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庄内谐 针砭时弊——评巴尔加斯·略萨小说《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中的讽刺表现手法

2012-08-15马慈祥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宁810007

名作欣赏 2012年33期
关键词:上尉女郎秘鲁

⊙马慈祥[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西宁 810007]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被当今世界文坛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这一称呼可谓是名副其实。巴尔加斯·略萨的文学作品在继承拉美文学写作传统的同时,融入了欧美现代文学创作的诸多叙事技巧,从不同层面展现了拉美“杂变共生”的原生态社会生活,并创造性地运用“立体式”也有人称之为“拼图式”文学写作模式。在他的第一部小说《城市与狗》以及后来发表的许多重要小说如《绿房子》《酒吧长谈》《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胡莉娅姨妈和作家》等作品中,略萨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结构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他的这种独具匠心的写作模式给世界文学带来了一丝新意,极大地丰富了世界文学写作表现手法,同时也对世界文学做出了一大贡献,于是人们对他所做出的辉煌文学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然而,在极力褒奖他的同时,人们却忽略或者说遗漏了另一个称呼——现实主义讽刺大师。综观其系列小说,我们不难发现,略萨也不同程度地运用讽刺表现手法揭露和讽刺拉美社会的黑暗、不公平,这在小说《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小说《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所讲述的故事荒诞又离奇:一位克己奉公的陆军上尉潘达雷昂接受了一个困难的使命——组织军中流动妓女院“劳军服务队”,以解士兵常年禁欲之苦。于是建成了一个“潘达乐园”,且配备了海陆空先进设备,游弋于亚马逊两岸和丛林深处,深受当地士兵的欢迎。潘达雷昂上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又因一时冲动使劳军服务队真相暴露,“潘达乐园”随之解散,他也成为了军方当局的替罪羊。“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利用这个故事暴露了相对于世界上最古老的职业而言号称典范制度的虚伪性。这部小说相对于他的其他作品来说是一种转型,显示了作者在文学里运用戏谑和幽默的才能。”①从而也丰富了他的文学创作手法。他运用讽刺手法的功力可与西方文坛其他讽刺大师如:果戈理、巴尔扎克、莫泊桑、马克·吐温等比肩。

巴尔加斯·略萨曾经说过:“文学就是火,它意味着决裂和反抗……文学永远是反抗压迫的武器。”小说的任务就是要“抗议压迫,揭露矛盾,批判黑暗”,“文学作品是对社会现象不妥协的武器,是预言旧世界行将覆灭、新世界即将到来的先声”②。他认为“作家的天职就是反抗,在道义上有义务成为社会的反抗者”,“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就是因为他要抗议、揭露和批判”③。略萨的这些话语正好体现了他的文风主张,同时也彰显了作家“介入社会,介入政治,改变世界”的人生格言和责任感。《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获得巨大而持久的成功,恐怕与作者批判人的劣根性鞭辟入里有关,至少在本书中,巴尔加斯·略萨抨击孰重孰轻,当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在小说《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中,作者除了在宏观角度上运用现实主义讽刺手法外,还像其他讽刺大师们一样,使用了诸多具体的讽刺手法如:比喻、反语、对比、夸张等等揭露和嘲讽了秘鲁社会的黑暗。小说引起的反响是始料未及的,他的笔像一支锋利的匕首刺中了秘鲁军方当权者和司法部门,曾几何时,这部小说被秘鲁当局列为禁书,甚至进行过大规模的销毁,其产生的威力和社会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一、运用现实主义讽刺手法针砭时弊

