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韵律角度解析《雪夜林边停》

2012-08-27李凤杰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天津300222

名作欣赏 2012年18期
关键词:弗罗斯特押韵韵律

⊙李凤杰[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 天津 300222]

作 者:李凤杰,文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韵律音系学。

《雪夜林边停》(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最早出现在1923年出版的《新罕布什尔》(New Hampshire),是美国20世纪伟大的诗人弗罗斯特最著名的诗篇,是1922年6月作者在弗蒙特的家里创作的。有一天晚上作者通宵达旦地写他的长诗《新罕布什尔》,结束时已是凌晨。他走出家门去看日出,突然产生创作灵感,几分钟内就写下《雪夜林边停》这首诗。弗罗斯特本人非常欣赏这首诗,称之为自己最喜欢的诗歌,并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提到《雪夜林边停》是一首值得记忆的诗歌,他甚至乐于经常在公众面前朗读这首诗。很长时间以来,大家一直把它当做一首风景画诗,题目本身就介绍了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一个骑马的人在树林边驻足欣赏大雪纷飞的景象,他的马似乎想继续赶路,其实主人也认为尽管风景很美,甚至很有诱惑力,但他还是决定继续前行。

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作者讲述了他的运动、停止、沉思以及最后下定决心继续他的行程。全诗突出一个“静”字,诗人用简短的诗句将思索、回忆、感情以及对周围景物的感触融为一体,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一幅意境清新、纯朴、圣洁、幽静的风景画。这首诗看似简单,实则有深刻的意义在里边。在弗罗斯特所有的诗歌中,它堪称是形式与内容、音与义和谐统一的典范。

一、押韵 我们首先看一下这首诗的韵脚,韵包括一个音节的音节核和音节尾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的重读音节具有相同的音节核及相同的后随音段序列,这种现象称为押韵或同韵。(特拉斯克,2000)

Stopping By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To watch hiswoods fill up with snow.

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To stop without a farm house near,/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The darkestevening of the year.

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To ask if there is somemistake./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

The woods are lovely,dark and deep./But Ihave promises to k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sleep.

这首诗共有四小节,从每行最后一个单词的韵来看,诗人采用了连锁押韵法:在每个小节的四行诗里,前三小节的一、二、四行押韵,把整个小节连接在一起。在第一小节中,第一行、第二行的“know”和“though”同押/u/韵,建立了声音上的和谐一致,到第四行“snow”结束了一个长达三行的句子,达到顶峰,使其成为读者关注的对象。第三行在同一小节不押韵,但是它奠定了下一小节的韵律,第一小节的“here”不与邻近的诗行押韵,却与第二小节的第一行、第二行连在一起押韵。第三行的尾韵成为下一节的韵脚,使诗节之间环环相扣、珠联璧合。弗罗斯特说过:“这首诗是一系列的承诺拉着我们前行,其主题是现代生活中的承诺对一个感觉与自然有密切联系的人产生的拉力。”这首诗中的韵脚把各个小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第四小节每行都与第三小节的第三行押同一个韵。所以全诗韵脚为a a b a;b b c b;c c d c;d d d d。这种极富乐感的韵律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效果,韵律工整。从内容上看,第一个诗节诗人在运动(moving)、停止(stopping),第二个诗节诗人在沉思(thinking),第三个诗节诗人在诘问(asking),诗人的动作和思想活动一直是连续的,所以前三小节的韵脚为a a b a;b b c b;c c d c,诗人在前三个诗节的反复、犹豫和徘徊到了第四诗节以整齐划一、完整坚定而结束,所以第四小节采纳d d d d这个韵脚。因为诗人在第四小节毅然决然地作出最后的决定——“我有约难停步,征途尚远岂能安住,征途尚远岂能安住。”(Ihave promises to keep,/And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miles to go before Isleep.)(本诗采纳朱玉琴译文)。这首诗的韵脚体现着人间世界极速行进的节奏。匆忙和紧迫取代了诗人内心的声音。从形式上体现着生活中即使我们想停下来,总有许多的诺言拉着我们一直向前。形式上达到了平衡,暗示着矛盾冲突的消解。

二、节律 这首诗由结构相似的四小节组成,每一行都是四音步抑扬格,带着四个重读音节,读起来节奏感很强。为达到语音韵律和谐美,诗歌中的句法往往要适当调整。下列分析中“—”表示抑,即非重读音节“;/”表示扬,即重读音节。

