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型西瓜新品种黄晶的选育
2012-08-08顾卫红杨红娟宋荣浩陈远东
顾卫红 杨红娟 宋荣浩 陈远东 马 坤
(1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上海市设施园艺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106;2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上海 201106)
1 育种目标
近年来,江、浙、沪地区设施西瓜的栽培模式从一年一茬发展至一年两茬,甚至三茬,其中夏、秋栽培型西瓜的生产面积迅速扩大,年栽培面积已发展至10万hm2以上,生产上对耐高温、优质、高产西瓜品种的需求日益迫切。目前国内外西瓜育种的主攻目标仍是以春播栽培的耐低温、优质、高产品种为主,而专用于夏、秋季栽培的耐高温、优质、高产西瓜品种的选育则很少,生产上瓜农不得不选用早熟性和坐果性较好的春播型品种。由于春播型品种在连续高温条件下雌花发生少,节位高,坐果困难,且果形偏小,产量低,果肉易变质,耐运性差,大大影响了经济效益。因此,培育适合南方地区夏、秋季节栽培的耐高温、优质、丰产的中、小果型特色西瓜新品种,满足生产和消费市场的迫切需求,已势在必行。
2 选育过程
母本WY1-21:2000年开始以台湾引进的早熟、优质、耐热、黄皮、大红瓤西瓜品种宝冠与台湾引进的特早熟、优质、小果型、花皮、金黄瓤西瓜品种特小凤进行有性杂交,对其自交分离后代按耐热、优质、易坐果、黄皮、金黄瓤的方向进行连续自交、系统筛选;同时,在夏播和秋播等不同栽培季节下,对优选分离后代进行双重抗逆性的大量选择淘汰,兼顾综合农艺性状的选择,分单系、单株、单瓜筛选,育成了特早熟、优质、黄皮、金黄瓤、果实圆形的自交新品系。该品系全生育期约75 d(天),耐高温、耐潮湿、易坐果,果实高圆球形,果皮浅黄色覆橙黄色隐网纹,果肉金黄色,肉质细嫩松脆,多汁爽口,中心糖含量11.5%,边糖8.5%,品质佳,果皮薄,较脆,单瓜质量1.9 kg。
父本WY3-7:2001年开始以台湾引进的耐热、优质、小果型、黑皮、大红瓤西瓜品种黑美人为亲本,在夏播和秋播两个不同栽培季节条件下,对其自交分离后代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和抗逆性的双重选择淘汰,并分单系、单株、单瓜选择留种,经连续 5代的定向自交系统筛选,育成自交系W1-17-3。以W1-17-3为母本,与台湾引进的早熟、优质、花皮、金黄瓤、耐热、小果型西瓜品种小兰进行杂交,再将该杂交组合进行自交,在夏播和秋播等高温栽培条件下,对其分离后代按耐热、优质、易坐果、耐贮运、金黄瓤、长果型方向进行自交分离选择,经连续6代的定向自交系统筛选,育成早熟、优质的自交新品系。该品系全生育期约80 d(天),长势强健,耐热性强,坐果性好,果实长椭圆形,果皮墨绿色覆核桃纹,单瓜质量2.3 kg,果肉金黄色,肉质松脆细嫩,中心糖含量11.5%以上,边糖9.0%以上,品质佳,果皮薄而韧,极耐贮运。
2007年春以自交系WY1-21为核心母本,以自交系WY3-7为核心父本,定向配制5个目标组合。经2008年春季的初评,确定以WY1-21为母本,以WY3-7 为父本杂交育成的W2805为优选组合。WY1-21与WY3-7配合力特强,经济性状互补,尤其在皮色和抗逆性方面呈现明显的杂种优势,口感品质则介于两亲本之间,呈现数量性状遗传特性。2009年春、秋两季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0~2011年参加上海市西瓜新品种多点区域试验,组合WY1-21×WY3-7的综合农艺性状优于对照小兰,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比小兰增产10%以上,达到育种目标。2011年10月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黄晶。目前已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累计推广种植40 hm2以上。
3 选育结果
3.1 丰产性