鲁迅曾经说过:“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④“讽刺文学一旦离开了真实,也就如纸花一样。”⑤正如众多国内外评论家所指出的那样,巴尔加斯·略萨的作品之所以在世界文坛引起强烈的反响,其根本原因首先是它们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和责任感。“麻醉、腐蚀人民灵魂的政权、军权和神权都是作者针砭的对象,因而反对军人统治,揭露、鞭笞、讽刺军权也就成了他的创作主题之一。”⑥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虽然具有一些虚构成分,但是像小说主人翁潘达雷昂上尉、斯卡维诺将军、老虎柯亚索斯将军等人物在秘鲁军方当局可以找到其原型,否则,这部小说不可能那么轰动秘鲁社会,因而也不会被禁止销售并大量焚毁的。其次,故事情节真实。小说中“既有一本正经的军方公函,道貌岸然的宗教宣传,理直气壮的市民抗议,义正词严的广播声明,也有窃窃私语的小道消息,明目张胆的敲诈勒索,欲盖弥彰的招妓密函”,尤其是以维护社会稳定的名义成立“劳军服务队”最是让人捧腹大笑:面对亚马逊森林地区驻军士兵强奸当地妇女案件不断升级的局势,军方当局不但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流氓扰民行为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损坏军队的形象,给军方自己脸上抹黑,更没有把那些祸国殃民的军队败类绳之以法,反而将错就错,成立了一支所谓的“服务队”来解决这个问题,还口口声声表明这个两全其美的决定既能解决驻地士兵的性饥渴问题,又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他们认为他们的做法是“爱兵爱民行为”,会得到社会的支持和赞同。殊不知,对于这样一支残害鱼肉百姓的“虎狼之狮”,广大秘鲁民众早已恨之入骨,对于这些伪君子的掩耳盗铃似的做法,秘鲁的老百姓口诛笔伐,把“潘达乐园”里发生的男盗女娼当做茶余饭后的笑料。“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⑦被视为讽刺艺术的上乘境界。在叙述故事情节时,作者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公开地运用讽刺手法嘲弄和揭露秘鲁军方当局和披着宗教外衣的“方舟兄弟会”,而是采用外庄内谐的表现手法针砭时弊,即表面上无一贬词,通篇采用白描手法,字里行间很少出现作者主观色彩的字眼和刻心尽意的重彩描写,但在暗语之下将故事中诸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刻画得淋漓尽致,令读者捧腹大笑。

二、运用暗喻手法嘲讽军方的拙劣做法和伪善面孔

在小说中,作者不仅独具匠心地将几个故事线索以交叉和对话推进情节发展方式叙述,而且将各种文本穿插其中从而阐释故事全貌。他运用的这种“混乱结构”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有意识地在暗讽军方当局统治下的混乱社会。比如,第八章中,作者将潘达雷昂上尉在家与其母亲的对话情景、在亚马逊森林地区驻军司令部几位高级军官就解决“潘达乐园”和伪宗教组织“方舟兄弟会”引发的众多社会问题进行讨论的场景、潘达雷昂上尉在“潘达乐园”向上级领导汇报工作的场景交叉放在一起,就像电影焦距镜头随着故事发生地点的不断转换,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潘达雷昂上尉因在外与妓女们有染,导致家庭不和,妻子不辞而别;母亲为儿子所从事的不光彩的事业整天提心吊胆、忧心忡忡的心理状态以及当时秘鲁军方当局因被“潘达乐园”和“方舟兄弟会”引起的种种麻烦搞得无所适从、焦头烂额从而疲于应付混乱社会局面的尴尬之状。作者运用这种“立体式”的文学创作模式和“混乱结构”其实是源于生活本身的混乱状态。在作者看来,它是一种暗喻修辞手法,小说结构的“混乱”原原本本地反映了当时秘鲁尔虞我诈和杂乱无序的社会现状,辛辣地讽刺和揭露了秘鲁军方当局、宗教界和司法界等领域的欺诈愚弄百姓的残酷性和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虚伪性。

