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规则对船舶舷梯布置的影响

2012-08-11李方杰

船舶 2012年2期
关键词:软梯巴拿马运河引航员

李方杰

(上海交通大学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上海200030)

0 引 言

在现代船舶上,舷梯早已成为供船员和引航员最主要、安全可靠的登/离船设施。目前,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和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等机构都对船舶舷梯的型式、布置位置等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为了使船舶能通过船级社及巴拿马运河当局的认可,船舶建造必须在船舶方案设计时根据各种要求和规定,确定好舷梯的位置、型式和尺寸,并考虑好舷梯与引水员软梯之间的合理配合关系。

目前,国际上对船舶舷梯有明确要求的组织和机构主要有SOLAS、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和国际引航员协会(IMPA)等。所有的船舶都必须满足SOLAS及IMPA中关于舷梯的规定,而需要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舶,也必须配备符合巴拿马运河要求的引航员软梯和舷梯。而近年来,SOLAS和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对舷梯的要求进行了新的修改。下面分别介绍新的要求以及在设计中的应对措施。

1 新公约及新规则对登/离船设施的要求

1.1 SOLAS船员登/离船设施对于舷梯的要求

根据SOLAS第II-1章第3-9条款 (在决议MSC.256(84)中通过),凡是 2010年 1月 1日及以后建造(龙骨铺设完毕)的船舶,必须在船上安装经认可的登/离船设施,以备在港口或港口相关操作时使用。该登/离船设施必须根据MSC.1/Circ.1331通函的要求进行建造、测试、安装及维护。而安装于2010年1月1日之前建造的船舶上的舷梯,如果在该日期以后更换的,也必须尽可能的符合上述通函的规定[1]。 MSC.1/Circ.1331 通函中规定,登/离船设施应远离工作区域,以及货物或其他物体悬挂吊装时可能通过上方的区域。此外,该登/离船设施的目的和使用方式与引航员登/离船装置是不同的。对于新造船,这可能会导致船舶每一侧都要求分别安装两部舷梯,一部作为在港口处使用,并确保该舷梯放置在货物或其他物体悬挂吊装时不可能通过其上方的区域(如起居处所),另一部安装于船舶平行中体部分用于引航员登/离船的位置[2]。

用作港口登/离船用途的舷梯,其长度应保证在最大的设计操作角度,最下端的平台应不高于水面600 mm(最轻载水线),而最大的设计操作角度则不应大于 55°。

对于散货船、集装箱船和其他货舱段有大舱口的船型来说,由于在装卸货物时,船中的半船长范围内基本都处于货物吊装的下方,因此这些船舶的中部舷梯就无法满足SOLAS的登/离船要求,只有在尾部靠近上层建筑的两舷布置舷梯,考虑到船体尾部线型通常都向内收,舷梯布置一般都达不到船的最大型宽处,为了尽量减少线型内收的影响,舷梯一般都采用朝向船首的布置方案。图1、图2是典型的散货船和集装箱船舷梯布置。

图1 常见散货船舷梯布置

图2 常见集装箱船舷梯布置

而对于油船,化学品船等货舱区没有大舱口的船型,除了中部集管区的油管吊范围内可能处于货物吊装的下方外,货舱区的其他位置基本都可满足登/离船的要求,因此,在舷梯的布置时,只需考虑船中部半船长范围内的舷梯避开油管吊范围,即可省去在尾部另设一套舷梯的麻烦。图3为满足SOLAS第II-1章第3-9条款的油船舷梯典型布置。

图3 油船及化学品船舷梯布置

1.2 SOLAS第V章第23条引航员登离船装置对于舷梯的要求

根据MSC.1/Circ.1375通函对SOLAS第Ⅴ章第23条款(在决议MSC.308(88)中通过)的统一解释,凡是在2012年7月1日及以后建造或签订建造合同的船舶,都必须安装满足相关要求的引航员登离船装置[3]。SOLAS第Ⅴ章第23条款的修正主要是取消了机械式引航员梯绞车的使用,而对决议A.889(21)“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建议”的修改草案,则对引航员软梯以及组合使用的舷梯的型式有了一定的修改,主要修改如下:和引航员软梯组合使用的舷梯,其长度应满足其倾斜角度不大于45°,舷梯的宽度应不小于600 mm;舷梯的下平台在其使用时保持水平,并靠近船舷侧,下平台距水面高度至少为5 m;和舷梯组合使用的引航员软梯和舷梯下平台的水平距离应为0.1~0.2 m之间。

目前,中部引航员软梯及舷梯的设计可能并不能满足上述修改的内容,船舶设计者在船舶布置时,应根据这些新的要求,重新计算舷梯的长度以及舷梯和引航员软梯组合的方案。

1.3 巴拿马运河规范对舷梯的要求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2004年1月公布的规则中,对引航员梯和舷梯有了新的要求,即二者必须同时提供,无论登乘甲板距离水面的高度是多少,且引航员梯和舷梯需布置在平行中体长度及船中半船长范围内[4]。这就意味着,如果船舶中部干舷距离轻载水线的高度小于9 m(考虑15°横倾),按照SOLAS的规定,可以只配备一部引航员软梯,而不必配备舷梯;但如果该船需要通过巴拿马运河,则仍然需要配备满足巴拿马运河规则要求的舷梯。如果不配舷梯,船舶在通过运河水域时,巴拿马运河当局可能会要求使用一艘拖轮来保持船舶不动,这被认为是船方缺陷造成的,拖轮的费用需由船方支付,并可能造成严重的延误[5]。巴拿马运河的这一规则可能会造成某些中小型船舶,为了同时满足SOLAS和巴拿马的要求也必须配备四部舷梯,这会使已经比较紧张的甲板面布置更加拥挤。

