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果茶的研制
2012-08-07张根生石慧岳晓霞
张根生,石慧,岳晓霞
(哈尔滨商业大学 食品工程学院,省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76)
蓝莓学名越桔,与红豆越桔(Vaccinium vitis-idaea)同属于杜鹃花科,越桔(Vaccinium)属,为一类小浆果果树,其果实为悦目蓝紫色,英文名是Blueberry[1]。蓝莓果实中除了常规的糖、酸和VC外,还富含VE、VA、VB、SOD、熊果甙、花青甙等其他果品中少有的营养成分以及丰富的钾、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和蛋白质、食用纤维和脂肪[2]。蓝莓中的花青素(Anthocyanin)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预防血栓的形成及动脉硬化、增强关节及软组织功能、治疗关节炎症、预防白内障、调整糖尿病人的血糖值、治疗夜盲症的作用[3]。蓝莓果实中以有机酸最为丰富,总酸量为1.60%~2.70%,包括柠檬酸、琥珀酸、富马酸等10余种有机酸,在人体的新陈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4-5]。蓝莓果实中含有19种以上的游离氨基酸,并且有7种是人体必需的。谷氨酸含量最高,达0.255%~0.540%,可作为人体摄取谷氨酸的供给源[3,6]。
果茶是一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的天然营养型饮料,我国很早就有山楂果茶、草莓果茶、苹果茶、罗汉果茶等等制备工艺的研究。目前,全球软饮料销售额已超过1920亿美元,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从软饮料的品种来看,碳酸饮料仍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果汁饮料[7]。随着饮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健康意识和营养观念不断增强,人们的消费趋势从色、香、味、形均佳的食品转向营养合理的食品,人们对饮料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8]。由于蓝莓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份,使蓝莓在世界各国均作为营养保健果品开发生产。本试验以蓝莓为原料,研究蓝莓果茶的制备工艺,制成具有蓝莓独特风味的,富含矿物质、花青素、维生素,并具有清热解暑、保肝明目、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强记忆力、增进人体的免疫力具有多重保健功能的冲调果茶饮料,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市场空间。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1.1 实验材料
蓝莓果: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市;蔗糖、果糖、柠檬酸、果胶均为食品级。
1.1.2 仪器与设备
手持糖量计:RHB-90,青岛安高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榨汁机:ZA-70B,爱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AL204,武汉永盛科技有限公司;电磁炉:C20B,九阳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1.1.3 工艺流程
冷冻蓝莓果→解冻→打浆→过滤→调配浓缩→冷却→灌装→杀菌→冷却→成品
1.1.4 操作要点
①原料选择:选择无腐烂及无病虫害的冷冻蓝莓果,去除枝叶。
②打浆及过滤:原料清洗后沥干水分,放入组织捣碎机或打浆机中打浆;将打浆后的果浆用纱布过滤除去果渣,过滤2次,去除残渣。
③调配浓缩:白砂糖、果糖可按量直接加入果浆中预煮溶解,而其它辅料按配方要求,先分别溶解成液体。首次加入糖量约为总量的三分之一,其余糖需逐次加入。待浓缩到含糖量接近成品标准时,停止浓缩,加入柠檬酸溶液,最后加入低甲氧基果胶液,然后迅速出锅。在浓缩过程中应不停的搅拌,严防焦锅[9-10]。
④灌装:清洗空罐,并用95~100℃热蒸汽消毒8~10min,混合均匀的果茶,装入玻璃瓶中,即可封口。
⑤杀菌、冷却:采用100℃沸水处理10~15min杀菌,然后分三段冷却降温:70℃-50℃-30℃,罐温30℃时停止,得成品。
1.2 方法
1.2.1 单因素试验
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分别对不同梯度的蓝莓果汁、蔗糖、果糖、果胶、柠檬酸的添加量进行试验,确定最佳添加量。
1.2.2 配方优化
本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试验影响较大的4个因素的3个水平进行正交试验(表1),对蓝莓果茶的配方进行优化。
表1 蓝莓果茶正交试验的因素水平表 %
1.2.3 感官评定指标
鉴评时由10名有感官品评经验的人员组成鉴评小组,对产品的色泽(20分)、香气(20分)、组织状态(30分)、滋味(30分)进行评分,总计100分,取其平均值为最终结果。产品的感官指标评价标准参见表2。
1.2.4 检测方法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方法:用手持糖量计,按照GB/T 10786-2006执行;
总酸的测定:采用电位滴定法,按照GB/T 12456-90执行。
2 结果与讨论
2.1 确定蓝莓果茶配方的单因素实验
2.1.1 蓝莓果汁添加量的确定
蓝莓果汁添加量对产品感官评价的试验结果如图1。
图1 蓝莓果汁添加量对果茶感官评价的影响
由图1可看出,随着蓝莓果汁添加量的增加,产品感官品质逐渐提高,当比例达到35%时,产品感官品质最佳。但继续增加则下降,其主要原因为蓝莓果汁的颜色较深,蓝莓果汁的添加量过高,导致果茶的颜色过深,影响感官。此外,考虑原材料的成本问题,确定蓝莓果汁的最佳添加量为35%。
2.1.2 蔗糖添加量的确定
蔗糖添加量对产品感官评价的试验结果如图2。