此外,作者在小说许多地方也运用了暗喻修辞手法,如第一章中当随军神甫听说要在亚马逊森林地区驻军成立一支“劳军女郎”后,对着司令那涨红的面孔说:“我本来是想消灭病毒,而不是引起病毒,没想到药方比疾病本身还糟。将军,简直不可想象,这太过分了,您允许这么干吗?”此处的“药方”暗指神甫的“思想教育”;而“病毒”则暗指在驻军成立的“随军妓女院”。暗地揭露了军方当局不顾社会舆论的谴责,一错再错的无耻嘴脸。第一章里,当斯卡维诺将军把建立服务队的艰巨任物交给潘达雷昂上尉时明确地点明了他的身份,“你就是拉皮条的爱因斯坦”。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是世界闻名的物理学家,他有着独特的想象、缜密的思维、严谨的实验和准确的计算等能力。而故事中的主人翁潘达雷昂上尉恰好也具有这样的天赋,“‘天生的组织家的才能,对秩序有着数学的头脑,执行命令非常得力’”。老虎柯亚索斯说:“‘在兵团中管理有方,富有创造性’,哎呀,孟德斯这家伙爱上您啦!”只可惜他把这种天赋没有用到正路上,却用到了可耻的、遭人诟病的妓女院管理工作上了。作者通过运用暗喻修辞手法,一个智商高、组织能力强、工作兢兢业业的有才无德的下层军官跃然纸上,令人叫绝。

三、运用明喻手法戏谑故事人物

当随军神甫贝尔特兰听说要在亚马逊森林驻军成立一支名为劳军服务队,而实际上是个妓女院时,笑着说道:“服务队,服务队,说得多么好听呀!想出这个字眼的人可真像个天才。”此处作者借这位神甫的口既佩服发明“服务队”字眼的人(军方当局)的聪明和智慧,又讽刺了军方弄巧成拙的愚蠢之举。此外在第一章第三段,潘达雷昂上尉接受了上级交给他的组织“服务队”的神秘任务后,向几位将军承诺:“简捷地说吧,我必须隐瞒自己的军官身份……身穿老百姓的服装,同老百姓打交道,像老百姓那样工作。”“‘但是要像军人那样思考问题,’斯卡维诺将军在桌上轻轻一击,‘我指定了一个中尉做你我之间的联络员,你们每周见面一次。您将通过他向我汇报您的工作情况。’”通过这段话的描写,一个唯命是从、为了升官发财从而丧失道德和人格的悲情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此时的潘达雷昂上尉过的是一种既不像军人又不像老百姓的“似人非人,似鬼非鬼”的生活。作者通过这个可悲人物自己的言行进行反讽,展现了人物的可笑与滑稽。

第五章中,作者写了一段潘达雷昂上尉的梦境,他梦见“他看到的是人却又像猴。身后的尾巴不停地摇摆,全身是眼儿,乳房耷拉到地上。头上长着两只灰色的角,身上的鳞片直颤,浑身的毛上生着同铁丝网上的刺一样大小的跳蚤。跳蚤大摇大摆,像森林中的猴子跳来跳去”。潘达雷昂上尉在梦中所看到的人物实际上指斯卡维诺、柯亚索斯和洛佩斯这些将官,他们不但没有严明军纪惩治那些强奸妇女的军中败类,反而冒天下之大不韪,成立了一支劳军服务队。他们自认为“自从服务队成立以来,我军所有的军士和士兵工作努力了,效率提高了,纪律遵守了,对森林生活也能更好地适应了”,亚马逊森林地区的社会秩序也得到了维护。他们的这种掩耳盗铃的拙劣做法骗不了秘鲁老百姓的火眼金睛,“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此事”。正如随军神甫贝尔特兰所说的“我们把诱惑带到了《圣经》般纯洁的市镇上,为老百姓做了个坏榜样”。此处这些将官们所扮演的角色就像猴子一样。众所周知,猴子的本性是机灵、顽皮,可它们真要装扮成人类却也很难,因为猴子再聪明狡猾,但最终无法藏住那根尾巴。作者借用潘达雷昂上尉所梦见的猴子,嘲讽了秘鲁军方的幼稚、荒唐、自欺欺人的丑行。

