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EAP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2012-08-08吴静静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章节

吴静静,张 莹,王 琳

(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外语教研室,河北 石家庄 050003)

研究生EAP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

吴静静,张 莹,王 琳

(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 外语教研室,河北 石家庄 050003)

由于研究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和学术国际化的发展促使研究生外语教学从过去的注重语言本身向语言的实际应用过渡。学术交流英语的课程设置便是学术国际化发展方向的要求。该课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尝试了多种形式的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教师由过去授课的主体变为协调者、组织者。教学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研究生英语教学;学术交流英语;教学模式;课程设置

一、EAP研究背景

Hyland K L&Hamp Lyon认为EAP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EAP的4个根本特点是:1)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特殊需求;2)课程内容必须与某种特定的学科相关;3)课程的重点应放在篇章、文体及语言、词汇、语法、语域知识的掌握上;4)必须与通用英语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相对照[1]。专家认为EAP的3个可变特点是:1)可以使用任意一种教学法进行教学;2)学习者为成年人,包括正从事各种专业的在岗人员或者正在接受培训的各类人员,在校大学生及将来需要经常使用英语的中等专业学校或职业中学的学生;3)为具备中级或高级英语水平的成年人设计[2]。

Stevens认为,EAP的理据基于以下4点:1)针对学习者的需求,不浪费时间;2)与学习者相关;3)在传授知识方面很成功;4)比 EGP成本更低,更有效[3]。现代语言学中“语境”涵义的发展,以及英语教学观念从以知识技能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进而向学习过程为中心的发展趋势极大地丰富了EAP的教学理念。在语言分析层面,EAP经历了语域分析、话语分析、体裁分析和语料库与语料库索引4个阶段。EAP的教学从一开始就是基于学生需求而展开的,关注焦点也经历了语法词汇的技巧训练、修辞和话语分析、学习者的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学习者语言学习过程分析等阶段。

EAP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是特定学术语境下的英语教学。Jordon认为 EAP是“把重点放在学术环境中某一特定群体的交流需求和行为上而进行的教学,是基于某一学科认知、社会和语言等方面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4]。高等综合性院校研究生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研究生大多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背景。很多在职学生都是单位里年富力强的骨干。随着英语逐渐成为学术界的通用语言,研究生的英文学术交际能力同他们的职业生涯紧密相联。不搜索、阅读英文学术资料,他们的科研工作几乎无从谈起。另外,学生的国际化意识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用英语撰写论文并发表的迫切要求是前所未有的。可见EAP教学较之 EGP教学,更加强调学生的需求导向和技能训练,以学生为中心,其最终目的在于用英语进行科研工作和学术交流。

二、研究生EAP教学设置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 EAP课程体系的构想对学生的需求进行有效分析,是 EAP课程教学设置的先决条件。人本主义心理学也认为,只有切合学习者需求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真正有意义的过程[5]。EAP的需求分析是全方位的,既要了解学生作为人、语言学习者和应用者的已有水平及对英语学习的期待,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情感认知状况,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及未来职业发展。每届学生,需求不同;同一届的学生,随着学习的深入,需求也会变化。这就决定了 EAP教学是灵活而动态的。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共性的部分,制定整体的教学计划;针对学生需求个性的部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结合当前的研究生英语水平和可能的英语学习需求,我们对2009和2010级在校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涉及研究生共计210名。参照全国几所重点高校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我们选择了应用较广的几门英语应用课程供学员选择。这些课程有学术交流英语、科技英语翻译、科技论文写作、科技文献阅读、军事英语、英美文学选读等,问卷选择可以是多项选择。问卷统计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研究生对英语学习的不同需求,这种不同需求则反映了研究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社会发展赋予他们的新的英语水平要求。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更印证了对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进行改革的紧迫性。表1是研究生对课程需求的选择。除表1的统计数据外,部分年龄较大的学员在问卷中表达了自己由于种种原因英语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的要求。这部分学员均为年龄较大停止英语学习时间较长的部队在职考入的研究生。他们在选择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也表达了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提高基础英语水平的要求。

表1 研究生课程选择统计表

研究生英语学习需求的变化反映了研究生学术国际化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这与掌握英语这门工具,进行本专业的学习,研究及与国际交流的教学要求也是相一致的。如何将研究生具有的英语语言学知识和词汇量转化为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之真正成为研究生学习和工作的有力工具,研究生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

2011年,学院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正式启动。研究生英语课程体系呈模块型。第一模块为基础英语模块,专为英语未达到六级水平的研究生所开设,为必修课。第二模块为英语应用模块,分设学术交流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科技英语翻译、军政时文阅读、国际学术交流等课程,第二模块课程为选修课。第三模块为专业英语文献阅读,分设七大军事专业方向的文献阅读课程,第三模块亦为选修课。

以学术交流为目标的所有课程均可概括为学术交流英语,而作为其中一门课程之一的学术交流英语我们编写的教材主要内容为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国际学术会议的主持、国际会议学术演讲、国际学术论文的写作、理工科科技论文写作常用软件及使用、跨文化交际等。

各受热面吸热量变化规律与各受热面传热系数变化规律相同。烟气流速比从0.6提高到1.4,分隔屏和后屏受热面吸热量均略微增加;对于对流受热面,烟气流速每提高10%,高温过热器吸热量增长1.90%,省煤器吸热量增长5.31%。具体结果见图2和图3。

