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后循环缺血性事件的预后及高危因素分析

2012-08-04刘雅林赵丽辉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北邢台05400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小脑供血部位

刘雅林 赵丽辉 (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北 邢台 054001)

通常认为急性后循环缺血患者的预后不好,且致残率与死亡率较高。然而,国外有研究发现〔1〕,后循环缺血患者的预后较好,与传统认识有所差别。为了能够对急性后循环缺血的预后有所了解,本文针对我院神经内科收集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病变受累血管及病变部位对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98例,且所有患者随访资料较完整,发病时间均<7 d。男132例,女66例,年龄31~85〔平均(67.8±12.5)〕岁。所有患者在入院后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制定)评估〔2〕,其中有158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短暂性脑缺血患者41例,给予所有患者行头颅CT及MRI检查,其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方案。

1.2 方法

1.2.1 病例筛选 对患者的年龄与性别进行筛选,同时对患者吸烟与饮酒情况进行调查;此外,对于患者有无卒中史,是否患有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进行分析。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以及CT与MRI寻找受损血管,并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结合确定病变部位。病变部位有颅内近段,包括部分小脑及延髓,由小脑后下动脉供血及颅外段椎动脉供血;颅内中段包括部分大脑与脑桥及小脑,由基底动脉与分支及小脑前下动脉供血;颅内远段有海马、中脑,由小脑上动脉及大脑后动脉及分支供血。以上病变部位及血管都可通过患者临床症状与头CT及MRI进行诊断。

1.2.2 预后评估 于2010年6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取Barthel指数(BI)评估及残障量表(MRS)评估〔3〕,BI评估法: >85分为无残障,<85分为有残障。依据 MRS评估法〔4〕,0~1分视为无残障,2~3分轻度性残障,4~5分严重性残障,6分视为死亡。两种评分方法可以相互借鉴,评定结果较为一致。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病变受累血管及病变部位与颅内病变个数等预后不良情况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所有患者给予随访,距离发病时间最短半年,最长达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2±3.2)个月。病变受累血管与预后的相关分析见表1。颅内病变个数及受损部位(包括颅内近段、中段与远段)与病变受累血管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

表1 病变受累血管与预后不良情况分析(%)

表2 颅内病变个数等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3 讨论

对急性后循环缺血事件的研究表明,该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较高〔5〕,本文对198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组中的所有患者在病后2年内未发生残障与轻度残障(0~3分MRS)的患者达77.2%,严重残障(MRS 4~5分)患者达18.3%,而病死率占4.5%。其中死亡病例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在入院后的2 w内死亡。通过分析认为,对急性后循环缺血疾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的评价还是有偏差的,患者的急性后循环缺血疾病与自身年龄、性别及一些基本危险因素没有必要联系,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可认定为病变部位与受累血管以及病变区域中的个数。研究发现,颅内中段病变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此外,颅内中远段的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情况也相对较多。

病变部位是判断预后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Nadeau等〔6,7〕对脑梗死病变进行了分类,以脑干血管解剖学为基础,实施分区方法,将脑干与大脑分成了中区与旁中区以及后侧区与背侧区,各个区域都有一组血管供血,通过临床体征表现及影像学分析可以将病变受累区域的个数确定〔8〕,结果发现,受累单区域的患者,其预后的恢复情况较好,而发生多区域性受累者,预后的恢复较差。本文中的研究结果与其相近〔9〕。本文研究表明,病变区域超过1个数量者,在预后出现不良情况的危险性明显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也发现,尤其在颅内的中远段区出现受累的患者,在其预后出现不良情况的危险概率明显较高,这些都属于颅内的多发性病灶,近段与中远段受累都会造成预后差〔10〕。此外,本文发现受累病变血管以颅外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最常见,且基底动脉受损后患者的预后情况较差。

1 林 岩,李焰生,徐 群,等.卒中专病门诊贯彻二级预防指南的研究〔J〕.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3):736-9.

2 Lee J,Han S,Yun Y,et al.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c stroke in Korean population〔J〕.Eur J Neurol,2009;13(7):742-8.

3 鞠 奕,王拥军,赵性泉,等.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后1年观察〔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10):684-7.

4 Naess H,Nyland HI,Thomassen L,et al.Incidence and short-term outcom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in young adults in Western Norway〔J〕.Stroke,2002;33(8):2105-8.

5 Sumer M,0zdemir I,Erturk O.Progress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frequency,risk factors and prognosis〔J〕.J Clin Rosci,2009;10:177-80.

6 姜永梅,刘世文,陈 颖.脑卒中患者损伤部位与功能预后的关系〔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54-5.

7 Nadeau S,Jordan J,Mishra S.Clinical presentationasa guide to early prognosis in vertebrobasilar stroke〔J〕.Stroke,1992;23(2):165-70.

8 Voetsch B,DeWitt LD,Pessin MS,et al.Basilar artery occlusive disease in the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 Posterior Circulation Registry〔J〕.Arch Neurol,2004;61(4):496-504.

9 von Campe G,Regli F,Bogousslavsky J.Heralding manifestations of basilar artery occlusion with lethal or severe strok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3;74(12):1621-6.

10 Shin HK,Yoo KM,Chang HM,et al.Bilateral in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 disease in the New England Medical Center,Posterior Circulation Registry〔J〕.Arch Neurol,1999;56(11):1353-8.

猜你喜欢

小脑供血部位
小脑对吞咽神经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胸主动脉供血与腹主动脉供血肺隔离症的影像学表现对比分析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动动小手和小脑
辣语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哈哈哈哈,请跟着我大声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