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松花菜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2012-08-08顾宏辉金昌林赵振卿盛小光虞慧芳王建升

中国蔬菜 2012年23期
关键词:花梗松花花椰菜

顾宏辉 金昌林 赵振卿 盛小光 虞慧芳 王建升

近年来,花球松散型花椰菜(简称松花菜,下同)以其嫩绿的花梗、脆甜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在国内大中城市迅速流行,并被消费者冠以“好吃花菜”的美誉。与一般花椰菜较为紧密的花球相比,松花菜花球松散,并具有花梗绿、口味佳、营养丰富等特点(何圣米 等,2006;顾宏辉 等,2011)。松花菜最早在福建及台湾地区种植消费,近年来从闽浙地区迅速向我国华北、华中地区蔓延。目前我国松花菜主要生产区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闽、浙、鄂高山地区,兰州、坝上高原地区,以及华北地区,种植区域广泛又相对集中,基本形成了松花菜周年供应市场的生产格局,种植面积已达2万hm2以上,约占花椰菜生产面积的10%,笔者预测,今后几年松花菜将在国内广泛种植,并将成为花椰菜消费的主要类型之一,种植面积将达10万 hm2以上,发展潜力巨大。

1 我国松花菜生产现状

与普通紧花球花椰菜相比,松花菜花球松散、花梗长、花梗绿,吃起来较甜、脆、嫩。炒食时,不易煮烂,加热后花梗颜色变得更绿;脱水加工时,以食用花梗为主,梗色碧绿,松花菜干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通过对松花菜主要营养品质的分析,叶绿素含量12.8 μg·g-1(FW)、类胡萝卜素含量 3.3 μg·g-1(FW)、VC含量629 mg·kg-1、可溶性糖含量2.82%,与紧密类型花椰菜比,叶绿素含量要高2.7倍,类胡萝卜素含量高1.5倍,VC高出40%,可溶性糖高出近10%,但在水分、粗纤维、粗蛋白方面无显著差异(顾宏辉 等,2012)。

松花菜优良的口感及营养特点意味着松花菜产业将会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将替代部分紧花类型的消费与产业需求。

1.1 鲜销加工并用,种植效益高

松花菜单球质量在1~2 kg,一般每公顷产量在37.5 t左右。鲜销或速冻加工用松花菜一般在现球后20天左右、花球边缘散开后可采收上市,一般要经过预冷、网袋包装、装箱(袋)即可运输销售。目前市场上因松花菜花球大,价格高,往往切块销售。用于脱水加工用松花菜一般要延迟收获,一般在鲜食采收期后再推迟7~10天,在花球充分松散后进行采收。脱水加工用花球一般经过切分、杀青、沥水烘烤、鼓风脱水等程序,然后检测、包装。如以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松花菜加工企业,每年加工松花菜鲜菜超2000 t,生产松花菜干制品超100 t,实现加工产值逾600万元,将种植效益由原来每667 m2的3000多元提升到10000多元。同时通过脱水加工,缓解了当地松花菜鲜菜大量上市时滞销带来的风险,为松花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经济保障。

近年来,种植松花菜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例子不胜枚举,平均每公顷收益在5万元以上,阶段性的高价也常有出现。如2011年秋季,杭州国庆节前后的松花菜收购价在6元·kg-1,在上市最多的11月,收购价也能保持在2元·kg-1左右。如2012年杭州春季(4~5月)松花菜市场行情十分火爆,因货源紧缺,批发价格一度达到12元·kg-1以上,零售价格达到20元·kg-1左右。在2012年的夏季市场,高原松花菜主产区兰州市榆中县及张家口市涸源县的松花菜收购价稳定在3元·kg-1左右,并出现过7元·kg-1左右的高收购价,每667 m2的种植收入在5000元以上,而运到杭州市场后其零售价格高达8~16元·kg-1,同期的紧花球花椰菜,在当地的收购价只有0.8~2.0元·kg-1,相差1倍以上。同时松花菜种植收益要远远高于同期其他蔬菜的种植收益,由此可见,高额的种植收益是松花菜迅速发展的直接驱动力。

1.2 种植区域广泛,基本实现周年供应

近年来,随着松花菜需求量的增加,松花菜种植区域也不断扩散,从闽浙地区向北、向西迅速蔓延,形成了我国相对集中的种植区域(表1)。目前我国的主要松花菜产区有黄淮长江中下游秋冬季生产区,闽、浙、鄂高山夏季生产区,兰州、坝上高原夏季生产区,华东地区越冬春季生产区。近年的松花菜生产区域呈现以下显著特点:一是种植区域向北迅速发展,目前已越过黄河流域,向东北发展;二是形成高原高山夏季松花菜生产区,错季上市,已成为我国松花菜的重点生产区域;三是在华东地区发展越冬松花菜,填补我国3~5月松花菜上市空缺。以上种植区域的建立,初步形成了我国松花菜周年供应市场的生产格局,对松花菜产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表1 我国松花菜主要种植区域分布

