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演员的声训与嗓音保健
2012-08-15韩小怡
□韩小怡
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这说明“歌”对于一个戏曲演员来说,是多么地重要。戏曲表演中“四功”、“五法”里的“唱念做打”,其“唱”也不是摆在第一位的么?可见,对于一名演员,但凡与声乐有关的,具备一副好嗓子,无疑是必须的、首要的,也是关键的。当然,唱戏或是唱歌,也就是说,一切声乐艺术对吐字发音所要求的轻与重、疾与缓,以及对行腔所要求的准确、饱满、圆润、自如的演唱技巧方面,有着它们共同的一面。所谓“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按歌唱声训的要求来说,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等,都是最基本的环节。首先,呼吸是发声的基础,也是歌唱的原动力。在歌唱中,如若气息运用不当,会导致声音发抖;若吸气不深,气息没控制好,声音也就缺乏穿透力。按声训要求中的“胸腹式结合呼吸法”,应是演员必须要掌握好、运用好的一种方法,也是演员在演唱时具有良好歌唱状态的方法,同时还是延长演员演唱生命力的方法。再说共鸣:我国传统对歌者要求的“立音”、“脑后音”、“鼻音”等说法,既为共鸣法。若以现时琼剧演员歌唱的情况看,基本上是用口腔、胸腔共鸣法,而且运用得也不是很恰当,所以舞台演唱的效果总感觉有所欠佳。
其实,我在艺校学琼剧表演时,对于学“唱”的这门功课里,主要学的还是琼剧的各种唱腔,比如说琼剧都有什么唱腔,分有哪些板式,这些唱腔的特点是什么,起什么样的作用,表达何种情绪……等等。虽然在学唱唱腔中会涉及到一些发声和运气的方法或者说要求,但仅是教唱老师的个人经验之谈。至于科学的“声训”课程,尚没有系统地学过。有人说过,“艺术也是技术”,从某方面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如若不能很好地掌握好一定的技术,那么,艺术的表观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艺术得不到很好的表现和发挥,自然也就达不到感人的效果了。因此,从学校毕业进入琼剧院后,我就注意在实践中去探求、去寻找、去摸索……二十余年来的舞台实践,我认识到了演唱好除了应具备一定的艺术潜能和艺术修养,在演唱中注意发声、吐字、行腔等方法和技巧,讲究以情带声、以情传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形神兼顾等艺术特色的发挥外,平时搞好声训和保护好嗓音,也是极其重要的。
其实,保护嗓音与声训是一体的。我认为,在平时的声训中和保护好嗓子,主要应注意这几点:
首先是循序渐进。发声练习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一次练习都不应超过自身的能力,不论个人嗓音的先天条件有多好,在声音训练上都不能急于求成。比方说音阶练习,首先应在三度范围内练习。也就是说,应在三度范围内环绕着一个中心音,向上或向下进行练习,才能很好地促使声音巩固,轻松自然地练习好中声区。待中声区的音巩固之后,再半音半音地,也即小一度小一度往上扩展音域。在练习音域的同时,还要进行一些技巧性的练习,如跳音,快速音阶,装饰音……等等。在声音上,不一定非得强求音量的发展,而是要求自然音色优美和声音的灵活性。在音域上,也不应采取硬练高音办法,基础在于中声区巩固之后,高音才能逐步发展。还有一点,我认为,在声音或自已的声带还没有巩固前,不可进行突强突弱这种技巧性要求很高的练习,一定要循序渐进地发展。
其次是不可过度用嗓。演唱方法即使正确,但用嗓过度,超过声带负荷,就很容易发生声带运动失控、失调和失误,就会引起声带运动性创伤。这种创伤有急性创伤,如声带充血、水肿或出血等,慢性创伤,如声带肥厚、小结、息肉等。
第三是声训和嗓音保护相结合。声训应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进行,如咽部感到不适,就少唱或休息,为了保持良好的发声生理状态,演员应加强精神方面的修养。
比如说演出前要先作几分钟的练声,就是所谓开嗓子,润嗓子,不作练声突然演出,冷嗓子演唱是最容易坏嗓子的,会使声带做强烈的运动,而使嗓音受损。睡眠,对于演唱者来说也很重要,要保证有充分的睡眠时间。另一方面是要避免食用过多含刺激性的东西,患有伤风感冒及女性在经期不宜声训,否则会引起急性喉炎,声带水肿,充血现象,进而产生慢性喉炎,长期不愈的将导致声带长小结。
还有一点,我觉得学习发声技术与对音乐的听觉的练习是分不开的,平时要多听些正确的音响录音,要多“洗”耳朵,既可加强听觉对声音或音准的分辨能力,又能提高思考分析和欣赏判断的能力,让好的声音音响和正确的发声感觉在头脑里得到不断巩固,从而建立起正确的音响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