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语都昌方言古透定母今读地理差异及历史层次

2012-08-15卢继芳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南昌330031

名作欣赏 2012年18期
关键词:方言移民语言

⊙卢继芳[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南昌 330031]

作 者:卢继芳,南昌大学客赣方言与语言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客赣方言及语言应用。

都昌地处赣北鄱阳湖畔,其方言归属赣语昌都片(包括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县、安义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湖口县、都昌县、武宁县、修水县、瑞昌市西南共12个县市),由于地理阻隔,昌都片各县方言各具风土。本文就中古透定母在都昌方言的今读差异,分析其历史层次,并从地理语言学视角来探讨其形成原因。

一、透定今读情况及地理分布

都昌县全境东西宽52.7公里,南北长80公里。东面与鄱阳县接壤,南面隔着鄱阳湖与鄱阳、余干、南昌、新建4县交界,西界松门山、西长河,与永修、星子2县交界,北依武山与湖口、彭泽2县毗连。按1984年乡镇区划《都昌县志》,都昌全县共有30个乡,全境古透定母今读基本上合流,但具体音值有些差异,东部大港、盐田、鸣山、中馆、狮山、南峰、芗溪、万户及中部化民、土塘、杭桥“透、定”母一等都读d,四等都读l。中西部北炎、张岭、阳峰、三汊港、西源、周溪、大沙、汪墩、春桥、徐埠、苏山、左里、多宝、新妙、北山、七角、大树、都昌镇“透、定”都读l。

从周边环境来看,都昌直接接壤的鄱阳、彭泽、余干、南昌县、新建透定母合流今读为τη,湖口、星子、永修透定今读合流δ、δη。中古透定母今读合流是赣语一致的发展特点,从以上语言事实可以推论,透定母合流今读l是都昌方言与其周边方言的差异点之一。

二、都昌方言透定母今读历史层次及演变规律

透定母属于古音端组声母,学界各家中古拟音较一致,端母读τ,透母读τη,定母读δ。

宋代以后定母按平声送气,仄声不送声的原则并入端透。故从中古至今汉语透定母一般音值都是(组,这可以得到现代汉语各大方言的印证。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透定读l是浊音弱化现象,我们同意透定今读δ>λ弱化观点,从方言地理学角度来看,平面共时的差异正是纵向历时的演变,全县从东到西从δ到λ分布正是δ>λ弱化过程。且根据我们最新调查可知,从中东部透定母一等读d,四等读λ→西部透定全部读λ应是逐步发展的。中部化民乡表现最显著,化民乡发音合作人念“体、梯、题、弟、挑、跳、添、甜、天”时,l音仍带有很浓重浊音d色彩,严式音标应记为λd,在读“胎、抬、贷、代、袋、太、泰”等一等字时还存在d/l变读现象,以上现象说明透定母δ>λ在化民处过渡状态。

同时我们还发现东部个别韵摄一等透定今读l读现象。如大港片咸开一谈盍韵中定母少数字如谈、痰、淡;宕开一定母少数字如堂、荡;山开一透母少数字如摊、坦;山合一定母少数字如团、断。透定母这种地域性不合主流规律的读法说明透定母演变趋势是合流为l,只是在不同地域、不同韵摄发展快慢不一。

都昌透定合流为l是什么时期发生的?从邻近方言透定今读及都昌全境透定今读的地理分布可以看出透定合流为l是发生在透定母合流为d之后的语音变化。关于赣语形成时期,大多学者都认为唐代是重要时期,游汝杰认为在唐初大量北方移民进入赣北鄱阳湖平原,他们所带来的北方话和当地原有的方言接触形成原始北片赣语;刘纶鑫认为“唐代,赣方言的主要特点已经和现在相差无几了”;万波通过大量史料说明中晚唐西北方言有全浊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都与相应次清声母合流为送气清音现象,中唐安史之乱时,具有这个特点的北方移民进入江西,影响整个客赣方言,从而形成赣语次清全清送气特点。从这些观点出发,我们可以推测都昌方言透定合流d应是发生在唐以后的事。都昌方言中古次浊来母今读也是l声母,在西部方言中,来源同一韵的平、入声的定母字和来母字,今同读l声母,但调却不同,如莲≠甜、篮≠痰、六≠读,可见透定母全流为l是发生在送气分调之后。另外都昌方言次清同全浊是合流今读浊音,而次清平同全浊平(初≠锄),次清上同全浊上(楚≠醋),次清入同全浊入(畜≠轴)不同调可以推测都昌方言中送气分调应发生在次清与全浊声母合流为浊音之前。从以上语音现象,我们推测都昌方言透定母今读的历史层次从早期到晚期排列为:送气分调→透定合流之后δ→透、定母四等字变λ→透定母一等字变λ→透定全部读λ。透定一等。其中从音理上看四等细音更容易变,而从演变过程来看,也可能是同步发生。

