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著名蔬菜育种专家侯锋

2012-08-14

中国蔬菜 2012年7期
关键词:主栽枯萎病霜霉病

侯锋先生1928年出生于山东省平度市。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曾在天津市农林水利局、天津市蔬菜实验站任技术员。从1959年起,任天津市蔬菜研究所技术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副研究员;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1985年创建天津市黄瓜研究所,并兼任所长。1998年至今,任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天津市黄瓜研究所名誉所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瓜是我国主要的蔬菜作物,但其生长常受多种病害的威胁,使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侯锋先生和他的团队自20世纪60年代初率先在国内开展以抗病为主要目标的黄瓜育种研究。他广泛引进国内外品种资源,采用杂交与回交相结合的育种方法,逐步攻克了黄瓜不抗霜霉病、白粉病及枯萎病这几种病害的难关,成功地将抗病、丰产和早熟性结合在一起,解决了黄瓜低产、多病的技术难题。

天津市黄瓜研究所在侯锋先生的主持下,在1969~1981年间先后育成抗霜霉病、白粉病的津研1~4号黄瓜新品种和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3种病害的津研5~7号,作为主栽品种在30个省市大面积推广,实现中国主栽黄瓜品种第一次更新。这些品种在东南亚、非洲、美洲都有种植,津研4号还被日本指定为盐渍黄瓜专用品种。大连、青岛、上海、天津等地用其取代了日本品种,年出口盐渍黄瓜10万t以上。从1973年起,系统地开展了黄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建立起黄瓜自交系选育方法和程序,育成一批经济性状优良、配合力强的自交系。1983年以来,先后育成高产、优质并兼抗3种病害的黄瓜一代杂种津杂1、2号;抗4种病害并适合春、秋露地及保护地栽培的品种津杂3、4号黄瓜在生产上应用,实现中国黄瓜主栽品种的第二次更新。侯锋先生为满足市场对质量越来越高的需求,90年代初,在调查和鉴定各地霜霉病、枯萎病、疫病等生理小种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接种和田间筛选相结合,加速抗病性鉴定过程,选育成优质、抗病、丰产、高效并适合大棚、露地、温室栽培和加工的津春系列专用品种,实现了中国主栽黄瓜品种第三次更新。侯锋先生和他的团队育成的津研、津杂、津春系列黄瓜新品种,分别成为中国20世纪70、80、90年代的主栽品种,使黄瓜每公顷产量由37500kg提高到75000 kg,推广面积覆盖了全国同类型黄瓜栽培面积的80%以上,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170亿余元,为发展中国黄瓜生产和育种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

侯锋先生在国内率先研究黄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认为:黄瓜杂种一代的丰产性有一定优势,早熟性有明显优势,而对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的抗性则属于多基因控制。其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黄瓜育种理论,1981年发表了“对黄瓜杂种一代几个遗传性状的初步探讨”论文。2002年,他主持研究的“黄瓜杂交制种技术及繁育体系”成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侯锋先生创建的天津黄瓜研究所,自1985年成立即实行自收自支,坚持科技创新,以育种为龙头,建立了较完善的成果产业化和技术推广体系。27年来,先后培育黄瓜新品种40余个,成果转化率达100%,创技术性收入3.5亿元。建立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良种推广模式,实现育、繁、推、销一体化,为实现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科研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

侯锋先生曾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首届中华农业英才奖等十余项奖项。侯锋先生将100万元奖金捐赠给天津市农科院设立“侯锋青年科技奖励基金”。他曾是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农业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农业部蔬菜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至第十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猜你喜欢

主栽枯萎病霜霉病
不用药 两招搞定黄瓜霜霉病
多种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田间防治效果比较
梨树建园时为何要配置授粉树
上饶早梨主栽品种病毒种类分析及其茎尖脱毒技术效率比较
黄瓜霜霉病发病症状及其防治技术
非洲:控制香蕉枯萎病的新方法
二十一团土壤养分分析及主栽作物种植建议
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铜、锌元素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有显著效果
一株抗药用白菊枯萎病生防菌的分离与生防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