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常罪非常美①:小说《金陵十三钗》的四个关键词解读

2012-08-15张春歌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江苏常州213001

名作欣赏 2012年33期
关键词:金陵十三钗豆蔻伤兵

⊙张春歌[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初读小说《金陵十三钗》,我们不禁诧异作家的选材与构思。妓女的侠义精神,古已有之,神父对受难人群的救助在电影或小说中也很常见,南京大屠杀的历史题材自上世纪80年代之后也经常被表述,作家为何又重复叙述这些内容?难道仅是出于自发的民族意识?带着这些疑问深入阅读后我们发现,善与恶的撕扯与发酵,罪与美的莫名缠绕,都使这篇小说发散出某种奇异的气息和光辉,让人为之低回、深思。正是基于这种非同寻常的感受,本文从四个关键词进入作品尝试一种可能的解读路径。

一、妓女

这个词本身所包含的道德色彩,注定了这一类人在现实中备受歧视的命运。在世俗的道德评价中,她们代表了肮脏、污秽、堕落、淫乱等。在《金陵十三钗》中,作家把这样一群人置于小说的核心,围绕着她们描写出了特殊环境中人性的丰厚与复杂。

一群秦淮河边的风尘女子来到威尔逊教堂躲避战乱,这本身就暗示了卑贱与神圣的内在冲突,即使在宽容的宗教圣地她们依然遭受歧视,虽然最终英格曼神父被迫收留了她们,但她们的栖身之地被安置在地下仓库里,出身高贵、优越的女学生们则住在教堂的阁楼上,这一下一上的安排则隐喻了她们虽同为女性但命中注定贵贱的鸿沟无法跨越。小说首先集中展现了她们生活放荡、随心所欲的一面:骂脏话,喝酒跳舞,与女学生们争吵……这和常人对妓女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共识。教堂之外充满杀戮与血腥,教堂里面却充溢着暂时的和平与热闹,这种夹缝中的苟且偷生使作品孕育着悲剧感。作家并没有站在道德的高度去批评她们,而是从人的生存本能与欲望的角度细心地捕捉她们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十五岁的豆蔻先前曾为了一碗汤和女学生们争吵,后来却精心照顾小兵王浦生,最终为了寻找三根琴弦亲自弹奏《春江花月夜》给小兵听而被日兵枪杀;陈玉墨,她的美丽、傲慢、风情万种与赴死的义举无不令人震撼。与豆蔻不同的是,她所做的一切都在证明着自己作为人的身份与尊严。沦落风尘却力争做人上人,想方设法抓住人间的爱情,但两次的付出最终换来的是“钻石戒指”“一根金条和五十块大洋”。爱,对妓女来讲是奢侈的,因为她们的一生都在交易,但真正的爱是不能交易的,这也就注定了她们一生都不可能得到爱的悲剧。而真正的爱又往往和牺牲联系在一起。一句简单的“娶我吧”,是豆蔻对爱的渴望和誓言,并最终用生命完成了自己对爱的承诺,坚守住了人性的美丽与高尚,赢得了做人的尊严。伤兵的惨死让陈玉墨痛哭;当日本兵搜查阁楼时,她咬着牙呵斥因害怕而抽泣的女学生“有我们这些替死鬼你们还怕呢?”;当女学生们面临危险,她主动对神父说“我们跟日本人走。把学生们留下来”。作家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这些女性内心涌动着的单纯与善良,以一位女性的敏锐与细腻发掘出了特殊环境中人性的曲折、复杂。这些妓女们牺牲自己拯救他人,释放出人性中罕见的善良与勇义,内在灵魂的高贵完成了对社会身份卑贱的救赎,并对世俗偏见以强烈的质疑,给人性以深沉的冲击,她们活出了神圣与美。

