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竞技体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2-08-06厉丽玉徐晓燕
厉丽玉,徐晓燕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311231)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2008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要关心运动员的长远利益和全面发展”。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体育总局、教育部、财政部、人才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特别指出“运动员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群体,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切实做好运动员保障工作,对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局长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也强调了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改革的具体要求,并特别指出,“在运动员文化教育方面,应重点对建立健全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阶段的文化教育工作运行机制进行探索和实践,应针对学训矛盾突出这一问题采取切实措施上下足功夫”。
CDIO最初以工程教育模式面世,是由 MIT、瑞典皇家工程学院等国外几所著名高校在2000年提出的一种高等工科教育思想,经过四年研究最终提出一套完整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它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的集中体现。CDIO是一个源于工程教育领域的教育模式,却又是一个开放的方法论体系,不同学科专业的成功应用都是对CDIO体系的丰富与发展,都可以成为适宜条件下其它领域的借鉴学习对象。竞技体育专业是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独有的特色专业,奉行“三位一体”办学理念、着力于培养一流竞技体育人才和社会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崭新学院正是实践CDIO的沃土。基于此,此项研究将CDIO模式应用以新领域,以期为推动传统运动队文化教育方式改革提供新思路。
1 竞技体育专业培养目标
CDIO认为学生在教育中既要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又要掌握社会、科技、经济、人文为一体的大系统的适应与调控能力。
竞技体育专业是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专业,也是浙江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作为浙江唯一一所体育类高职院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和水平,真正被社会广泛认可,成为一种独立的、无法替代的竞技体育高等教育类型,必须不断更新理念,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重新审度专业的培养目标。借鉴CDIO的教育理念,用“训练创造运动员价值,教育拓展学生能力”的理念来设定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和学院实际情况,具有鲜明特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整个专业的灵魂,它对教育活动、教学内容、形式和环节等方面起着定向和规范的作用,是专业教育的直接出发点和归宿。根据CDIO“一体化”专业设计理念的要求,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要为学院愿景与使命、体育学科类目标的达成作出贡献,因此竞技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学院愿景与使命以及体育学科目标的要求,并结合专业的特点来制订。同时该专业设置的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必须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相一致,建立从培养目标到课程目标的映射,从课程目标到到各知识单元目标的映射,形成从一般到特殊、层层递进的培养目标体系。
借鉴CDIO教育理念,实施以CDIO-TOPCARES[T(Technical Knowledge and Reasoning)技术知识与推理能力,O(Open Minded and Innovation)开放式思维与创新,P(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个人职业能力,C(Communication and Teamwork)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A(Attitude and Manner)态度与习惯,R(Responsibility)责任感,E(Ethical Values)价值观,S(Social Value Created by Application Practice)应用创造社会价值]为职业能力培养理念的竞技体育专业改造工程,整合学院训、学、研和管理资源,全力提升运动员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
依此思路,我们描述浙江院校化培养优秀运动员的办学特色:遵循竞技体育规律、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实行训练竞赛与文化学习相协调、学生学历教育与运动员生涯教育相统一的全程式育人模式,奉行训练竞赛创造运动员价值、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能力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一流竞技体育人才和高技能高素质体育应用型专门人才。由此,相应的办学目标确定为:培养一流竞技体育人才和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体育应用型人才。
2 一体化课程设计
CDIO认为学生的素质能力不仅包含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团队合作能力,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系统的构思、设计、实施及运行。基于此,课程的设置应以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体育的应用和管理能力为导向,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些能力和要提升的素质不是单独开设一门课程就能完成,必须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建立课程之间的关联,使多门课程共同支持目标,而不是培养什么能力就增加什么课程。
