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

2012-08-05石晓峰

关键词:免疫吸附乙型肝炎新生

石晓峰 尚 颜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 274000)

在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研究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目前,国内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中,"乙型肝炎两对半"是最常使用的血清标志物,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是最普及的检测方法,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在近年也迅速发展和应用[1]。乙型肝炎具有流行范围广、传播途径较多与传染性极强等特点,一旦发生疾病,可能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未能及时接受良好的治疗,将逐步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等恶性疾病。尤其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必须加强乙型肝炎的检测与控制工作,这也是各级医疗卫生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2]。为了了解本校2009年-2011新生乙型肝炎的感染情况,并且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对于6234名新生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2009~2011年的6234名新生作为研究对象,男3359人,女2875人;年龄18~23岁,平均(20.3±1.3)岁。所有学生来自全国3个省市,包括汉、回、满、等3个民族,其中城镇新生3699人,农村新生2535人。本组研究对象中,2009届新生2156人,2010届新生1973人,2011届新生2105人。

1.2 方法

抽取静脉血5 ml,经过离心沉淀后,分享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使用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具体操作方法、结果判定等严格执行说明书的相关规定,试剂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

1.3 统计学处理

由专业的医学检验人员对于"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独立样本行t检验,多个样本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结果 在接受"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的6234名新生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指标均为阴性3592人(57.6%);HBsAb 阳性 782 人(12.5%);五项指标中1-3项异常1860人(29.9%)。

2.2 不同年份新生"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结果见表1。不同年份新生间的三个分析指标虽各有高低,无统计学意义(χ2=3.04,P >0.05)。

表1 不同年份新生"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结果[n(%)]

2.3 不同性别新生的"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结果:见表2。男、女生间的三个分析指标虽各有高低,但无统计学意义(χ2=3.22,P >0.05)。

表2 不同性别新生的"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结果[n(%)]

3 讨论

乙型肝炎是国内高发的传染性疾病之一,随着乙肝疫苗研发与管理的不断加强,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国内的乙型肝炎感染者数量仍然相对较大。据国内医疗卫生部门公布的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000万以上,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几乎每l0个人中就有1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及携带者在国内广泛流行,人群的感染率较高,是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生存质量。乙型肝炎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及其他体液排出体外,经过注射或非注射途径传播至易感染者体内[4-5]。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注射途径主要包括:输血与血制品、药物注射、针刺、集体预防接种、吸毒人员混用注射器等;非注射途径主要包括:母婴传播、生活中密切接触、手术、血液接触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作为传统检查"乙型肝炎两对半"的定性方法,本方法的局限性相对较大,容易造成乙型肝炎漏诊,但是作为一种较为成熟的免疫性检查方法,其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基本满足一般的医学临床诊断与筛选要求,特别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的检查。因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目前仍然是国内各级医院检验科常用的乙型肝炎预防、诊断与筛查技术手段[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在"乙型肝炎两对半"的检查中,主要是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免疫状态进行检测,是目前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最常用的指标。但是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的实际应用中,部分患者由于自身机体缺乏对于乙型肝炎病毒包膜蛋白的免疫应答,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表达相对较低,酶标检测中可能出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抗体均为阴性的情况。另外,如果乙型肝炎病毒发生变异,表达量相对较底,常规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很难检测出抗原。国内医学专家的相关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免疫应答与肝细胞损伤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7]。

本次研究的检查结果为:在接受"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的 6234名新生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五项指标均为阴性3592人(57.6%);HBsAb 阳性 782 人(12.5%);五项指标中1-3项异常1860人(29.9%)。不同年份新生间的三个分析指标虽各有高低,无统计学意义(χ2=3.04,P>0.05)。男、女生间的三个分析指标虽各有高低,无统计学意义(χ2=3.22,P >0.05)。本次研究中"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结果略低于一般的患病率,与新生的文化素质较高,生活环境与条件较为优越有着一定的联系,但是也不排除与样本差异有关。特别是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者中,乙型肝炎病毒具有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易发展等特点,应特别重视此类人群的传染性与预后变化。而HBsAg、HBeAg、HBcAb均为阳性者中,乙型肝炎病毒则具有复制变慢、传染性降低的特点,但是并不意味着病毒的复制完全停止,必须维持治疗与监护。在本次研究中,"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结果中五项均为阴性的新生,可以确定为乙型肝炎病毒易感人群,对于此类新生必须加强校内的疫苗预防,从根本上控制乙型肝炎病毒在校园内传播与蔓延[8]。在学校定期组织的健康知识宣传与教育中,更要突出乙型肝炎病毒及相关预防方法的教育,使得新生认识到注射疫苗的作用与意义,并且协助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与饮食习惯,时刻提高学生对于自身情况的观察与注意力。对于五项指标均为阴性的新生,在再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应定期进行检查,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免疫力。

