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盐酸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疗效

2012-08-04胡映波林媛珍习小庆史子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吡柔比星膀胱癌小剂量

胡映波 林媛珍 吴 勇 罗 仪 习小庆 史子敏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江西 南昌 330006)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具有多发、复发和侵袭等特征。文献表明〔1〕,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吉西他滨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膀胱癌疗效较好,可明显提高近期疗效及改善症状,不良反应稍有增加,但患者能耐受。文献〔2〕还表明术中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术后膀胱灌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有效降低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本文就不同剂量盐酸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复发进行临床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就诊的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50例(男29/女21)为研究对象,年龄26~70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小剂量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平均年龄(59.6±8.2)岁;病理分级:Ⅰ级16例、Ⅱ级8例、Ⅲ级1例;其中8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7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基底部组织活检无肿瘤。大剂量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0.1±7.9)岁;病理分级: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2例;其中7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8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术后基底部组织活检无肿瘤。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理分级、手术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大剂量组:术后1 w开始灌注,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深圳万乐药业,国药准字H10930105)40 mg加无菌注射用水50 ml膀胱内灌注,1次/w,共8次,以后每月1次。②小剂量组:术后1 w开始灌注,注射用盐酸吡柔比星20 mg加无菌注射用水50 ml膀胱内灌注,1次/w,共8次,以后每月1次。开始灌注后两组均加用肌肉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北京双鹭药业,国药准字S20060054)40万IU;γ-干扰素(γ-IFN)(丽珠集团丽珠生物工程制药,国药准字S10980045)300万IU,隔日1次。两组均持续用药半年,随访1年以上评价复发率。

1.3 观察指标 参考文献〔3,4〕,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定期行血、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及心电图检查,注意观察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膀胱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复发率及首次复发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盐酸吡柔比星灌药期间未观察到肝肾功能异常、骨髓抑制、心脏毒性反应、排尿困难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的比较(n, ± s,n=50)

表1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的比较(n, ± s,n=50)

)〕大剂量组 37.6±5.4 6(12.00)组别 首次复发时间(月) 复发率〔n(%小剂量组 35.8±6.7 7(14.00)χ2 或 t值 1.479 0.088 P值 >0.05 >0.05

3 讨论

大多数初发和复发的膀胱癌为非肌层侵犯肿瘤,临床上多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或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但是其具有多中心、多灶性、易复发、复发后向高级别和高期别转变等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点。文献表明保留膀胱手术后的肿瘤复发率可达50%~70%,约30% ~40%的复发病例伴有恶性程度增加或浸润能力增强〔3〕。膀胱癌复发率高的因素有许多,主要包括肿瘤癌细胞的黏附种植、癌组织的残留、多中心病变致术后病变逃逸免疫监视而生存和发展等。刘硕等〔5〕探讨肿瘤部位与上尿路移行上皮细胞癌根治术后膀胱肿瘤复发风险的关系,结果认为输尿管下段癌患者术后复发膀胱肿瘤的风险高于其他部位上尿路移行上皮细胞癌。周振玉等〔6〕回顾性分析186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保留膀胱手术治疗的资料,认为膀胱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术后灌注药物是影响浅表性膀胱癌预后的重要因素。陈合群等〔7〕回顾性分析25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认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多灶性、肿瘤大小和分级与其复发率正相关,了解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肿瘤多灶性、大小和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可以预测其预后复发情况,从而有针对地采取相应有效的治疗方法及监视随访措施。

盐酸吡柔比星〔8〕为半合成的蒽环类抗肿瘤药,可同时干扰DNA、mRNA合成,在细胞分裂的G2期阻断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生长,故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王向东等〔9〕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加术后常规灌注和术后常规灌注吡柔比星的疗效,结果认为术后常规灌注加术中黏膜下注射与术后常规膀胱灌注相比,可以更有效地减少膀胱肿瘤复发。娄斌等〔10〕探讨吡柔比星预防初发浅表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的疗效,结果认为吡柔比星对预防初发浅表性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两组均在肌肉注射IL-2及γ-IFN的基础上,小剂量组采用20 mg盐酸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大剂量组采用40 mg盐酸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结果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的复发率及首次复发时间差异均不显著;而且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示在肌肉注射IL-2及γ-IFN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盐酸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化疗疗效可靠,并发症小,可明显节省费用,防止患者因经济承受力不足而中断治疗。

1 刘华群,陈 红,齐丽蓉,等.适形放疗联合GT方案化疗加吡柔比星热灌注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膀胱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5):774-6.

2 田中战.黏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及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3):30-1.

3 梁 涛,蔡 明,李州利,等.吡柔比星单纯化疗与联合免疫化疗预防膀胱癌复发疗效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0):1978-9,1981.

4 荆孝东,赵积晔,李 猛.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10;18(2):131-2.

5 刘 硕,苗文隆,李凤歧,等.上尿路移行上皮细胞癌根治术后复发膀胱肿瘤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17):29-31.

6 周振玉,张 永,陈家存.浅表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术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2011;31(3):315-8.

7 陈合群,祖雄兵,陈志勇,等.几个影响膀胱移行细胞癌复发因素的临床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8):608-9.

8 陈柏康,高莉萍,俞洪元,等.比较吡柔比星和丝裂霉素于膀胱灌注对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0;26(10):723-5.

9 王向东,刘喜军.吡柔比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中黏膜下注射加术后膀胱灌注的疗效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2011;23(5):353,360.

10 娄 斌,宋先旭,国向东.吡柔比星预防膀胱癌电切术后复发的效果观察〔J〕.医学综述,2011;17(11):1740-1.

猜你喜欢

吡柔比星膀胱癌小剂量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VI-RADS评分对膀胱癌精准治疗的价值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GDFT联合小剂量甲氧明在胸腹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非编码RNA在膀胱癌中的研究进展
小剂量 大作用 肥料增效剂大有可为
Analysis of compatibility rules and mechanis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of bladder cancer
不同灌注方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比较
吡柔比星与阿霉素膀胱灌注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