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危机管理思想的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研究❋
2012-08-06王根孙慧
王 根 孙 慧
(1.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 广东东莞 523808;2.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信息中心 北京 100101)
危机是会造成严重威胁、需要立即反应的一种高度紧张状态〔1〕,具有不确定性、突发性、严重危害性和紧迫性等特点〔2〕。图书馆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文化机构,近年来由于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以及数字网络环境、法律制度、公众阅读习惯等社会环境变化,图书馆建筑、文献资源、信息服务和职业安全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图书馆危机管理开始成为业内研究的热点。在长期的信息服务实践中,图书馆由于体制问题、管理问题和服务问题的积累,随着社会公众权利意识和法制环境变化而逐渐暴露出新的危机,这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知识产权危机。知识产权危机,尤其是版权(即著作权)冲突和纠纷引发的版权危机,已经给图书馆日常文献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带来了巨大影响,这类危机的发生常常导致图书馆内部管理紊乱和外部形象受损。为此,图书馆应该增强危机意识,从业务管理到纠纷应对等方面,全面提高冲突事件的防范与处置能力,将风险降至最低水平,积极应对自然、社会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1 我国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风险
1.1 知识产权风险概述
图书馆作为信息处理机构,其业务从内到外均涉及知识产权信息产品。本文将图书馆主要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归纳为内部管理风险、外部服务风险和法制环境风险。
1.1.1 内部管理风险
图书馆内部管理主要包括人员管理、业务管理、读者管理和设施管理,其中人员管理是图书馆内部管理的核心。在图书馆日常管理中,对于知识产权问题的忽略和回避,往往会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知识产权意识淡漠,图书馆业务管理和读者管理中知识产权冲突应对策略的缺失,也使读者在图书馆接受信息服务时忽视知识产权约束,放任侵权行为发生。图书馆内部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工作人员法律培训不充分、信息资源建设中忽视知识产权的限制以及图书馆规章制度不完善等各个方面。此外,图书馆文化建设也是图书馆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人员培训到规章制度建设以及读者指引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体现出图书馆文化对于知识产权的尊重,否则一系列知识产权风险将会向危机转化,逐渐将图书馆推向社会边缘。
1.1.2 外部服务风险
图书馆的终极目标是向社会传递信息、传播知识、普及文化,面向外部服务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也是图书馆各种风险产生的主要环节。随着数字技术的逐渐普及,当前涉及知识产权问题的图书馆服务从传统领域延伸到网络环境,具体包括信息发布、文献传递、声像服务、网络导航和参考咨询等。图书馆在向读者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时,必然会产生信息的复制和传递,这势必与信息权利人的私利发生冲突,图书馆需要在保障社会公众的信息权益和尊重知识产权权利人的私人利益之间不断寻找平衡,在这个过程中知识产权风险将会持续产生。
1.1.3 法制环境风险
图书馆必须在当前法制环境下实施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知识产权的限制条款为图书馆实施业务管理和对外服务提供了一定的保障。2006年我国《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赋予了图书馆以数字形式传播作品的权利,这给数字环境下图书馆开展外部服务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由于我国著作权法中关于图书馆合理使用的条款过于简单,现有法规、条例中还存在一些模糊性词汇尚未作出进一步解释〔3〕,这也让图书馆工作者在为读者提供服务时,时常陷入两难境地,知识产权风险并未就此消失。新世纪以来图书馆的权利空间有被日益压缩的趋势,法制环境的变化也给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压力。
1.2 图书馆的版权危机
版权危机是图书馆主要面临的一种法律危机,在国内较早被解释为“版权保护范围不断扩大、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图书馆所代表的公共利益呈现出不断被挤压和缩小的趋势”〔4〕。在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中,版权危机则被定义为“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在图书馆领域内版权利益关系失衡而可能给图书馆声誉、形象、服务、管理以及经济利益带来负面效应的非常规事态”〔5〕。可见,版权危机是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的深化表现形态之一,它是图书馆管理、服务和法制环境变化引发的图书馆权利与版权利益关系的失衡,从而导致图书馆服务陷入一种相对较为危险和需要立即作出反应的状态。版权危机也是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从图书馆内部管理到外部服务以及法制环境的变化,都可能导致图书馆陷入版权危机。由于目前图书馆涉及知识产权问题主要是版权问题,诸如专利、商标等工业产权在图书馆业务中涉及范围不广,因此版权危机是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中最为突出的表现。
1.3 知识产权风险影响