四、运用反语加强讽刺的力道

反语又称“反说”“反讽”等,“反语是作者洞察了表现对象在内容和形式、现象与本质等反面复杂因素的背离状态并为了维持这一状态采取暗含嘲弄,使用否定义,使其具有隐蔽性质的一种委婉幽隐的修辞策略”⑧。

在小说中,作者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爱憎和嘲讽态度,而是借用小说中不同人物之口,运用反话正说的这种修辞手法鞭挞和讽刺故事中的人物及其行为。作者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像一位站在幕后的喜剧小品导演,让演员自己抖包袱、爆笑料。

在第九章中,辛奇到潘达雷昂太太的身边作采访时,他说“为了您那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名鼎鼎的潘达雷昂·潘托哈先生”,作者此处所用的形容词“大名鼎鼎”实际上是“臭名昭著”的代名词。此外,广播节目“辛奇之声”的主持人辛奇在做时事评论时说:“最高政府应给潘达雷昂·潘托哈先生颁发‘太阳勋章’”,“以表彰他在为满足秘鲁士兵的本质需要所做的值得称赞的大量工作”。众所周知,潘达雷昂上尉在组建“劳军服务队”的工作中确实立了汗马功劳。为使服务队发挥最大效益,他几乎是废寝忘食,鞠躬尽瘁,可他所干的这些工作实际上是违背民意的、损人利己的、败坏军队名誉的为广大秘鲁群众所不齿的丑事,他的行为不要说让政府颁发“太阳勋章”,就是把他揪出来让广大民众声讨,甚至于绳之以法还嫌不够。

第十章中,当潘达雷昂上尉苦心经营的“劳军服务队”由于其头牌妓女“巴西女郎”的意外死亡以及潘达雷昂上尉违反军令,竟然穿着军装以军人身份在“巴西女郎”的追悼会上露面并致悼词,从而暴露了军方机密等原因面临解散时,斯卡维诺将军对前来汇报工作的潘达雷昂上尉说:“来吧,说吧,为您的英雄业绩辩解吧……”“妈的,现在又来说什么因公以身殉职的战士了!”故事中,潘达雷昂上尉明明是干着见不得人的肮脏的拉皮条生意,而斯卡维诺将军却说成是“英雄业绩”;“巴西女郎”明明是由于在从事皮肉生意的途中,被一伙不明身份的歹徒强暴致死的,却说成是“因公以身殉职的战士”。略萨对否定人物的讽刺,有时通过作品中正面人物的言谈表现出来,有时却又直接以作者的身份加以斥责,意味深长。作者在此处安排这样一个情节,令读者感到太滑稽可笑,这不正是一个既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活生生的例子吗?其实,如读者细看就会发现,小说中的“巴西女郎”本人只是为了生计想当个婊子而已,并无过多的奢望和要求给自己立个牌坊的。然而,潘达雷昂上尉为了实现自己升官发财之梦,利用这位“巴西女郎”所做的“英雄业绩”标榜自己。其实,“巴西女郎”是“被立牌坊的”。作者在此运用这样一个白描式的反语修辞手法,把秘鲁军方利用欲盖弥彰、颠倒黑白等欺骗、愚弄百姓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同时也把他们自己那种“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的厚颜无耻的做法批驳得体无完肤。

