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扩招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2012-08-06唐健
唐 健
(泸州医学院,四川 泸州 646000)
1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1 校园文化是大学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1.2 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1.3 校园文化能够营造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深远意义.
2 高校扩招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社会转型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渐完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复杂的变化.在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确立,各种国内外思想通过不同途径传入大学校园,由此产生了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大学生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比较普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校园文化不可避免地烙上市场经济的印记,将面临着顺应新潮流、抢占制高点和弘扬主旋律的挑战.
2.2 多个校区分离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产生的困境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步伐不断加快,高校的合并和扩招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校区相对封闭的格局被打破,许多高校都拥有两个甚至三个以上的校区.校园文化是在长期的实践中积淀、凝聚、发展而成的,具有一定的历史继承性.它对学校的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但又是隐性的.它总是以一种潜在的、自然的方式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文化的认同会给人一种精神寄托和情感归属,是形成统一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的前提.由于合并之前各成员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历史和独特的历史传统,对任何学校而言,要放弃长期形成的校园文化都是困难的.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由一种文化取代其它文化.这就决定了高校在合并后必然会出现多种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在这种格局下,高校校园文化将面临着传承老文化、整合跨文化和构建新文化的挑战.
2.3 高校扩招影响校园文化质量建设
高校扩招在为更多人提供高等教育的同时,也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不少的难题.学生数量增加了,但同时作为校园文化的参与者与建设者的学生的整体素质却下降了,他们素质的降低也必然会影响到校园文化品质的下降.此外,由于大学扩张,造成了毕业生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许多大学生为了能在以后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纷纷将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当作自己今后就业的筹码.
2.4 教职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位现象比较突出
相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教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思想观念、价值趋向、行为方式和较为丰富的人生经验,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而且必须对学生群体文化给予指导并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校园文化的育人目标.但是,随着教师职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竞争压力日趋激烈,教学任务、学术研究、学生管理才被他们视为日常工作范围,是“正业”,与学生组织或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则被他们看做是浪费时间,“不务正业”的表现,同时也会让他们觉得在参加这些活动的时候会让他们觉得不合身份.正是在教职工对校园文化的误解以及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得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缺位现象普遍存在,没有起到教职员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引导和教化作用.
2.5 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和冲击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内互联网接入条件的改善,为推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料和信息服务,扩大了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大学生成才.但是,网络也对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目前大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这对大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有的大学生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不具备道德自律,容易造成自身道德人格的缺失,使传统的校园主流文化的内容、体裁、载体受到冲击,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交流和社会沟通等方面受到很大影响.
3 高校扩招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3.1 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全局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上各种文化将大量涌入我国.这些外来文化一方面丰富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另一方面,也会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消极的影响.尤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经济、政治主导地位,自觉或不自觉地强行推销自己的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试图以文化殖民的形式达到“文化同一”与“文化控制”.西方国家的政治观、民主自由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对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也会产生较大的冲击,这将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为载体,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校园文化反映的是师生共同的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教师的职责并不仅仅局限在传道、授业、解惑,他们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教师队伍的质量不仅决定着受教育者的质量,甚至决定了学校的存亡.正可谓:“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3.3 增强校园学术文化气氛
校园文化建设要在注意提高艺术层次的同时,增强学术气氛.不仅在教师中营造浓厚的学术气氛,在学生中也应提倡刻苦钻研的学习和研究精神,使他们接受学术气氛的熏陶,培养钻研学术的兴趣,及早开展学术研究.要多举办一些学术讲座,聘请一些国内外、校内外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多开展一些学术性社团活动,创造条件并激励学生开展科学实验和学术研究;多开展学生学术论文、科研成果评奖活动等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层次.
3.4 实现校园文化重构
高校合并后原有的校园文化不会立即消失,仍然影响着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加速校园文化的重构可以使师生对新校园文化的认同,进而促进学校人事的融合.减少合并的阻力.实现校园文化重构的关键是对学校合理定位,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促进不同文化融合、形成统一的新文化的重要手段.在文化的重构与融合过程中不宜过多采用行政手段压制某一种文化,而要加强文化选择,选出优质文化同时要寻找不同文化的共同点、结合点,吸收不同文化的合理内核,产生新的优质强势文化,最终实现校园文化的重构.
3.5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校园文化建设阵地,并依法治网,加强网络法制教育,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尤为必要.首先,要在网络传播中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伟大旗帜.其次,要在网上宣传中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尽量使全民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就要求构建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的网站,大力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以此对抗西方的“信息攻势”.再次,要在网络文化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坚决抵制西方的“文化侵略”.因此,我们必须着力宣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使大学生进一步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使他们了解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拓宽视野.此外,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意识形态敏感问题、影响稳定大局的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对错误思潮敢于开展批评.同时,还应依法治网,加强网络法制教育,以整合网络社会的无序状态,尽可能地预防、遏制、减少各种消极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1〕于海印,赵娟.对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88-91.
〔2〕于滨,金正一.创建高校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30(5):123-125.
〔3〕李敏,张志鹃.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及其对策[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345-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