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意见群体的“春天”

2012-08-10濮天宇

浙江人大 2012年5期
关键词:春天领袖网民

濮天宇

网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既没有边际也没有中心的表达平台,没有人能一统话语江湖。在这个互联网创造的“话语春天”里,一批意见领袖脱颖而出,成为网络言论共同体的重要一员。有学者指出:“永远不要怀疑一小拨有思想、有责任的公民能够改变世界。”

曾经威尼斯海滨喧哗的商业贸易预示了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如今互联网上的嘈杂言说也启动了一个崭新的话语格局。《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到4.85 亿。

网络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既没有边际也没有中心的表达平台,没有人能一统话语江湖,论者如群莺乱飞,言说若杂树生花。这是互联网技术创造的话语春天。

现在,你已经无法对那个网络上的话语江湖、那些喧嚣的草莽意见视而不见,因为,网络言说不再是自言自语,无数个ID集合起来的威力足以影响现实世界。在众说纷纭、大浪淘沙的网络言说过程中,一批意见领袖脱颖而出,他们有的本就是知识精英,网络扩大了他们的影响力;有的原是无名小辈,网络给了他们名动江湖的机会。他们来自各个行业,从商界大腕到公司职员,从官员到学者,从记者到自由撰稿人……英雄不问出处,穿上马甲,他们都归属于网络言论这个共同体。

美国学者玛格丽特·米德曾说过:“永远不要怀疑一小拨有思想、有责任的公民能够改变世界。”

网络“意见领袖”的崛起

2010年11月8日是中国第11个记者节,“云南网”发文《今天,我们向公民记者致敬》,宣称“人人都是报道者的时代”已经来临。由此,网友们被赋予了一个正式的名称:公民记者。

据统计,目前我国拥有130多万个BBS论坛,规模为全球第一,几乎所有门户网站都开设BBS论坛。在“百度”网站,网民可以就任何关键字设立专门的论坛,平均每天发布新帖多达200万个。即时通讯方面,仅腾讯QQ用户就达到7亿,QQ用户建立的QQ群超过3000万个,最高同时在线用户达到1950万。

“网络是一个可以让亿万人同时围观,让亿万人同时参与,让亿万人默默做出判断和选择的空间。”在《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一文中,知名时事评论人笑蜀表示。2010年10月17日,“李刚门”发生之后,网友便在猫扑网上发布了关于这起肇事案的帖子,并迅速引来网民围观,“我爸是李刚”的言词一时间震惊互联网。网民在各大网络平台中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为死者感到愤愤不平,有的指责肇事者,还有的怀疑事实真相,觉得事情还有待调查等。在“李刚门”事件中,草根意见领袖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而在“药家鑫”案件中,人气网络博主李承鹏发表博文《药》,直指药家鑫是中国教育悲哀,博文在新浪发布仅一天,阅读量就飙升至294495,评论4999 条;北大教授孔庆东在《孔和尚有话说》中强烈抨击药家鑫及西安音乐学院,该视频仅优酷网播放就达205942次;法学教授贺卫方撰写《药家鑫:一起命案引发的法理与民意》等,主张司法独立,不主张“以群众狂欢方式处死同类”……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不同声音,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药家鑫”案件的走向。

中国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民间“意见领袖”的兴起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们借助互联网自由、互动、开放的特点,将之作为传播观点,表达主张,影响公众的“主阵地”,通过在一些重大公共事务中积极评判,发出声音,与网民、媒体之间形成互动,产生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意见领袖的往往是一些学历高、社会地位高、具有专业知识的人物。一项调查显示,35%的青少年心目中的意见领袖为学者;20%为老师;15%为企业家,此外还有文艺偶像。与传统意见领袖相比,网络意见领袖产生的范围更广、更草根化,他们来自于不同群体。

作为中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BBS之一,强国论坛从2001年开始组织“十大网友”评选,这些网络意见领袖普遍具有深切的社会关怀,针砭时弊。他们多是勤于笔耕、张贴文章多、点击率高、影响力较大的人,因而被视为这些论坛的意见领袖。

紫金网的一篇题为《BBS 版主的构成研究》文章中,把论坛的版主视作网络天然的意见领袖。因为互联网虽然是开放和自由的,但各网络的版主如同传统媒体的编辑一样,在设置议题和控制信息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除了论坛的版主,还有一些个人网站的负责人。他们多是知识分子出身,举办某一方面的专业网站,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当然,如今微博客的影响力更是势不可挡。如拥有3亿博客点击量的韩寒,对政府部门的批评和对社会公共舆论事件的意见成为其博客的主打内容,如“周老虎”事件、汶川地震、杭州飙车案等,都能在他的博客中找到对这些事件有见地独到的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喻国明指出,当前中国的社会传播语境正处于一个“碎片化”的过渡期。传统的社会关系、市场结构及社会观念受到冲击,从精神家园到信用体系,从话语形式到消费模式瓦解了,代之以一个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异化诉求及社会成分的碎片化分割。网络意见领袖的崛起,能够给予社会大众一个社会认识、社会决策乃至社会行为的意见支点。

谁在操纵网络舆论?