三、都昌透定母今读差异产生的非语言因素

1.历史行政地理 透定母今读地理分布情况同都昌县治所的历史变迁也有很大关系。汉高祖六年(201年),都昌有独立县治称枭阳县,治所在都昌境内中南部鄱阳湖北畔的四望山(在今周溪),汉建安十五年(210年)以后属鄱阳郡,鄱阳郡的郡治当时在今鄱阳县,所以今周溪以东的地区同今鄱阳县自古就是同一行政区域。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安抚使李大亮谓土地之饶,井户之阜,水陆之阻碍,割鄱阳县雁子桥之南境置都昌县,临时治所于王市(今北炎乡洞门口),唐代大历年间766-779治所移西迁到今天都昌县城所在地。从唐代宗至今,都昌镇为都昌政治经济中心,而以都昌镇为中心的西部地区是全县政治经济优势地区,此区域的方言,即当地人称西边口音,自古以来就是优势方言。从语言使用来看,优势方言对劣势地区有辐射作用,比如广州话在粤语区的影响力。都昌透定母今读合流从东边的d音到西部的l音由少到多的推进方式,正是西部优势方言向东部劣势方言扩散的结果。并且我们可以看出透定合流读 (最彻底的西部应是这种音变的发源地,这股音变力量非常强大,并逐步扩散到中部到东部,形成今天局面。

2.自然交通地理 都昌方言中透定母今读地理分布特点同都昌自然交通地理也有密切的关系。从自然地理上看,都昌方言一些语音差异(包括全浊上、次浊上字归阴平调现象)以中部阳储山脉为分界。此山跨徐埠乡、汪墩乡、阳峰乡、化民乡、七角乡、大树乡。阳储山阻碍东西交通的同时也阻离两边的方音。阳储山以西透定母今读均为l,以东则是一等读δ,四等读λ。因自然交通地理阻隔而形成方音差异在中部化民乡最为突出,阳储山在化民乡的西界,化民乡隔山同汪墩、新桥相邻,山东面的化民人要翻过高山才能到达汪墩、新桥,所以交通不便。近年来阳储山石牛岭开凿之后,两边的交往增多,并且多有通婚现象,据我们最新调查,化民乡靠近石牛岭的辛酉铺、官洞山村古透定母今读不同于化民其他乡村,而是同汪墩、新桥一样读l。

3.历史移民 都昌古透定母今读为什么会发生δ>λ弱化音变?我们无法从历史材料得到直接的答案。王福堂先生曾解释闽语建阳、崇安方言部分定母字今读λ是受邻近吴语影响而产生的结果,闽语第一次浊音声母清化之后,从吴语中新借入的浊音为闽语的声母系统所不容,所以会发生新一轮的浊音清化,这种观点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外来语言的影响往往是由移民带来的,联系都昌东西部透定母今读差异及赣北鄱阳湖地带接纳移民历史,我们可以推测这种音变可能是受到外来语言的冲击而产生的结果。

南朝以来,赣北鄱阳湖畔一直就是移民的主要接纳地。据许怀林《江西史稿》,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755年)之后,中原战乱严重,大量北方人南迁,从天宝至元和年间洪饶等8州户数增4.5万余。葛剑雄等人根据唐宋文集中的墓志铭和神道碑统计“安史之乱”阶段迁入南方的北方移民共有133人,其中25人分布江西,占全部人数的19%,仅次于江南地区(35%),这25位移民主要分布在赣北和赣东北地区。这充分说明当时江西是重要迁入区,而且主要接纳地是赣北。

元末明初朱元璋陈友谅鄱阳湖大战严重破坏赣北鄱阳湖滨经济发展,战乱结果是民多散亡,田广民稀。故明初政府开展招民垦荒工作,如《明太宗实录》第48卷载“乙酉(永乐三年),抚安江西给事中朱肇昌先因九江、南康二府多荒闲田,令有司招致各县有丁无田及丁多田少之民任便开垦”。大量移民迁入赣北各县垦荒,都昌应包括在以上大环境之内,据《都昌县志》载都昌各姓村落中,由外地迁入而成的共287个,其中唐代以前8个,唐代9个,宋代55个,元代35个,明代118个,清代59个、民国3个,洪武二十四年全县只有38919人,清道光元年(1821年)全县人口已逾50万之众。所以在唐末及明清时期,都昌曾接纳过大量外来移民,尤其是明代移民大潮对都昌方言影响可能较大,都昌古透定母今读δ>λ弱化音变正是移民语言与土著语言融合过程而产生的。

综上所述,从都昌古透定母今读地理差异及演变可以看出,语言发展不单纯是语言系统内部原因造成的,推动其发展的动因往往是历史上曾有人口迁徙,另外同历史行政地理、自然交通地理也有着密切关系。

[1]谢留文.赣语的分区(稿)[J].方言,2006,(03).

[2]许怀林.江西史稿[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3.

[3]葛剑雄.中国移民史第三卷[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方言移民语言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移民火星
语言是刀
12项移民出入境便利政策措施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内陆移民(外二首)
我有我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