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咏茶赋研究

2012-08-15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7

名作欣赏 2012年32期
关键词:梅尧臣茶艺茶文化

⊙罗 璇[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0097]

咏茶赋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与咏茶诗词曲等一样具有自身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从作品数量上来讲,历代茶赋的数量可谓寥寥。两宋茶赋的数量为各个朝代最多,但存世可考的也仅仅有六篇:北宋吴淑的《茶赋》、梅尧臣的《南有佳茗赋》、黄庭坚的《煎茶赋》、南宋王十朋的《会稽风俗赋》、方岳的《茶僧赋》,宋末元初俞德邻的《荽茗赋》。其中方岳的《茶僧赋》重在以拟人的手法在茶与佛的辩证关系中介绍茶具——茶瓢的来龙去脉,此不作为“咏茶”的范畴加以论述。因此,宋代可以称得上是咏茶赋的作品有五篇,虽然在数量上差强人意,但从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上来讲,两宋的咏茶赋却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宋代茶文化的独特风采,同时展现出辞赋这种文学体裁在宋代的发展流变。

众所周知,赋是滥觞于周末、由《楚辞》发展而成的传统体裁,后历经骚体赋、散体赋、骈体赋、律赋等的发展衍变,至北宋中叶以后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渐渐走向了散文化的道路,最终形成了一种新体裁——文赋。它一方面保留了传统赋的一些特点,如设问、铺张等;一方面又采取了散文的笔调,多用虚字,少用对偶,结构短小,句式错落,语言趋向平易。大体来说,宋代仅存的五篇咏茶赋中,梅尧臣的《南有佳茗赋》、黄庭坚的《煎茶赋》、俞德邻的《荽茗赋》均是属于文赋的范畴,而吴淑的《茶赋》、王十朋的《会稽风俗赋》则以骈语为主,偏重于律赋,但同时体现出宋代辞赋的总体特色。碾尘”、“飞玉”涉及到茶叶制作的碾、制工序,“瓯涛”、翻皓”则是对烹茶过程的诗意描绘。最后两句“生两腋之清风,兴飘飘于蓬岛”,则是化用唐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中“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起”之意,抒发饮茶之后飘飘欲仙的感觉,这在两宋咏茶作品中颇为常见,如梅尧臣《尝茶和公仪》诗曰:“亦欲清风生两腋,从教吹去月轮旁。”毛滂《西江月·侑茶词》云:“留连能得几多时,两腋清风唤起。”

学者刘培曾在著作《北宋辞赋研究》中言:“宋代文赋是以散体语势为行文风格,以议论治乱、心性修养和抒发人生感悟为内容的一种赋体,它的语言浅显平易,追求理趣韵致。”③宋代现存的三篇咏茶文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概念。

梅尧臣的《南有佳茗赋》可以说是宋代最早的咏茶文赋。其在艺术上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通篇以散文笔法写就,且在句式上借鉴了骚体和《诗》的写作技巧。开篇之“南有山原兮,不凿不营,乃产佳茗兮,嚣此众氓。土膏脉动兮雷始发声,万木之气未通兮,此已吐乎纤萌”,即来源于屈原的骚体文写法;而“一之日崔舌露,掇而制之以奉乎王庭。二之日鸟喙长,撷而焙之以备乎公卿。三之日枪旗耸,搴而炕之,将求乎利赢。四之日嫩茎茂,因而范之,来充乎赋征”,则明显地采用了《诗经·豳风·七月》的叙事技巧。这种创作手法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屈原之骚体寄寓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七月》通过对农夫辛苦生活的描写揭露黑暗的现实,而梅尧臣则在赋中用冷静、客观的笔调描写了宋初茶农凄惨的生活画面,尖锐地揭露了宋代贡茶制度的弊端。北宋初,朝廷实行榷茶制度,严厉禁止贩卖私茶,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论罪。主吏以官茶贸易及一贯五百,并持仗贩易、为宫私擒捕者,皆死。”④在如此严峻的榷茶制度下,官茶利润日益丰厚,茶商及茶园户的生活却日见萧索,甚至有百姓为了生存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贩卖私茶,正如赋中所写:“华夷蛮貊固日饮而无厌,富贵贫贱不时啜而不宁。所以小民冒险而竟鬻,孰谓峻法之严苛?”面对此情此景,作者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在篇末愤然曰:“若然,则斯茗也,不得不谓之无益于尔身,无功于尔民也哉!”读来让人心情沉重,唏嘘不已。