一体化的竞技体育专业设计和建设建立在课程体系基础之上:以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获取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它通过一体化的课程设置,将以运动员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映射在相关课程,包括专项训练比赛体系中;通过一体化的教育管理,实施以专业大类方向为基本教育单位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打造由教练、领队、专业理论课教师、科研人员、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专业教育管理团队,团队分工协助,履行训练、科研服务、教育职能;强化一体化的运动员学生学涯关注,即对运动员学生的专业能力塑造贯穿运动员在要校生涯始终。
根据各门课程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贡献来安排专业教学计划的结构和次序以及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见(如图1)。
图1 竞技体育专业能力培养鱼骨图
项目课程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程模式。其操作步骤是由教师设计项目任务书,学生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进行信息收集、计划制定、任务实施、产品制作,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对项目完成的过程及产品进行综合评价。竞技体育专业课程设计可根据CDIO的标准分成三个等级项目:
一级项目是指包含本专业主要核心课程和能力要求的综合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是最大的综合项目。
二级项目是指基于多个课程,包含一组相关核心课程能力要求的课程群项目。竞技体育专业课程主要按照相互关联度分为四个课程群,分别是竞技体育训练,体育教学、健身咨询与指导和业余训练组织与指导。每个课程群均设有二级项目,项目必须覆盖课程群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通过二级项目的建设,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指示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为一级项目的实施打下基础。
三级项目是课程群项目中的单门课程项目,教师授课之后必须把知识窜起来,让学生动手做一个项目,考察学生的整体掌握程度。它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体育的管理和应用等多种能力渗透到课程体系中,通过每一个课程群,每一门课,每一个教学环节来落实学习效果,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3 实践化的学习环境创设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要想让学生具备竞技训练、体育教学、体育管理等能力,就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因此应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以项群为基本单位、以实践为特色的CDIO学习环境。
与普通在校大学生不同的是,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竞技体育专业在读学生的同期身分为优秀运动员,根据2007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颁布的《运动员聘用暂行办法》中规定,“优秀运动员实行岗位管理。优秀运动员岗位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并列管理”,优秀运动员属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享受国家职工待遇,行政关系、户口档案、工资关系隶属事业单位。退役后进入为期一年的职业转换期,按受相关部门组织的针对性培训后再就业。
项目教练员是一种经验信赖型职业,需要悟性、智慧和大量的训练竞技实践支撑,普通体育学院批量式教练技能传授远逊优秀运动员建立在丰富而深厚的专业感知基础上的技能提升,运动员职业转换项目教练员的职场竞争优势就此形成。
体育最本质的特征是身体运动,在身体运动方面提供相关社会服务是体育职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南京体育学院王正伦教授将以传授和指导各类身体运动技能为核心职业技能,将可替代性相对较小的职业分成五大类10种职业作为体育核心职业,包括健身类的运动健身指导师和健身运动项目教练;运动休闲运动励志类的运动休闲项目教练和拓展运动培训师;运动竞技类的竞技项目教练、竞技体能教练和职业运动;运动治疗类的运动康复师;运动教育与管理类的体育教师和体质健康管理师。可以确认,这些职业与多与运动训练亲缘近缘,运动训练过程中实施项目教练职业教育契合运动员职业特点。
由此,我们设计:
3.1 一体化的实践训练
一体化的实践训练即依托专项训练,构建以项群服务能力为中心的组织竞赛、裁判、项目经纪经营、政策法规等虚拟的和实战的训练,将职业转换培养融合在专业能力教育之中。
一般高职院校的实习往往安排在最后一学年,以毕业顶岗实习的方式进行。竞技体育专业学生有其特殊性,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还有比赛的任务,势必没有完整的大段的时间进行实践。同时在最后一年进行顶岗实习,虽然学生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实践锻炼机会,但是实践与理论学习的时间间隔较长,不利于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竞技体育专业学生的实习课按照CDIO的标准,有层次、分步骤地进行,依托课堂教学和专项训练,构建以项群服务能力为中心的组织竞赛裁判、项目经纪经营、政策法规等虚拟的和实战的训练,将职业转换培养融合在课堂实践中。在项目的安排上,早期的项目注重学生对课程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后期的项目相对要复杂些,要让学生有整和一门课程或者多门课程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同时在组织形式上要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2 一体化的“定制”培养
一体化的“定制”培养是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或主动定制培养竞技体育应用型人才。现阶段选择若干有相当合作基础和优良合作成果的企事单位实施一体化的“定制”培养,具本包括三种实现方式:
第一,运动员创业孵化基地运行机制设计与实施——如浙江精锐体育有限公司创业孵化模式,即根据浙江精锐公司的大学生创业计划,结合竞技体育专业运动员学生的职业规划,充分利用国家对优秀运动员职业转换政策和杭州市大学生创业鼓励政策,在精锐公司创业孵化基地实践;
第二,运动员职业转换实训基地的运行机制设计与实施——如浙江秋雯体育有限公司培训运行模式,即充分发挥竞技体育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进入浙江秋雯公司从事体育培训,在个性培训中增长运动技能的指导训练组织协调能力;
第三,运动员职业转换订单式培养机制设计与实施——如浙江地方退役运动员体育教师实训模式,即根据地方学校开展业余运动训练的广泛需求,对竞技体育专业学生有计划开展体育教师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培训,订单式培养一批不仅能符合普通中小学体育教师岗位需求,还能有效开展业余运动训练、打造学校优势竞技项目的复合型人才。
