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现代转型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2012-08-09张少兰

学理论·下 2012年7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高校

张少兰

摘 要:文章从学习型组织伦理的视角出发,提出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应对现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伦理转型所带来的挑战中,要以构建组织现代性“忠诚”为抓手,设立“忠诚”基调、维护“忠诚”氛围、理顺价值认同、价值实现和价值冲突三者关系,通过组织共同愿景的创设引领组织成员在不断学习中自我超越和成长,为基层党组织内涵建设的提升提出了思路和方法借鉴。

关键词:社会现代转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1-0043-02

高校是知识创新和科技应用转化的摇篮,是传播先进文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阵地,肩负着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高校党组织是学校党委与广大党员、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带领党员队伍、团结广大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责任,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基层组织的建设力度和完善程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我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和人们的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在社会现代转型的变革中,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交汇、相互冲撞,既有新生的、进步的东西在催生和涌动,又有消极的、腐朽的东西在沉渣泛起[1]。种种复杂的新情况、新形势,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崭新的挑战。

本文针对社会现代转型中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诸如师生价值观多元化、思想困扰多样化等挑战,借鉴管理科学中学习型组织构建的理论,提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思考,以期将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基层重心由基于党员数量发展的外延扩展转向基于现代组织伦理的凝聚力提升的内涵建设,从而为加强高校党组织凝聚力和感召力,激活党组织的活力和功能提供新的思路。

一、挑战:社会现代转型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考验

社会转型(Social Transformation)来源于西方的发展社会学理论,一般是指国家或地区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过程,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价值观念等整体性的结构转换[2]。目前,对于社会转型有着众多理论描述,从经济、社会学、历史、法学等多维度多向度进行理论分梳,可得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基础性结构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前导性结构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经济类型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从伦理型社会向法治型社会转型;从身份到契约(梅因);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迪尔凯姆);从休戚与共的社会到竞争社会(舍勒)等等。

而在马恩经典文献中,马克思以人的发展为主线勾勒的社会发展三大形态依次为,人对人的依赖时期——“自然的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人对物的依赖时期——“经济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社会;自由个性时期——“自主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社会(含社会主义社会)。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时期,从经济结构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市场经济手段为重要补充的基本制度框架。因此,社会经济文化土壤决定了伦理体系的建构,社会转型确立了个体在市场经济中主体地位。市场经济社会中人己关系的重构建立在以契约为纽带,分工和交换基础上的相互制约关系,在本质上则带来党组织管理的范式转换中命题意蕴的内在逻辑转向,从主客对立式的“谁忠诚”嬗变为主体间性式的“忠诚谁”。与此同时,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入侵也对党组织理想信念教育造成了困扰和拷问。于是,基于经济社会转型带来的新旧社会秩序剧烈变迁,利益差距加深,利益主体分化,利益结构多元化带来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危机;价值观念、价值选择、价值评价多样化引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危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频频发生导致了对党组织的信任危机;使得在社会转型中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面临着极大的现实考验。

二、对策:基于现代管理伦理的党组织凝聚力建设——建构现代性“忠诚”

由美国著名学者Peter M.Senge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组织管理学、管理心理学最前沿的组织理论之一,其两大本质特征体现为:一是拥有组织共同愿景,组织的共同愿景来源于员工个人愿景又高于个人愿景,是所有员工共同愿望的集合,作为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二是不断学习,学习形式包括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和全过程学习。于是,创建学习型组织,通过开发组织共同愿景,通过不断学习,实现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将个人成长与组织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是基于现代管理伦理的党组织凝聚力建设的关键。

(一)如何设立“忠诚”基调

现代管理科学将如何组织最优化发展、持续化发展的运行态,定义为两条原则,一是确保组织的构成与组织整体功能相适应,也就是组织中人的要素构成——人才的素质、观念、价值观、理想和态度以及人才结构适应组织整体发展的要求;二是确保要素与要素之间的搭配协调一致。上述原则的贯彻,内在意蕴即是如何通过一定的组织手段,培养组织内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同一性,建构现代性“忠诚”——价值观一致性的伦理领导。