图书馆的核心功能是对信息产品进行收集、组织、加工和服务,而这些信息产品通常都享有知识产权,不断出现的知识产权风险会给图书馆信息收集、加工和服务带来阻碍,最终影响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首先,知识产权风险会影响图书馆的声誉,破坏图书馆的形象,降低社会对图书馆的认同与支持度。近年频繁发生的图书馆版权纠纷事件,导致一些人开始质疑图书馆的公益性质,要求图书馆继续缩小服务范围,甚至承担经济赔偿。其次,知识产权风险会影响图书馆系统的运行,限制图书馆业务的拓展,包括日常的信息资源建设、读者信息服务和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复制、信息发布以及信息传递等。此外,数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受到知识产权风险的牵制,将直接拖延图书馆的数字化日程。最后,知识产权风险最终将会影响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和利用水平。图书馆是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公共信息机构,其公益性质决定了图书馆对于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社会公众的巨大意义,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风险是否受控,将直接影响一部分社会群体在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中能否与社会主流群体的信息水平保持一致。
1.4 知识产权风险应对现状
随着近年来图书馆与知识产权冲突案例的增多,知识产权问题开始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中突显出来,如何有效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成为图书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有学者围绕知识产权制度中的“合理使用”条款,分析了图书馆如何合理运用此条规定规避版权纠纷〔6-8〕;图书馆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知识产权问题也受到了较多学者的关注,并为此提出了知识产权协调办法,比如: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知识产权规避〔9〕、声像资料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和建议〔10〕、图书馆知识产权自律机制〔11〕等;还有学者针对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提出了一些知识产权规避策略〔12-13〕。这些研究大部分是针对图书馆存在的常态性知识产权问题提出的临时性应对策略,而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专门针对知识产权问题的风险控制和危机管理的研究依然较为薄弱,在实际中图书馆也只是通过发布版权声明、陈列警示标语等较为单一的方式来应对目前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可见,我国图书馆对于知识产权风险引发危机的防范意识不强,对于知识产权风险的应对也缺少系统的指导思想。
2 图书馆知识产权危机管理探析
2.1 图书馆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
对于图书馆危机管理,北京大学刘兹恒教授(2007)把它定义为:“对图书馆运行中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发生到消亡全程全面监控处理的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14〕。因此,图书馆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于对单独风险事件的处理,危机管理主要体现在危机的预防,包括危机管理的组织、制度、流程、策略、计划、决策等,涉及培养危机意识、组建职能部门、侦测并处理危机因子、建立危机预案和预警系统、处理危机事件、危机恢复及事后总结改进等诸多方面。刘兹恒教授还提出了图书馆危机管理的一般内容模型,具体包括树立正确的危机观和危机管理观、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基础工作、图书馆日常危机管理、危机事件管理和危机后续管理五个方面。〔14〕
2.2 图书馆知识产权危机管理思想
图书馆知识产权危机管理思想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坚持积极面对的原则,尊重知识产权,正面、合理地保护图书馆权益,保持与外界沟通,加强行业内的协调互助,系统管理知识产权问题。二是按照危机发生规律制定危机管理步骤,通过事前知识产权制度、培训和预案,预防危机发生;在危机发生时及时调用、调整处置方案,控制风险的扩大;最后组建恢复工作小组,对危机影响进行恢复,并对危机管理进行评价和记录。三是实施有效的危机管理策略,具体包括增强知识产权危机意识、培育知识产权文化、健全知识产权制度,积极应对危机,做好善后修复、吸取经验教训等。四是开展知识产权危机管理系统建设,构建知识产权危机预警系统、知识产权应急处理系统和知识产权危机协作体系等。
2.3 图书馆知识产权危机管理机制
下文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初步构建了图书馆知识产权危机管理机制,具体探讨其构造、运行和功能(见下表)。
图书馆知识产权危机管理机制构造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图书馆知识产权危机管理机制是以危机管理意识、危机管理步骤、危机管理组织和危机管理策略为主要构造,其具体运行和功能是:通过知识产权培训、危机管理培训、行业协作与交流等培养知识产权危机管理意识,通过组建危机管理小组、危机应急处理小组和危机恢复小组形成图书馆危机管理组织团队,通过塑造知识产权文化、健全管理制度、构建预警系统等完善危机管理策略,最终按照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恢复的危机管理步骤,有效预防图书馆知识产权危机事件的发生、控制危机产生的影响和做好危机事件善后恢复等工作。
3 基于危机管理思想的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策略
风险控制是危机管理的重要内容,具体是指危机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除或减少危机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减少危机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图书馆危机管理强调管理的连续性,要求从危机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程全面监控,直至消除全部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图书馆危机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风险控制是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也是危机管理的起点。有效的风险控制可以为后期危机管理的预测、评估、预警以及危机管理机制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风险控制通常有四种基本方法: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15〕下文将在前述危机管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这些基本方法,针对当前图书馆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提出风险控制的基本策略。
