有吟唱性的旋律,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江岸月色苍茫,渔夫独酌自饮,哼唱渔歌自乐,借酒佯狂泄愤的情景。在艺术上,乐曲通过切分音型的重复,以散音、按音色的明暗对比,将渔夫步履踉跄和“人影婆娑,歌声断续”的醉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全曲以“唱”与“醉”两个不同音乐性格的主题的交替,既描写了夕阳晚霞,小舟荡漾,醉翁高歌,悠然自得之趣,又突出一个“醉”字,借“醉翁”豪放不羁之口,倾泄心中愤世之情。并在不同音区作节奏、调式、调性的变化并加以发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的处世态度和思想情绪。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手法丰富,是一首难得的精致的琴曲小品。

古琴曲《醉渔唱晚》通过比较平缓的节奏来表现作者终身浪迹江湖的飘逸情致,抒发自己不慕功名利禄,摆脱世俗烦恼的超然物外的旷达情怀。而下面的这首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则是通过比较快的节奏鲜明的音乐来描绘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的。

《赛龙夺锦》又名《龙舟竞渡》,是我国琵琶演奏家、作曲家何柳堂先生于1930年以前创作的一首广东音乐。何柳堂,生于1868年,广东番禺人,自幼随祖父何博众学习琵琶等民族乐器,20世纪初,在香港钟声慈善社教授琵琶和粤剧,后从事音乐创作。其作品典雅优美,写实性较强,富于浓厚的生活气息。所作赛龙夺锦》描绘了端阳节时举行龙舟竞赛的热闹、欢腾场面。不仅反映了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而且表达了人们奋发进取,不甘落后的精神。音乐生气勃勃,洋溢着欢欣鼓舞的节日气氛。乐曲原用小型丝竹乐队演奏,后增加唢呐、锣鼓等,使乐曲大为增色。

乐曲按龙舟竞赛的发展程序,由引子、呈述、展开、最终形成高潮结束,结构十分别致。旋律和节奏充满了浓郁的广东音乐韵味,更体现了它们是作者对生活观察和提炼的结果。乐曲音调刚健活泼,节奏抑扬顿挫,表现手法大胆清新,情绪明快健康。

乐曲一开始,是个宽广自由的引子,唢呐吹奏出激昂而有号召性的旋律,乐队以震音作背景,描绘了碧波荡漾的广阔背景,宣告了龙舟竞渡的顺利开始。这个雄壮有力的号召性引子和乐队热烈激奋的音乐,把听众带到了沸腾的龙舟竞渡的艺术境界。

接下来是乐曲的呈述部分。由弦乐演奏出基本主题。划船是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协作性强,并要有力争上游的顽强精神。作者把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典型性的音调和节奏贯通全曲,描述了龙舟竞赛的场景。乐曲以一个象征划浆动作的节奏型为主要节奏,运用下四度自由模进的手法,刻画出赛舟之间你追我赶的形象。跳动的音调在铿锵的锣鼓节奏中,表现出了龙舟竞赛时生机勃勃的火热场景。主题音调和模仿音调的先后出现,好似两只龙舟正在展开激烈的角逐。

接下来的展开部分、乐曲运用了重复、扩展、压缩、模进及节奏变化等手法,将主题音乐不断地繁衍和发展,使其成为典型音调和节奏贯穿出现,加以各组乐曲的交替演奏,形象地表现了你追我赶、赛舟夺锦的壮观场面。乐曲的第二次展开,首先是对第一次展开的开头部分进行了反向自由模仿,然后以基本主题的核心音调和第一次展开的节奏特点进行发展。这种运用交错进行的主题音调和模仿音调,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你追我赶的龙舟竞赛场景。展开部分的节奏鲜明,音调昂扬,把乐曲所要表现的“赛”和“夺”,如浮雕般展现在听众面前。

结尾部分,旋律的速度加快,弹拨乐器加强节奏的描摹;大唢呐等乐器凯歌高奏;定音鼓、小堂鼓、镲、锣等打击乐器助奏催征;轮番交错的主题音和模仿音,随着不断加快的速度,掀起了热烈欢腾的竞赛高潮。最后出现的切分节奏和附点音符潇洒自如,表现出了人们对圆满结束的竞赛所报以的愉快心情。

《赛龙夺锦》的音乐以曲首的音调为基础,加以不断的衍生和发展。并从表现赛龙夺锦的内容出发,借鉴外来作曲技巧,大量使用模进和变形等手法,这在我国传统乐曲中是较少见的。全曲正是在这种继承传统,大胆借鉴的基础上,使得《赛龙夺锦》成为广东音乐兴盛时期的上乘之作。

由上可知,音乐的节奏美能够给人以强烈的美感,其原因就是因为不同的节奏可以引起人们对生活的联想。音乐的节奏美与人体内在的节奏美相适应。审美个体可以通过这种相适应的节奏来探寻作曲家所抒发的与人体内在节奏相适用的各种情感,如《醉渔唱晚》;又因为音乐的节奏美与宇宙自然的节奏相协调,审美个体则可以通过这种反映宇宙规律的自然节奏来探寻作者所描写的符合宇宙节奏美的自然美,并在自己的头脑中重现这幅自然美景。中国古典音乐作品的节奏美就是通过这种描绘自然美景和抒发内心情感来达到与天地人相互协调、相互适应的美好境界,以突现自己多姿多彩的美感的。这就是音乐的节奏美在音乐作品中所呈现的突出作用。

注 释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第645页。

②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530页。

③文琪:《试论节奏美在声乐艺术作品中的体现》,《电影评介》2008年第24期。

④戚灵岭:《古典音乐语汇与音乐欣赏》,《新美术》2003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全曲醉翁音调
萨拉萨蒂小提琴曲《流浪者之歌》艺术特征分析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一品红
醉翁操
雨中落樱
听力障碍幼儿音调异常矫治的实施建议
刘涛《音调未定的儒家——2004年以来关于孔子的论争·序》
两年三名亭,千古一醉翁
有只小狗会说话
乐器的音调是如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