三、学术交流英语授课模式尝试

如何上好这门课让学生掌握学术交流的英语技能和常用英语模式,教师对此在研究生中进行了课程需求细节的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进行认真的课堂设计,教学过程高度注重课程的实践运用,采用讲练结合、积极互动的授课模式。针对不同的章节内容设计不同的授课方式。

1.“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与发表”章节的讲授采用Seminar的形式进行

Seminar是国外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Seminar里的平等交流和思想交锋与学术讨论的氛围是一致的。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会了如何阐述并证明自己的观点,如何对待不同观点,如何提出并应对质疑的方法。教师在讲授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之后,博士研究生结合自己硕士毕业论文和小论文的写作就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做进一步的体会介绍和总结,同时为今后的博士毕业论文和小论文的写作提出自己的预想,避免遗憾的出现。Seminar的工作语言为英语,英语的使用同时也刷新了硕博的英语口语水平。博士研究生的写作体会介绍让硕士研究生受益匪浅。

2.“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与“国际学术会议的主持”两个章节的课程组织采用学生合作、口头讨论、会议模拟的方式进行

硕士、博士相互结对,或独自一体就自己感兴趣的章节细节内容作出选择,合作进行一定时间的资料收集、内容筛选、多媒体课件制作和presentation的演练,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全班做presentation。每位学生的presentation之后都有自由问答时间,接受学生和教员提出的相关问题并作出回答。学生试讲这两章内容之后教员再最后做概括总结,使学生明确重点和要点内容。参加过国际学术会议的博士生现身讲授他们的经历并对比该章节学习前后的不同感受,从而加深内容学习的印象。这两章学习的课堂实践活动是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和国际会议的主持模拟。班级学员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国际会议征文及会议的组织和国际会议的主持模拟。学员对模拟有浓厚的兴趣,效果非常好。

3.“国际学术演讲”章节的讲授亦采用Seminar的形式进行

本章内容重点放在学术演讲的准备、学术演讲稿的写作、多媒体的制作、演讲的语言处理和礼节礼貌等方面。学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细节内容后进行资料搜集整理、资料筛选、多媒体课件制作、演讲准备,最后在班里做presentation,之后回答学员和教员的提问。

4.“理工科科技论文写作常用软件及使用”章节授课采用Seminar的形式进行

该章节由班里一位计算机软件博士生主讲,为便于理解,工作语言是英语和汉语相结合。经过讨论,大家相互分享、学习了自己将来的论文写作的可能用到的软件。这一章节的学习为提高将来论文的写作效率打下了基础。

5.“跨文化交际”章节的学习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

大家分头找资料,制做多媒体课件,分享各自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和总结,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经过讨论总结过渡到学术交流场合的跨文化交际礼节礼貌。讨论课气氛热烈,既学到了跨文化交际的信息同时经过辩论和讨论锻炼了学员的英语思辨能力和英语口语水平。

四、课程学习的收获

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了书面学习测试,研究生基本掌握了以下内容:

1)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与要求。同时研究生还了解了英语科技论文发表过程中与期刊编辑的英语通讯常用技巧与常用套路。

2)国际会议的组织流程与国际学术会议的主持两章节的学习使研究生知晓如何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及国际学术会议上的各种英语主持。

3)如果作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学者,研究生已知道了其最基本的通用礼节礼貌,使自己能融入到这种学术交流的环境中。

4)如果作为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学者,研究生就自己的研究领域能做学术演讲稿的写作与进行较好的英语学术演讲。

5)研究生学习这门课后掌握了当今理工科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的常用方便软件,软件的学习使用将使他们的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方便、快捷、准确。

让研究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学术交流英语的能力是这门课的教学目标。使研究生成为学习主体是这门课收到良好效果的关键。EAP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模拟真实的学术交际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同时锻炼英语交际能力。但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新的学术文化意识,培养其学习讨论的技巧,提高其积极参与讨论的自觉性。新的教学模式一改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缺乏应用语言的机会的现状,极大提高了研究生英语交际能力。使他们从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缺乏主动的学术参与意识中解脱出来,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去,从而为以后的学术交流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

[1]Hyland K L,Hamp Lyons.EAP:Directions and Issues[J]. Journal of English forAcademic Purposes,2002(1):46-48.

[2]姚兰.国外专业用途英语评价[J].国外外语教学,2001(3): 38-41.

[3]鞠玉梅.国外EAP教学与研究概览[J].外语教学,2006(3): 21-24.

[4]刘雅,王新国.非英语专业研究生ESP学习情况及需求分析调查[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5-48.

[5]Jordan R R.1997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78.

The Design and Practice of Graduate EAPTeaching Model

WU Jing-jing,ZHANG Ying,WANG Lin
(English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Shijiazhuang,Hebei 050003,China)

The improvement of graduates’English proficienc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globalization make graduate English teaching transform from English language study to English language application.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cademic globalization.Instead of using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which focuses on teachers’talking in class,different kinds of teaching methods have been tried to bring into full play the students’initiative in learning,and make students be the main body of the class and the teacher the coordinator and the organizer of the class,and wonderful results have been produced.

graduate English teaching;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teaching models;curriculum design

G642.0

:A

1673-2065(2012)05-0121-03

(责任编校:卫立冬英文校对:吴秀兰)

2012-05-14

吴静静(1966-),女,山东潍坊人,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副教授;张 莹(1978-),女,河北定州人,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基础部外语教研室讲师.

猜你喜欢

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章节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学术会议通讯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