3.1 塑造图书馆知识产权文化
首先要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和读者的知识产权知识培训。在图书馆上岗培训和读者入馆须知中,注入知识产权文化知识内容,培养图书馆知识产权危机意识,加深对读者的知识产权侵权警示。其次要在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中,增加知识产权条款的分量。通过逐步细化的知识产权管理规定,充分吸收知识产权文化内涵,用制度去规范图书馆服务和读者阅览行为。要在图书馆服务流程中加强对知识产权问题的解读,在服务的各个环节中保持对知识产权边界的警惕。比如在图书馆提供文献复印服务时的数量限制、网络信息发布和信息导航时的版权声明等。此外,图书馆还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知识产权宣传活动、课题研究活动,加深工作人员和读者对于知识产权的理解,保持面对知识产权问题的积极姿态。图书馆要从内部管理到外部服务,持续保持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关注,通过把知识产权内涵引入图书馆各项服务实践中,积极塑造图书馆特色的知识产权文化,为控制知识产权风险打下意识基础。
3.2 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常态下的管理、预防和非常态下的应急处理,是图书馆危机管理的两项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是图书馆做好知识产权风险预防和突发纠纷处理的前提。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国内许多图书馆在馆内规章中,规定当文献资料享有版权保护时,工作人员和读者必须遵守版权和相关法律,并规定如果不遵守将会承担可能的民事责任和馆内纪律处分。由于知识产权危机管理经验的缺乏,这些规章制度中涉及的知识产权条款,往往缺少统一的原则,且具体规则设计得不甚周全,指导性和操作性不强。基于危机管理的图书馆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应该在尊重知识产权、合理保护图书馆权益和系统管理知识产权问题的指导原则下,对应知识产权事件发生前、发生时和发生后的各个阶段,制定不同的管理制度和应对策略,使得图书馆风险在不同阶段都有章可循。对于图书馆知识产权危机管理制度,需要明确“预防、控制、处置、恢复、改进”等一系列规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规范图书馆日常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编制知识产权事件应急预案和恢复预案,组织知识产权危机处置人员。二是提高图书馆知识产权事件处置效率,开展工作人员知识产权应急培训和演练,规范与读者、权利人以及媒体的沟通行为,控制风险损失的扩大。三是做好知识产权危机事件的善后恢复工作,规范危机事后的总结、评价,不断改进应急预案。
3.3 构建知识产权预警系统
在危机管理中,危机预防是重中之重,而危机预警则是危机预防的起点。从图书馆管理的角度,构建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的知识产权危机预警机制,有助于图书馆及时发现潜在危机,从而回避风险、避免危机的发生、减少危机带来的损失,并尽早做好危机处置的准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图书馆可以开展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中的知识产权危机调查,然后根据危机所处状态和可能带来的损失程度进行危机分类或分级,比如可以将危机分为一般状态、正常状态、危险状态和紧急状态等各种级别,然后在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流程中,设置危机警戒线,对于涉及不同级别危机的管理和服务内容,发出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对于危机级别的评判,可以参考国内外灾难预警指标体系,具体分析图书馆知识产权危机的产生因子、影响因子和损害程度,组建知识产权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并结合软件工程、数据挖掘等技术,开展图书馆知识产权危机的监测、评估和预报。预警机制的构建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危机管理的整体效果,通过良好运行的知识产权预警系统,图书馆在日常管理和服务中可以有效规避知识产权危机,同时保留带有机遇的风险。此外,危机预警并不是独立于危机处理之外的工作,需要与危机管理的其它步骤和环节进行交互与结合,一方面为危机应对提供有效信息,另一方面对危机处理效果和预警机制本身进行检验。〔16〕
3.4 开展知识产权危机协作
图书馆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行过程中受到社会经济、文化、自然及内部管理等因素影响,其知识产权危机的产生具有复杂性,单凭一家图书馆或图书馆本身无法完全有效避免知识产权风险。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风险控制和危机管理需要与立法机构、知识产权权利人和图书馆联盟等组织或机构进行协作,最终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合作、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知识产权危机协作机制。一是图书馆要继续保持权利要求呼声,寻求立法机构的关注,在当前知识产权法制环境中努力拓宽图书馆的权利空间;二是协调图书馆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利益平衡。图书馆与知识产权之间的利益平衡具有互利基础和道德基础,图书馆要努力通过完善信息资源建设、知识产权集体授权机制,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共享利益、共渡难关;三是构建图书馆行业的知识产权危机协作网络,加强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共享知识产权规避经验,共议知识产权难题,共担知识产权风险,共同发出集团声音。
