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与评价
——以江苏省为例

2012-08-10蔡之兵储东涛

城市观察 2012年4期
关键词:江苏省指标体系矩阵

◎ 蔡之兵 储东涛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与评价
——以江苏省为例

◎ 蔡之兵 储东涛

在对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构建江苏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13地级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根据江苏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算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城市可持续发展 层次分析法 评价 江苏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产生了所谓的“城市病”,如人口拥挤、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这些问题不断积累,阻碍了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的身心健康。1987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命题后,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开始在世界各国变得炙手可热。

江苏省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它的发展对长三角乃至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江苏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对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江苏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对中国其他省份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较大参考意义。

为了衡量城市的发展状况,我们需要建立一套能反映城市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发展协调程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来指导城市的发展,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这些指标体系对城市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构建模型探讨江苏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

二、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文献述评

(一)国外研究进展

近二十几年来,西方经济学、环境学、生态学者和社会学界都相继对可持续发展指标问题做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有: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于1991年提出其初步环境指标体系,1994年出版了其核心环境指标体系;世界保护同盟与国际开发研究中心于1995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晴雨表”评估指标与方法;1996年由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牵头联合国统计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组织和机构共同提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995年联合国统计局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FISD);环境问题科学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996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人文发展指标体系(HDI);世界银行(WB)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加拿大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IISD)的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EESD)。一些知名学者也提出了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与指标体系,如道夫尼尔人类活动强度指数(HAI) (1983);戴利和库伯(Daly - Cobb)可持续发展经济福利指标(WMDS)等。

(二)国内研究进展

国内政府部门以及理论界基于我国的国情,也提出了许多衡量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主要有:牛文元(1993)研究开发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度(DSD)指标体系;赵景柱(1995)建立了世代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国家科委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1996)研究开发并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体系——实验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国家计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1997)继续丰富和改进了以前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涵盖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资源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王铮等人(2004)研究开发并提出了一个以新增长理论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可持续发展划分为资源、环境、增长、社会公平等四大领域,每一个领域的测度都与新经济增长模型关系密切;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4)研究开发并创造性地提出了通过运用5大综合指标来衡量国家或地方干部的工作绩效;朱庆芳(2005)建立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评价方法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和谐度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政策性的建议;李锋等人(2007)建立了包括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4类45项指标的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首次采用了独特的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法评价城市在各个不同时段的建设成效;丁宇等人(2009)认为应该在未来加强跨部门的合作研究,构建以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为基础的新型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和检测、评估系统;杨银峰等(2011)以甘肃省12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五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以及协调发展度等方法构造了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给定了评价区间标准。

三、基于AHP的评价模型及实证分析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概念模型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城市生态复合系统全方位地趋向于结构合理、组织优化、高效运行的均衡、协调的演化过程。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包括人口的可持续性转变、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技术进步、城市设施、环境与资源的市场化运作、城市政府行为的可持续性转变等,考虑到后面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和城市系统性质的要求,现构造出城市可持续发展概念模型如下:

表1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此模型中,CSD表示城市可持续发展度,R1表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R1=f(R11,R12,R13);R2表示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R2=f(R21,R22,R23);R3表示城市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R3=f(R31,R32,R33);S为空间变量,T为时间变量,C表示城市发展所能承受的环境承载力。

根据上述模型,借鉴国内外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按照系统性、层次性、可比性等原则,本文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三个方面构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28个指标,建立了江苏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二)AHP模型

1.构造判断矩阵

通过对某层次中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作出比较判断,即针对上一层次某一元素,该层次中与之有关的元素两两比较,并将比较结果按一定的比率标度定量化,可构成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法的基础,其元素的值反映了人们对各因素相对重要性的估计。判断矩阵一般如表2形式。

表2 判断矩阵形式

表3 判断矩阵的标度及其含义

矩阵中bij表示对Ak元素而言,Bi与Bj优劣或重要性比的标值。表3即为判断矩阵中取值的标度。

2.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

利用方根法计算其最大特征值其相应的标准化特征向量Wi是比较简便的一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标准化特征向量Wi也就是指标相对于上一层的单权重。方根法计算指标单权重分为四步:

第一步:计算判断矩阵中每一行元素的连乘积Mi:及

表4 不同阶的随机一致性指标

第二步:计算Mi的r次方根W:

式中(BW)i表示向量BW第i个元素。

3.一致性检验

由于构造的比较矩阵可能会存有一定的误差,所以构造的r阶比较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不一定等于r,为了避免这种误差的出现,我们采取下述办法:取与r的相对误差作为比较矩阵的一致性指标,记

表5 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的各指标权重

四、实证结果

根据上述模型和2011年江苏省的各项评价指标数据就可以得出江苏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指标权重,如表5 所示。

在前述评价方法的指导下,以江苏省13地级市2011年一年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发展数据为基础,对江苏省13地级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江苏省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数,如表6所示。

由计算结果可以将江苏省13地级市按照可持续发展指数CSD的大小进行分类;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南通5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镇江、盐城、连云港3市较强,扬州、泰州、徐州、淮安4市较弱,宿迁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弱。 进一步分析可发现,江苏省苏南地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高于苏北和苏中地区,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苏北地区很大一部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高于苏中的城市,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决定的:首先,从环境可持续发展系统上分析,苏南地区由于经济高度发达,近些年极为注重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环境保护,而苏北地区由于经济落后,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也就相对较小,只有苏中地区处于承接苏南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区域,其污染较为严重也是理所当然的;其次,苏北地区地理优势相对苏中地区更为优越,由于近些年江苏省加大了对沿海地区的开发力度和支持力度,尤其是对几个沿海的城市比如南通、盐城和连云港等更是给予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赶上苏中地区甚至超过苏中地区指日可待;最后,由于苏北地区是江苏省相对落后的地区,它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借鉴苏南地区的发展经验少走很多弯路,其社会稳定程度相对发达地区也会较稳定。

表6 江苏可持续发展指数CSD表

五、结论与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城市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这与江苏省发达的经济水平是分不开的,在现阶段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发展经济仍然是江苏省各市的工作重心;江苏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区域分布与传统苏南、苏中、苏北的排名不同,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中,苏北地区的部分城市已经超过苏中的部分城市,这与苏北地区的后发优势有很大关系。

针对目前江苏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还存在的诸如人口密度大、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压力等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解决这些问题:

针对南京、无锡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5市,继续保持经济稳健快速的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注重对城市的科学规划和布局,强调经济、环境、社会三者的协调发展是保持这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针对镇江、盐城等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上级政府必须从各方面加以引导,充分借鉴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选择性的承接苏南地区的产业转移,保护好自身的环境、自然资源是保持这些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上升的重要措施;

针对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的扬州、泰州等4市及最弱的宿迁市,加快其经济发展的速度是改变其落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地理及历史的原因,这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要低于其他地区,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这些地区必须始终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主要任务。

[1]刘伟,肖永琴.中国各省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分析[J].人口理论,2006,(4):23-26.

[2]郭见军,张凤芝.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7(37):15-18.

[3]史宝娟.城市循环经济系统构建及评价方法[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89-100.

[4]陈文晖,马胜杰,姚晓艳.中国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65-72.

[5]黄贤金.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11-121.

[6]于丽英,冯之俊.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5,(12):44- 53.

[7]陈静,曾珍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4,(3):9-12.

[8]石培基,杨银峰,吴燕芳.基于复合系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 2010,(14):36-38.

[9]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4):52 - 55.

[10]杨银峰,石培基.甘肃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1,(1):23-28.

An Evaluation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 Based on Jiangsu Province

Cai Zhibing, Chu Dongtao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ex system,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constructed to evaluate the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13 cities in Jiangsu Province. In light of the evaluated result, the author provides suggestions on the promblems manifested.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evaluation; Jiangsu Province

F299.27

蔡之兵,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助理研究员,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城市评价中心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学。储东涛,江苏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江苏省城市发展研究院城市评价中心主任,研究方向为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

(责任编辑:卢小文)

江苏城市发展研究院课题“江苏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09H3221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江苏省指标体系矩阵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矩阵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