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73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2012-08-07马雪露云宗金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造影术脑血管造影

马雪露,云宗金

(阜阳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安徽 阜阳 236003)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技术检查血管的方法,它是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也是神经介入的基础治疗[1]。DSA可以直观测定血管狭窄程度和范围,观察侧支循环情况,为脑血管支架植入提供更确切的依据及预评估支架植入后病人受益程度。脑血管介入诊疗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和治疗,存在一定的操作风险及术后并发症,要求技术条件较高、医务人员素质高等限制,虽然在国家级医院该项技术已逐渐开展,但由于条件限制,在地市级医院尚难开展。目前,我院是阜阳市区域唯一能进行DSA及脑血管支架植入术的医院,在护理上我们积极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笔者对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11月~2012年1月共计173例DSA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调查,分析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以探讨护理预防对策,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73例患者均为我科2009年11月~2012年1月的住院病人,经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包括小脑、脑干梗死)62例,脑供血不足5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23例,支架复查4例,眩晕7例,烟雾病2例,脑出血1例。其中男性107例,女性66例,年龄31~77岁,平均(54±11)岁。上述患者均行数字减影主动脉弓及全脑血管造影。其中有15例DSA后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

2 术后并发症护理及观察

2.1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见表1。

表1 173例脑血管造影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

2.2 护理及对策

2.2.1 拔鞘管反应 与拔管时患者过度紧张、对疼痛耐受性差、憋尿致膀胱高度充盈、禁食禁水使血液浓缩、血容量相对不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拔管时麻醉不充分、拔管者手法及力量欠妥、牵拉血管使患者血管腔内压力突然下降或术者按压止血压迫过重超过了患者的耐受能力有关,从而引发了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预防及护理:造影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使患者正确认识DSA检查,解除其紧张情绪。拔管前应询问患者有无特殊不适,再次测量血压、监护心率、心律。如血压低、心率慢应对症处理后再拔管。拔管前做好必要的抢救准备,尤其是对于使用大型号鞘、长鞘、置鞘时间较长者,严禁同时拔管按压。紧张、伤口剧痛的患者可在伤口处皮下注射利多卡因5~100 mg。拔管后30 min内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心率、心律、血压、面色及表情。一旦发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出冷汗、恶心呕吐,立即通知医生,并按医嘱给予吸氧,静脉推注阿托品、多巴胺等。本组病例有5例发生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拔鞘时心率、血压下降,出冷汗、面色苍白,脚手发凉,有2例血压变化明显者立即遵医嘱给予吸氧,阿托品0.5 mg静推,补液增加血容量后,心率、血压立即恢复;3例未进行特殊处理,安慰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守护床旁观察,鼓励患者及时进食,症状很快缓解。所以拔鞘或置鞘时一定要在心电监护下进行,且预备好“阿托品、多巴胺”等急救药物。

2.2.2 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淤血 临床最为多见,与频繁穿刺、按压不充分、过早活动、砂袋挪位有关;皮肤淤斑与应用抗凝药物、术中肝素化、术后绷带加压不牢有关。预防及护理①术后压迫与制动:拔鞘后压迫点要准确,将第2、3指并拢,按压于血管进针点的近心端;力要适中,刚开始稍微重压,以每5 min减少一点按压力度,最后5 min以手指感到血管搏动为度,共按压15~20 min。避免用力过度和突然松手。压迫止血后用弹力绷带包扎24 h,1~1.5 kg盐袋压迫6 h。患者拔管6~8 h手术肢体完全制动,禁止屈髋屈膝,非手术侧减少活动、减少联动运动,平卧24 h内限制活动,可有效降低出血率[2]。约束带辅助制动可达到安全有效的制动效果[3]。同时反复宣教保持体位的目的,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②术后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及其周围皮肤,术后6 h内每1 h观察1次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出血或血肿立即用消毒纱布指压穿刺点上方1指处的动脉,同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本组病例中有8例出现穿刺部位血肿,但处理后很快好转,皮下淤斑、硬结,给予局部50%硫酸镁湿热敷,5~7d后淤斑、硬结消失。

2.2.3 心动过缓及低血压 本组有15例DSA后行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有6例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心率、血压下降。心率由63~83次/min降到36~48次/min,血压由161~190/93~110 mmHg降至65~105/42~62 mmHg。由于支架刺激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脑血管支架植入(特别是颈内动脉开口处)常并发颈动脉窦反射引起低血压[4]。患者表现为头晕、恶心、无力、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电监护心率 <50次/min,血压 <90/60 mmHg。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心率、心律、血压、面色,每5~10 min测量血压1次,病情平稳后15~30 min测量1次,根据病情决定停止监测时间。遵医嘱给予阿托品、多巴胺应用。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多巴胺泵入剂量和速度,参麦注射液辅助稳定血压。经处理本组术后低血压患者血压24 h后稳定5例,最长1例14 d后血压稳定。

