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论《白蛇传》在中国电影史上的演变

2012-08-15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46

名作欣赏 2012年30期
关键词:白蛇传法海青蛇

⊙顾 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南京 210046]

作 者:顾 琳,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回顾中国电影百年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经电影人一再翻拍而世世代代流传下来,那就是《白蛇传》。2011年的一部商业大片《白蛇传说》将这个美丽的传说再一次呈现在大银幕上。这是一部有新意的“新神话主义”电影,从它开始回溯中国电影史,可以清晰地看到《白蛇传》相关电影一路发展而来经历了若干演变,既反映了中国电影技术和语言的革新,也凸显出不同时代的电影人对于同一神话故事的不同演绎方式,从而窥探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大众审美心理的变化。本文将从影音风格、人物原型、神话母题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影音风格的演变

1.镜语趋向魔幻现实主义

回顾历史,天一和明星公司出品的《白蛇传》电影因为年代久远,笔者尚未找到影音资料。但不管是此后邵氏还是上影厂拍的戏曲电影《白蛇传》,拍摄手法都比较简单,以静态的中近景镜头为主,而且受电影技术所限,好的特效镜头几乎没有。然而发展到21世纪,电影技术已经相当完善,《白蛇传说》充分运用了先进的电影技术,号称全片1800个镜头中多达1500多个都是特效镜头,从而使得水漫金山等场景的魔幻性有了保证。而且本片导演力求表达现代人的爱情理念,用神话的外壳包裹了一个现代爱情故事,将魔幻现实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2.音乐表现力逐渐增强

随着电影音乐技术的发展和完善,音乐元素的表现力在神话故事电影中逐渐增强。比如邵氏所拍的《白蛇传》是一部黄梅戏电影,所以以黄梅戏曲调的音乐凸显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意蕴,有时也运用抒情音乐渲染意境。在《青蛇》中,黄和雷颂德编写的音乐可以说是独具匠心,影片开始不久,青蛇出现在一群跳舞的印度女人中时,运用的是颇具异域风情的音乐《莫呼洛迦》,将蛇精特有的妖娆缠绵和印度风情的歌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白蛇传说》结尾用音乐掀起了情感高潮,白蛇和许仙不得不面临永久的分别,而“只要快乐,爱就没有错”则唱出了爱之声。

二、人物原型的演变

“所谓原型,是西方神话原型批评学派常使用的中心术语,在文学批评中泛指在文学作品中较典型的,反复使用或出现的意象及意象组合结构——可以是远古神话模式的再现或流变,也可以是因为作家诗人经常使用而约定俗成形成的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意象或意象组合结构。”①在《白蛇传》有许多人物原型,其演变的普遍趋势是由二元对立的扁平化人物形象向具有复杂人性的立体人物变化。

1.白蛇原型

白蛇在最早的文学文本中以“美女蛇”原型出现,害人是其本质。然而改编成电影文本后,从第一部《义妖白蛇传》开始就基本维持了善良正义的特质,忠于与许仙的爱情,敢于与法海斗争,从“美女蛇”原型逐步变成“蛇妖”“蛇仙”甚至“女神”,是人们心中理想女性的范例。在最新的《白蛇传说》中,白蛇形象有些许变化,更为敢爱敢恨,主动追求许仙,大胆表白,向现代女性形象靠拢。

2.许仙原型

许仙角色类似男版“灰姑娘”的原型,他自幼失去双亲,家境贫寒,只是一名药铺打工的小伙计,却遇上了美丽善良的白蛇。随之而来的是一段奇缘,所以说许仙其实是男版“灰姑娘”,而那把定情之伞就像灰姑娘的水晶鞋一样见证了这段人妖之恋。然而许仙这种老实本分、懦弱无能的书生形象在《青蛇》中发生了变化,变成有爱欲、贪婪等弱点的凡夫俗子。到了《白蛇传说》中,许仙又变得勇敢、坚毅,为救白蛇冒死入塔偷仙草,是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形象更为立体。

3.法海原型

在《白蛇传》的不同电影版本中,法海是四个人物中改动最大的,也是最有想象空间的。在《青蛇》之前的影片中,法海都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头,完全是反面人物形象,坚守人妖两界不可相恋,象征了封建主义的卫道士。在《青蛇》中单一的法海形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赵文卓扮演的法海是一名年轻帅气的男子,会因为蛇精救人而心生慈悲,也会因为青蛇勾引而恼羞成怒,有了人性的弱点。在《白蛇传说》中,由李连杰扮演的中年法海戏份变重,得知白素贞花费真气医治百姓时慈悲为怀放白蛇一条生路,形象颇为正面。