2 符合新规则的舷梯布置

在新的规则下,船舶舷梯的布置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2.1 仅在尾部设舷梯的船舶

(1)集装箱船、散货船等货舱区处于货物吊装范围下方的船舶,且:

(2)干舷甲板距水面高度小于9 m(最轻载吃水,考虑15°横倾),且不通过巴拿马运河的中小型船舶。

这一类船舶可仅在尾部上建区域左右舷各设一部舷梯,引航员梯仅需配备软梯即可。

2.2 仅需在中部设舷梯的船舶

(1)油船、化学品船等货舱区露天甲板不堆放货物,或不通过大型起重机吊装货物的船舶,可仅在中部设一部舷梯,而不必再在生活区域设舷梯,但该部舷梯需避开货舱区的起重机吊装区范围,如油管起重机、燃油管吊等。

(2)上层建筑处于船舶中部的中机型船舶,或大型集装箱船等采用双岛式上层建筑的船舶,由于生活区域基本处于船长半长区域且处于平行中体处,可在该区域设一部舷梯,该舷梯需同时满足SOLAS和巴拿马运河的要求,如图4所示。

图4 双岛型集装箱船舷梯布置

2.3 需在中部和尾部均设舷梯的船舶

(1)上述仅需在尾部设舷梯的船舶,如需通过巴拿马运河,无论船舶大小,为满足巴拿马运河规范,必须在船中再设一部舷梯。

(2)如不通过巴拿马运河,则需考虑船舶的大小,如果干舷甲板距水面高度大于9 m(最轻载吃水,考虑15°横倾),为满足SOLAS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规定,也必须在船中再设一部舷梯。

3 舷梯布置设计的要点

3.1 SOLAS和巴拿马运河关于舷梯要求的区分

由于SOLAS引航员登离船装置规定,2012年7月1日起,对中部舷梯在和引航员软梯配合使用时的角度不得大于45°,而巴拿马的引航员舷梯最大角度目前仍为55°。设计者在设计时应注意区分,特别是当船舶的干舷甲板距水面高度小于9 m时(最轻载吃水,考虑15°横倾),由于引航员舷梯无需满足SOLAS的要求,中部舷梯仅需满足巴拿马运河的要求,即最大55°倾角,下平台距水面约1 m高即可。

3.2 大型船舶尾部舷梯的型式

在某些大型船舶上,若按SOLAS要求需将舷梯布置在尾部生活区,则由于船舶线型的原因,尾部舷梯处的甲板线型收得快、尾部较瘦削,此处舷边距最大船宽有一定距离。如采用常规设计的舷梯,在船舶停靠码头后,舷梯下平台离码头尚有几米距离,人员无法登/离码头。为解决这种情况,需采用旋转外展式舷梯,如下页图5所示。

该舷梯通过翻转钢索组合收藏实现大型舷梯的平稳垂直翻转收藏,即将舷梯翻转吊架设计为轨道式,在轨道内设有滑移装置,当翻转吊架处于水平工作状态时,滑移装置通过牵引实现平移外伸,从而带动舷梯围绕舷梯上端上平台转轴旋转外伸出舷外。该舷梯结构的特点是需要有满足吊架长度的高度位置,但无需占用太宽的甲板面,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6]。目前国内的舷梯厂家中,已有姜堰船舶舾装件有限公司设计制造出这种舷梯,并已在多艘大型船舶上使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图5即为该厂所制造的29.7万吨散货船尾部的远距离外展式翻转舷梯。

3.3 尾部舷梯与导缆孔的配合

如果船舶需通过巴拿马运河,尾部12~16 m通常布置一组巴拿马导缆孔,而当尾部需设置舷梯时,应尽量避免巴拿马导缆孔的范围,如无法避开,可将舷梯的梯架收藏位置高度提高,将导缆孔布置在舷梯下方,舷梯的高度和位置应确保舷梯收藏和收放时不会碰到导缆孔,且舷梯的立柱和紧固装置也不会影响到缆绳的走向。

图5 远距离外展式翻转舷梯

4 结 论

总之,在进行新船的设计建造时,船舶设计人员应充分关注新规则对登/离船设施要求的变化,结合不同的船型、选择不同的布置要求,并在满足相关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和船员的使用安全,同时有效控制建造成本,实现船舶的节能经济。

[1]国际海事组织.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第II-1章第 3-9 条款[S].2009.

[2]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MSC.1/Circ.1331通函[S].2009.

[3]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MSC.1/Circ.1375通函[S].2010.

[4]Panama Canal Authority.OP Notice To Shipping No.N1-2011[S].2011.

[5]金志良.引航员登离船装置[J].船舶设计通讯,2004,109(6):38-42.

[6]杨社建.大型船舶舷梯结构类型与应用[J].中国水运,2007,7(4):18-19.

猜你喜欢

软梯巴拿马运河引航员
引航员登离船装置的风险分析与安全措施的探究
资料链接:中国引航员情况简介
软梯训练法对提高散打运动员灵敏素质的研究
引航员软梯的技术要求和常见缺陷
空中操作桥式起重机安装安全软梯的必要性和注意事项之探讨
“软梯训练法”的实证研究
日本引航员培训与考证体系研究与借鉴
关于引航员梯国际规范的使用研究
巴拿马运河实施临时限航措施
风景逶迤的巴拿马运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