五、运用夸张渲染滑稽的气氛

小说中,作者屡屡使用夸张的手法,突出描写否定人物的奇特外貌和行为,从而鞭辟入里地表现他们灵魂的丑恶。第二章中,潘达哈夫人波奇塔在给她妹妹的信中这样描述妓女秋秋蓓和华人波费里奥的。“秋秋蓓,那女的简直就像一只杂毛鹦鹉,脸上涂满了脂粉,连耳朵上都没有空地方了,胸脯、屁股肥得都挤出了座位,那男的是个矮个儿家伙,矮得坐着的时候都碰不到地,然而却是一副施刑人的气派。潘达就坐在这两个人中间,谈得可热乎了,像是老朋友一样。”在众人眼中,大多数妓女都是些喜欢通过出卖肉体过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寄生虫生活的人。作者笔下的秋秋蓓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招来嫖客,她把自己的头发染成五颜六色,造型就像“杂毛鹦鹉”,为了遮盖其人老珠黄的面孔,把脂粉厚厚地涂在脸上和耳朵上。令人可笑的是,在形容她的肥胖时,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她的“胸脯、屁股肥得都挤出了座位”。一个“挤”字,用得太绝妙了,虽说有点夸张,但通过作者的描述,一个外形肥胖、慵懒而内心空虚、好吃懒做、好逸恶劳的妓女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在形容皮条客——华人波费里奥身高时,说他“矮得坐着的时候都碰不到地”。生活中,我们碰到各种各样的矮人,但还未看到过“矮得坐着的时候都碰不到地”的矮人,显然在此作者同样运用了夸张手法。作者真真切切地描述了一个外形矮小,相貌丑陋,品行卑鄙龌龊的男皮条客形象。

“辛奇之声”节目主持人为了攻击和搞垮“潘达乐园”,利用被服务队队长潘达雷昂上尉开除的妓女玛柯洛维娅在广播上揭露“潘达乐园”的真实面目,“你就否认有一个‘潘达乐园’。这不又是一个荒唐的禁条吗?其实连依基托斯的石块都晓得‘潘达乐园’是什么”。在“潘达乐园”建立前后,“利马的战略家们,坐在办公室里安安稳稳地想出鬼点子,驻亚马逊森林地区的部队头领们秘密召开会议,以绝密形式接发文件,秘密物色‘随军服务队队长人选’;维多利亚将军把手指放在嘴唇上,‘这件事要求绝对保密,我指的是即将交给您的任务’”,还要求“随军服务队”队长潘达雷昂上尉,在任何场合不许穿军服,不要同军官们发生任何关系,不许暴露自己的军人身份,“对妈妈也保密”,其家属也不许和其他军人家属接触。与上级只须单线联系。此外,为了保密起见,服务队所专用的军用飞机被改名为“夏娃号”并涂成绿色;专用轮船改名为“达丽拉号”;一切做得可谓天衣无缝。殊不知,“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军方领导人的那种掩耳盗铃、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拙劣做法早已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甚至“连依基托斯的石块都晓得”。此处作家如导演一般,指挥演员登台演出这夸张得近乎拙劣的一幕,也同时将人物形象的虚伪性一览无余地暴露给读者看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小说中使用夸张的讽刺手法来彰显讽刺对象的可笑、荒谬,暴露他们行为的不合理。这种艺术上的夸张技巧的成功运用,不仅渲染了滑稽可笑的气氛,同时也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从而更真实地暴露了问题的本质,起到了深刻的批判作用。

六、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故事的情节矛盾

“对比是艺术的重要手法,绘画常用色调的明暗作对比;音乐惯以音响的高低、强弱、快慢为对比。讽刺小说亦常利用对比的技法,目的是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描写,进行比较,借以烘托人物的性格,揭示事物的本质,透视人物的灵魂。”⑨小说《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中,作者巧妙运用两种不同类型的对比手法,画出种种人物的劣迹丑态,令人叫绝。

“其一是表象与事象的对比,即展示讽刺对象言论与行动、现象与本质之间的矛盾,造成强烈的反差,让人捧腹大笑。”⑩比如,在评价潘达雷昂上尉的为人和工作能力时,洛佩斯上校很欣赏地说:“这正是我们需要的人:烟酒不进,规规矩矩。”维多利亚将军也表示敬佩,“一个没有嗜好的军官”,“这下子除了圣罗莎和圣马丁·德波腊斯两个均被列入圣品的秘鲁人以外,在天堂也有人代表我们军人了”。

潘达雷昂上尉在其上级面前也自夸,“我从来不是浪荡公子,年轻的时候也没放荡过”。“一个人一辈子都未同妓女接触过,怎么能组织服务队呢,巴卡柯尔索?”

