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2012-08-03赵英
赵 英
(河南省商丘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河南 商丘 476100)
医院内肺部感染在所有医院感染中居首位,病死率较高。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和人们对精神需求的提高,肺癌的治疗目标已经从维持患者基本生存、延长生命,转变为提高生命质量,促进患者回归[1]。因此研究肺癌术后患者的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对于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意义重大。现分析我院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并进行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我院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组)。剔除病理诊断不明确和合并有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均为单发肺肿瘤患者,男性3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2.3±10.6)岁。病变部位左上10例、左下12例、右上12例、右下5例、右中11例。病理类型鳞癌18例,腺癌28例,腺鳞癌4例。术前TNM分期:Ⅰ期18例、Ⅱ期32例。肿瘤大小(3.1±1.5)cm。另选取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的50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5.1±13.2)岁。病变部位左上10例、左下12例、右上10例、右下4例、右中14例。病理类型:鳞癌20例,腺癌26例,腺鳞癌4例。术前TNM分期:Ⅰ期18例、Ⅱ期32例。肿瘤大小(3.1±1.5)cm。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肺部感染率、1年及3年的生存率。
1.3 统计学处理
2 术后肺部感染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
2.1 抗生素的使用致菌群失调
肺癌患者入院以后手术前均需长期、反复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术后又大量使用,如此会导致人体内正常的菌群生成的紊乱,造成菌群失调而致肺部感染[2]。干预措施:利用药敏试验及其培养结果,合理的选用面干抗生素,既能起到抗感染的作用,还能防止扰乱正常菌群。
2.2 口腔菌群失调
肺癌手术患者需要气管插管,其容易损伤口腔黏膜,扰乱口腔内菌群之间的相互平衡,且长时间的纯氧吸入亦可能损伤正常的肺组织,增加肺部感染的机会[3]。干预措施: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细菌的滋生。
2.3 手术、麻醉因素
肺癌手术的体位为侧卧位,该体位容易造成分泌物潴留,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分泌物潴留增多。当手术操作不注意,引起肺部挫伤增加感染的机会。干预措施:术中及拔除气管插管前要彻底吸痰。麻醉清醒后即指导并协助患者行有效咳嗽,减少气管分泌物的滞留。
要加强对病室的卫生管理,每天进行通风,紫外线消毒。
3 结 果
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1年及3年的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感染及生存率比较(例,%)
4 讨 论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占全世界癌症死因的首位。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加重,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迅速上升。就目前而言,手术仍然是治疗肺癌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术后感染确是影响术后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5]。本组肺癌手术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他们身体机能较差,且常常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术发生肺部感染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本研究经过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我院实际,发现抗生素是使用,口腔菌群失调,手术、麻醉因素,惧怕疼痛,抵抗力下降,术后肺不张及外源性感染都是导致肺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我们针对这些因素,采用的措施主要有术后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对患者使用敏感抗生素,加强对患者的彻底吸痰,并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和咳嗽,通过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正确的面对术后疼痛,建立起战神疾病的信心。并通过加强对患者的营养,增加抵抗力,减少感染的机会。在接受开胸手术前应练习呼吸功能锻炼,术中最大限度减少肺组织损伤等措施尽量减少患者的肺功能障碍。最后积极控制外源性感染的因素,加强无菌操作和病房的卫生管理。
[1]杨荣时,曾玉兰.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6):697-699.
[2]靳海荣,王领会.高龄肺癌患者术后院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2):192-193.
[3]陈辉,梁远竹,罗霞.肺癌患者术后肺部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23):36-37.
[4]李敏.循证护理在预防老年肺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2):1934-1935.
[5]孟爱凤.预防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73-1574.