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路单双枚Cage 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临床疗效比较

2012-08-04吕辉照陈阳赵枫曹杰陈超

颈腰痛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融合术椎间隙椎间

吕辉照,陈阳,赵枫,曹杰,陈超

(解放军第180 医院骨二科,福建 泉州 362000)

间融合术被认为是腰椎退行性失稳的理想治疗方法,应用双侧Cage 进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已成为标准术式。但是偶尔由于技术原因术中只能放置单枚Cage,例如引起出血的硬膜外血管丛、狭窄的椎间隙、变异的神经根阻碍椎间盘的显露,或者初次手术后粘连难以牵开神经根等原因。单枚Cage 是否能提供与双枚Cage 融合相同的稳定性、强度和融合率尚不明确。本研究着重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04-03-2008-02 间,我院进行了100例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Meyerding I 级或II 级)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患者接受椎管减压、单节段钉棒内固定和单枚或双枚Cage 椎间植骨融合术。纳入标准:腰背部疼痛、活动障碍伴或不伴有下肢疼痛等神经症状;至少保守治疗6周无效;在相应节段MRI 检查中证实椎管狭窄;侧位X 线片证实腰椎弓峡部裂性滑脱I~II 度。排除标准:椎体骨折;感染;肿瘤;局部拥有1 次以上手术;超过一个节段的椎管狭窄;涉及交通事故或工伤事故相关的诉讼。

所有患者根据信封分组法随机分为两组,单数者为A组,双数者为B组。9例患者失去随访,将其排除在外,其余91例患者随访至少2年。A组为单Cage组,患者47例,主要症状为腰背痛36例,下肢痛40例;滑脱节段L5-S130例,L4-517例;慢性内科疾病18例。B组为双Cage组,患者44例,主要症状为腰背痛38例,下肢痛41例;滑脱节段L5-S130例,L4-514例;慢性内科疾病1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手术节段和相关的慢性内科疾病数无显著差异(表1)。

1.2 手术技术

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采用标准的手术技术进行[1]。完整的后路椎管减压包括全椎板切除、椎间盘切除和神经根管减压。融合过程由单枚或双枚填充自体骨的GEB Cage(北京威高亚华)及4枚椎弓根钉系统(北京威高亚华,PATH5.5 胸腰椎钉棒系统)共同完成。植骨来源为髂嵴部取骨和椎管减压所获得的椎板和棘突骨质。术后绝对卧床1个月后,患者在胸腰支具保护下活动,其中支具需配带3个月。

1.3 临床评估

根据疼痛视觉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腰背部和下肢疼痛改善程度,Oswestry 功能障碍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Questionaire)分析功能障碍程度[2],Kirkaldy-Willis 评分标准(Kirkaldy-Willis Critiria)分析综合临床疗效[3]。所有临床分析包括术前、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结果。另外,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第1 天的失血量和术后并发症也被记录下来。

1.4 影像学评估

滑脱程度以滑脱椎体相对下位椎体的前移百分度表示。椎间隙融合标志:侧位X 线片上见到Cage前方骨桥形成,或过伸过屈位上椎间隙夹角小于5o的活动度,并且Cage周围没有X 线透亮区或Cage移位[4]。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 进行统计分析。卡方检验(Chi-Squared test)用于统计非连续性数据,t 检验用于统计连续性数据。

2 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44 min(100~240 min),B组为167 min(110-270 min),两组手术时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2)。术中及术后24 h 总出血量A组为756 ml(510-1440 ml),B组为817 ml(620-1730 ml),两组总出血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1)。术后并发症:A组包括1例暂时性神经麻痹、1例深部感染;B组包括1例暂时性神经麻痹、1例永久性神经麻痹和1例深部感染。术后感染经切开引流和应用敏感抗生素治愈,没有患者需要行翻修术。两组患者腰背部疼痛及下肢疼痛均有显著改善(P<0.001),组间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平均Oswestry 评分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2)。在Kirkcaldy-Willis 评分上,A组的1年优良率为89.4%,2年优良率为85.1%,B组的相应指数90.9%、84.1%(表3),两组比较也没有显著差异。两组病例的术后及术后第1、2年的平均滑移程度见表4,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各阶段的融合率见表5,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目的是减轻神经根压迫并达到腰椎的稳定性,后路椎间融合允许将植骨块放置在靠近椎体运动轴线上,骨融合后将提供更大的强度和稳定性,而且Cage 的使用可以增加椎间隙高度和神经根管的高度。

腰椎Cage 融合的临床疗效已有广泛报道。2005年McAfee 等[5]报道120例腰椎滑脱的患者采用经椎间孔单枚Cage 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融合率达97.5%。Fogel[6]和Zhao[7]在双枚Cage 腰椎融合术的研究中报道的融合率分别为93.4%和95.9%。但腰椎滑脱行单、双枚Cage 融合术之间的临床疗效比较鲜有报道。