从他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似乎是一位称职的军人和有责任心的丈夫。然而,自他接受了“随军服务队队长”职务来到亚马逊森林地区以来,他的价值观变了,开始混入妓女院并和老鸨、妓女接触,开始喝酒并夜不归宿,后来,与妓女“巴西女郎”有染,自己也成了一位不折不扣的皮条客。作者此处让人物用自己的行动去否定自己的谎言,使冠冕堂皇的言辞与卑鄙龌龊的行为成鲜明的对照,从而将深藏于人物心灵深处的卑污揭示出来,造成强烈的讽刺效果。

“辛奇之声”电台主持人辛奇自我标榜为“真理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廉洁奉公的典范”,还把自己主持的节目称之为“全体亚马逊人民捍卫真理的堡垒”。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他利用媒体的巨大威力来到“潘达乐园”向潘达雷昂上尉敲诈勒索。

“腐化的当局对我惧怕,爱赌的法官遭我斥责,一切不公平都将被我扫荡,我的声音集中着并通过电波播放着人民的心”,“您不知道依基托斯是个外表道貌岸然、骨子里男盗女娼的城市吗?服务队是件丑事,只有我这个时髦派、进步人士才能接受,全市其他的人都给这件丑事震动了,坦率地说,他们要我把您搞垮!”“到目前为止,我一直在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是因为我有战斗精神,因为这是个原则问题。不过以后就很难说了,因为我也要吃饭,不能靠空气过活。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得到些微补偿而已。您不以为然吗?”

“您这是来敲竹杠!”潘达雷昂·潘托哈说,“不,不,我是来帮助您的。您只要问一问,就知道我的广播具有多大的威力了。”辛奇露出一脸横肉,也站了起来,来回走动,挤眉弄眼,“我的广播可以搞垮法官,推翻警察所副所长,毁掉婚约,声音所到之处,玉石俱焚。您用不了花费很多,我就准备坚决保卫服务队及其创建者,我讲为您而战斗,潘托哈先生!?”

至此,作者正是通过运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用人物的行动来揭示其口是心非的假面具,从而暴露出这位伪君子以道德的言辞来掩盖非道德的实践的伪善本质。[11]

