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竹枝词的演变

2012-08-15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太原030051

名作欣赏 2012年23期
关键词:杨维竹枝竹枝词

⊙刘 扬[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太原 030051]

作 者:刘扬,硕士,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竹枝词是我国古代极具乡土气息、情韵悠长的民歌,始于何时今已难考。早期的竹枝词兴起于巴渝地区(今重庆一带),是在赛神活动中吟唱的一种民歌形式。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限于当时的传播条件,民歌竹枝的具体唱法、声调节奏早已失传。①从白居易的“蛮儿巴女齐声唱,愁杀江南病使君”可以依稀看出,当地乡民伴着悠扬的笛声踏着鼓点,在迎神赛会、婚嫁祭祀时载歌载舞的情景。竹枝词在唐代经过杜甫、白居易,尤其是刘禹锡的创作和推广,在文人中间开始流行起来并直接影响后世文人竹枝词的创作。

一、唐宋——文人竹枝词开始流行

民歌竹枝词的内容大都以吟咏爱情为主,刘禹锡《竹枝自序》说“:其音协黄钟羽,末如吴声,含思宛转,有淇濮之艳。“”淇濮”是卫国境内的淇水和濮水,在此借指春秋时卫国民歌艳丽的特点以表现竹枝词重情的本色。②竹枝词类型有三种,七言二句体、七言四句体和五言四句体,而唐代文人创作的竹枝词基本都是七言四句体。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记载,唐代文人创作竹枝词的主要有白居易、刘禹锡、顾况、李涉、孙光宪等,共二十二首。巴楚(今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一带)之地古代多为文人流放之地,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刺史;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后被贬朗州(今湖南常德)。诗人们在这些地方经历了多年的流放生活,增加了人生体验,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热情,使他们从民歌中汲取灵感,使竹枝词由地方民歌进入到文人创作时期。唐代文人竹枝词主题多以爱情、风土人情为主,如刘禹锡描写恋爱中女子的心态: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顾况的《竹枝曲》是现存竹枝词中较早的一首,表现了民间唱竹枝歌的情景:

帝子苍梧不复归,洞庭叶下荆云飞。巴人夜唱竹枝后,肠断晓猿声渐稀。

诗歌描述了人们听到夜唱竹枝曲,舜之二妃寻夫不遇、泪染斑竹的故事令人肠断的情景。

还有孙光宪描写当地风土人情的:

门前春水白苹花,岸上无人小艇斜。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

唐代开创了文人竹枝词的先河,继承了民歌的语言特色,多用口语、方言等,并大量运用比兴、双关语以女性角色来表现恋爱主题。竹枝词正是经过唐代文人的创作,才有了壮大的基础。

竹枝词发展到了宋代,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沿袭了宋诗多议论的风格,宋代文人用竹枝词开始咏史抒怀。以往竹枝词中的爱情主题,由于宋词的兴起,承担了更多的此类内容。在宋代创作竹枝词的主要有苏轼、苏辙、黄庭坚、杨万里等。

苏辙在《竹枝歌》中表现当地百姓生活的困苦:

可怜楚人足悲诉,岁乐年丰尔何苦?钓鱼长江江水深,耕田种麦畏狼虎。

杨万里也给我们留下了一首著名的竹枝词:

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愁杀人来关月事,得休休处且休休。

这首诗体现了百姓饱受离乱之苦,是对当时政治的一种讽刺。

宋代是竹枝词发展的重要阶段,文人创作的主观性大大加强,尤其是内容的扩展,使竹枝词不再仅仅是吟风咏月的爱情小曲。文人们开始用这种民歌的形式关注现实,扩大了竹枝词的内涵。③

二、元明——文人开始大量创作竹枝词

元代在诗歌的发展史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贡献,但竹枝词却是在元末开始繁荣起来的。对元代竹枝词的发展做出重大推动者首推杨维祯。杨维祯,浙江诸暨人,他于至正初年作《西湖竹枝词》九首,而后南北名士属和者计一百二十人,杨维祯将这一百余人创作的《西湖竹枝词》辑录成册,在当时影响很大。对此杨维祯曾做过论述:“余闲居西湖者七八年,与茅山外史张贞居、苕溪郯九成辈为唱和交。水光山色,浸沈胸次,洗一时尊俎粉黛之习,于是乎有《竹枝》之声。好事者流布南北,名人韵士属和者无虑百家……”除杨维祯、张贞居、郯九成,创作竹枝词的还有倪瓒、郭翼、柯九思、黄公望、顾瑛等东南名士。元末竹枝词继承了唐宋的特点,题材上少有创新,仍然是男女情歌、自然风光、苦怨之情,如杨维祯反映海乡渔民生活的艰辛、困苦的《海乡竹枝歌》:“潮来潮退白洋沙,白沙女儿把锄耙。苦海熬干是何日?免得侬来爬雪沙。”这类竹枝词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