在第一诗节里,诗人的内心活动是最重要的因素。第一行诗人开篇问了一个问题“,Whosewoods these are”(这是谁的树林?)然后立刻做出回答。这行诗表明诗人把这片树林看做是财产,是人间世界、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不属于自然界。这一行作者采纳的是非正常词序,正常顺序应为“Ithink Iknow whosewoods these are”,首先把“know”放在句末,是为了押韵;其次把“woods”提到句首,诗人是想强调和突出作者目前所处的地点。这一行运用的全部是单音节词,四个重读音节单词为“woods,are,think,know”。这些单音节词构成的抑扬格四音步诗行表现的是宣布式的语气,是肯定的、确然的(杨彬,2008)。而“Ithink”(我认为)与“Iknow”(我知道)相矛盾,前者含有猜测和怀疑的意味,后者表示确定语气。这两者的并列使用表明作者站立的这个地点处于已知和未知之间。紧接着作者做出回答,他家住乡下(His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though”放在句末,首先是为押韵考虑,但还有更重要的作用,树林虽然在这儿,但主人却不住在树林里,含有诗人惋惜的口吻,树林主人在物质上拥有这片树林,然而置美好风景于不顾,远离自然而居住在村庄里。在这里,树林与村庄形成了一对矛盾,如果wood(s丛林)象征着自然界,house(家)和village(村子)代表现实世界,而家的主人则象征着社会中的人。他对于树林的拥有仅仅停留在经济和商业的层面上。因此“树林的主人看不见我在此停歇——凝视这片白雪覆盖的树”(He will not seeme stopping here,/To watch his woods fillup with snow)。这句诗点明了诗人由运动到停止的原因:Towatch hiswoods fillup with snow。树林不属于诗人“我”,但是“我”却独享这片大自然中白雪皑皑的美景。“Hewillnotseeme stoppinghere”含有诗人暗自庆幸的口气,诗人不花一分钱就已从精神上完全拥有这片树林了,而且诗人很确信住在村子里的树林主人不会干扰诗人欣赏美景的雅兴。“here”是近指代词,放在行末应该重读,首先表明诗人本人与树林地理距离很近;其次“here”表示一种亲密的感觉,说明诗人的心已经与这片树林分不开了,诗人根本不关心其他人的想法。这行诗中,树林主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和诗人独揽胜景的窃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刻说话人虽然只是一个行路人,却能够发现和欣赏树林的美,认为自己是这片树林的真正主人了。这里的说话人是感性的、浪漫的,他决定停下来在大自然中陶醉。“fillup”一词的使用表明诗人把树林看做是一个容器,大雪能够将其填满,这又增添了场景的单调、凄凉——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第二节前两行接续了第一节第三行的/i/韵;另外“here”与“queer”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本人对树林的亲近感与小马对树林的陌生感。看到如诗如画的美景,诗人不知不觉进入了忘我的境地,完全融入到美景中。而与诗人非常亲近的小马(“little”一词传达了诗人与小马的密切关系,表明诗人似乎在乎小马的情感)却不理解诗人,认为诗人的停马驻足是不寻常的、奇怪的(queer)。拟人化了的小马成为人间世界、社会的代表,体现的是现实的、理性的观点,在这里它承担着提醒和劝诫的作用,提醒主人不应该浪费时间在此想入非非。“小马一定不理解主人为何在附近无农家处停歇,树林无语,湖水冻结——一年之中最漆黑的一夜。”(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To stop without a farm house near/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The darkestevening of the year.)小马实际上代表的是主人的心理活动,主人明明知道在这样漆黑寒冷的夜晚在附近没有农舍的树林和冰湖之间停留是疯狂的、危险的。第一诗行中的“一定”(must)表示较为肯定的揣测。主人也了解当时当地处境不利,应该离开。小路位于挂满了雪的树林(woods)和冰冻的湖泊(lake)之间,白雪和冰冷(frozen)都给这首诗增添了寒意,该诗行更增添了场景的凄凉和孤寂。这句话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身处树林冰湖之间而附近又没有村舍时,说话人心中也不免升起了一丝对黑暗幽深的树林的恐惧。