三、神话母题的演变

“母题是美国著名的民间文艺学家史蒂斯·汤普森创造的民间文学分类体系,是指民间故事、神话、叙事诗等叙事体裁的民间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最小叙事单元。”②在《白蛇传》的数次影视改编中,神话母题也经历了一些变与不变,从中可以窥探出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和不同时代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变化。

1.不变的母题

至死不渝的东方爱情观可以说是所有《白蛇传》的电影中亘古不变的母题,它其实是一个“人妖相恋”或者说“穷汉娶妻”类型的神话故事,其基本情节桥段为断桥相遇、篷船借伞、水漫金山等。《青蛇》中增加了青蛇对许仙和法海的暧昧之情,在强调传统爱情的同时更注重情欲。到了《白蛇传说》中则更为直白地讲述了一个现代化的爱情故事,即三个吻串联起的爱情。因此,爱情是《白蛇传》电影中永恒的母题,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集体无意识,即对于纯真爱情和真善美等普世价值的不懈追求。

2.变化的母题

“神话母题在具有稳定性的同时也具有动态性。”③因此神话只有符合变化的大众审美心理才能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白蛇传》有两个起源:一是白蛇下凡到人间,偶遇许仙后一见钟情,所以开始了一段人妖之恋,比如1980年的《白蛇传》;二是许仙曾在前世救过白蛇性命,所以白蛇下凡报恩,这在1962年的《白蛇传》等多部影片中都有所体现。所以报恩也曾是《白蛇传》中的重要母题之一,它为白蛇下凡追寻与许仙的爱找到了一个最恰当的理由。在田汉为编剧的1980年《白蛇传》中,为了彻底去除封建思想就删掉了报恩的相关情节,改为白蛇对许仙一见钟情。而《白蛇传说》则对情节做了反转,许仙上山采药时被青蛇吓得掉入水中,是白蛇的一吻为其输气救了许仙性命,从而开始了一段爱情。这些变化说明了只有和时代接轨,取材自传统神话的电影文本才能焕发新颜。

四、思索未来《白蛇传》的发展趋势

上述演变都体现了每个时代在重述神话时有其自己的方式,既不能完全照搬,又不能完全颠覆,要富有想象力和原创精神。《白蛇传说》是中国电影人重述神话的一个好的尝试,增加了新的元素。比如叙事上由单线叙事转向多线叙事,增添了能忍和青蛇的妖妖之恋第二条线索,类型上融入了武打于神话片中,主题上瞄准了现代人的爱情观,技术上有特技帮忙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叙事上虽有新意但仍比较薄弱,三个吻串起的爱情不足以说服观众去理解这份爱。另外在主题的深度挖掘和中国神话精神的传承方面还做得不够,停留在浅层次上。

展望未来此类电影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可以选择“东方的神话内涵+西方的科技包装”这种模式重述神话,该模式在《白蛇传说》中已经取得了佳绩。可以说,《白蛇传》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发展慢慢走向了“新神话主义”,依据大家较为认可的谢迪南版本定义为“以技术发展为基础、幻想为特征,用传统幻想作品为摹本,以商业利益和精神消费为最终目的,是多媒体共生的产物,也是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④。如今的电影人对传统的神话进行了新的技术演绎,但人们往往沉浸在堆砌的特技镜头中,缺少本质的认知,这是“新神话主义”一个不好的趋势。因此重述神话既要符合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又不能丢掉人们共同追求的普世价值。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白蛇传》,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虽然《白蛇传》在中国电影史上已经经历了若干演变,但2011年的《白蛇传说》一定不是这个神话的终点。且不论“新神话主义”将走向何方,只希望中国电影人在神话的每一次重新演绎中,都能让观众既看到现在,也看到过去,以及未来。

① 廖海波:《影视民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8页。

② 吴光正:《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③ 王宪昭:《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240页。

④ 谢迪南:《当“新神话主义”成为浪潮》,《今古传奇》(奇幻版上半月版)2005年第1期,第2页。

猜你喜欢

白蛇传法海青蛇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鲁 冰 花
“宣白”CP《天乩之白蛇传说》
“中国故事”系列(二)白蛇传说,最忆是《青蛇》
“小青蛇”
白娘子VS法海
白蛇传
法海不懂爱等2则
法海的悲剧
毛毛的大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