另一种是事象与事象之间的对比。将事象与事象相对比,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即利用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进行前后对照比较,揭露事物本质,完成讽刺意图。例如,在没来“潘达乐园”之前,“洗衣女郎”——妓女们的生活很不容易,“这一行不是人干的,讨厌极了。每天走呀走的,脚走得肿这么老高,许多时候还白费劲,回到家里,腿都暴了青筋,可一个顾客也没碰到。这还不算,保护人还要打你骂你,因为你没给他带回香烟来。你也许要问了,那干吗还要找个保护人?你要是没个保护人呀,那就没人尊重你,人们就要抢你,偷你,你就感到没依没靠。”老鸨莫柯斯“在妓院是个吸血鬼,都快把她们饿死了,还虐待她们,一出错就赶出去,根本没有尊重和人道。”“莫基托斯妓院的人就百般刁难,还要收一笔很大的回扣。”可是在秘鲁军方作为保护伞的“潘达乐园”里,妓女们的生活可真是天壤之别。“这里保证有工作,顾客不断,八小时工作制,一切组织得井井有条。”收入可观,有身份(劳军女郎),为祖国服务,有尊严和人道,死了后还可能被认定为英雄,还会举行隆重的追悼会。这里暂且不说妓女们如何会把罪恶、淫风,无疑还有性病传播到秘鲁军队里,败坏部队士兵的道德,丧失部队的战斗力这些伤风败俗等害处;单从人性角度而言,妓女也是人,也需要尊严,也要生活(部分妓女卖淫也是生活所迫)。然而妓女们在进入“潘达乐园”前后的生活境遇竟然有着天壤之别。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答案一目了然,就是“潘达乐园”背后有军方做保护伞。作者此处将这同一事象进行前后对比,使读者认清了秘鲁军方无法无天、利令智昏、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在军方统治下的秘鲁政府的奸诈、虚伪以及无能的本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秘鲁社会是怎样的黑暗。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对比修辞手法创设矛盾,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首先是潘达雷昂上尉自己行为的不检点导致妻子离家出走;其次是“辛奇之声”主持人由于敲诈勒索未果,恼羞成怒,利用媒体把“潘达乐园”里的内幕向世人曝光;再次是由于军方搞特权独享“潘达乐园”,引起当地政府和一些民众的不满,从而采取暴力手段劫持潘达乐园的头牌妓女“巴西女郎”并施暴将她致死;之后是潘达雷昂上尉由于对“巴西女郎”有特殊的感情从而冲昏头脑,竟然穿着军服参加“巴西女郎”的追悼会并致悼词,搞得舆论一片哗然,使得秘鲁军方脸面扫地,同时也招来民众的强烈谴责;一气之下,军方采取“丢卒保帅”的上策,解散“潘达乐园”,把那位他们曾为之而骄傲的没有嗜好的工作效率高、工作能力强的上尉做了“替死鬼”,免职并发配到边远地区。故事写到此,给读者的感觉好像矛盾解决了,秘鲁社会似乎归于平静了。然而,人性背后的秘密更值得玩味。“潘达乐园”的流产看似“公平正义”使然,而其真正的动机,却不为人道焉——宗教界不满,因军费挪作他用而不得中饱私囊;市民抗议,因众女郎只劳军不劳民;媒体落井下石,因敲竹杠不成反被拳脚相加……“民意”光鲜的表面暗藏着不可言说的潜流,政权、军权、神权朝更夕易,人心则亘古不变。

《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是作者所写的第一部讽刺小说,但他运用讽刺修辞手法的得当、所达到的效果与世界上其他语言讽刺大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小说《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中作者先后运用了明喻、暗语、夸张、反语、对比、白描以及视觉转换等修辞手段,暴露了秘鲁军政当局的腐败和世态的堕落,以及严格而冷酷的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扼杀等重大的社会问题,犀利地讽刺了秘鲁军方当局,伪宗教组织“方舟兄弟会”愚弄百姓、欺骗百姓的伪善、虚伪和卑鄙行为。他塑造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具有较强的社会概括性。像其他西方讽刺大师一样,略萨的这部讽刺小说明显带有幽默滑稽的特色,语言结构与众不同,文风精炼、朴实,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现实主义观。可以说,他的这篇小说给世界讽刺小说园地添了一朵绚丽的奇葩,同时也给后来的作家树立了一个典范。

① [秘鲁]巴尔加斯·略萨:《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孙家孟译,译文封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② [秘鲁]巴尔加斯·略萨:《从文学看拉丁美洲》,墨西哥:二十一世纪出版社1982年版,第146页。

③ [秘鲁]巴尔加斯·略萨:《巴尔加斯·略萨的自白》,《世界文学》1988年第4期。

④ 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258页。

⑤ 鲁迅:《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1页。

⑥ 孙家孟:《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译文序言》,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

⑦ 鲁迅:《中国文学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28页。

⑧ 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7页。

⑨⑩ 林海燕:《清代长篇讽刺小说讽刺艺术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11] 鲁迅:《中国文学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55页。

猜你喜欢

上尉女郎秘鲁
2020年10月秘鲁农产品出口增长25%
帕米尔女郎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秘鲁成为玫琳凯新市场
莫沫的诗
救人
沙滩女郎
Comments
撒丁岛的少年鼓手
善良也是一种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