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以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为主,所以,"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结果中HBsAg阳性者不得为他人献血,他们使用过的注射器也要严格进行消毒和处理,以免传染给其他人[9]。一般性的接触并不会传染乙型肝炎病毒,对于此类新生无需进行各类,病毒感染者或携带者可以正常的学习、生活与工作,通常不需进行治疗,但是对于新生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或携带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所以不需要对这些人进行隔离,携带者可以正常地工作和学习,一般不必进行治疗,但必须注意下列几点:1)定期进行复查,3~6个月复查一次即可,复查项目主要包括:B超、肝功能、甲胎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等。一旦在复查中发现异常,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肝功能检查正常,但是肝、脾肿大,以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学生必须引起重视,应进行必要的治疗;2)感染或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学生必须忌酒;3)保持生活规律,勿过于劳累,注意作息时间的合理调配;4)学生应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女生要特别注意月经卫生,防止血液、唾液污染周边环境而感染他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携带者使用的食具、牙刷、洗盥用品、刮脸与修面用具必须与他人分开,以防止出现交叉感染;5)对于HBeAG阳性或HBV-DNA阳性者,在专业选择应考虑到今后工作需求,此类新生不宜从事婴幼儿工作,以及直接接触入口食品或食具的工作[10]。

目前,在国外临床中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较多,但是目前尚未研发出HBsAg阳性转阴性的特效药物,这也是乙型肝炎患者数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或携带者应以预防为主,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仅能用于相关症状的控制[11]。学校人群高度密集,是乙型肝炎病毒传播与感染的主要场所,所以,在学校的疾病防控与卫生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意识到预防性体检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结果的研究与分析,对于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已经感染或携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新生,应大力推广与普及乙肝疫苗接种,增强学生的免疫应答能力。对于食堂、寝室、教室等公共场所应加强卫生管理,特别是食堂中必须严格执行相关卫生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与教育,有效控制与消灭乙型肝炎病毒流行。另外,在新生入学后的"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中,对于5项指标及相关检查结果的应用与分析中,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生化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不可以仅是凭借乙型肝炎5项指标异常进行诊断,也不可以忽略5项指标异常现象,而导致早期诊断与治疗延误。

[1] 赵远怀,向际兵,罗乐平,等.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影响因素[J].18:3:331.

[2] 骆泉.1250名高中学生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66 -168.

[3] 邹水辉.校区新生体检乙型肝炎两对半测定结果分析及健康教育[J].现代医药卫生,2008,23(9):737 -738.

[4] 郝菊岩,张玉春,焦祖伟.2098名大学新生乙型肝炎感染及免疫情况调查[J].吉林医学,2008,29(13):1134 -1135.

[5] 叶应妩,王毓,申子瑜,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23.

[6] 王晓红.乙型肝炎两对半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意义[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3(18):82.

[7] 张彦.广东省常见乙肝检ELISA试剂的抽样调查[J].数理医学杂志,2006,9(4):352 -353.

[8] 庞志钊,宋立志,刘桂芳,等.济阳县15岁-40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5,11(2):110-112.

[9] 金莞尔.不同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4,14(3):316 -316.

[10] 周正任,李凡.医学微生物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85-287.

[11] 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23.

猜你喜欢

免疫吸附乙型肝炎新生
免疫吸附疗法治疗风湿免疫疾病
重获新生 庇佑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水产品中的氟苯尼考
新生娃萌萌哒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
新生改版
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