元末竹枝词的繁荣得益于元代东南沿海一带经济的发展,内河运输及海上航运的发展,促进了这一带经济的繁荣。元末文人追求世俗化、享乐化的风气,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是追求个性化、弘扬主体意志的心态,很多文人都与杨维祯一样放浪不羁、不拘礼法。④也因此,元代的竹枝词多清新自然,恰如西湖的自然美景一样意蕴悠长。当时除《西湖竹枝词》外,还有《海乡竹枝词》《江边竹枝词》等。

竹枝词经历了元末的繁荣之后在明代再掀高潮,明代参与创作竹枝词的文人共三百多人,创作数量千余首,要远远超过唐、宋、元三代。竹枝词的流传地域也有了明显的拓展,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百姓都参与到了竹枝词的创作中,使这样一个巴渝的地方民歌流传至全国。明代竹枝词继承了杨维祯以西湖为描写对象的特点,但明代西湖竹枝词的题材更为广泛,出现了大型组诗的形式。如徐之瑞的《西湖竹枝词》一百首,以巨大的容量讲述了西湖的变迁及作者的心路历程,借咏西湖来抒发历史兴亡之感。在明代,竹枝词迈开了走向全国的第一步,此时地方性的竹枝词还有《扬州竹枝词》《长沙竹枝词》《广州竹枝词》《姑苏竹枝词》《金陵竹枝词》《京师竹枝词》等,其地理范围基本包括了江苏、浙江、广东、广西、四川、江西、重庆、河北等地。明代竹枝词在容量和地域上的大胆突破,在竹枝词的演变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清代——文人竹枝词的繁荣期

清代是中国社会发生剧变的一个时期,尤其是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危机日益严重。“诗言志”本是中国诗歌的传统,这就要求诗史结合,用诗歌来反映现实生活,揭示重大的历史题材。在此背景下,清代的竹枝词在内容上的开拓更进了一步。政治事件、社会变革、战争兴亡都进入了竹枝词的描写范围。反抗侵略,民族意识觉醒,是这一时期诗歌表现的最强音。竹枝词在此期间也承担起这样的历史责任,成为当时重大事件的记录者。如描写政治题材的复侬氏和杞庐氏的《都门纪变百咏》,主要记录了义和团入京后发生的事情,如:

初起山东号义民,忽延保定忽天津。俄惊辇下纷纷遍,直似神仙会驾云。

注云:团民起于山东,直隶接壤之处。延及保定、天津。今年三月间。流入京师,胁从益众。踪迹飘忽,相传有驾云之术。

洋气须教一例除,先烧电线火轮车。琉璃河接长辛店,此是鹏程发轫初。

此外,无名氏的《京口夷乱竹枝词》云:

闺中少妇不梳妆,整日凭栏哭断肠。闻到夷人俱胆怯,纷纷逃难到村乡。

这首诗记录了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军入侵镇江后肆意奸淫掳掠的恶行。

此外清代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市民接触到一些新的事物,这些也都记录在了竹枝词里,如兰陵忧患生的《京华百二竹枝词》:

明镜中嵌半身像,门前高挂任人观。各家都有当行物,花界名流大老官。

注云:照相盛行,各馆林立,门前高挂放大像镜,或为政界伟人,或为花业名伎。任人观览,以广招徕。

此外,清代还出现了大量的海外竹枝词,黄遵宪在光绪三年(1877)出任日本使馆参赞期间就写了大量竹枝体的《日本杂事诗》:

一震雷惊众籁号,沈沈地底涌波涛。累人日夜忧天坠,颇怨灵鳌戴未牢。

此诗描述了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点。

维摩丈室洁无尘,药鼎茶瓯布置匀。刳肺剖心窥脏象,终输扁鹊风垣人。

此诗描写了日本的医院及近代的外科手术。

除黄遵宪外还有徐振、丘逢甲等都创作了不少海外题材的竹枝词。这些竹枝词所反映的事物,是我们在传统的中国诗歌中没有见到过的,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阔了国人的眼界。清代的竹枝词在内容题材上较前代有了重要的突破和创新,遍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对很多众大历史事件都有记录,堪称一代诗史。

文人竹枝词从唐代发展到清代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演变,由巴渝地区的民间歌谣逐步成为众多文人积极参与创作的诗歌形式,这与竹枝词格律自由、语言浅白、较适于直白地记录人们的爱憎情感是分不开的。文人的创作丰富了竹枝词的内容,使其从咏风土、唱爱情发展到讽时尚、议时政。如果没有历代文人的努力,竹枝词可能仍是赛神活动中的一种仪式,更不可能走向全国甚至海外。竹枝词正是在这样的演变中具有了生命力。

① 雷梦水等编:《中华竹枝词》,北京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② 张琴:《唐代民歌竹枝与文人竹枝词》,《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③ 小田:《竹枝词之社会史意义——以江南为例》,《学术月刊》2007年第5期。

④ 王忠阁:《元末〈竹枝词〉的繁荣及其文化意蕴》,《中州学刊》1999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杨维竹枝竹枝词
书法《竹枝词》
苦竹
高节临风(竹)
运动会开幕啦
《竹枝词两首》其一
An Exploration of Self—Concept, Parent Education, Parent and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School, Study Habits and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An Exploration of Self—Concept, Parent Education, Parent and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School, Study Habits and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小学生乘车文明歌
杨维松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