在第三诗节中自然与人类社会、理性与感性的冲突达到了高潮。小马由内心的思考到付诸行动——“把马铃儿摇响,似乎在问是否迷失了方向。”(He gives his harnessbellsa shake/To ask if there issomemistake.)因为主人在荒郊野外的夜晚驻足停留,实在是一反常态。小马摇动缰铃是诘问主人为何步出理性正轨。对于诗人来说,马铃声是责任、义务的声音,是下文的“promises”(诺言),提醒主人要多考虑他在现实世界中应该担负的责任。我们从诗中了解到与人间世界的喧嚣相比,大自然的声音是多么弱小。“耳畔只听得轻风徐徐——瑞雪纷纷扬扬。”(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Ofeasywind and downy flake.)如果我们置身于当时的场景之中,我们就能感受距离我们更近、声音更大、更持久的马铃声之后这些大自然的声音有多么微弱。而轻柔的风与纷飞的雪对他做出无声的感情回应,因为陷身于现实与浪漫、理性与感性的之间的诗人一时无所适从。声音上“shake”“mistake”中沉重冷静刻板的喉音/k/与“sound”“sweep”中缥缈轻柔的咝音/s/相对比。“shake”与“mistake”押韵,而且是动态词,代表主人理性的一面在做出动态的、积极的反应;“sound”与“sweep”词首的咝音传达的是感性上静态的、惰怠的心态。词汇上,处处受缰绳束缚(harness)的现实生活与自由自在(easy)的自然相对比,生活的重压逼迫主人渴望自由,想摆脱束缚,寻求极乐世界;句法上,如理性社会发出的强烈责备般的“if there issomemistake”(是否迷失了方向)与自然的无言相对比;意象上,小马所代表的现实的、理性力量和说话人心中被自然唤起的感性力量相抗衡(杨彬,2008)。

诗中的矛盾冲突至此已叠加到高潮,诗人突然笔锋一转,给读者一个交代。词汇上看,“Thewoodsare lovely,dark and deep”(树林可爱,黑暗而幽深),对说话人而言既有诱惑力又很危险,而“黑暗与幽深”(dark and deep)的重复出现暗示了说话人此时侧重的是危险的层面,此地不宜久留。接下来的“But”(但是)告诉读者诗人做出果断的决定。最后两行重复的诗行表面上强调了说话人继续赶路去履行诺言,完成使命的责任感。至此我们意识到这首诗的主题不是树林,而是诗人最终毅然决然地离开树林,去人间世界完成未竟的事业。从开头到这儿,我们一直感受到场景和诗人内心的孤寂,试图远离尘嚣,静享自然的美丽。但是“我”有诺言需要履行:“But Ihave promises to k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sleep.”(“但我有约难停步,征途尚远岂能安住,征途尚远岂能安住。”)自然就导向了说话人离开树林的这一结果。再则,“miles togobefore Isleep”中,“sleep”是一个隐喻,表明最后的休息,或者长眠。而“miles”是复数形式,表明诗人认为“睡前还有漫漫长路要走”,人生中有着诸多的责任和使命,那么这一句强调了人生旅途中现实责任的重要性,要求说话人不再沉溺于感情的享受中,而应该理智地继续前行,去完成现实生活赋予他的使命。

由此看出,弗罗斯特的《雪夜林边停》是抑扬格的四音步诗行,四行组成一小节,每行押尾韵。Reginald Cook在The Dimensions of Robert Frost(《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多角度》)里叙述弗罗斯特关于该诗的来源和发展,他说:“第一行我能以我喜欢的任何方式写作。但是一旦我写出一行,我就得对这一行承担义务。第一行就是一个义务……你走的每一步都有一个额外的义务。”本质上,该诗韵律结构的展开与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对“promises”(诺言)所承担的义务:赶快离开,保持清醒。该诗有很好的韵律,韵律与内容和谐统一,给读者带来了音乐般的享受。

[1]Baohua Qiu.He is“Of Two Minds about it”—A Brief Commenton Stopping byWoods on a Snowy Evening[J].Journal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2]Barbara Mather Cobb.Playingwith Poetry’s Rhythm:Taking the Intimidation outof Scansion,Poetry,2006,(01).

[3]Frost,Robert.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M].The Poetry of Robert Frost.Ed.Edward Connery Lathem.New York:Holt,1969.

[4]杨彬.冲突与平衡——《雪夜停林边》诗歌张力的分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3).

[5]R.L.特拉斯克.语音学和音系学词典[M].语音学和音系学词典编译组译.北京:语文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弗罗斯特押韵韵律
押韵押出韵味儿
一片云彩
书的国度
新老天王技术档案“解密”之弗罗斯特:最善于把控“弧度”的天王
虚张声势
没有鸟叫,关了窗吧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偶感
我给小鸡起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