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省通海县蔬菜标准园创建初报

2012-08-10刘发伦李清云

中国蔬菜 2012年5期
关键词:蔬菜标准生产

刘发伦 李清云

蔬菜标准园是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在蔬菜优势产区建设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基地,示范带动蔬菜产品质量和效益提高。通过建立高标准、高水平的蔬菜标准园区,引领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提升,并使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产品质量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节本增效达15%以上。按照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的总体要求,云南省通海县自2009年开始蔬菜标准园创建以来,共创建237.3 hm2(3 559.5亩),应用生产技术规程7个,打造蔬菜品牌6个,实现产值5 941.01万元。通过各种农艺措施的推广应用,与常规种植相比,每667 m2年均节约成本350.89元,减少农药施用10.84次,农药用量减少270.68 g(mL),减少了42.12%。

1 通海县蔬菜标准园创建实施情况

1.1 规模化种植实施情况

通海县蔬菜生产是云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也是玉溪市农业的优势产业。通海县在蔬菜标准园创建中,首先把规划作为第一步,按照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的原则,结合不同区域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分析研究,确定在菜农科技意识较高,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没有污染源的秀山镇长河村、大树村、万家村创建标准园,其中,2009年在长河村创建90 hm2(1 350亩),2010年在大树村创建69.77 hm2(1 046.5亩),2011年在万家村创建77.53 hm2(1 163亩),以韭葱、莴笋、甘蓝、大白菜、花椰菜等品种种植为主,严格按照通海县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栽培管理。三年共生产无公害蔬菜37 016.84 t,实现产值5 941.01万元。

1.2 标准化生产实施情况

①标准园在每年的创建过程中,推广适应消费需求、优质、抗性强、耐贮运和适宜加工的蔬菜,如莴笋、甘蓝、大白菜、花椰菜、青花菜、韭葱等优良品种,采取大棚漂浮育苗,实现100%良种覆盖率。

② 推广莴笋、甘蓝、白菜、花椰菜、青花菜、韭葱、萝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并加强对科技人员和农民的培训。组织科技人员参加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举办的“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会”和省农业厅举办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改革与建设”蔬菜技术培训会,并深入标准园,深入基层,结合生产实际,认真开展科技培训和指导工作,要求每个标准园对100户示范户进行5期以上的室内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培训应在10场次以上。

③主推频振式杀虫灯和性诱剂等绿色防控科技措施。在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中,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态调控为主导,生物、物理防治为核心,应用黄(蓝)板防治菜蚜、斑潜蝇、蓟马等害虫,应用性诱剂诱捕小菜蛾、斜纹夜蛾、跳甲等害虫(图1)。在大树村标准园建设中,先后在田间地头安装了45盏频振式杀虫灯,辐射面积达150 hm2(2 250亩);每667 m2发放小菜蛾性诱剂和诱捕器各2个,总共放置2 000个;在斑潜蝇发生较重的莴笋、芹菜、菠菜田间插放50 cm×60 cm黄板共1 000块。同时,推广钾生力土壤改良剂示范,根据各蔬菜品种生长的物候期及技术要求,对科技示范户进行物化技术补贴发放,在大树村标准园创建中,先后补助种子300桶,化肥20 t,高效低毒农药5 000袋,金点子叶面肥3 300袋,爱尔稼抗旱保水剂1 600袋。

图1 病虫害综合防治示意图

④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及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按照“三定、三配套”(定人员、定标准、定产量;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措施配套、科技人员责任考核配套)的要求,在田块选择、生产标准、技术推广方案等方面制定操作规程,完善运行机制,推广配套先进实用技术,确保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促进蔬菜标准园活动有序开展。

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流程 :整地、育苗→营养生长→生殖生长→产品采收→产品粗选→清洗→分级包装→运输、进厂。

⑤编制通海县蔬菜标准园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科技示范户手册,完善园区蔬菜投入品管理、建立蔬菜生产档案、对园区生产产品进行农残检测、实现基地准出、质量追溯等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1.3 商品化处理情况

在商品化处理过程中,首先建立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购置配套仪器设备及药剂,以检测农残为主,从源头上控制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产品安全上市,100%实行商品化处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其次是采取质量控制措施,严把初级农产品质量关:一是改善环境条件,根据品种特性,安排最好的生长季节,以获得优质高产,尽量做到适地、适时、适种。二是推广先进适用的栽培技术:安全合理地使用农药,增施有机肥,合理施用化肥,利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三是合理采收、加工、贮运,做好无菌化处理。标准园区的蔬菜产品,农户实行按照成熟度分批次采收,分等分级,净菜销售;蔬菜营销企业实行收后及时包装处理,真空预冷,10小时内实现冷藏保鲜运输。对出口到越南、泰国等国际市场的产品,建立运用冷链系统,实行加工、运输、销售全程冷藏保鲜。

1.4 品牌化销售情况

到目前为止,通海县已有1.63万hm2(24.5万亩)耕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证,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8 666.67 hm2(13万亩),无公害食品认证25个,获绿色食品认证5个,出口蔬菜基地备案达1 559 hm2(23 385亩)。园区在创建过程中,始终把市场建设和产品销售作为提高蔬菜产量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来抓。通过县农业信息中心将蔬菜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产品上市时间和预计产量及时向外界发布,并及时收集全国各地菜价信息,引导农民安排生产、经营大户搞好运销。开拓外地市场,将“东绿”、“宋威”、“润思雅”、“汪家富”品牌蔬菜,销往两广、深圳、香港等地,部分产品远销韩国、日本等国家。同时,通过品牌影响,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品牌建设,园区产品做到100%的品牌销售,实行统一供种,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确保产品流通顺畅。并在县城农贸市场成立无公害放心蔬菜专销门市,让通海人民吃上标准园生产的放心蔬菜。

