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患者变应性因素临床分析
2012-08-05刘亦青栾德恒谢凤阳
刘亦青,栾德恒,高 昆,谢凤阳
(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济南250021)
慢性鼻—鼻窦炎(CRS)包括伴息肉(CRSwNP)和不伴息肉(CRSsNP)亚型[1,2],二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变应性因素在CRSwNP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我们研究了CRS患者变应原点刺检测(SPT)阳性率及变应原分布特点,结合鼻息肉病理标本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等变应性因素,分析CRSwNP与CRSsNP的差别。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2~11月在我院耳鼻喉科因CRS住院的患者220例。将CRSsNP患者归入CRSsNP组,共90例,其中男55例、女35例,中位年龄35岁;将CRSwNP患者归入CRSwNP组,共130例,其中男85例、女45例,中位年龄43岁。选择同期以变应性鼻炎(AR)症状就诊行变应原检测的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
1.2 观察指标及方法
1.2.1 变应原阳性率 对所有患者进行SPT,采用阿罗格标准化变应原点刺液,在前臂掌面进行。检测范围包括18种吸入性变应原(含有50种空气中常见变应原)、13种食物性变应原(含有18种食物中常见变应原)。记录变应原阳性例数,计算阳性率。
1.2.2 变应原阳性率及变应性因素史 询问变应性因素史,包括半年以上的鼻部变应性症状阳性史或哮喘史,鼻部变应性症状是指主诉有鼻塞、鼻痒、喷嚏、清涕中的两种或以上。分析变应原阳性率与变应性因素史的相关性。
1.2.3 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指数 取CRSwNP组患者鼻息肉组织切片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浸润程度:0~25%为Ⅰ度、26% ~50%为Ⅱ度、>50%为Ⅲ度[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变应原阳性率 220例CRS患者中,变应原阳性率为 47.3%(104/220)。CRSwNP组、CRSsNP组、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 50.0%(65/130)、43.3%(39/90)、86.8%(46/53),CRSwNP 组、CRSsNP 组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CRSwNP组与CRSsNP组相近(P >0.05)。
2.2 变应原阳性率与变应性因素史的关系 主诉有鼻塞、鼻痒、喷嚏、清涕等过敏症状史或哮喘史变应性因素者CRSsNP组42例(占46.3%);CRSwNP组69例(53.1%),P >0.05。CRS患者变应原阳性率与变应性因素史呈正相关(r=0.340,P <0.01)。
2.3 致敏原种类及分布特点 CRS患者104例变应原SPT阳性者中,混合性(吸入性+食物性)致敏原阳性者95例(91.3%),单一变应原致敏者9例(8.7%)。混合性致敏原共295种例,其中吸入性者266种例(90.2%),食物性者 29 种例(9.8%)。CRS患者最常见的吸入性致敏原是粉尘螨18.8%(50/266)和屋尘螨18.8%(50/266),其次是树木花粉12.8%(34/266),霉菌9%(24/266),艾蒿 7.5%(20/266),动物毛 6%(16/266),杂草 4.9%(13/266),禾本科 4.5%(12/266),松属 4.5%(12/266),玉蜀黍 2.6%(7/266)等。对照组、CRSsNP组、CRSwNP组间变应原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主要吸入性变应原分布特点见表1。
表1 各组吸入性变应原分布情况
2.4 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细胞浸润情况 鼻息肉组织中Ⅱ~Ⅲ度嗜酸性细胞浸润CRSwNP组者50.8%(66/130)。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的增加,CRSwNP患者变应原阳性率及变应性因素史阳性率增多(P<0.01)。见表2。
表2 CRSwNP组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变应原阳性、变应性因素史的关系
3 讨论
CRS为常见的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4]。其发病率高,根据是否有鼻息肉可分为CRSsNP和CRSwNP型。组织病理学示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黏膜组织以纤维化为主,而鼻息肉则以嗜酸性粒细胞选择性浸润的组织水肿为主,故有学者认为二者是同一个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有学者认为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争论较大。
变应性因素在鼻部慢性炎症研究中的意义既往已有研究,但新的分类规范制定以来,国内研究较少。研究表明,健康人群中变应原阳性反应率为7.6% ~17.7%,远高于健康人群,但低于 AR患者[5~7]。本研究依照新分类标准,将CRS患者分为CRSsNP组和CRSwNP组,比较变应原阳性率、变应性因素史、致敏原种类及其分布特点,发现CRSsNP和CRSwNP患者变应原阳性率均低于AR患者,但CRSsNP组与CRSwNP相近,可能与变应性因素使鼻窦黏膜特别是窦口鼻道复合体处于高反应状态,使鼻黏膜炎症表现更突出有关。在本研究中,我们对致敏原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发现吸入性变应原为CRS患者常见致敏原,主要是粉尘及屋尘螨,其次是树木、花粉等季节性变应原,且CRSsNP组与CRSwNP组变应原分布相近。
鼻息肉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局部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者占 50.8%,低于国外文献报道的 70% ~90%[8],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分级标准不统一和人种差异有关。新近的一项研究证实,国人的鼻息肉在蛋白质水平有不同于欧美人种的特点[9]。提示国人鼻息肉的治疗或许不能一味跟从针对欧美人种的治疗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炎症细胞浸润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但超过半数的CRS患者鼻息肉组织中仍然呈现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嗜酸性粒细胞是参与变态反应和炎症的主要浸润细胞,在CRSwNP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10],可加重炎症的程度和持续。本研究也发现,CRS患者变应原检测及过敏史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加剧,其阳性率有增高趋势,提示CRSwNP局部变应性指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全身变态反应有关,与病史符合的变应原阳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加重同样可以预示着疾病的不良预后。
[1]Fokkens W,Lund V,Mullol J,et al.European position paper on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 2007[J].Rhinol Suppl,2007(20):1-136.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南昌)[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1):6-7.
[3]张志刚,郑亿庆.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术后复发和预后的初步探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4,10(5):300-301.
[4]Bachert C,Vanbruaene N,Toskala E,et al.Important research questions in allergy and related diseases:chronic rhinosinusitis and nasal polypsis-a GA2LEN study[J].Allergy,2009,64(4):520-533.
[5]Janine AV,Paul AY,Anne MD,et al.Aeroallergen hypersensitivity:comparing patients with nasal polyps to those with allergic rhinitis[J].Allergy Asthma Proc,2005,26(2):109-112.
[6]李清明,彭新宇,李湘平,等.变应性鼻炎标准化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分析及与症状的相关性[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0,16(2):444-446.
[7] Krause HF.Allergy and chronic rhinosinusitis[J].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3,128(1):14-16.
[8]Zadeh MH,Banthia V,Vnand VK,et al.Significance of eosinophilia in chronic rhinosinusitis[J].Am J Rhinol,2002,16(6):313-317.
[9]Cao PP,Li HB,Wang BF,et al.Distinct immun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types of chronic rhinosinusitis in adult Chinese[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09,124(3):478-484.
[10]Harlin SL,Ansel DG,Lane SR,et al.A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study of chronic sinusitis the role of eosinophil[J].J Allergy Clin Immunol,1988,81(5 pt1):867-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