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果型辣椒新品种周椒201的选育
2012-08-08钱健康黄浅田炜王凤真刘杰
钱健康黄浅田炜王凤真刘杰
(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周口 466001)
1 选育过程
2001年以从大果型牛角椒材料中经4 a 8代单株自交选择而成的自交系P0521作为母本,以从国外引进的大果型甜椒杂种一代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甜椒自交系SP0598作为父本,配制成早熟、高产、抗性好的大果型辣椒一代杂种周椒201。
母本P0521植株生长势较强,早熟性好,前期连续结果性好,分枝性强,坐果率高,始花节位为第7~9节,果实牛角形,翠绿色,果长25~27 cm,果肩宽5.0 cm,果肉厚0.25 cm,平均单果质量42 g,果面光滑,品质好,抗病毒病,配合力高。父本SP0598植株健壮,生长势强,始花节位为第9~10节,中晚熟,果实方形,绿色,果大肉厚,纵经10 cm,果肩宽9 cm,果肉厚0.55 cm,平均单果质量98.5 g,果实美观,抗性好。
2002年早春大棚试配制 80多个杂交组合,经筛选组合 P0521×SP0598综合性状突出,表现为早熟,连续结果性好,果实粗牛角形,深绿色,微辣,果长20~24 cm,果肩宽6.0 cm,前后期果形基本一致,商品性好。2003~2004年进行配合力测定和品种比较试验,2008~2009年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10年1月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品种鉴定,定名为周椒201。目前该品种在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江苏、山东等地累计推广面积达12000 hm2。
2 选育结果
2.1 早熟性和丰产性
2.1.1 品种比较试验 2003~2004年早春分别在周口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和扶沟县汴岗乡进行大棚和露地品种比较试验,大棚栽培以中椒6号为对照,露地栽培以洛椒4号为对照,小区面积14.4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宽窄行种植,宽行距70 cm,窄行距50 cm,每穴单株,穴距30 cm,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试验结果表明(表1):2003年周椒201大棚品种比较试验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1847.2和3460.7 kg·(667 m2)-1,比对照中椒6号分别增产19.8%和14.0%,差异达显著水平;2004年周椒 201露地品种比较试验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为 1562.6和3145.9 kg·(667 m2)-1,比对照洛椒4号分别增产23.2%和17.6%,差异达显著水平。
表1 周椒201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
2.1.2 区域试验 2008~2009年参加河南省区域试验,露地栽培,以墨秀 301为对照,1月中旬在保护地(日光温室加小拱棚)播种育苗,小区面积12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宽窄行种植,宽行距70 cm,窄行距50 cm,每穴单株,穴距30 cm,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5月底对照始收。试验结果表明(表2):周椒201两年平均早期产量为967.70 kg·(667 m2)-1,比对照墨秀301增产5.87%;平均总产量为3487.83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7.38%,差异达显著水平。
2.1.3 生产试验 2009年1月中旬在保护地(日光温室加小拱棚或塑料大棚内套小拱棚)播种育苗,3月上、中旬分苗,4月中、下旬定植,采用春露地地膜覆盖栽培方式,2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0 m2,宽窄行种植,宽行距70 cm,窄行距50 cm,每穴单株,穴距30 cm,试验田四周设保护行。试验结果表明(表3):周椒201平均早期产量1045.46 kg·(667 m2)-1,比对照墨秀301增产5.26 %,居第2位;平均总产量3712.48 kg·(667 m2)-1,比对照增产13.44%,居第1位。
表2 周椒201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表3 周椒201生产试验产量结果
2.2 抗病性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根据 2008~2009年河南省区域试验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对照墨秀301病毒病(TMV)、疫病和炭疽病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8.53、2.99和1.00。周椒201的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平均病情指数分别为9.34、1.91和1.10,高抗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对疫病的抗性强于对照墨秀301。
2.3 品质
2009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周椒 201(中超 201)果实中VC含量1540 mg·kg-1,蛋白质1.40 %,可溶性糖4.66%,粗纤维2.48%;对照墨秀301果实中VC含量为1760 mg·kg-1,蛋白质1.52%,可溶性糖2.72%,粗纤维2.85%。周椒201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对照墨秀301。
3 品种特征特性
周椒201生育期190 d(天),春季露地定植至始收70 d(天),属早熟品种。植株生长势中等,抗逆性强,平均株高56.75 cm,开展度62.30 cm,始花节位第8.08节;果实牛角形,商品成熟果绿色,果面光滑,味微辣,果实纵径15.25 cm,果肩宽4.70 cm,果肉厚0.36 cm,心室数2~4个;商品性好,连续结果能力强,果实VC含量1540 mg·kg-1,蛋白质1.40%,可溶性糖4.66%,粗纤维2.48%;平均单果质量86.97 g,平均单株结果数21.33个,一般每667 m2产量3500 kg左右,田间调查结果表明对病毒病、疫病和炭疽病的抗性与对照墨秀301相当,适宜河南省及其周边地区早春保护地和露地栽培,也可作秋延后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