3.5 加强与外界沟通和协调
现代图书馆已不再是没有法制约束的边缘地带,知识产权冲突事件的频发往往会把图书馆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图书馆由于长期关注于单向的文献信息服务工作,对于知识产权问题,读者与图书馆、图书馆与知识产权权利人之间缺少成熟的沟通渠道,同时也缺乏应对媒体的经验,这也导致图书馆在知识产权危机事件发生时,往往处于被动应付的局面。因此,图书馆应该加强与读者、知识产权权利人以及媒体等外界的沟通,以此控制和转移知识产权危机产生的影响。在西方国家的教科书中,通常把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又称之为危机沟通管理(Crisis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原因就在于,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17〕。为此,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制定了《关于图书馆危机公关的指导性意见》,为不同群体指定专门的联络负责人,并为其选择合适的联络沟通工具〔18〕。我国图书馆也应该建立与读者、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沟通渠道,将沟通信息纳入知识产权预警系统进行消化、吸收,并形成图书馆指导意见反馈给读者和权利人,同时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沟通技巧和沟通方式培训,对知识产权风险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明确沟通对象,转移知识产权风险,并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开放信息传播通道、控制信息传播走向,引导并促成社会舆论对图书馆价值观的认同。
4 结语
随着有关图书馆的知识产权纠纷和危机事件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实施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控制策略,建立和完善图书馆危机管理机制,成为当前图书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当前法制环境下图书馆业务生存和拓展的基本保证。本文在前人针对图书馆存在的常态性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图书馆现存知识产权风险类型、影响和应对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引入危机管理思想,结合危机管理的主要内容构建了图书馆知识产权危机管理机制,最后以知识产权风险控制为目标提出了应对策略。本文试图通过图书馆管理者的视角,针对图书馆可能存在的和已经存在的知识产权风险,运用危机管理方法,进行事先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复原,以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损失、避免危机发生的最终目的,为当前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提供了新的参考,同时也为整体化的危机应对体系提供了实践依据。然而由于作者学识和文章篇幅限制,基于危机管理的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控制和规避,还需要在诸如图书馆危机管理组织机构运行、危机管理制度框架设计和危机预警系统建设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和细致的研究。
1.刘兹恒,刘雅琼.国内外图书馆危机管理研究述评.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9):3-9
2.陈庄金.图书馆危机的类型及应对策略.图书馆论坛,2006(10):56-59
3.王根.中外版权制度中图书馆合理使用条款比较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10(23):39-42
4.蒋永福.关于图书馆版权危机的理性思考.图书馆学研究,2003(9):49-52
5.秦珂.图书馆版权危机和版权危机管理.图书情报工作,2010(1):8 -11,23
6.陈传夫.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的实然与应然.图书馆建设,2005(3):1-5
7.李国新.国际图书馆界有关著作权合理使用的原则立场.图书馆论坛,2005(6):67-70
8.秦珂.关于重构图书馆合理使用制度的思考.图书馆论坛,2005(6):334-336
9.曹玉平.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共享中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策略研究.情报科学,2010(9):1319 -1324,1338
10.吴志强,冉从敬.图书馆声像资料服务的知识产权研究.图书馆杂志,2007(2):24-27
11.韦景竹,汤罡辉,郭超.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规避自律机制的观察与分析.图书情报知识,2010(2):92-99
12.邱均平,陈敬全.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管理研究(3):数字图书馆版权保护技术及其规避行为的法律对策.图书馆建设,2003(1):31-33
13.王红.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与规避.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6):12-13
14.刘兹恒,潘梅.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内容.图书与情报,2007(2):32-41
15.刘钧.风险管理概论.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27-143
16.徐冰.图书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图书与情报,2007(2):42-45
17.刘兹恒.图书馆危机管理基础工作策略.图书馆论坛,2008(6):21 -25,161
18.Jan Thenell.The Library's Crisis Communications Planner:A PR Guide for Handling Every Emergency.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