2.2.4 皮质盲 1例患者脑血管造影结束后6 h出现视力模糊,双眼发黑。检查眼底正常,眼球运动正常。皮质盲是神经系统并发症,是指大脑枕叶皮质受损后视觉中枢受损[5]。皮质盲发生机制不完全明确,可能和造影剂的浓度及剂量,以及导管刺激后血管痉挛有关。给补液促进造影剂排泄,血管解痉药应用后症状2 d消失。

2.2.5 尿潴留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需平卧、术肢制动、伸直24 h,这些因素将导致术后排尿困难[6],患者紧张、害羞,排尿姿势和环境的改变也是造成排尿困难的原因。预防与护理:术前2 d训练患者在床上排尿便。关心安慰患者,向患者说明卧床排尿的意义,消除患者羞涩、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指导患者进行收缩和放松会阴部肌肉的锻炼,加强尿道括约肌的作用,以控制排尿功能。每3~4 h递送便器一次,以促进排尿反射,有意识排尿。平卧位排尿训练至少3次以上,直至患者感到排尿时自然顺畅舒适为止。3例尿潴留患者经心理疏导和知识宣教,拉围帘为患者提供一个隐蔽的环境,按摩、热敷有2例自行解出小便,1例男性用密闭式接尿器后排出小便。

2.2.6 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及皮温下降 与绷带包扎过紧,盐袋重量大压迫影响血液循环有关。术后患肢制动,血流缓慢等造成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及皮温下降,严重者可导致血栓形成,如出现肢端苍白、腿刺痛、麻木、皮温下降,则提示动脉血栓的可能。护理:术前检查足背动脉搏动、皮肤颜色、温度及感觉和运动情况,便于术中、术后对比;术后密切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注意保暖,观察穿刺侧肢体温度和色泽,加压包扎的松紧度要适宜,既要达到止血的目的,又要避免血栓形成。2例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及皮温下降患者经放松绷带、减小压力、按摩下肢后很快缓解。

3 小结

早期开展脑血管造影时,各种并发症发生率高达17% ~25%,随着导管及介入器材质量不断改进、造影技术的提高,脑血管造影的并发症已下降至0.5%左右[2]。本组173例患者中,术后8例出现术侧皮肤皮下血肿、淤斑、硬结,拔鞘管反应5例,心动过缓及低血压6例,皮质盲1例,尿潴留4例,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及皮温下降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45%,均无颅内出血、动脉栓塞、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有回顾性研究分析表明,脑血管造影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约 2.63%[7]。冯勋刚等[8]报道1 320例脑血管造影出现并发症12例,并发症发生率0.91%;叶钦清[9]报道84例脑血管造影并发症发生率8.33%;不同地区不同学者所报道的脑血管造影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很大,这与操作者经验及熟练程度、仪器设备、选择的患者群体有很大关系。曾令琼等[10]认为穿刺部位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观察的重点。本文资料也显示局部穿刺点皮下血肿是最常见和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在以后的护理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现代先进的脑血管诊疗方法之一,它对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真正实现了从模糊诊断向精确诊断的转变。但术后并发症较多,有的并发症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后果,护士应跟上新技术的发展,要有预见性,术前充分准备,备齐抢救药品及物品,术后须严密观察病情,掌握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多与患者沟通询问患者有无不适感,并及时与医生沟通,发现问题准确判断,正确处理,以尽快促进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的损害,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叶钦清,杨开杰,吴小芳.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32(5):858.

[2]刘新峰.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4.

[3]赵翠松,覃英雪,梁冰,等.约束带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肢体制动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7):583 -584.

[4]CAYNE NS,FARIES PL,TROCCIOLA SM,et al.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duced bradycardia and hypotension:Impact of prophylactic atropine administration and prior carotid endarterectomy[J].J Vasc Surg,2005,41(6):956 -961.

[5]尹华,贾广志.心、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双眼短时视力模糊或失明病例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8,17(1):64 -65.

[6]张影红,王艳娜.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发生尿潴留的护理干预[J].临床护理杂志,2009,8(5):19 -20.

[7]KAUFMANN T J,HUSTON J R,MANDREKAR J N,et al.Complications of diagnostic cerebral angiography:evaluation of 19,826 consecutive patients[J].Radiology,2007,243(3):812 -819.

[8]冯勋刚,郑俊萍,李宪章,等.1 320例脑血管造影并发症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8,17(9):867 -868.

[9]叶钦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内科,2009,4(5):823 -824.

[10]曾令琼,徐 翔,彭亚莉,等.100例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的护理及配合体会[J].临床医药,2009,18(5):51-52.

猜你喜欢

造影术脑血管造影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分析全脑血管造影术后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分析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超声造影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