最近的生物力学研究表明,经椎间孔单枚Cage腰椎椎间融合与经后路双枚Cage 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初始稳定性和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异[8]。Chen 等[9]在猪的模型中发现单枚Cage 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效果与单枚Cage 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相似。Kettler 等[10]报道在人类尸体中单枚Cage 融合的稳定性与双枚Cage 相似,Cage 的位置不会影响脊柱序列的稳定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由双侧椎弓根螺钉形成。在我们的研究中,A组应用了单枚楔形的Cage,而B组则应用双枚Cage。在两组病例术后2年的平均滑脱程度降低至10%,A组和B组的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单、双枚Cage 联合椎弓根系统的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

椎间隙的最大可用植骨面积上的骨移植对于融合的成功至关重要。Prolo、Oklund 和Butcher[11]报道要达到成功的融合,77%以上的可用椎间隙空间内应充满移植骨。CT 扫描研究显示单枚Cage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时,应该切除终板横断面56%以上的软骨才能保证顺利融合。单枚Cage 只占用小部分的终板面积,因此额外的植骨应填实在Cage周围,尽量充满椎间隙空间[12]。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具有相似的椎间隙融合率,融合率与Cage 的数量无关,而与有效植骨面积有关。

双枚Cage 融合的不利影响是增加了硬膜外出血和神经根牵拉并发伤、硬膜囊撕裂的风险。部分研究报道了使用双枚Cage 融合时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Elias 等[13]在67例单纯使用双枚带螺纹Cage 行椎间融合术的患者中发现15%的硬膜囊撕裂和术后神经根损伤的发生率,其中在这10例术后神经根病的患者中,6例在MRI 上显示硬膜上纤维化,1例蛛网膜炎,1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另外有1例出现永久性运动障碍和性功能障碍。Okuyama 等[14]研究了腰椎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病例后,发现8%的神经病损率,他认为双侧融合手术技术要求高,并且并发症率也较高。然而在我们的研究中,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A组为13%(47例中占6例),B组为14%(44例中占6例),两组均未出现硬膜囊撕裂的并发症,这可能与经后正中入路可以行双侧椎板减压,增加硬膜囊和神经根的显露有关。神经根病损发生率较低:A组为2.1%(47例中占1例),B组为4.5%(44例中占2例)。术后神经根病损与术中为在椎间隙内装入较大的Cage 时将硬膜囊和神经根向内侧过度牵拉的程度有关。

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表明单枚或者双枚Cage腰椎间融合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具有相同的融合率和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相似。

表1 两组腰椎滑脱患者一般情况

表2 两组患者疼痛与功能障碍评分

表3 总体疗效比较

表4 椎体滑脱度

表5 融合率比较

[1]邱贵兴,戴克戎.骨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81-1388.

[2]Falrbank JC,Couper J,Davles JB,The Oswestry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J].Physiotherapy,1980,66:271-273.

[3]Klrkaldy -Willis WH,Paine KW,Cauchoix J,etal G.Lumbar spinal stenosis[J].Clin Orthop,1974,99:30-52.

[4]Zdeblick TA,Phillips FM.Interbody cage devices[J].Spine,2003,28:2-7.

[5]McAfee PC,Devine JG,Chaput CD et al.The indications for interbody fusion c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spondylilisthesis:analysis of 120 cages[J].Spine,2005,30:60-65.

[6]Fogel GR,Toohey JS,Neldre A,et al.Is one cage enough in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 comparison of unilateral single cage interbody fusion to bilateral cages[J].J Spinal Disord Tech,2007,20:60-65.

[7]Zhao J,Wang X,Hou T,et al.One versus two BAK fusion cages in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o L4-L5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a randomized,controlled prospective study in 25patients with minimum two-year follow-up[J].Spine,2002,27:2753-2757.

[8]Ames CP,Acosta FL Jr,Chi J,et al.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 erbody fusion performed at 1 and 2 levels[J].Spine,2005,30:562-566.

[9]Chen HH,Cheung HH,Wang WK,et al.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unilateral fixation with interbody cages[J].Spine,2005,30:92-96.

[10]Kettler A,Schmoelz W,Kast E,et al.In vitro stabilizing effect of a transforaminal compared with two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cages[J].Spine,2005,30:665-670.

[11]Prolo DJ,Oklund SA,Butcher M.Toward uniformity in evaluating results of lumbar spine operations:a paradigm applied to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s[J].Spine,1986,11:601-606.

[12]楼肃亮,赵志芳,钱金黔,等.腰椎后路椎体间采用不同植骨方式的融合效果之比较[J].颈腰痛杂志,2008,29(6);516-518.

[13]Elias WJ,Simmons NE,Kaptain GJ.Complications of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when using a titanium threaded cage[J].J Neurosurg,2000,93:45-52.

[14]Okuyama K,Abe E,Suzaki T,et al.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retrospective study of complications after facet joint excision a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in 148 cases[J].Acta Orthop Scand,1999,70:329-334.

猜你喜欢

融合术椎间隙椎间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改良CT测量法在评估腰椎椎间隙高度中的应用分析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腰椎正中矢状面椎间隙的CT测量及临床意义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