二、女学生

与地位卑贱、遭世人唾弃的妓女相比,在威尔逊教堂里的十六个女学生们血统高贵、地位优越。她们虽然年少,却有着世俗成人世界中的道德评价和贵贱意识。

她们对妓女的态度是由衷的轻蔑、傲慢。她们痛恨妓女,因为分吃了本来就不多的水和粮食;她们辱骂妓女,因为她们勾引伤兵,令教堂一片混乱。小说通过书娟的限知视角展现了隐藏在这些女学生们内心深处的灰暗。由于父母的争吵离开都可能缘于一个“贱货”,所以她把所有的憎恨都转嫁到了这些窑姐们身上,尤其对陈玉墨异常嫌恶。当她看到陈玉墨在地下室跳舞并对戴少校传情时,她竟铲了带火星的煤灰试图从透气孔撒下去;当她们为三个伤兵和陈乔治送别时,书娟竟在怨恨,“世上不值钱不高贵的生命都耐活得很,比如眼前这群卖笑女人”。在这些女学生的内心当中,强烈的贵贱意识如同一道鸿沟划开了两个世界。在豆蔻死后,她们虽然为年纪相仿的豆蔻心疼不已,但对其他窑姐的态度是“哪个窑姐换下豆蔻都行,为什么偏偏是十五岁的豆蔻呢?”她并没有意识到同样都是生命。小说并没有因为女学生们年少就原谅她们的冒犯行为,而是深入地描写到了她们自我的反省。当十三个窑姐替换下她们,她们的心灵终于开始了忏悔,“我当时只是想吃饱,没想到我的祷告对她们却成了恶毒咒语”。静默不语的一句内心独白表现出了这些女学生的羞愧与后悔。作家并没有刻意地将这些孩子们送上良心的审判台,而是让她们进行了自我弱点的发现,从而从精神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救赎。从仇恨到忏悔,从痛骂到静默不语,女学生们稚嫩的内心被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有力地冲击着,作家在捕捉这种细腻的变化中为我们展现了人性的丰厚与深邃。

严歌苓曾说:“我在我的小说中对人性有最多的关注,因为人性永远也不能解释,永远都会让你意外,让你意外就是非常丰富。”②在《金陵十三钗》中,妓女,最终走向了精神的高贵;女学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完成了精神的洗礼。作家在悲情历史中审视着人性的变迁,从孱弱的女性角度发掘着人性的力量,让我们的心灵在沉默的思索中走向肃穆、悲悯、忏悔……

三、神父

教堂象征着圣洁、仁慈与宽容。神父意味着拯救。所以英格曼神父认真履行着他的职责,他把保护女孩的安全视为唯一的使命,但是这样在无形中使生命有了优劣之分,保护一些生命的同时,必会轻视、拒斥另一些生命。《圣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众人要用石块打死一个妓女,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③结果,众人一个个丢下石头,低首离去。耶稣是用一种大爱来宽恕妓女及众人的罪过,并以此唤醒众人的慈悲心能像他一样施行一种无差等的爱。英格曼神父也在进行着拯救,只是他不能以博大的仁爱来接受所有向他求救的人,在他最隐秘的伦理世界中生命还是有贵贱轻重之分的。所以他最初并不允许窑姐们踏进教堂;他更拒绝伤兵的进入,即使无奈让他们进来后,他也想着尽快送他们去安全区;当日兵最后以邀请唱诗班女孩为名要带走孩子时,他想到的办法是让十三个窑姐来代替。但是我们却没有任何理由来指责神父的行为,因为他的无力甚至偏见,其实是作为人的有限。作家在塑造神父这一形象时更加突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无奈。神父的身份要求他必须对生命一视同仁,但是战争又逼迫他必须牺牲一部分人的生命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生命。所以无奈的选择只能让他陷入深深的忏悔与愧疚中,“为了保护一些生命他必得牺牲另一些生命。那些生命之所以被牺牲,是因为她们不够纯,是一些次一等的生命,不值得受到他英格曼的保护,不值得受到他的教堂和他的上帝的保护。他被迫做出这个选择,把不太纯的、次一等的生命择出来,奉上牺牲祭台,以保有那更纯的、更值得保存的生命”,作家这样深入到人物细腻的内心,让我们看到了即使以拯救他人作为人生最大意义的神父也无法摆脱人性弱点的牵绊,无法做到无差别的平等地去对待任何人。虽然神父最终的行为让生命依然有了贵贱之分,但是当这些人被教堂收留后,他尽可能地平等对待。十三个窑姐,分享着十六个学生的并不多的粮食和水;为保护伤兵,他忍受着日兵扇耳光的侮辱并拼命拦阻;为豆蔻、三个伤兵和陈乔治举行告别仪式,祈祷灵魂的安宁……但是这所有的救助在毁灭一切的战争面前是多么的无力,当人类的恶念被无限膨胀,人性被任意地扭曲变形,任何爱的意念与行为都将面临被粉碎的危险。