网络作为一个以匿名性为前提的虚拟空间,常常是人们实现大侠梦的地方。在一声悲苦的鸣冤下,网民们的“侠义”之心奔涌而出,“网见不平,出言相助”,在网络空间里勇当维护公理的“卫道士”。

在“铜须门”、“周老虎”、“躲猫猫”、“70码”等事件发生后,民众所形成的网络民意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网络推手的影子,他们通过对事件进行解读引导民意走向。专家指出,当这些所谓的网络民意的“引导者”没有把持住网络伦理底线而对事实的真相进行歪曲和负面解读时,网络民意就很可能被带到一个危险的方向。

《IT时代周刊》刊发的《谁在操纵网络舆论?》一文指出,网民们关注的多数热点极有可能是“精心炮制”的。国内知名论坛几乎都在网络舆论操纵者掌控之中,论坛总访问人数中,70%以上都是“推手”或“打手”,每天各大论坛中的帖子至少一半以上都被人操纵……在被操控的网络舆论中,造谣中伤者有之,诋毁他人、吹嘘自己者有之,浑水摸鱼搅局者有之,真实的声音很难寻觅。

“网民没有义务核实帖子内容的真实性,任何人都可在网络上针对某一事件发表看法,但这些网络事件中,网民公布他人隐私、诽谤等无视公共言论责任的意见表达已经触及法律的底线。”著名社会学教授周孝正表示。

清华大学教授陈昌凤认为,从社会分层而言,网民处于社会金字塔的底座,“社会地位不高,经济收入不高,受过一定教育,有强烈的参与愿望。这些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涉公、涉富、涉腐的话题非常敏感……谁有钱我反对谁,谁有权我反对谁”。

2008年发生的哈尔滨警察打人致死案,舆论起初一边倒地谴责6名警察,但当网上传言被打死的青年有高官亲属背景时,舆论立即发生了惊人逆转,警察成为舆论同情的对象,死亡青年则变成了网民眼中的“恶少”。

“李刚门”事件中,由于对“官二代”行为的极大愤怒,网民逐渐由理性的评价演变为对学校、政府的过激言论攻击,相当一部分网民甚至进行地域攻击,有些自称是“公司中层以上领导”的网友甚至称不再招聘河北大学的毕业生。

有专家指出:“网络舆论中充斥着大量的精英话语和意见领袖的观点,掩盖了普通民众的真实诉求,影响公众言论的公共性和公正性。少数精英引领网络舆论导向,多数民众仍处于趋同与从众的状态。”

据统计,网民在互联网中的言论表现为“赞成”或“反对”的占多数。能够建议性地批判分析公共事件的言论极少。在一些热点事件中,社会孤立恐惧感让微弱的呼声很快就淹没在对当事人纷至沓来的口诛笔伐中,逐渐沉默,而强势言论迅速成为主流意见。从现实来看,当下甚至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沉默的螺旋”将一直存在。

政府与网络意见领袖

“网络意见领袖群体的崛起,让公权力平添了一个从旁监督、说三道四的群体。对此一些官员出现心理失衡,可以理解,但必须改变。在新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格局下,政府得学会在互联网的杂音中执政,领导干部得学会在网民众目睽睽的‘玻璃房里工作。”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表示。

2009年12月,“嬗变中的昆明”网络博客专家笔会成为团结全国网络意见领袖一次成功尝试。主办者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36位知名博客作者、15家网络媒体的17名评论编辑,进行5天的研讨交流座谈。这些网络意见领袖发布的博文,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等网站转载。这些文章真实地对昆明的政治、经济、文化、滇池治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正面报道和反馈,对昆明的批评和建议,也尽显理智和客观。

据悉,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新华网的“发展论坛”经常邀请一些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就论坛中网民最关切的诸如教育改革、医疗改革等重大社会问题进行互动交流。由于“意见领袖”多为政治家、学者、作家、记者等,他们“权威”或“半权威”的身份,加上理性的分析、振聋发聩的言论,往往能获得网民的回应。

就目前我国一些较有影响力的论坛的参与情况看,培养论坛的意见领袖,利用这些意见领袖来引导网络民众评价活动,已成为一些大型论坛的普遍做法。

近年来,党政领导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纷纷通过“开微博”,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掌握舆情,成为“意见领袖”中的特殊群体。这些官员“意见领袖”同普通网民相比,在网上有极其特殊的影响力。一是他们本身掌握权威消息,发言可信度高;二是他们往往掌握大量一手信息,或成为突发舆论的信息策源地。

据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2011年发布的中国第一份《中国政府微博研究报告》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已有2400多个政务微博,覆盖中国大陆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趋势。

“在互联网上,除了病毒,最具杀伤力的就是虚假信息的传播,而传统媒体本身所具有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可靠性,可对网络舆论进行选择、过滤、放大。”专家指出,政府应积极发挥主流媒体的积极作用,设置议题,把握好网络舆论的导向。

中国人民大学的陶文昭教授表示,政府应积极引导既有的网络舆论领袖,鼓励他们积极建言。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将意见领袖有见地、有代表性的发言,用醒目的字号和色彩加以强调,放在网页的突出位置。发生重大公共事件时,主流传媒要及时让网民听到或看到权威评论,充分发挥主流传媒的导向作用。

但对政府机关直接去充当网络意见领袖的做法,陶文昭认为应持谨慎态度。“网络的议论归根到底还是源自民众的声音,听取网络的意见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如果政府自己充当意见领袖,压制其他不同于、不利于自己的意见,网络微博问政的功能就没有了。对于当下中国,网络是反映民意、听取不同意见的珍贵渠道。对于网络民意的场所,公权力大张旗鼓地介入圈地,是否合适需要三思。”陶文昭说。

网络给了人们前所未有的话语自由,但网民必须认识到,“自由意味着责任”,每个网民都应该为这个虚拟世界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他律之外,还需自律。网络仿佛是潘多拉的盒子,在逐渐打开的过程中,释放出的不仅有希望还有灾难。我们必须考虑怎样将潘多拉宝盒中黑暗的一面留在盒底,而将希望洒满人间。

猜你喜欢

春天领袖网民
领袖风范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领袖哲学
平民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