1.5 产业化经营情况

① 培育了以东绿、宋威、润思雅、汪家富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龙头企业、营销大户参与发展蔬菜产业,坚持“三早、六统一、五到位”,“三早”即宣传发动早、规划落实早、物资就位早,“六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五到位”即宣传发动到位、挂钩领导到位、科技人员到位、技术培训到位、管理措施到位。

②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品种,做到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严格遵循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③按照龙头企业与生产者签订的合同组织生产,全部实行定向生产、定向收购。

2009~2011年标准园产业化经营情况见表1。

表1 2009~2011年标准园产业化经营情况

2 效益分析

2.1 经济效益

据田间调查与试验记录显示,绿色防治示范区较常规生产区每茬蔬菜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2~3次,年均每667m2减少农药施用 10.84次,减少用量270.68 g(mL),减少了 42.12%,大大降低了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提升了蔬菜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

蔬菜标准园创建后,2009年每667 m2平均优质蔬菜产量达10.36 t,总产量13 986 t,每千克平均收购价1.66元,实现产值2 321.68万元,纯收入1 857.34万元。2010年每667 m2平均优质蔬菜产量达10.45 t,总产量10 933.31 t,每千克平均收购价1.54元,实现产值1 683.73万元,纯收入1 346.98万元。2011年每667 m2平均优质蔬菜产量达10.40 t,总产量12 097.53 t,每千克平均收购价1.60元,实现产值1 935.60万元,纯收入1 548.48万元。与同期内常规种植相比,每667 m2平均节约350.89元,带动全县1.33万hm2(20万亩)蔬菜种植,促进了农民增收,对全县蔬菜产业化发展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2.2 社会效益

解决就业,减轻社会压力。蔬菜产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促进加工、运输、餐饮、包装等第三产业的发展,间接转移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村社会的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蔬菜标准园的创建,提升了蔬菜产业档次,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了农业综合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和财税收入,从而缓解了烤烟“双控”给通海财政带来的压力,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加强科技带动作用,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充分发挥示范样板的带动作用,实现蔬菜生产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

2.3 生态效益

在蔬菜标准园区推广应用平衡施肥技术,通过建设有机肥发酵池和增施有机肥,有效控制化肥施用总量和次数,提高化肥利用率,减轻了土壤团粒结构的破坏和氮磷等养分的溢出,形成良好的土壤生态系统,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另外,推广杀虫灯、性诱剂等绿色防控技术,减少了农药施用量和次数,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防治成本及农药残留量,提高了蔬菜品质和食用安全性。

3 取得的主要成果

3.1 推动了通海县蔬菜生产植保技术的发展

通过示范应用杀虫灯、性诱剂、色板诱杀等技术,并与平衡施肥等栽培技术配套,提升了通海蔬菜植保技术工作的水平,做到农作物病虫害以防为主,防与治并举,体现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促进了蔬菜生产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3.2 制定了适宜通海县蔬菜生产的植保技术

在总结过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现在新技术的基础上,以绿色防控技术和标准化栽培技术为核心,集成一整套具有优化、量化、协调统一等特点,生产上实用,可操作性强的适宜通海县蔬菜栽培的植保技术,为通海优质蔬菜高效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并被广大菜农接受应用于生产中。

3.2.1 生态控制技术 利用昆虫的趋色性诱杀害虫。采用黄板诱杀蚜虫、斑潜蝇、粉虱等,采用蓝板重点诱杀蓟马等。黄板或蓝板每667 m2悬挂20块,下端高于蔬菜顶部20 cm为宜,并随着蔬菜的生长随时调整。

3.2.2 物理防治技术 在标准园安装频振式杀虫灯,灯离地面1.5~1.8 m,灯与灯距离150~200 m,连片使用。安装好后由专人负责虫袋的清理工作,技术人员定期到田间进行调查。

3.2.3 生物防治技术 施放不同的性诱剂诱杀不同类别的害虫。诱捕器悬挂高度为离作物表面0.2 m处,每667 m2放置2~3个诱捕器,可诱捕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

3.2.4 化学调控技术 利用天然除虫菊素防治害虫,可达到低毒、高效、无残留,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可达绿色食品标准,并对环境无污染。

3.3 技物结合,普及标准

聘请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钟利作为标准园指导老师,解决了菜农在科学施肥、安全用药、生产管理、高产高效等方面的技术难题。编发了《通海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规程从种到收、用药用肥、用法用量都有详细规定,进一步统一和普及了标准化生产技术,并实现统一配方施肥和统一技术指导。

3.4 强化监管,完善制度

为构建从田头到市场的质量安全链条,实现蔬菜产销全程质量可追溯,坚持开展蔬菜产地农资安全生产大检查,规避了禁用农药下菜田的风险。在园区树立大型标牌,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手册和销售台帐,并指导和督促菜农做好记录,建立投入有来源、管理有记录、销售有去向的备案机制。

猜你喜欢

蔬菜标准生产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奇怪的蔬菜
用旧的生产新的!
蔬菜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