3.1.1 品种比较试验 2009年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试验场采用大棚覆盖栽培模式,进行了春、秋两季品种比较试验,均以台湾引进西瓜品种小兰为对照。春季于3月16日播种;秋季于7月25日播种,均采取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小区定植30株,株距33 cm,行距250 cm,主蔓摘心,双蔓整枝。试验结果表明(表1),黄晶为早熟品种,春播全生育期82 d(天),果实发育期28 d(天),均比对照小兰晚熟2 d(天),单株坐果率较对照高,平均单果质量达2.43 kg,比对照增加 16.8%;果实中心糖含量达 11.8%,边糖 8.5%,肉质松脆多汁,品质和口感风味与对照相当,每667 m2产量2258.7 kg,比对照增产27.5%;秋播全生育期70 d(天),果实发育期25 d(天),比对照小兰晚熟2~3 d(天),单株坐果数较对照高,平均单果质量1.48 kg,比对照增加22.3%,果实中心糖含量10.7%,边糖8.0%,优于对照,每667 m2产量1163.3 kg,比对照增产16.5%。
表1 黄晶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3.1.2 区域试验 2010~2011年在上海市金山、松江和崇明进行西瓜新品种区域试验,播种期为3月15~18日,小区面积33 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对照为小兰。试验结果表明,黄晶第1雌花节位在6~7节,第1果实节位在10~11节;对照小兰第1雌花节位在5~6节,第1果实节位在9~10节。黄晶平均单果质量为2.47 kg,平均果形指数1.37,果面为乳黄色覆橙黄色隐网纹,果皮厚0.7 cm,果皮韧,耐贮运,中心糖含量11.7%,边糖8.5%,瓤金黄色,松脆多汁,品质佳;对照小兰平均单果质量为2.12 kg,果形指数1.05,果皮厚约0.5 cm,果皮脆,不耐贮运,中心糖含量 11.5%,边糖8.0%。黄晶两年平均商品瓜产量2236.4 kg·(667 m2)-1,比对照小兰增产20.3%(表2)。
3.1.3 生产试验 2011年在南汇、金山和崇明进行生产试验,对照为小兰。采用春播大棚覆盖栽培,小区面积90 m2,2次重复。试验结果表明,黄晶植株长势中等,抗逆性强,尤其在较高的气温条件下,雌花出现早,易坐果,第1雌花节位在7~8节,雌花节位间隔4节,平均单瓜质量2.46 kg,春播果实发育期28 d(天),平均商品瓜产量2348.1 kg(667 m2)-1,比对照小兰增产21.8%;对照小兰第1雌花节位在5~6节,雌花节位间隔4~5节,平均单瓜质量2.06 kg,春播果实发育期约26 d(天),平均商品瓜产量1928.6 kg·(667 m2)-1。
3.2 抗病性
2010年3月委托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对黄晶进行室内苗期抗枯萎病人工接种鉴定。黄晶的枯萎病死株率为64.62%,对照小兰的枯萎病死株率为83.60%。
2010~2011年对黄晶进行田间蔓枯病和炭疽病抗性调查。在 2010的区域试验中,黄晶蔓枯病和炭疽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1.5和23.3,均低于对照小兰(15.6和33.7);在2011年的生产试验中,黄晶蔓枯病和炭疽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2.5和19.6,亦均低于对照小兰(16.6和34.3)。
表2 黄晶区域试验产量结果
4 品种特征特性
黄晶为早熟品种,春播果实发育期28 d(天)左右,叶片中小,黄绿色,叶柄黄色,植株长势中等,雌花出现早,极易坐果,果实膨大速度快。果实椭圆形,果皮乳黄色覆橙黄色隐网纹,单瓜质量 2~3 kg。果肉金黄色,肉质细嫩松脆,多汁爽口,中心糖含量 11%以上,边糖8%以上,口感品质略胜于对照小兰。果皮薄而韧,耐贮运,一般每667 m2产量2000 kg左右。该品种栽培适应性广,适合各地春、秋两季大中棚覆盖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