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
2012-08-05李公利
李公利 孔 娜
(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山东泰安 271000)
随着我国围生医学的迅速发展,早产儿的成活率不断提高,早产儿营养是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早期微量喂养越来越被关注。为了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患儿的影响,我科开展了对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病例选择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68例按照随机编号分为两组。第一组为观察组37例,第二组为对照组31例。其中男36例,女32例。1分钟Apgar评分均大于8分,没有先天性遗传代谢病、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胃肠道畸形、生命体征平稳的患儿。两组病人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差异均无显著性。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于生后24小时内采用统一的早产儿配方奶经口或鼻饲喂养,20 ml/kg·d,每2小时1次,喂养过程中出现呕吐、腹胀、胃内残留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减少奶量或喂养次数,并除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待耐受良好后逐渐增大奶量。
对照组于生后24小时后开始喂养,方法同观察组。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于规范的早产儿管理。生后第1天均以10%GS静滴,糖速从4~6 mg/kg·min开始,输注浓度不超过12.5%,48 h内给予氨基酸,开始剂量为 0.5 ~1.0g/kg·d,每天增加 0.5 g/kg,至足量 2.5 ~3.0 g/kg·d,浓度不超过 2.0%,72h 内给脂肪乳,开始剂量 0.5 ~1.0 g/kg·d,每天增加 0.5 g/kg,至足量 3.0 g/kg·d,输注速度不超过0.12 g/kg·h,并补充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肠道营养达100 kcal/kg·d时停用静脉营养。
1.3 观察内容 (1)胃肠道喂养不耐受判断标准[1]:开始肠道喂养后临床上有呕吐、腹胀、胃储留等症状中的一项或多项。呕吐指呕吐次数≥3次/天;胃储留指喂奶前抽取的胃残留液量>2 ml/kg或为胆汁样胃内容物;腹胀指测量腹围24 h增加>1.5 cm或腹肌紧张。(2)记录两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完全喂养时间、胎粪完全排尽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喂养不耐受率及住院天数比较
表3 两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完全喂养时间、胎粪完全排尽时间比较
2 讨论
早期营养支持是提高早产儿成活率的重要环节,因为担心早期喂养会增加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NEC的发生,而推迟胃肠道喂养。而后有动物实验证明,仅3d内不经口摄入营养物质就会导致肠粘膜的萎缩和肠绒毛变平,长期禁食,胃肠道无负荷处于"休眠状态",可使肠绒毛萎缩,肠粘膜变薄,粘膜更新能力下降,易发生肠道细菌移位。本组资料提示,早期微量喂养不会增加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两组均未发生NEC,与采用了微量喂养有关。
早期微量喂养是指新生儿自出生后24h内开始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喂养,奶量<20ml/kg.d的喂养方法[2]。早期微量喂养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血流的供应,刺激血清胃肠激素水平,促进胃电活动及胃肠动力[3]。早产儿胃肠耐受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胃肠动力不足,而早期微量喂养可使胃肠动力发生变化,刺激胃肠及代谢的发展,加速胃肠功能的成熟[4]。本组研究表明早期微量喂养的患儿,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完全喂养时间及胎粪完全排尽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尽早开始喂养能够缩短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和达到完全喂养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因此,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产儿提倡早期微量喂养。
[1] 王丹华.早产儿喂养[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5):317-319.
[2] 张长军,崔晴.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17(6):80 -81.
[3] 赵宇,祁俊明,丁国芳.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的临床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7,25(3):193 -197.
[4] 胡颦,王多德.早产儿早期微量喂养重要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23(2):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