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建设要直面社会全面转型的大背景中高校师生面临的诸多价值失衡的现实困扰,从现实出发,解决具体的思想问题,开发出能够凝聚各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景”,重构组织价值,從而推动党组织的理想信念教育进行现代转型。通过组织内学习活动,帮助师生们在对历史发展的纵向比较,对社会各种思潮、多种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横向辨析、批判反思中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结合基层组织共同愿景的创设,引导大家自主形成“跟党走,忠诚党”的信念,这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内涵提升的关键。

(二)如何维护“忠诚”氛围

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感召力,需有效维护成员之间的“忠诚”氛围。Langfeld S.K研究表明,组织成员心智模式中共享核心信息被认为能够在战略选择阶段促进一致性的获得[3]。因此,确保要素与要素之间的搭配协调一致,维系伦理文化,强化公共道德成为问题焦点。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探索人本主义,具有全局观、战略观,符合组织战略目标和伦理愿景的“学习型组织”构建对维护党组织现代性“忠诚”氛围尤为重要。

开发组织伦理愿景要重视利益相关者人的主体性价值,以其人格特质为出发点,为组织伦理愿景的共享执行和嵌入机制的运作奠定始基。通过环境暗示、期望行为等各种途径向组织成员阐发伦理愿景,积极沟通组织设想,获取组织成员的支持和承诺,增强组织成员对领导的信任以及对组织愿景的信心,自动将归属感、使命感内化为价值观的一致性,营造共享组织的“忠诚”氛围,炼就组织管理中最核心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文化优势,达到组织和组织成员和谐发展、共荣双赢的良性发展局面。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以学习型组织强化组织价值观,达到理想系列实践匹配、整体性匹配,通过以工作导向的培训,进行工作和成绩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估,完成“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的小组学习开发活动。此类组织活动方式,以项目为导入,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融通主体自觉和群治制约,发展信任、互惠、合作,发挥导向与能动、激励与限制双重功能,挖掘利益相关者潜在创新价值,缔造组织持续竞争优势,从而有效维护组织的“忠诚”氛围。

三、关注:构建现代性“忠诚”需理顺三个关系

(一)共同愿景开发:需协调好价值认同的主导性与多样性

共同愿景可以凝聚组织的意志力,通过组织共识,感召组织成员为组织目标奋斗。在开放的社会转型中,党组织的共同理想、信念和精神凝聚力是共同愿景的主导性,而对于成员个人而言,仍须有与之相对应的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存在。以主导性统帅多样性,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造就富有时代特征的组织价值认同感,从而进一步巩固构建和谐的党组织。

(二)自我指导开发:需处理好价值实现的社会性与自我性

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是一种互为目的、互为手段、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发展,是社会价值实现的根本目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是每个人自我价值实现和自我发展的形式、途径、条件和手段[4]。因此,自我指导开发要在组织共同愿景的总体目标的指引下进行,要在个人与愿景之间的“创造性张力”中实现自我超越,其力量的来源应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完美融合。

(三)自我超越:需回应好价值冲突的义利博弈

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土壤中,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倡导的是物质利益对人们的激励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则用宏观调控之手来实现群体利益的最大化,其中精神激励对人们集体认知和行为的一致性也具有重要感召作用。所以,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中,组织个体无法回避“义”和“利”两者的现实博弈。在组织建设中,尤其要注重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从而推动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和个人成长。

邓小平曾告诫我们:“有正确的思想路线,有正确的政治路線,如果组织问题不解决好,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实现就无法保证。”因此,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社会全面转型的今天,应对经济结构和文化伦理转型提出的挑战,从组织管理科学伦理的角度,从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的视角出发,以组织现代性“忠诚”——价值统一性构建为抓手,设立“忠诚”基调、维护“忠诚”氛围、理顺价值认同、价值实现和价值冲突三者关系,为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的基层党组织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借鉴。

参考文献:

[1]徐子连.创新理念下增强高校党组织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9).

[2]武经伟.中国社会转型:路径、文化与文明的历史变迁[J].思想战线,2011,(5).

[3]姜卉,戚安邦.基于价值观一致性的伦理领导过程分析[J].领导与管理,2007,(5).

[4]胡杨.试论转型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J].理论界.2007,(4).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高校
人力资源驱动与学习型组织建立
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国企员工培训中的应用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我国学习型组织现状和对策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学生党支部干部队伍建设的瓶颈及创新维度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加强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及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