在浙江杭州、甘肃兰州、河北涸源,松花菜的贮运方式与一般花椰菜相同,花球预冷后用纸箱或尼龙袋包装,花球一般套上泡沫袋,也有整车未包装运输,到目的地后再分装。因此在耐运输上与紧花球花椰菜无多大差异。但松花菜因单位体积质量小,可能每车所运输的质量会减少。近两年,甘肃兰州、河北涸源的松花菜均运到全国各地销售。

1.3 研发力量加强,种子企业剧增

针对松花菜良好的发展前景及国内主要种植台湾品种的生产现状,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纷纷转变花椰菜研发的布局,从以紧花球花椰菜为重点逐渐关注或转入到松花菜的研发,并将松花菜作为潜在类型进行开发。国内主要花椰菜育种单位如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已开始松花菜的品种选育,而南方育种单位如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福州市蔬菜研究所早已将松花菜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培育的松花菜新品种浙017已于2011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的审定。

同时近年来,种子企业更是将松花菜作为主要蔬菜种子进行开发销售。如在2012年浙江省第四届蔬菜瓜果种子交易会上,销售松花菜种子的企业有30多家,这比2011年种子交易会上的不到10家增加了好几倍。此外,北方种子企业已大幅增加松花菜的开发力度,在北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试种示范,以上这些研发与推广工作为松花菜大面积种植奠定了种业与技术基础。

2 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1 消费市场还未健全,应培育健康消费理念

松花菜好吃,但对许多消费者来说,其松散的花球、似乎已过收获期的外形一般不能很快被接受,往往在品尝过后才能喜欢。如在杭州,松花菜推广了5~6年后才开始大量销售并被消费者接受,这要比厦门、福州、温州等南方城市整整迟了10年,而目前杭州松花菜的消费量已占国内销量第一位,在杭州市场上,松花菜已基本替代了紧花球花椰菜。这表明消费者对松花菜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同样在国内大城市中,目前北京、上海的松花菜消费量还不高,食用松花菜的消费者还较少。对2012年的松花菜销售调查表明,部分大城市已开始有一定的消费量,如武汉、南京、青岛等,松花菜销量逐年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在江苏徐州,松花菜已有近10年的发展,不仅种植面积大,消费量也在国内名列前茅,这与当地种子经销商的推广分不开的。因此在推广松花菜过程中,应让种子经销商、种植户发挥重要作用,进行共同开发推广,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

另一方面,目前消费者及种植户在消费、种植松花菜时还存在一些误区。如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传统花椰菜的消费习惯,种植者对花球进行覆盖,生产出花球白净的产品,这种做法大大降低松花菜的营养品质。研究表明(盛小光 等,2012),折叶覆盖6天后松花菜花球明显变白,但花梗颜色变淡,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明显下降,减少30%~50%,VC约减少15%,高抗癌的芥子油苷组分约减少25%,同时造成风味明显下降。而在福建省大部分地区,消费者挑选松花菜的标准是看花梗是否嫩绿。因此在推广松花菜过程中要多加宣传,种植时提倡不覆盖花球,挑选时选择花梗绿色的花球。

2.2 新品种研发滞后,应加强种质创新力量

松花菜最早在福建及台湾地区生产消费,已有20多年的历史,后来逐渐向其他地区扩散。而台湾地区如台湾庆农种苗公司是培育松花菜最成功的研发企业,国内种植的松花菜品种大多出自该公司。由于以前松花菜消费存在较大的地域局限性,导致目前松花菜大规模推广后,可供选择的品种类型少。而国内从事研发松花菜的单位少,研发相对落后,国内有突破性品种还较少。

在松花菜研发群体上,目前主要以种子企业为主,其大多进行模仿性或包装育种,选育目标主要是跟踪国内主要推广的品种,或者购入别人的种子进行自我包装。种子企业总体上创新性不强,研发具有特强竞争力的新品种不多,在推广力度上也存在地域性及力量弱等问题。

新品种研发要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加强松花菜种质资源的分类与收集。松花菜有其独特性,种质资源相对狭窄(马二磊 等,2010),因此可以引入一些花球相对较紧的花椰菜材料进行种质创新。二是育种目标的定位。笔者认为,松花菜育种目标首要是品质,包括鲜食或加工品质,好吃应放在第一位。其他还包括花球商品性、熟期、综合抗性、适应性等。三是研究建立高效育种技术。目前以小孢子培养、分子标记等为核心的高效育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花椰菜育种中,松花菜的小孢子培养已相对成熟(顾宏辉 等,2007),这些育种技术还应包括育种智能化软件应用、大规模种质创新、高通量组合筛选等与商业化育种相配套的集成配套技术。

