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座的间距

2012-08-15郑小琼

文艺论坛 2012年4期
关键词:工业区流水线缝隙

■ 郑小琼

在东莞辗转了很多年,基本在工业区里生活。面对着灰蒙蒙的天空,工业的嘈杂声,机器的切割声,高温粘汁的塑胶,被挤压变形的弹弓,弯曲的螺丝……伴随着工伤、欠薪、职位、工种、流水线、升职、工卡、职业病、高薪、失业等等。整个东莞四处都遍布着这样的工业区,作为外来者的我们,几乎都生活在这样的工业区里。我,我的老乡,或者我们的社交圈子差不多都在工业区里,工厂、卡钟、机器……构成我们的生活的全部。整个东莞是一个巨大的工厂,这是我对这个城市的印象。我坐在一道道被分割的卡座的缝隙中窥视着这个城市,我一直想穿越这个工业区的高墙与灰蒙蒙的世界,比如想写写铁制品的明亮,流水线的爱情,女工清澈的眼神,出租房的乡情、亲情,或者工业区园中的绿色世界,小公园等等。在卡座的缝隙间,我看到的是合格单、加班、工令进程表、赶货、招工……那些流水线上的卡座,机台上的卡座,办公室里的卡座……一双双无形的手将你卡在某个固定的位置上,那些在卡座的缝隙间藏着的眼神、人物、工具、制品……它们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座隐形的迷宫。在卡座与卡座之间,有着某种隐形的不解之迷,比如流水线上的卡座与办公室的卡座,它们之间藏着某种秘密,我从流水线上的卡座到办公室的卡座,用了差不多四年的时间;比如我坐在流水线上的卡座之间,我便开始不断地想象着办公室的卡座,想窥探坐在那个卡座上的人的内心,而他们像谜语一样,我开始用文字表达这些谜或者卡座缝隙里的天空、工友、机器、制品与城市。

我想深入到城市的内部,但是城市用一双无形的手将我卡在现场,比如黄麻岭,桥沥,横江厦等,更小的地方是双人铁架床、机台上的某个工序等。在隔着间距的角落里,我开始用诗歌来感受着一切,生活弥漫在体内,长成诗句中的胚芽,卡座样的人生有着绿意,事实上,这小丛绿意无人关注,就像没有谁会在意某个工厂集体宿舍的窗口摆了一丛绿意的植物,但是窗口这盆绿色植物对于摆放者来说,却是相当重要。

我的目光穿过卡座的缝隙,寻找着人生的绿意,比如工业区的天空有鸟飞过,比如工业区大道上有拖着沉重行李的人走过,比如站着等候安排的男工,比如汽车修理厂的油污,黄色的公共汽车,我开始写作这一切。时间在不断地流逝着,我拖着沉重的行李在东莞的小镇搬来迁去,从黄麻岭到桥沥到横江厦,从卡座到卡座。不变的卡座像无形的手将我的人生卡在某个位置上,工卡将你的时间安排好,工位卡将你的动作安排好了,房卡将你的床铺安排好了……在卡的人生中,我感觉到一种人生渐逝的味道,当我不断在搬迁中感受着生活的不同,比如黄麻岭与桥沥,黄麻岭与横江厦,我在不同的卡座与位置中感受着不同的人生。比如黄麻岭是厂房里的人生,比如厂房与隐贤山庄的丽湖,比如锅炉房与星级酒店之间,它们之中站着如同我一样漂来漂去的外来工,他们被卡在不同的位置上。我开始把这种细微的不同与流逝的时光记录下来,当我不断地打量着,我看到被卡在不同位置上外来者不同的人生,比如工人、商贩、卖淫者、老板……生活将他们卡在不同的角色之间,他们的面孔渐渐清晰起来。我花很多时间与她们交流,记下她们的故事。