四、战争

无论是卑贱的妓女、高贵的学生、拯救他人的神父,在战争面前都意味着祭坛上的牺牲品。屠杀与强暴依然是作家关注战争的重点。在表现大屠杀时,作家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点,重点突出日兵的惨无人道、灭绝人性,让人触目惊心。对于战俘,日兵以欺骗的手段残忍地将五千多个士兵用十几挺机枪同时扫射杀害在江边,充分凸显了战争嗜血的本质与灭绝人性的疯狂;除了集体生命的大屠杀,作家更详细地叙述了个体生命的惨死:伤兵李全有被连刺几刀刺死;戴少校被一刀劈死,身首分开;小兵王浦生被日兵一刺再刺……阿顾、陈乔治等被射杀,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侵略的敌人屠杀着、残害着。这样不仅无形中增加了小说的紧张与恐怖,更揭示出战争的根源来自于人性深处的暴虐。然而比屠杀更可怕的是强暴。“若说屠杀只是对肉体的消灭,以及通过屠杀来进行征服,那么‘Rape’则是以践踏一国国耻,霸占、亵渎一国最隐秘最脆弱的私处,以彻底伤害一国人的心灵来实现最终的得逞和征服,来实施残杀的。”④十五岁的妓女豆蔻被日兵轮奸后枪杀,日军用欺骗的手段从安全区掠走几十个女人,各种传来的消息是不管是老人、小孩,日军一律都不放过。这些强暴,“公开地展示一个处于强势的民族对一个处于弱势的民族进行侵犯的‘到位’,加强他们的耻辱感。迫使妇女怀上异族的孩子就更彻底地从血统的途径毁灭一个民族的自主和纯净性”⑤,从而达到真正的胜利。作家严歌苓用女性的直觉揭示了凌辱女性身体所具有的深刻内涵,从而来唤醒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文化而言,处女都象征一定程度的圣洁,所以女学生们的安全就成为能否守护住民族的尊严与人性中的神性的关键。

对于二战带来的世界伤痛,我们或许只记住了纳粹对犹太人的灭绝行动,但是对于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仍然被不断地否认与篡改,作家严歌苓凭着对自己种族的“自我意识”写出了这段惨痛的历史,把日本侵略者直接钉在审判席上,用十三名女性悲惨而绚烂的牺牲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历史再次烙进我们民族的记忆,植入人类的“文明史”中。《金陵十三钗》通过对极端环境下女性命运的关注告诉我们:一族对他族的侵略、杀戮、灭族等残暴行为并非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偶然插曲;女性在战争中的悲惨牺牲并非一个民族的疯狂行为,他们都共存于现代主义的梦魇中……

① 毛尖.非常罪 非常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② 严歌苓.谈人生与写作[J].华文文学,2010,(04):106.

③ 约翰福音·8-7.新约全书[M].香港圣经公会印发.

④ 严歌苓.悲惨而绚烂的牺牲[J].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1,(04):69.

⑤ 陈顺馨.强暴、战争与民族主义[J].读书,1999,(03):20.

猜你喜欢

金陵十三钗豆蔻伤兵
广州车站与同窗偶聚
年华在豆蔻梢头芳菲
印度豆蔻出口需求高涨直到危地马拉豆蔻到来时
伤兵
我必须放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