2.3 标准化生产技术尚未形成,应加强针对性技术研究,实现周年供应

松花菜是花椰菜的一种花球松散类型,其生产技术与一般花椰菜基本相同,因此在推广时应首先考虑在已有花椰菜生产经验的地区率先进行。但松花菜有其独特的特性及生产要求,主要表现在要求花球花梗绿色、加工适用性强、种植区域适应性强,因此针对不同生态地域或不同消费要求,提出不同地区或不同种植区域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正如前文中提到的我国松花菜生产的显著特点及生产区域,因不同生产区域差异大,需要对这些生产区域进行总结,提出相应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而这些目前还未发布,有些还处在摸索阶段。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松花菜潜在的发展前景,提出以下解决对策:一是在具体栽培技术上,根据规模化不同特点,在山区田块较为分散的情况下,采用穴盘育苗、分期播种、省工施肥水等安全生态轻简技术;在平原大面积种植区域,采用集约化育苗、机械化移栽、机械化药肥水同施、预冷包装等安全高效集成技术。二是针对不同区域,提出我国松花菜的长期与周年生产技术。重点发展淡季标准化生产技术,如长江以南地区发展春松花菜生产技术,在前一年秋冬季播种,露地越冬栽培,春季上市。其次是发展高原与高山地区的松花菜夏淡季标准化生产技术,如华东、华中、西南地区海拔在800 m以上的生产技术,在兰州高原、坝上冷凉地区的生产技术(张志斌,2012)。另外在花椰菜主产区,发展松花菜一年多季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以上技术除依靠品种外,还需要因地制宜提出松花菜产业发展的关键生产技术,实现松花菜周年供应市场。

2.4 产后加工落后,应加大产业化研究,做大松花菜产业

松花菜不仅可以鲜销,还可以进行加工。市场上脱水松花菜即松花菜干依旧保持松花菜梗绿甜脆的品质,干锅松花菜干更是一道美味佳肴,色香味俱全。将松花菜产品进行深加工能进一步提升松花菜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但目前国内从事松花菜加工的企业还很少。

国内市场松花菜主要以鲜销为主,脱水或速冻加工的产能还很低,加工产品还十分单调。以松花菜脱水加工为例,松花菜花球的含水量在92%左右,除去花球基部不能用以外,松花菜脱水加工的得率在8%左右,即100 kg花球可以生产8 kg脱水产品,但总价值提升了3倍多,换算到种植效益即由原来每667 m2的3000多元提升到10000多元。同时通过脱水加工,可以缓解松花菜鲜菜滞销带来的风险,为松花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我国花椰菜速冻产品主要以外销为主,外贸人员应加强与外商联系,推销我国所特有的花椰菜新类型,让国外消费者分享松花菜产品。2012年开始,宁波海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着手准备速冻松花菜产品的开发,试制产品将向国外消费者推销。

松花菜加工更要在研发上下功夫,应从保鲜贮运、品质检测、加工工艺、产品花色、包装等环节上进行研发,为松花菜产业的进一步提升、做大做强松花菜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顾宏辉,赵振卿,盛小光,虞慧芳,王建升,张晓辉.2011.浙闽山地松花菜关键栽培技术.中国蔬菜,(21):56-57.

顾宏辉,朱丹华,杨加付,饶立兵,张晓辉.2007.小孢子培养获得松花型花椰菜 DH再生植株.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5(2):301-305.

顾宏辉,赵振卿,王建升,盛小光,虞慧芳,林贤在,艾荒原,黄文斌.2012.松花菜花球的主要营养特点分析.长江蔬菜,(20):37-39.

何圣米,徐明飞,吴家斌,陈联和,吴纯兴.2006.高山松花菜一年二茬高效种植模式.浙江农业科学,(5):591-592.

马二磊,王燕,刘莉,龚义勤,宋立君,柳李旺.2010.松花型花椰菜主要品种鉴定的分子标记分析.植物遗传资源学报,11(5):621-624.

盛小光,王建升,赵振卿,虞慧芳,林贤在,艾荒原,黄文斌,顾宏辉.2012.折叶覆盖对松花菜花球主要营养品质的影响.浙江农业科学,(10):1395-1396.

张志斌.2012.我国夏秋冷凉蔬菜的发展.中国蔬菜,(15):4-6.

猜你喜欢

花梗松花花椰菜
孙德岭苦战30年化解花椰菜种子难题
熟吃花椰菜对血糖好
花椰菜高产种植管理技术
沈阳农业大学揭示番茄SlERF52-SlTIP1;1调控模块加速花梗脱落新机制
浅谈本溪松花石砚石材产地及现状
净化
A beautiful flower
八吉集团
履职尽责:为松花石鼓与呼
松花鸡下松花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