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胆汁淤积症临床分析

2012-08-07杭州市西湖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杭州3100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胆酸胆汁酸转氨酶

姚 芳 杭州市西湖区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杭州 310000

妊娠期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皮肤瘙痒和黄疸为特征,常发生于妊娠中、晚期,分娩后症状消失,主要危害胎儿,易引起早产、胎儿宫内窘迫、不能预测的胎儿突然死亡、新生儿颅内出血等,使围产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1]。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ICP患者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产科门诊和住院确诊ICP孕妇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平均年龄(28.2±3.5)岁,平均孕周(32±2.5)周;对照组23例,平均年龄(29.1±3.1)岁,平均孕周(31.8±3)周。两组年龄、孕周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均符合ICP诊断标准[2]:①妊娠中晚期出现瘙痒或瘙痒、黄疸同时存在。②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增高。③血清甘胆酸(CG)升高。④一旦分娩,瘙痒迅速消退,肝功能亦迅速恢复正常。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熊去氧胆酸15mg/(kg·d),分3次口服;中药抗淤胆汤,组方:茵陈20g,柴胡、炒黄芩、制大黄、地肤子各10g。1天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对照组服熊去氧胆酸15mg/(kg·d),分3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

观察指标:治疗期间监测胎心、胎动、NST、羊水指数及肝功能、血清总胆汁酸(TBA)指标。如果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羊水量明显减少、TBA持续升高等,及时终止妊娠。两组患者治疗1周后复查瘙痒评分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并观察两组分娩方式及围产儿结局。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显效:皮肤瘙痒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血清胆汁酸、总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均明显下降;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清胆汁酸水平下降不明显,总胆红素和转氨酶水平有所下降;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上述生化指标未降低,甚至上升。

3.2 临床疗效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3.3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定期产检随访,追踪至分娩,两组围产儿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例(%)

4 讨论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宫内胎儿影响较大,母体血中高浓度胆汁酸通过胎盘可进入胎儿体内,其细胞毒素作用使胎儿受到损害,胎盘血流灌注受到影响,胎儿循环、供氧障碍均可导致宫内窘迫甚至死胎[3]。ICP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发病机制学说众多,可能与遗传、雌激素及环境因素有关,具有家族性、复发性,并且雌激素浓度高的敏感妇女易发生ICP[4]。熊去氧胆酸可以抑制肠道对疏水性胆酸重吸收,降低胆酸。有报道认为[5],该药对改善急性胎儿宫内缺氧以及延长孕周并无优势,对降低死胎发生率以及预防早产的作用可能不大。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单独使用熊去氧胆酸虽然可使胆酸指标下降,瘙痒症状改善,但一旦停药后病情易反复,不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胆酸指标的会导致漏诊,从而使宫内胎儿窘迫和早产的发生率增加。抗淤胆汤方中茵陈有显著的利胆作用,可增强胆汁酸和胆红素的排泄;黄芩、大黄有清热利湿、通便、利胆和保护肝脏的功用,可使湿热随大便而去,促进胆色素从粪便排泄;全方疏肝利胆,减少胆酸盐淤积,增加胆汁酸代谢,促使胆汁从毛细血管内排出,从而改善ICP患者子宫-胎盘的血循环,降低胎盘血管阻力,增加胎盘灌注量,改善胎儿内环境,降低对胎儿的毒性作用。本组结果显示,在积极主动的监护和处理的同时加上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低ICP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1]戴钟英.进一步提高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水平[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9):513.

[2]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3]古航,胡电.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3,38(2):121-124.

[4]刘晓巍,吴连方.妊娠期黄疸的病因和诊断[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1):3-4.

[5]罗陆萍.茵陈制剂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4):335-336.

猜你喜欢

胆酸胆汁酸转氨酶
献血体检时的“转氨酶”究竟是啥?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牛黄解毒片中胆酸和猪去氧胆酸的含量及其质量分析
转氨酶高不一定是肝炎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胰酶片中胆酸和牛磺猪去氧胆酸的含量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胆南星中胆酸类成分含量测定及发酵前后含量比较△
转氨酶高与肝炎
总胆汁酸高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