黄庭坚的《煎茶赋》作于文赋完全成熟的宋中叶。从艺术上来说,该赋完美地体现了宋代文赋的基本特征:语言上散中带骈、平实易懂,结构上主客问答、铺陈排列,风格上叙事、描写、抒情纵横交错,并以理作结。从内容上来说,该赋开篇主要是把当时的九种名茶:建溪、双井、日铸、“味江之罗山”、“严道之蒙顶”、“黔阳之都濡高株”、“泸川之纳溪梅岭”,按其“涤烦破睡之功”,分为甲乙两等。接着便就茶艺侃侃而谈,尽现宋代茶艺的美妙之处,这也是该赋的价值所在。两宋时期,饮茶方法从唐之煎茶法变为点茶法。所谓“煎茶”是将茶和汤一起放入釜中煎煮,达到火候再分注到碗中;而“点茶”则是先将团茶碾为末放入盏中,再以茶瓶煎水,待火候足时再注入盏中。点茶法在宋代风靡一时,但并不是一枝独秀,且到南宋后期便渐趋没落,渐渐地被更为简便的冲泡法所替代。就该赋而言,黄庭坚所描绘的茶艺应该是唐代的煎煮之法,只是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如“涪翁于是酌岐雷之醪醴,参伊圣之汤液。斫附子如博投,以熬葛仙之垩。……于是有胡桃松实庵瘁鸭脚勃贺蘼芜,水苏甘菊。既加臭味,亦厚宾客。前四后四,各用其一。少则美,多则恶”,既形象地说明了在茶中适当地加入他物会增加茶的美味,又展现了宋代茶人在茶艺方面的积极探索及独特造诣,且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茶艺资料。此外,赋中兼论茶道,篇末由茶事生发议论:“盖大匠无可弃之材,太平非一士之略”,“不游轩后之华胥,则化庄周之蝴蝶”,回归到宋赋以说理为宗的常规主旨。

俞德邻的《荽茗赋》约作于宋末元初,一般看做宋代咏茶作品。该赋在艺术构思上较为独特,采用寓言的形式在荽和茶的褒贬对比中赞颂了茶之美,荽之恶,谋篇布局上采用赋体主客问答的传统形式,语言上骈散相间,铺张恣肆,颇有庄子散文“想象奇诡、汪洋恣肆”的特点。内容上,作者以茶喻人,以茶说理,在鲜明对比中针砭时弊,表明志向。赋以秦氏子“视白为黑,饷芗为臭”的“迷惘之疾”开端,实则暗喻当时不良的社会风气。接着就秦氏子撷“秽荽”乱茶香之事展开长篇大论,通过对茶之生长环境、采撷过程、烹煮境界、茶功茶德等诸方面的描写,说明茶之清灵高洁,荽之“味甘兮非荠,气荤兮类韭,夜嗅兮目昏,朝餐兮胃呕”,文辞华美,音韵铿锵,极尽铺张之能事。赋的最后,作者以“世混浊兮奈何”的叹息结束,揭示了以茶荽之美恶喻世之清浊的主旨。

①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08页。

② (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见陈彬藩、余悦主编:《中国茶文化经典》(第三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67页。

③ 刘培:《北宋辞赋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4页。

④ (宋)赵匡胤:《禁私贩茶诏》,见陈彬藩、余悦主编:《中国茶文化经典》(第三卷),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版,第90页。

猜你喜欢

梅尧臣茶艺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岚微 把红边茶文化传播得更远
校园茶艺飘香
办好茶艺技能大赛推动茶艺教学发展
浮生若梦,无你何欢
从德昂族茶文化的现状看少小民族茶文化的发展困境
东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