图2 蔗糖添加量对果茶感官评价的影响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糖量的增加,产品感官质量逐步提高,当添加量为20%~30%时,产品感官质量最佳;其后感官评分又随着加糖量的增加而减小。若糖的添加量过低,则会导致果茶的凝胶性下降,茶体易析出汁液;若糖的添加量过高则导致果茶甜度过高且流动性差甚至凝固。综合分析可知,最适加糖量为20%~30%。
2.1.3 柠檬酸添加量的确定
柠檬酸添加量对产品感官评价的试验结果如图3。
图3 柠檬酸添加量对果茶感官评价的影响
果茶的含糖量很高,需要有适量的酸味配合,否则口感会比较甜腻。柠檬酸的酸味圆润、滋美、爽快可口,入口即达最高酸感,后味延续时间短。柠檬酸还起到调节产品pH值的作用,且糖酸比是影响产品感官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11]。
由图3可看出,随着柠檬酸添加量的增加,产品感官品质有所提高,当柠檬酸添加量为0.15%时,产品感官品质最佳;随着继续增加,品质下降。且在0.05%~0.25%范围内波动较大。综合分析可知柠檬酸的用量最佳为0.15%。
2.1.4 果糖添加量的确定
果糖添加量对产品感官评价的试验结果如图4。
图4 果糖添加量对果茶感官评价的影响
果糖为水果和蜂蜜中的主要糖分,是所有天然甜味剂中最甜的,是一种可以代替蔗糖的产品。果糖的风味有点类似天然果汁,果汁饮料中由于果糖的存在,具有清香爽口的感觉。当果糖与蔗糖一起使用时,由于果糖与蔗糖的协同增效作用,可改善食品饮料的口感,减少苦味、怪味。果糖与果品有较强的亲和性,不仅具有清爽适口的甜水果风味,可增加果品的甜度、改善风味,还可以抑制果汁香气的逸出,保持果肉色泽的鲜艳和果品固有的清香[12]。
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果糖添加量的增加,产品感官品质有所提高,当果糖添加量为5%时,产品感官品质最佳;随着继续增加,品质略微下降。但变化不大,综合分析可知果糖的用量最佳为5%。
2.1.5 果胶添加量的确定
图5 果胶添加量对果茶感官评价的影响
果胶添加量对产品感官评价的试验结果如图5。
由图5可以看出,果茶的感官评分随着果胶的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在果胶用量为0.2%时达到最大,其后感官评分又随着果胶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而且随着果胶添加量的增加,虽然果茶的凝胶效果较好,但质地偏硬,口感及整体外观较差,综合分析果胶的最适用量为0.2%~0.3%。
2.2 正交实验结果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影响蓝莓果茶感官品质的主要因素为蓝莓果汁、蔗糖、柠檬酸、果胶添加量,通过采用L9(34)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蓝莓果茶的最佳配方。结果分析见表3、图6。
表3 蓝莓果茶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分
图6 各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影响蓝莓果茶品质的因素主次关系是:C>D>B>A,即柠檬酸添加量>果胶添加量>砂糖添加量>蓝莓果汁添加量;选出的最佳配方为:C2D3B1A2,即柠檬酸添加量0.15%、果胶添加量0.25%、蔗糖添加量25%、蓝莓果汁添加量35%。
3 产品质量指标
3.1 感官指标
色泽:呈暗紫红色,有光泽,均匀一致;
滋味和气味:具有蓝莓的特殊的浓郁风味,酸甜适口,口感细腻,无焦糊味及其他异味;
组织形态:呈黏稠状,组织细腻,倾斜时可徐徐流动,但不流散,不分泌汁液,无蔗糖结晶析出。
杂质:无肉眼可见杂质。
3.2 理化指标
可溶性固形物(以20℃折光计)60%~70%;总酸≥0.9%;总砷(以 As计)≤0.5mg/kg;铅(Pb)≤1.0mg/kg。
3.3 微生物指标
应符合罐头食品商业无菌要求。
4 结论
蓝莓果茶的最佳配方为:蓝莓果汁35%、蔗糖25%、柠檬酸0.15%、果胶0.25%、果糖5%、纯净水34.6%。
蓝莓果茶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0%~70%,总酸≥0.9%;果茶色泽诱人,冲调后呈深玫瑰红色,果汁澄清透明,具有蓝莓的浓郁风味、酸甜可口,是一种品质优良的保健饮品。
[1]吴兴壮,李利峰,李晓东,等.越桔果实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预测[J].辽宁农业科学,2003(6):23-24.
[2]Takuya Takeuchi.Japanese Food and Science.1999,1:77-82.
[3]王璇琳,范玉玲,王喜军,等.越桔的资源、品质及药用研究概况[J].中国林副特产,1999(3):42-44.
[4]李丹,林琳.越桔食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0,26(4):76-81.
[5]朱智明.我国野生越桔果资源及其速冻开发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7,16(3):26-28.
[6]李亚东,吴林,陈丹,等.引种越桔果实中维生素E、SOD、氨基酸及无机元素含量[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5,17(4):29-32.
[7]全球食品配料网.我国饮料行业多元化格局趋势分析[J].江西食品工业,2007,53-54.
[8]杨学梅.国内外饮料发展现状及趋势[J].科技信息,2009(31):1005-1006.
[9]黄祥童,刘明才,孟庆江,等.蓝靛果低糖果脯及低糖果酱的研制[J].食品科技,2006(7).
[10]岳晓霞,张根生,李大龙,等.复合型蓝靛果果酱的研制[J].食品科学,2008(10):723-725.
[11]张玉萍,李亚东.我国越橘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C].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陕西杨凌,2004,152-157.
[12]赵锡武,何玉莲.果糖的特性及应用[J].饮料工业,2006,9(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