我离开黄麻岭,很多时候我都被卡在黄麻岭某个固定的角色之中,流水线工人,包括带给我的身份、诗歌、名字……都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卡在某个卡座上,比如打工者的身份,打工诗歌……虽然我一直想逃离这种卡座固定而单一的形象,但是无形的力量仍将不停地烙着某个卡座的印痕。在黄麻岭,我是一个五金厂的流水线工人,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准确地说是在一块块坚硬的铁上钻孔,一天一万多个孔,在铁片的起起落落间,手掌的皮被磨掉了,疼,像钻好的孔一样深入到身体的内部。一张工号为245、姓名是郑小琼的工卡在铁质的卡机上不断地划着,“咔”的一声,声音很清脆,没有一点迟疑,我的一天就是这样被卡进去了,一天,一月,一年……我感觉一种苍凉,人生即逝的苍凉。我想用诗歌表达这种感受,我在机台上的合格纸上写着诗歌,那些细小的纸片充满着油腻,我用圆珠笔一划一划地写着。我用的力道很大,有时将那些细小的纸片划烂了,在这些油腻的纸片上有着劳动的味道。它们是累,是疼,一如这些机台上的诗歌……我将生活不停投影在纸上,铁片、制品、机台、疲惫、梦想、希望、坚强……在一张张剪裁过的合格纸上,我看见一个红色的合格上将我们的制品与人生盖上“合格”二字,而这些纸上油腻的诗歌成为了我的安慰。

到了桥沥,在一家公司做五金工具的推销员,每天坐着车在这个城市奔波着。我坐在车上窥探着它的一切,工业区,打工者,电子厂,招牌,高速公路……因为在黄麻岭的几年,我感觉自己几乎成为了一块沉默的铸铁,而在桥沥,我有了机会跟各种各样的人交流。更多的时候,我沿着桥沥公路、出租房散步,去电子厂的老乡那里,在那里我写下《电子厂》,或者女工,写下生病的身体,对未来的眺望。当我阅读着报纸,看着一些庞大的东西,比如这个城市的GDP、进出口总额、订单、经济危机、股票……更多时候我由此想到她们磨损起茧的手指、她们的眼神、表情、动作……我一直想在它们之间找到一种内在的平衡感。但是一张无形的卡将我们卡在不同的位置之上,我一直想逃脱某种人生的卡,去寻找一种自由的人生。

我开始写作这样的村庄,比如横江厦,当我卡在它的某个房间里,远离了工业区的机器,剩下的是写字楼,酒店,地产,公园,山庄,山湖,景点,韩国餐馆专卖台湾食品的商店,在林荫道上奔波的白领们……有关这一切的虚幻的或者稳定的人生,社会背景,命运,以及他们的爱情,俗世,婚姻,变幻莫测的个人变迁史。他们构成的家庭,有时面对这里庞大的楼盘以及被楼盘卡位的房子与蜗室,它们覆盖着旧有的风物,一切才开始!我突然感叹着,当我开始写横江厦这首诗时,我感觉生活的触角沿着卡座的缝隙不断地生长着,直到更为遥远处……当我越来越接近城市的内部,比如工业区与商业区,比如这个城市的决策者,比如政策法规出台,比如机台的零件的更换,比如地产区与旧城改造的部分,我觉得我不断地被某种东西卡住着,它们已在我的身体扎根,在我身体的暗处隐秘地生长着,成为我躯体的一部分。我会更关注那些弱小者,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一种莫名的力量,它属于生命的本身,而从他们身上,我更多地看到了自己的懦弱与胆怯。正是这种懦弱让我不断打量着属于女工们的世界,我是她们的一员,有着相同的背景,来自贫困而遥远的乡村,来自流水线,有着相同遭遇,我们有着同一颗心灵,让同样命运隐形的卡将我们卡在某个位置上。

猜你喜欢

工业区流水线缝隙
老屋
熨烫女工
奇思妙想
空中翱翔
缝隙
文莱鲁谷工业区欢迎高科技工业入驻
流水线
流水线上的神奇转换
滨海新区轻纺工业区规划建设的管理与实践
乐乐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