4 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学习、评价与管理
4.1 一体化的主动学习
根据CDIO教育理念对教学方法的启示,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提出与所学学科概念或知识相关联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探究点,让学生通过收集和阅读文献资料、观察访谈、数据分析等整理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形成知识;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又能主动应用这些知识解释项目研究中发现的现象,解决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与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中以案例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较为常用。教师不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办,而是要求学生拿到案例后,自己查阅各种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得学生不得不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对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探讨,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这个过程不仅需要学生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能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上的升华,是主动进行的。
由于案例教学法不是单纯追求正确答案,必然会出现多个解决问题的途径,得出多种大相径庭的结论。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加以因势利导、适时点拨,这样,既加强了师生互动交流,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4.2 以学生为中心的一体化教育管理
CDIO的一体化培养还体现在学校的一体化教育管理上。竞技体育专业目前的教学管理方式是按年级横向管理。一个年级有不同运动专项的学生组成,班主任管理班级难度较大。虽然训练、教学工作的规律有所不同,但培养人的目标是一致的。学校要在全院教职工中大力宣传“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理念,不断增强教职员工“教书育人、训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以爱心、人品、学识、才干树立教育者的形象和威信,用满腔热忱关怀人、用高尚品质影响人、用正确思想教育人、用科学管理服务人,努力使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具有育人之品、育人之才,并且常怀育人之心,自觉地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借鉴CDIO理念,竞技体育专业可实施以专业大类方向为基本教育单位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打造由教练、领队、专业理论教师、科研人员、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专业管理团队,从组织结构上确保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团队分工协助,立足不同的岗位、针对不同的情况,履行训练、科研服务、教育职能,真正使这三者的工作都瞄准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教练员需要切实转变观念,在体能、技能训练中有机地融入对运动员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文化教师需要深入了解运动训练规律,提高自身对竞技体育实践过程和规律的认知、识别、把握能力。有了专业知识背景,教师、班主任也可解答学生训练中遇到的问题;科研人员需要提高服务育人意识与能力,及时把握世界先进的技术潮流,逐步提高运动员专项成绩增长的科技贡献率,教练员、教师、科研人员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运动员学生。
4.3 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评价考核环境
为了让学生在良好的评价环境中成长,应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形成与CDIO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考核评价方式。通过对学生实行全面考核、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考核过程贯穿在课堂实施的全过程,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项目演练和期终考试等。考核的评价主体有任课教师、教练、学生本人、班级同学。
5 厚实“双师”素质,实现学院发展与教职员工成长同步
只有拥有一大批懂理论又精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大批既懂理论又会实践操作的技能型人才,因此要厚实教师(教练员、领队、文化教师、科医人员)的“双师”素质,实现教师成长与学院发展同步,具体分别是:对教练员:提高教练员用教育逻辑把握、展示竞技体育规律的能力;对运动队领队:提高领队对教育过程和规律的认知、识别、把握能力;对文化教师:提高文化教师对竞技体育实践过程和规律的认知、识别、把握能力,及实践教育教学能力;对科研医务人员:提高科医人员的服务育人意识与能力。通过项层设计和具体的运行机制可以真正融合这4支教师队伍力量,凝聚育人合力,实现一流竞技体育人才和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6 结束语
根据CDIO的教育理念,我们从5个方面提出了竞技体育专业的改革意见。这是一个初步的理论探索,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并适时调整。我们期望通过改革和实践,不断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院办学水平,适应新形势下浙江社会经济发展对体育的要求。
[1]温涛.基于TOPCARES-CDIO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6).
[2]孟繁兴.基于CDIO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0(6).
[3]李发宗,等.汽车服务工程专业CDIO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0(3).
[4]顾佩华,等译.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顾学雍.联结理论与实践CDIO——清华大学创新性工程教育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